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你踩坑,只買對的!給即將開學的好兄弟分享我手裏的耳機

告訴好兄弟們一個好消息,你們要開學啦!

開學肯定大概率有人要換耳機,我正好聊聊我手裏的耳機,給好兄弟們參考參考。

每年耳機圈都有不少好玩的產品,但是,能入我眼,還讓我成功留下來的並不多。

能留在我手裏的,不一定是最貴的,但一定都多少有“病”!

索尼LinkBuds

其實最早我也好奇過,這麼一個沒有降噪能力的開放式的耳機,究竟有什麼價值?買的人是不是蠢?

後來,我成爲了這個蠢貨……

那年我剛入職場,想聽同事八卦,但又不好意思太明顯。看了不少開放式耳機,但是那就太明顯,也太刻意了,有沒有一款小到足夠塞進耳朵的開放耳機?

我一下就想到了索尼LinkBuds,花了500多在淘寶收了一個。

對比很多掛耳朵上或者耳夾式的耳機,索尼的LinkBuds或許有劃時代意義。

唯二的問題就是不支持索尼的LDAC協議,這可是索尼的看家本領。

另外一個是不好做清潔。

哦,對了這個耳機在機身上沒有觸控操作邏輯,調節和操作只能抽嘴巴子。

抽嘴巴子,還得向羅老師學習,羅老師這個力度確實可以觸發廣域點擊。

只是索尼的設計師腦子得進了多少水,才能想出這種抽象的操作邏輯?

VIVO TWS 3Pro

我的手機是當年iQOO反殺藍廠自己的iQOO12,所以手錶和耳機都是藍廠生態,我都入了!我用不上Pad就沒買VIVO Pad。

當然都是黃魚收的,現在279元,我當年600買的,冤大頭預訂……

這個耳機作爲主力耳機,除了續航弱,其他沒毛病。

作爲藍廠生態的一環,它很好的完成了使命:彈窗,溫度檢測等等

不知道是我體感還是真降低,藍廠會隨着固件更新,減弱降噪效果。

尤其是出了Vivo TWS 4後,我的TWS3 Pro降噪效果減弱了很多,尤其是所謂寬頻降噪,明顯感覺效果不夠。

但是TWS 3Pro的音質確實非常強,尤其是在三代Pro版本增加了DAC解碼芯片,這也是我當年一定要買這個耳機的原因!沒有之一!只要加了DAC芯片,我就一定會買,一定會吹!!!

但是DAC解碼芯片有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功耗增加,續航降低,通電話最多也就挺兩個多小時。

Sivga M200

留這個耳機主要是打遊戲用,我之前說過這個耳機力大磚飛的效果相當牛逼,打Apex堪稱一絕。能在較大程度上彌補Apex那稀爛的系統。

雖然我把M200當成遊戲耳機,但實際上音樂體驗也相當不錯,畢竟力大磚飛的15.4mm PET透明帶銅環膜片,再加上銅線音圈。

初聽你會發現,確實聲音大,很震撼,但是優勢沒那麼明顯。等你習慣後,仔細聽,你會發現“力大磚飛”裏還是“粗中有細”。

能做到這個尺寸的平頭塞幾乎沒有,再加上它的線材是兩股編織的高純度OFC鍍銀線。

所以整體使用體驗比較順手,需要用的時候簡單理順線材就可以直接用。其他沒有TPE的耳機拿起來就是纏繞狀態,理順得花好半天。

而且雖然耳機看着很工業風,很樸素。但是考慮到接口和線材處很容易脫落斷裂,這裏做了彈簧加固,可以延長使用壽命。

核心就兩個點:圈大+省心

這個耳機就是典型的力大磚飛的產品,動圈大,聲音大,體積也大,大就是好,好就是大。

這個耳機走的工業極簡風,但是驅動門檻很低,隨便配個小尾巴就能聽。所以如果你現在用的原道100左右的耳機,想試試平頭塞,避免中耳炎。那可以考慮一下M200。

不過,這個耳機是3.5mm,建議搭配一個小尾巴

水月雨 音樂膠囊 Pill

這個造型是有玩梗暗示的“水月雨藥(要)丸(完)”。但卻是目前最好玩+音質T0的OWS耳機

我願稱之爲:出門運動的標配。

我本來是沒想鍛鍊的,但是身體每況愈下,還是不得不撿起幾年前買的跳繩。

帶上耳機,開跳!然後,耳機掉了,踩了,碎了……

這時候我才明白,入耳式耳機可能不合適運動鍛鍊,一跳就掉。

然後我就想起最近評測過的水月雨Pill,這種耳夾式耳機肯定不會掉。

由於Pill的設計跟前面M200一樣屬於力大磚飛的策略,通過發聲單元更貼近耳道,實現更好的低頻,讓音質和效果更好。如果運動累了,也可以聽聽歌,簡直完美好吧!

