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給大家寫了一篇明朝歷史的薦書文章,其中熱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筆下的大明王朝從巔峯走向落寞,故事寫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話題又被炒得很熱,這篇文章結合明史大佬顧誠教授的學術著作,繼續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兒》後面沒有寫完的那些歷史。
01 南明
南明史如同一場在廢墟上點燃的短暫煙火,
三年三帝、內耗不休,將半壁江山的復國棋局下成死局,
江南的繁華與鐵騎的轟鳴中,
一個坐擁天時地利的王朝,卻在人性的暗礁上撞得粉身碎骨。
上文講到明末崇禎十七年,明朝最後的名將孫傳庭戰死,
當李自成兵臨北京時,朝廷君臣推諉責任,
錯失了南遷的最後機會,崇禎自縊明朝覆滅,
李自成進京後的42天裏,並沒有腐化墮落,
反而在積極“追贓助餉”,但這也將整個官紳地主階級推向了對立面,
大順沒能完成從農民起義軍到成熟統治集團的蛻變。
明末/南明史最關鍵的一場戰役是山海關之戰,
李自成派唐通去招降遼東吳三桂的邊軍,
上篇文章考證了吳三桂投靠清軍的兩種原因,
他父親受辱可能存在但細節難辨,而陳圓圓被強佔也缺乏鐵證,
“衝冠一怒爲紅顏”的故事有很多文學加工的痕跡。
02 山海關之役
如果站在吳三桂的視角,當時擺在他面前的兩個選擇並不平等,
一方是剛剛取得勝利但治理能力堪憂的農民起義軍,
另一方是政冶手腕極爲成熟的外來軍事集團滿洲八旗,
而攝政王多爾袞展現出遠超李自成的政冶成熟度,
他很清晰地看見了自己的“反動性”——
僅憑滿洲自身的力量不足以統治廣闊的中國,
必須聯合和利用漢族精英才行,因此清廷一向願意招降並優待明朝的降將。
從洪承疇到祖大壽(吳三桂的舅舅),這些投降的漢族將領不僅沒有被清算,
反而被授予高官厚祿,麾下的軍隊也得以保留被整合進清軍。
而從本質來說,吳三桂並非明朝忠臣,而是隻顧個人利益的軍閥,
李自成的“追贓助餉”觸及了他所屬的封建軍閥和官紳階級的根本利益,
吳三桂道貌岸然打出“爲君父報仇”、“中興”大明的旗號,
準備反過頭來去攻打大順,
接下來這一仗也是決定大順和清軍命運的關鍵一戰——山海關之役!
崇禎十七年、永昌元年的四月初十,李自成得到吳三桂叛變的消息,
李自成仍然寄希望招降吳三桂,一方面他對吳襄進行了撫慰,
並且讓牛金星代吳襄起草了一封給吳三桂的信,努力做挽回工作,
另一方面,李自成也決定親率大軍往山海關平叛。
天下第一關
03 平叛
四月十三日晨,李自成、劉宗敏帶領大順軍從北京出發,
由丞相牛金星和少數大順軍將領統率一萬名士卒守備北京,
與李自成一起隨軍的還有吳襄和崇禎帝的三個兒子,
甚至在西安、太原俘獲的秦王、晉王也都帶上,
李自成認爲帶吳襄可以打父子孝道牌,帶上明太子可以打忠臣牌,
可吳三桂確是只顧自己利益的不忠不孝之人,直接寫信請求清廷援助,
多爾袞和豫郡王多鐸、武英郡王阿濟格等,
帶領滿洲、蒙古八旗兵員的三分之二以及全部漢軍大舉“伐明”,
進軍路線則由洪承疇規劃,準備從薊州地區破邊牆而入。
四月十五日,清軍行至翁後,遇到了吳三桂派來求援的使者,
吳三桂告訴清軍不用繞路,可以直接取道山海關“入關”。
多爾袞立刻改變原定計劃,下令全軍以每日二百里的速度急行軍,直撲山海關。
此時兵力對比,大順軍近十萬(號稱二十萬),
吳三桂部約五萬,清軍大約七到十萬,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叛變仍抱有招降的幻想,所以進軍遲緩喪失了先機。
04 入關
四月二十一日,大順軍到達山海關,吳三桂只留下少數人防守關城,
多數主力已拉到關內石河,雙方晝夜激戰,至二十二日晨,
吳軍已呈不支之勢,此時多爾袞已經率大軍抵達山海關關外,
在一旁坐觀雙方激戰,吳三桂在即將敗退之際衝出關外,親自請求清軍參戰,
