平板像手機 手機像電腦 華爲今天的發佈會我看不懂了

家人們,華子又雙叕帶着一堆新品來開發佈會了。

今天下午華爲舉行了今年的華爲 Mate XTs 非凡大師及全場景發佈會,原本託尼是想着看看這個新的三摺疊 XTs 還能怎麼有面的,結果我發現華子這回發的這一堆新品裏,三摺疊居然不是最有看頭的 ——

三個小時不到的發佈會裏,華爲一口氣帶來了華爲 Mate XTs、華爲Mate TV/ Mate TV Pro、華爲 MatePad Mini和華爲FreeBuds 7i五款產品。

一口氣總結就是手機像電腦,平板像手機,而集大成者電視則既像手機,又像平板,還像電腦,甚至還有點遊戲機的感覺。

有點暈是不是,彆着急,準備好小零食,我們一個個來看。

Mate XTs 非凡大師

我知道各位大老闆最想看的,肯定還是 “ 怎麼折,都全面 ” 的全新三摺疊。

是的你沒看錯,這回連 slogan 都升級了,已經不是 “ 都有面 ” 了,而是 “ 都全面 ”,今年10 月底萬聖節出 cos 的各位別記得在衣服上改字。

但相比起 slogan 的變化,新的三摺疊第一眼看過去好像跟去年的 Mate XT 沒有什麼差別,最顯眼的可能也就背板上有鏡頭的這一面,中間多了一道跟周圍紋路不一樣的素皮。

一直有關注非凡大師這個系列的差友應該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這不就是從 Mate 40 RS 就開始出現的家族式設計嗎?

從左到右分別爲 Mate 40 RS、Mate 50 RS、Mate 50 RS、Mate 70 RS

也算是一種外觀設計上的迴歸經典了。不過這都是小回歸了,接下來的這個纔是真正的大回歸 ——

時隔 4 年,華爲終於又在發佈會上坦誠布公地講自己用了什麼處理器了,Mate XTs 這次用的是我們國產自研的麒麟 9020。

要知道上一次出現這樣的畫面,還是在 2021 年 2 月 22 日的發佈會上,我們餘總介紹華爲 Mate X2 搭載了麒麟 9000 芯片。

還得是三摺疊有排面啊,終於不用我們這幫數碼寶貝到處打聽了。

相比之下,Mate XTs 在其他硬件上的升級就顯得沒那麼 “ 開創性 ” 了,更多的都是性能方面 “量的提高”,沒有太多形態上 “ 質的飛躍 ”。

鉸鏈大體上依舊是內嵌一體連桿+嵌入式滑動弧臂+航天級別特種鋼的方案。

屏幕也仍然是 UTG 玻璃 + 非牛頓流體的方案。

關於三摺疊鉸鏈和屏幕方面的介紹,我們硬件部去年做過非常詳細的視頻解析,感興趣的差友可以移步小破站再複習一遍。

Mate XTs 感知稍微再強一點的硬件升級,可能也就影像了。

Mate XTs 在上一代三攝的基礎上,給超廣角攝像頭也安排上了進光量更高的 4000 萬像素 RYYB傳感器。

與此同時,之前廣受好評的紅楓原色鏡頭也來到了三摺疊上。

可以預見,Mate XTs 的影像能力應該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另外,這次華爲終於在發佈會上介紹三摺疊對手寫筆的支持了。

差友們可能不知道,其實初代的三摺疊其實也是支持手寫筆的,但是華爲在宣傳上一直沒怎麼提及。

這次發佈會也算是手寫筆在三摺疊上第一次正式亮相吧。

仔細觀察這是專門給Mate XTs用的筆,就會發現它的筆尖跟給平板用的筆還不太一樣,估計是考慮到摺疊屏的屏幕更加脆弱,專門做了緩衝設計。

這可能也是之前華爲官方一直沒有宣傳 Mate XT 能用手寫筆的原因,之前出的手寫筆基本都是爲了平板屏幕比較堅硬的設備設計的,直接拿過來給摺疊屏用可能不太合適。

華爲 M-Pen 2s 的筆尖

那涉獵比較廣的差友可能會問了,這不是三星之前玩剩下的嗎?誒,這你就不懂了,作爲真正懂中國老闆的品牌,我們華爲沒有那麼擰巴非得把筆做到手機裏頭,這樣就避免了變厚的命運。

