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停更Win10遭用戶起訴:被指強迫用戶購買新設備

近日,美國南加州用戶勞倫斯·克萊因(Lawrence Klein)向聖地亞哥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微軟計劃於2025年10月14日終止Windows 10支持的行爲涉嫌“強迫用戶購買新硬件”,以適配其人工智能軟件套件(如Windows 11默認捆綁的Copilot)。

克萊因擁有兩臺無法升級至Windows 11的筆記本電腦,因設備缺少TPM 2.0安全芯片——微軟強制要求未來Windows版本必須滿足的硬件條件。儘管升級本身免費,但數百萬舊設備因此被排除在外。用戶若通過非官方手段繞過限制,將失去微軟的技術支持。微軟提供30美元/年的擴展安全更新(ESU),但需綁定微軟賬戶,而部分用戶因拒絕賬戶註冊而無法使用此方案。訴訟核心訴求要求微軟免費支持Windows 10直至其市場份額降至10%以下。若成功,將顯著增加微軟成本並延緩Windows 11普及。數據顯示,Windows 11推出近四年後,市場份額才於今年首次超過Windows 10,停服政策被疑是推動用戶升級的關鍵因素。

行業觀察指出,微軟可能通過停服促進AI硬件生態:Copilot等工具需新硬件支持,間接刺激電腦銷量。而用戶替代方案有限——付費升級、購買新設備或轉向Linux系統。本案短期內難有結果,微軟或動用龐大法律資源將訴訟拖至最高法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