而多爾袞在確認吳三桂已無退路後,下令清軍三路入關。
吳三桂返回山海關,吳軍以白布系肩爲號,
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
利用大風天氣掩護佈陣,突然向已激戰一晝夜、筋疲力盡的大順軍發起猛攻,
大順軍陣腳大亂,迅速潰敗,主將劉宗敏也負傷,
清軍乘勝追擊,李自成連夜撤退,
等到大順軍行經永平范家莊時,李自成才下令把吳襄處斬。
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又殺吳三桂全家三十四口,
而吳三桂本人卻在山海關戰役結束這一天,
被清攝政王承製封爲平西王,
就這樣,由於吳三桂的背信棄義,大順軍終於被滿漢地主階級聯軍擊敗,
從此明末農民戰爭由盛轉衰,進入了以抗清爲主的新時期。
05 棄城
李自成失敗根源還是戰略眼光的問題,
在攻打吳三桂時,對清廷的干涉風險嚴重估計不足,
山海關戰敗後,大順軍已是新敗之餘,而清吳聯軍緊追不捨,
由於援軍遙遠,固守北京這座孤城無異於坐以待斃,
李自成去攻打山海關前也沒有留任何後手,只能選擇撤退。
四月二十九日,在撤離前夕,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舉行了即位典禮,
很多人認爲李自成是敗軍之將,選擇棄城前登基是貪戀權力,
但是這種做法在古代並沒有錯,因爲京師是大明的首都,
只要李自成在京師登基,即宣告大順是全國唯一合f的政Q,
這次撤離只是暫時的軍事失利,日後必將收復。
典禮後,大順軍焚燬宮殿城樓,開始西撤,
許多北京百姓及降順官員也跟隨西奔,顯示大順仍有相當的民心基礎。
而在撤退途中,大順軍紀律嚴明,
雖飢疲交困,仍用財物向百姓換取食物(“掏珠易飪”),而非搶掠。
清軍繼續追擊,大順軍在慶都、真定等地接連戰敗,
最終退入山西,清軍也因人馬疲憊而停止追擊。
06 李自成爲何失敗?
很多學者日後研究明末時一直有一個疑問,
即李自成在山海關之役失敗後,大順爲什麼迅速垮臺,
李自成進京僅僅停留42天,稱帝剛滿一年就覆滅,
而且對比歷史上所有的農民軍,大順的崩盤瓦解速度之快也是遠超想象。
在顧誠教授看來,李自成的失敗還得從階級視角來分析,
大順和清爭奪天下,最關鍵的是漢族地主階級的動向,
從崇禎十六年冬開始,很多地主就已經看出明王朝大廈將傾的前景,
他們迫切地尋求新的保護者,見到李自成的大順軍如日中天,
這些地主很快就背刺崇禎,把自身利益的希望寄託於大順,
所以李自成起義軍進入潼關後,不到半年就拿下黃河流域。
然而,等到李自成開始“追贓助餉”,這些地主的利益受到損害,
李自成和大順軍的領導層,雖因自身地位的上升和封建文人的影響,
開始逐步地向地主階級轉化,可是這種轉化還沒有達到質變的程度,
地主階級並沒有把李自成當自己人,
而且李自成很多措施依然是最大限度地維護農民的利益,
官紳地主階級的財產不僅被沒收,而且顏面掃地,整個階級被推向了對立面,
他們表面順從,內心卻咬牙切齒待機報復,山海關戰役就是復仇的“最佳時機”。
京師陷落,各地官紳地主認爲時機已到,紛紛發動叛亂,
他們殺害或拘捕大順的基層官L,襲殺當地大順軍駐兵,
其中多數還是原本的明朝降順官員,他們迅速佔據地方,實現地主階級的****。
顧誠
07 退守山西
叛亂初期,各地官紳多以恢復明朝爲旗號,
因爲不少人看不清楚,以爲吳三桂殺回來是要“中興大明”的,
等到他們認清形勢,發現大順軍是敗於清軍之手後,幾乎全部轉而歸順了清朝。
當初李自成是怎麼快速佔領黃河流域的,
後來清廷也復刻了一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北方漢族官紳地主階級的支持。
在1644年五至六月從北京敗退後,
李自成領導的大順由於兵力不足,
放棄了畿輔和山東,將防禦重點放在山西和河南,
並圍繞鞏固後方與準備反攻進行了一系列部署,
但是遵化節度使宋權,利用大順守將的信任發動叛亂,
大同總兵姜瓖刺殺大順主將張天琳,導致上萬守軍瓦解,
這些明軍舊將的倒戈,徹底粉碎了李自成固守山西的計劃。
李自成於是返回西安(大順的西京)籌備反攻,