有了這支筆以後,Mate XTs 的生產力可謂大大提高。

批註、分屏摘錄、隔空操控這些自然不在話下。

連 Pad 上更新了好幾代才喫上的息屏提筆速記,這次也是一步到位給 Mate XTs 安排上了。

反正不管是想隨時寫點東西,還是在文檔和圖片裏圈圈畫畫,這支 M-Pen 3 都能隨時響應。

如果還嫌生產力不夠的話,這次的 Mate XTs 還可以搭配着這次全新升級的鍵盤套裝一起食用。

相比起上一代配的鍵盤,新的鍵盤可謂非常的人性化了,不但可以摺疊,還把鍵盤和觸控板做到了一起,您在用的時候可以直接滑動鍵盤表面來替代觸控板操作。

而且真的這麼做了之後,就會發現:華爲你真的很會討好老闆。

軟件是 PC 版的。

窗口是可以多開的。

就連辦公累了摸個魚玩把金剷剷,那也是 3K 超沉浸的。

《金剷剷之戰》將於 9 月 25 日登錄HarmonyOS NEXT

只要願意展開 Mate XTs 隨時都能變成一個臨時辦公 PC 。

這麼看下來,大夥兒應該懂了 ——

如果說去年的 Mate XT 非凡大師算是華爲在三摺疊領域的開山之作,那麼今年的 Mate XTs ,更像是華爲想要用一個小升級來探索三摺疊這個形態具體能在哪些領域拓展出更大的生產力。

就不知道這些探索有沒有打動屏幕前的各位總裁呢?這麼個 Mate XTs 賣您 17999,您看行嗎?

哦哦,有必要提一下 Mate XT 起售價是 19999,但千萬不要以爲是華爲降價了,因爲去年的 Mate XT 的包裝裏,是附送一個無線藍牙耳機的,而今年的 Mate XTs 卻把這個耳機從包裝盒裏給砍了。

可能是考慮到用戶都買 Mate XTs 了,要麼是華爲忠實用戶,手裏不缺華爲的耳機,要麼是真富哥,額外再去買一副更貴的也不是難事吧。

MatePad Mini

彆着急,Mate XTs 還只是整個發佈會第一個產品,絕大多數小夥伴可能買不起三摺疊,但是接下來出場的小平板就親民許多了。

不過雖然 MatePad Mini 看起來是一臺小平板,但橫豎看又跟手機有點關係,用華爲自己的話說就是 “ 小平板,大手機 ”。

首先,它雖然尺寸來到了8.8英寸,但重量只有255克,厚度也做到了5字開頭。

就連邊框都像手機一樣,能做多窄就做多窄,以至於根本放不下攝像頭,只能打孔。

不過讓真正讓它看起來像手機的,是它能插卡打電話。

考慮到這個尺寸,用戶可能橫着用,也可能豎着用,華爲專門給 MatePad Mini 做了自動切換天線信號的技術,確保不管怎麼握都有天線是沒被擋住的。

甚至連北斗衛星消息都安排上了,這可是多少中杯旗艦手機都沒有的通信功能。

華爲還把手機上的那個小藝幫接電話的功能也拿了過來,外賣員打過來的時候 MatePad 上的小藝也能幫你回覆把外賣放哪這些簡單的信息了。

唯一可惜的是沒有像之前傳聞說的那樣,用上 eSIM。

但換個角度想,這樣直接從手機上取一張副卡給它插上就能用,不用折騰怎麼開 eSIM, 也不用擔心自己又多了一個套餐要惦記着什麼時候扣錢,也算省心了不少,能讓這臺 MatePad Mini 更加絲滑地嵌入到你現有的數碼生態裏。

除了通信以外,MatePad Mini 在很多地方都在往手機的方向努力:影像雖說比不上影像旗艦,但掃個碼還是沒問題的。

另外一些手機上的 AI 功能,像什麼 AI 消除,AI 魔法移圖也被拿了過來。

就連它的定價,都不像是一臺平板而是手機 ——  MatePad Mini 起售價就來到了 3999,我們如果把它放到華爲現有的平板價格體系裏,會發現是沒有它的位置的,因爲比它更大的、命名更高級的 MatePad Pro 也才 3799 起,打完折甚至能來到 3499。

但如果你把它放到華爲的手機裏,那似乎就很合理了,MatePad Mini 的起售價跟 nova 的超大杯打的有來有回的,可比動輒五千起的 Pura 系列和 Mate 系列手機實惠多了。

那屏幕夠大,能打電話,攝像頭還能掃碼,是不是意味着以後不用買手機,直接買這個就可以了,還能省下一臺平板的錢?

