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求職常見的坑和一些看法

不少學生在七八月份畢業找正式工作,這裏聊一些求職上常見或者不常見的套路,同時談一下自己對職業情況的見解,歡迎評論區補充。

“分期“的套路

如果企業要求入職之後,辦理某某手續,並返還多少多少給公司;以及,培訓期間辦理某某手續並返還生活費的,基本都是小額貸款的套路。

關鍵詞“返還”“按月”等。

首先現在的行情,培訓基本上是不可能“包就業”;其次現在想學什麼技能、b站大學有的是,社工類技能當地的人社局都會組織開展夜校培訓;在給機構花錢之前,需要根據取捨原則,想好他能帶給你什麼,你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國外的機會”和獵頭

這個很有迷惑性,通常是獵X平臺上會出現。首先我先從獵頭的工作情況開始說起。

獵頭的收入提成是根據你的年收入的百分比,在你轉正的時候由聘用公司支付給獵頭。

外包和勞務派遣則是根據甲方公司給的總的合同金額,聘用你的時候支付你的薪資+五險一金,剩下的數額歸派遣公司。

看出來差別沒有?從利益上來說,獵頭會盡可能的希望你收入高,榮辱與共;而派遣則相反。

近幾年的獵頭也是啥都接,包括說是介紹人去打螺絲、賣保險等什麼都幹。

其中一個坑點是介紹到國外,這個我可以明說,即便不是嘎腰子也是跟BC行業有關,通常是讓你自己飛到某地,再報銷你的機票等等;他的迷惑性在於你問他甲方什麼行業他絕對不會說,只會說是娛樂行業,不少小白沒經驗的認不出來,並且他們也是有面試的,技術崗面試還有板有眼,比國內不少廠子都專業。

謹慎,注意安全。

註冊資金傳遞的信息

首先,個體戶性質的可以不用看。

現在工商註冊實行認繳制,認繳資本在五年內繳齊就行,開始註冊時可以不給錢。那麼我們算一下,在杭州,如果一家公司認繳資本低於一百萬,平均算一年只有二十萬,如果一個公司在杭州一年二十萬都賺不到,那該公司的老闆還不如自己去做高級打工仔。

同時認繳金額影響互聯網行業的業務,低於一百萬有些應用的備案審覈批不下來。這個註冊資金根據自身所在行業的實際情況和業務來看,也有一些初創公司想以少量資金作爲啓動,或者一些餐飲服務行業等。

我的經驗是低於一百萬不一定是差的,但是就幾萬塊、十幾二十萬的,就沒必要陪他們創業夢了,讓老闆自己鐵人三項去吧。高於一百萬,通常可以認爲是一個正兒八經的企業。

我對職業的大體分類

我對職業進行一個大概的分類,並講一下我的看法,幫助一些可能迷茫的同學。

  • 經銷類

  • 運營類

  • 技術類

大體上分這三種,也有一些崗位具有複合的性質。

經銷類

說人話就是銷售。銷售的本質是需求的匹配,這個類型的職業上限很高,能勝天半子,下限低到餓死沒飯喫。

現代社會的實質就是交換,好的銷售是有精準研究自己產品定義和客羣的,這和公司的運營策略以及高級營銷的管理有關。說人話就是,如果我有車子並且即將到期,你賣我車險你大概率能成交,需求匹配越精準、效率越高,收穫的就越多。

它和技術類不同,它屬於前端落地的層面,所有人都要喫飯的吧,總要買雞蛋米飯的吧,這一類的需求,在銷售崗位是優先獲得第一手的信息,很多時候還能跑的比市場快,如果我是一個技術,從一個技術產品到落地需要多久?經銷類的崗位俗稱的就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缺點在於,辛苦,靈活性高,同時國內的不少公司銷售團隊就只是很野蠻的,比如說唐僧來了成都都要打三百個電話這樣,也不在乎客羣是否匹配,不知道從哪裏拉到的電話名單,挨個抓瞎,抓到了就算運氣好,這樣的垃圾崗位就是浪費人生,沒意義,因爲成交完全就看運氣靠天喫飯。

好一點的經銷崗位,比如特斯拉的銷售。據我所知特斯拉對銷售有學歷的要求,他們知道自己的客羣在哪裏,相當精準,他們的風格往往就是告訴你自己的產品的特點,不足之處一般也不會尬吹,該說的會說,不該說的不說,得益於他們整體的經銷策略的關係,因此他們的收入來源不會那麼的抓瞎,反而是比較科學的。

上限高在哪裏?你匹配上的客戶,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是你的客戶,你可以形成自己的客戶羣,可以挖掘用戶真實的需求。

優點在於上限上不封頂,下限很低,對小白的好處高情商來說是快速錨定自己在社會的位置,低情商來說捱了一頓打眼神都清澈了。

 運營類

這個類別涵蓋的職業比較多,也比較寬泛。像是財務、醫生等都有一點運營的性質。包括說是做自媒體的,網店的,都屬於運營類。

這一類的特點是,這個職業的前提是公司已經有業務,需要維護這一個業務,往往它會是核心業務。我不是說這個崗位一定是核心骨幹,但他具備成爲核心骨幹的潛力,在位置錨定上,屬於經銷端和技術端的橋接。

