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本三大航海王,或許比羅傑更早到拉夫德魯?

上門送溫暖鄭和

在哥倫布駕着三艘小船尋找新大陸的 87 年前,鄭和已經率領着堪稱 15 世紀海上巨無霸的船隊,開啓了跨洋之旅。

這支船隊有多誇張?208 艘艦船裏,光是能容納上千人的寶船就有 63 艘,船長 44 丈(約 138 米)、寬 18 丈(約 56 米),相當於現代一艘中型航母的規模,這在當時的世界航海史上,絕對是天花板級配置。

別人航海靠槍炮搶地盤,鄭和卻走友好帶貨路線 —— 船上裝滿景德鎮瓷器、蘇州絲綢和福建茶葉,每到一個國家,先送禮物建立友誼,再用貨物公平交換當地特產。

1405 年首航至古裏國(今印度科澤科德)時,他按照當地習俗主持王子登基儀式,還立下一塊去勢和平碑,上面刻着凡諸番國,來朝者不拒;不來者不強,這份平等交往的態度,比西方殖民航海早了整整一個世紀。

28 年間,他七次遠航,足跡遍佈亞非 30 多個國家,最遠抵達紅海沿岸的麥加和東非的麻林國(今肯尼亞馬林迪)。

麒麟

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把海外萌寵帶回明朝:1414 年,榜葛剌國(今孟加拉)贈送的長頸鹿,被大臣們誤認爲是傳說中的麒麟,引得滿朝文武爭相圍觀,成爲當時京城最火的網紅動物。

如今馬來西亞的三寶山、印度尼西亞的三寶壟,仍留存着紀念他的廟宇,而他開闢的航線,也讓海上絲綢之路迎來了黃金時代。

跨海傳法卷王鑑真

55 歲那年,鑑真接到日本僧人的邀請,一句是爲法事也,何惜身命,讓他開啓了長達 11 年的東渡闖關記。那時候沒有天氣預報,沒有堅固的海船,橫渡東海全靠聽天由命,可他偏要跟命運死磕。

第一次東渡(742 年),剛湊齊船隻和人員,就被人舉報勾結海盜,官府直接扣了船,計劃泡湯;

第二次(743 年),船隊剛出海就遇到風暴,船被吹到舟山羣島,物資全毀,隨行僧人還摔死了 3 個;

第四次(748 年)最慘,船被颱風刮到海南島,鑑真在當地染上瘴氣,左眼逐漸失明,弟子祥彥也病逝在途中。

即便如此,他也沒放棄 ——60 歲那年,他在揚州大明寺講經時,還對弟子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去日本。

直到 753 年,66 歲的鑑真終於抓住機會:他偷偷登上日本遣唐使的船,避開唐朝官府的檢查,在海上漂流了兩個月後,成功在日本九州登陸。

到了奈良,他立刻開啓全能教學模式:主持修建唐招提寺,把中國的歇山頂、斗拱結構帶到日本,這座寺廟至今仍是日本國寶級建築;

他還帶去了千金方等醫書,親手爲日本孝謙天皇治病,留下的鑑真上人祕方,成了日本漢方醫學的啓蒙教材。

現在唐招提寺裏供奉的鑑真坐像,是日本最早的木雕佛像之一,每年都有無數人來瞻仰這位用生命架起文化橋樑的高僧。

聖痕鍊金士徐福

公元前 219 年,徐福給秦始皇遞了一份尋藥計劃書: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可得長生不老藥。

沉迷長生的秦始皇立馬撥款,讓他帶着數千童男童女、工匠和五穀種子,乘坐船隊出海 —— 這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大規模遠洋航海,比張騫出使西域還早 100 多年。

第一次出海(前 219 年),徐福在海上漂了半年,連仙山的影子都沒見到,回來後怕秦始皇降罪,編了個理由:仙藥唾手可得,但有大鮫魚(鯨魚)攔路,需要弓箭手隨行才能除害。

秦始皇還真信了,不僅加派射手,還增派了船隻和物資。公元前 210 年,徐福第二次出海,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回來,給歷史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

關於他的去向,史料和傳說給出了多種答案:史記記載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有人認爲平原廣澤就是日本九州島;

日本富士文書提到,徐福在富士山附近定居,教當地人種植水稻、冶煉金屬,還把漢字和醫藥知識傳給他們,當地至今還有徐福祠、徐福墓;

也有說法稱他到了朝鮮半島或東南亞,但缺乏確鑿證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徐福的航海壯舉,在兩千多年前的條件下,僅憑木船和觀星辨向的原始導航技術,就敢穿越黃海、東海,這份勇氣和探索精神,爲中國早期航海史寫下了傳奇的一筆。

如今,每年在日本佐賀、韓國濟州等地,還會舉辦徐福文化節,讓這個充滿謎團的故事,繼續在海上流傳。

——————————分割線-——————

聽說徐福可能是紹興人,就比如用紹興話讀這些句子就很像,八噶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