那可能只能想想了:MatePad Mini 雖然看着像手機,但它終究還是一個平板。

首先就是這塊屏幕。雖然 MatePad Mini 用的是 OLED 屏,也支持 120 Hz 刷新率,但它的亮度只有 1800nit,跟現在旗艦手機上動輒三四千尼特的屏幕是沒法比的。也意味着如果在戶外,尤其是大太陽底下,MatePad Mini 這塊屏幕可能會因爲亮度不夠而看不清。

另外發佈會結束後託尼特地去官網查了下,發現現在很多手機都已經標配的 NFC 和紅外遙控功能, MatePad Mini 也是沒有的。

這也就意味着,我們如果真的只帶它出門,就要面臨着刷不了門禁,刷不了公交,也用不了支付寶碰一碰的尷尬場。

家裏的遙控器找不到了,也沒法用它來應急。

更別說這個6400mAh 的電池。現在兩千多的手機動輒衝着 7000 mAh 電池去了,MatePad Mini 作爲一臺 8.8 寸的設備,電池容量還停留在六千多,雖說也不是不能用,但作爲手機用的話顯然是沒有任何續航上的優勢的。

顯然 MatePad Mini 並不能完全當成手機來用。

回到發佈會上看,華爲強調的其他配置和功能,似乎也在提醒我們,MatePad Mini 它是一臺平板。

雖然 MatePad Mini 這塊屏幕的顯示亮度當手機用不算出色,但是放在平板上,還是相當出色的。加上 343 PPI Real RGB 超高像素密度,讓它在顯示一些細節時保證顯示清晰銳利。

更不用說邊框極致縮窄後帶來的屏佔比提升—— MatePad Mini 拿來看看視頻、看看書體驗應該不會太差。

對手寫筆的支持也讓 MatePad Mini 有了更多平板的味道。

全新的 M-Pencil Pro 在筆尾地方也引入了交互,單擊就能快速開啓 MatePad Mini 上的語音轉文本,雙擊還能喚起小藝。

MatePad Mini 上全新升級的華爲筆記佔據了發佈會相當大的篇幅。

配合手寫筆使用的 AI 要點提煉、小藝解題,還有無邊筆記,這些怎麼看都像是一款平板該有的功能。

更別提AI 眼動翻頁、邊讀邊記、邊讀邊提問還有天生會畫,這些幾乎只有在平板上纔能有完美體驗的功能,它們似乎都在暗示,真要用的爽咱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把 MatePad Mini 當一個平板吧。

OK 我們再來看一眼,這臺有部分手機功能的平板 MatePad Mini 完整的配置表。

想了解下大家會不會在自己的設備生態裏再加一臺這樣的小平板大手機呢,歡迎評論區發表下見解。

Mate TV

好了,在看完了前面的小嘍囉之後,終於要到今天的終極縫合怪了。

衆所周不知,華爲智慧屏這個產品線一直都以交互創新著稱,尤其是它的遙控器,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投射一個小光標做到指哪打哪。它甚至還能滑動,能點擊,能長按,讓智慧屏非常像是一臺巨幕手機。