它對於個人提升的點同樣在於掌握該行業的運行邏輯。由於運營崗往往不是純運營崗,例如IT,有些公司是沒運維的,會讓後端程序員兼任運維的職能,這樣就是常說的後端程序員懂業務。因此對於公司所處行業本身的運行邏輯,是能夠直觀感受到的,例如公司是做c端還是做b端,都能通過這方面的崗位瞭解到。

向外發展的可能性,也就是常說的職業護城河,運營好一門生意不容易,特殊的運營崗比如說醫生,早期醫生是以技術的職能居多,越到後期越具有運營的性質,病人首先就是你的客戶羣,可能有些病人一輩子只會見一面,但是他們的口碑傳遞以及醫院平臺的增長,會爲你帶來偏後期的成長。

此外運營的思路和通常的技術崗大有不同,更關注於結果本身的實現。我認識一位朋友做SEO運營,他的工作都是通過自然流量找到他的,可以說實現了坐班的自由,而不依賴各類招聘平臺。

缺點同樣的是連續性,喫的是這個行業整體的勢能,保安、物業也算是運營(樓已經交了,維護好業主和產品,也就是房子)但由於房地產整體行業的下行,職業的成長勢能肉眼可見的肉眼可見。

此外,以2025年的時間節點來說,大多數小公司傾向於技術外包,運營自己控制,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用工市場對崗位的看法。

技術類

所有生產類的都可以算作技術類。是不是看到技術類就覺得職業穩定性會更高?實際上,這個年代沒有職業穩定性,只有階段的連續性。

搖奶茶也算技術類,只是技術含量相對低一點,雪王會做奶茶,到隔壁的茶百道同樣也會;打螺絲也是一樣,某些技術崗位具有共通性,挪窩可以無縫切換。

過去社會上常說“學好技術餓不死”“學好數理化”等等,偏“理工優先”的一些思維;這是因爲時代發展的需要,過去是缺少技術和生產能力,那麼現在呢?我有個暴論,現在的市場上不缺少任何技術,即便是有跨時代的技術也適應不了當下的社會。

技術工種的特點是流程的確定性,流程越規範,集成度越高。碼農寫bug帶到了線上最多也就被開除扣績效,電工、鉗工等操作失誤直接就是送命,因此所有追求技術生產的,只要他這個企業想認真發展,都會追求高集成度

壞處在於集成度越高,前端落地(以自身個人,將需求轉化落地)的可能性越小;因爲每個人都負責自己的模塊了,對其他的模塊甚至整體的流程,以及對行業外部的認知,處於天然的喫虧。

 對於企業來說,生產支出的是成本,企業天然追求高利潤,也就是優化這個行爲本身,既然追求優化,技術崗效率、相對高的底薪,都是要優化的對象,無關乎 杭州的jack馬先生的說法,而是公司這個實體性質所決定的。

現在的技術崗更像是裹小腳的女人,既嫌棄,又需要女人去生育(生產)。以碼農爲例,得益於一段時間內的發展 + 高校擴招 + 機構,供給已經大於市面上的需求,同時部分G端的預算減少,碼農整體的價格壓的很低。

從成本性價比來看,搞出了35第二次的畢業季這樣的事情。聽說宇宙廠已經在優化部分的技術,轉而讓測試利用AI手段接替工作任務。

電工、機械工等,也存在各自卷的問題,必然的穩定性,在技術層面不存在,相對預期內的連續性,比如一年,三個月六個月,是可以提供的。至於兩年三年,誰知道以後呢。

其他

過去國家稅收主要是以生產稅爲主,生產產品的一方,能提供更多的稅收;那麼辦廠辦公司多的省份,江蘇浙江廣東等,相對更富裕,他們爲了提升競爭力,會更多的招技術類的工種,社會、高校也在傳達技術至上的思想(實際上應當以產品爲至上)。

技術工多、便不稀缺;優質的經銷和運營,反而成爲了稀缺。對於社會來說可能沒有生產過剩,對於個人,性質轉變的時刻已經到來。

 躺平和其他

躺平也是門藝術,現在躺平的生活成本前所未有的低,做老鼠人也不是不行,湊合過已經是社會的主流。

其他的就是注意防範各類職場騙局:

  • 異地面試沒有明確給出合理地址的不去,防止被抓到緬甸去;

  • 先收錢的不是機構就是騙子;

  • 五險要交,公積金企業沒有違約成本(對企業來說可交可不交),我的建議是儘量要交,正規銀行貸款只看公積金,月入4萬不交公積金在銀行看來不如月入4千交公積金的;

  • 單休的技術崗,我的取捨是不去,本身技術落地就難,還減少休息日,機會成本付出的比你想象的大很多;

  • 小公司選擇上拿不定主意的,可以從老闆和頂頭上司帶給你的交流感受以及情緒價值來參考,一個和諧的上班氛圍也挺重要的,小公司要是做的不快樂,那我不是白小了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