而且由於不分左右,打開耳機就不需要辨別左右帶上,快速進入運動狀態。

我嘗試跳了跳,確實不掉,我也就留了下來。這個耳機是我目前最好的跳繩伴侶。

至於199元可以說是非常良心的售價了,即便如此199元也能做出好玩還好聽的產品。唯一犧牲的就是一點佩戴體驗,但是換來了更大的單元和更近的距離,然後得到更好的音質。夏天長時間打遊戲怕得中耳炎,都可以考慮一下OWS耳機。反正才199,買一個試試絕對不虧。

Pill掛在包上確實真好看呀!

甚至首發這麼久了,199都不帶降價的,足以說明這個產品有多硬了。

怒喵CYBERBLADE

之前的遊戲專用耳機,後來發現,這玩意兒隨着時代的變遷也就剩下一些收藏價值了

怒喵這個耳機確實符合我當年的夢想,但音質還是差點意思,再加上太笨重了,我也就沒在用了,更多還是收藏着。

這個RGB效果相當到位,怒喵是懂用戶想要什麼的,但是燈光太多,反而不夠精緻了。

爲了追求好看,導致便攜性做了妥協,所以也就只剩收藏價值了。

當年我甚至吐槽這個耳機是“賽博小罐茶”,其實當年這個耳機的設計相當超前,即使放現在,也沒幾個廠商有這個功力。

凌豹T9 Pro

這個耳機是之前評測過的,100來塊錢能給C-Media解碼芯片確實很難想象,這種配置擱以前起碼300往上走。留下這個耳機的理由相當簡單:缺個遊戲耳機,前面的怒喵雖然外觀和樣子很OK,但是在FPS遊戲中,其實沒那麼有優勢。尤其是聲場相關。

當然,前面的M200雖然也可以打Apex,但是在聲場效果方面依然打不過頭戴耳機。

15.4mm單元確實在HIFI耳機裏相當大了,但是跟50mm單元比聲場是不現實的事情,但是50mm單元聲音卻也不如HIFI耳機,各有優勢

這裏直接聽到幻象準備抓我,血正好打上,掏出“復仇蘿莉”,一個彈夾把他帶走。

這個50mm箔高分子振膜單元,聽音樂聽感也不錯,當然這種情況就沒辦法跟小耳機比了。我認爲T9Pro跟M200更多是互補的定位,所以就都留下來了。

T9Pro是三模耳機,2.4G接收器插電腦上就不摘下來,沒事的時候充個電就足夠。

需要注意的是:T9系列耳機,只有Pro版及以上纔有C-Media聲卡,才支持虛擬7.1聲道。所以別省錢!

說真的,國補才143塊錢,要什麼自行車!而且還有RGB!!!

索尼WH910N

我的老戰友了,從21年買,到現在都4年多了,依然能打,不愧是老索尼。

這玩意兒是20年的音質最強藍牙耳機,沒有之一

WH910N雖然尺寸小,只有25mm鋁製單元對比旗艦的50甚至60mm,只有人家大小一半,但是910N發聲單元更突出,伸進耳道,還是跟之前水月雨和Sivga一樣力大磚飛,只要離得夠近效果就更好,不輸現在的XM系列。

他說是頭戴式,實際上有點半入耳味道。

當年新設計的25mm鋁球頂單元 & 類哈曼曲線調音,是我入手的最大理由。當時我也想找一個不輸旗艦的精簡索尼耳機,就找到了這個。

後來依然是買了“類二手”。

基本的自適應降噪、均衡器、DSEE HX、360立體聲都有。

關於索尼我只能說一個男人最好要有一隻頭戴式索尼耳機,是唯一的心靈庇護所。(評論區等一個Hero)

還支持NFC連接,手機碰一下就能直接連接,你能想象嗎?

將近5年前的一個耳機居然支持NFC,小日子還是有想法。

小米圈鐵Pro

至於最後的小米圈鐵Pro,是我之前買想體驗一下圈鐵的感覺,然後發現耳機搭配魅族的解碼線還挺好用的,就留了下來。

它反而是我經常用的耳機,並不是因爲多好聽,而是因爲抗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