華爲 Vision 智慧屏 4 New 65 寸 靈犀指向遙控

然而,華爲可能覺得這樣還不夠,於是在智慧屏之下單獨再開了一條叫 Mate TV 的產品線。

在這條新產品線裏,不但好用的遙控器被保留了,華爲還在鴻鵠 Vivi 畫質芯片的基礎上,再塞進了一顆手機旗艦處理器。哦,還有 8+256 起步的存儲。

雖然沒有說這顆 SOC 的型號是多少,但是我們餘總非常大方地給我們展示了它的性能水平,於是在 2025 年,我們終於在發佈會上看到廠商看到吹電視的性能跑分了。

甚至還展示了Mate TV 運行某 “大型手遊” 的幀率表現,沒有比這更詭異的發佈會了。

這還不是最離譜的,這個頂着 TV 名頭的產品,機身側邊居然還吸附着一支筆。。。

把這支筆拿下來,我們就可以像在平板上一樣,直接在這臺電視上寫寫畫畫了。

還嫌不夠奇怪的話,那也可以給它連一個鍵盤,這時候這臺 Mate TV 又能充當臨時的 PC,讓你可以直接坐在客廳裏就開始當牛馬碼字。

如果你恰好財力雄厚的話,還可以加錢上 Mate TV Pro,這樣不但可以解鎖更高的存儲規格(12+256),還可以解鎖這個看着像觸控板,但用起來很像手柄的全新交互神器。

這個叫靈犀懸浮觸控的新遙控器,不但像觸控板一樣支持側滑返回、上滑停留呼出後臺、雙指旋轉等等多種手勢,甚至還有震感反饋和肩鍵。

也就是說,你追求不高的話,完全可以把它當成一個遊戲手柄。

我算是看懂了,這個 Mate TV 配上這麼個懸浮觸控板,下一代升級一下處理器和內存規格,是不是還能當個輕量的小遊戲主機?

好在餘總後面話鋒一轉,總算開始聊一些電視上出現的功能和配置了。

首先就是一個有娃黨狂喜的功能。

因爲標配了攝像頭和麥克風,華爲 Mate TV 不但能讓全家一起坐在客廳裏視頻通話。

還能夠進行人臉識別,並根據識別到的用戶進行個性化的觀影歷史記錄。

識別到是孩子在看電視時,它還能實時控制看電視的時間,到點了就停止播放,只有識別到是家長的聲線在控制才能接着播放。

更殺人誅心的是,只要孩子想不顧勸阻接着看,它還能模擬家長的聲線告訴孩子不能再看電視了。

在基礎的影音參數上,MateTV 看上去也蠻頂的。99% 的屏佔比提供了足夠的沉浸感。

4000nit 的超高亮度別說在電視上,放旗艦手機上也是不虛的。

音響上也沒有偷工減料,高配版的 Pro 安排上了九個喇叭,5 個全頻+ 2 個高音+2 個低音。

當然你想更進一步的話,也可以再買一套華爲的悅彰家庭影院,發佈會上說低音下潛能來到 22Hz,就不知道實際聽起來怎麼樣了。

這些特性好歹更像是一臺電視該有的東西,不然我可能都快忘了這是一臺電視了。。。

不過,縫合也是有代價的,能讓你在一臺電視上就體驗到那麼多其他產品的特性,也就意味着這電視的價格一定不會低到哪裏去——

而 Pro 版本更是離譜,最小的 75 寸都要一萬五,而最大的 98 寸版本都衝三萬去了。。。

我安慰自己,想要湊齊華爲的手機、平板、電腦這些東西也許差不多也得是這個價格。。。

好吧,我編不下去了,只能說這個全新的 Mate TV 確實是給富哥們準備的,跟我們這些 1999 買大電視的窮哥們沒啥關係。

另外,今天的發佈會上華爲還發布了一款耳機華爲FreenBuds 7i,因爲它實在是太正常太像一款耳機了,託尼就不給大家展開聊了,一圖流帶大夥兒看一下吧,感興趣的再去官網詳細瞭解。

# 寫在最後

看完了這場多少帶點詭異的發佈會,託尼的最大感受就是,華子這兩年真的太喜歡產品 “ 雜交 ” 了。

從之前的 PuraX 到後來的摺疊屏電腦,再到今天的小平板和新智慧屏,某一個形態裏總能看到別的形態的影子。

可能當你每個領域都有產品而且都做的不錯的時候,就會下意識想把它們 “ 雜交 ” 一下看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不過調侃歸調侃,我認爲這種嘗試還是值得鼓勵的。

幹過科研的都知道,科技創新的一大途徑就是把別的領域已經成熟的技術,放到另一個領域來,看看能不能解決一些新的問題。

華爲這種 “ 產品雜交 ” 的 做法多少也有點這個味道了。

先不說最終體驗怎麼樣吧,起碼放在發佈會上展示出來的效果,總歸比一直在那看跑分和影像分析有意思。

多一點這樣的創新也能給數碼圈多帶來點新氣象不是?

來源:快科技-手機頻道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