一開始,他制定了三路大軍東渡黃河、收復失地直搗北京的宏大計劃,
但是大順的根據地並不穩固,很多剛剛投降大順的明朝將領態度曖昧,
晉西永寧州的崔有福叛變,直接讓大順軍中止了向東反攻的部署,
而且以牛金星爲代表的部分文官在軍事失利後信心動搖、人心惶惶,
李自成稍作反思後,決定停止“追贓助餉”,
轉而實行按土地畝數徵S的新措施,試圖建立常規化的財Z體系。
可惜的是,此時再“反動”也爲時已晚,
滿洲貴族與漢族地主階級的聯合已成大勢,大順面臨的整體局面已無法挽回。
08 後方不穩
再回顧李自成從山海關、京師、山西、陝西一路敗退的過程,
可以發現李自成所有的問題都處在後方根據地不穩,
打山海關時,在京師沒有留下足夠的主力,
從京師撤退時,沒有在山西足夠主力,也未及時從陝西派兵增援,
這在戰略上是一個嚴重失誤。
雖然後來有詳細的反攻計劃,追贓助餉也已經停止,
但是大順內部不穩沒法集中力量對抗清軍,
導致反攻計劃流產,爲最終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反觀清軍從頭到尾把“反動性”執行到底,
一進入北京立即着手掃清側翼,對山西採取了招撫與進逼相結合的策略,
很多明朝降順將領和地方的漢族官紳地主階級,均被團結在清軍周圍,
降將唐通和姜瓖的背叛,使得清軍輕易獲得大同地區,進而拿下整個山西,
其中太原作爲山西省城,是大順防禦的重中之重,
守將陳永福等人採取了嚴酷的“堅壁清野”策略,
拆毀城外民房,並處死明朝宗室、押送官紳赴陝以消除內患,
清軍在初期圍攻受挫後,於十月初調來了火炮,
用炮火集中轟塌了城牆一角,並由缺口攻入,
大順守軍抵擋不住,突圍時又遭伏擊,傷亡慘重。
主將韓文銓戰死,陳永福逃跑後投降,李若星投降,山西省會太原陷落。
通過利用降將、政冶誘降、八旗和火炮,
清軍在短短數月內就瓦解了大順在山西的防禦體系,
接下來李自成的西京也僅剩山西西南一隅尚在控制之下。
太原 古城縣
09 西京淪陷
1644年十月,由阿濟格、吳三桂等進攻陝北(大順),
另一路由多鐸等進攻江南(南明弘光),南明的故事留到下章繼續。
在清軍部署之際,大順軍主動向河南懷慶地區發動反攻,
並拿下懷慶之役的勝利,這次反攻雖然規模不大,但成功打亂了清軍的計劃,
多爾袞被迫命令原本南下的多鐸軍團轉向,優先解決懷慶之圍,
然後再與阿濟格軍團夾攻西安,
這裏大順其實給南明爭取到了不少時間,可惜大好機會全被錯過。
李自成將防禦重心放在陝西北部,以應對阿濟格的北路軍,
等到他發現多鐸的主力大軍已逼近潼關時,爲時已晚,
李自成瞬間陷入南北夾攻的被動困境。
1644年底,李自成匆忙馳援潼關,雙方激戰十三天,
大順軍雖然英勇奮戰,多次主動出擊,
但面對清軍的優勢兵力和紅衣大炮等攻堅利器,屢戰屢敗、損失慘重。
北路阿濟格軍攻入陝北,直逼西安,
南線潼關守將馬世耀僞降,旋即被多鐸識破,所部七千餘名士兵被設計全部圖殺。
在兩路清軍夾擊、潼關失守的情況下,李自成認識到陝西已無法守住,
於1645年的正月十三日倉促決定放棄西安。
英親王阿濟格
10 明軍降將
大順在西北地區迅速崩潰其實也不是清軍無敵,還是內部不穩定,
特別是大量投降的明朝官將的集體背叛,導致後方根據地全面瓦解。
清軍進入陝西,原先投降大順的明朝官僚和將領幾乎全部“原形畢露”:
節度使陳之龍(原明朝監軍)與已降清的董學禮密謀,
脅迫忠於大順的總兵牛成虎一同投降,
蘭州總兵鄭嘉棟、甘州總兵左勷等人相繼叛降
桃源伯白廣恩在李自成撤離西安時率部投清,陝北沿邊的十個營堡守軍也全部叛變,
奉命入川的節度使黎玉田、總兵馬科等人率上萬士卒集體投降清廷。
正是由於沿線降將的集體倒戈,
讓忠於李自成的高一功、李過所部陷入重重包圍,變得孤立無援,
所以清軍主帥阿濟格可以僅用降將圍困他們,自己則率主力南下直逼西安。
李自成連續放棄京師、山西后,再次選擇放棄陝西然後南下,
他打算奪取東南作爲新的抗清基地,
爲此,他集結了襄陽、荊州等地的全部兵力(約二十萬)隨軍東下,
這裏李自成又犯了大失誤,沒有在陝西留下任何的殿後守軍,
所以阿濟格又能快速追上李自成,沒有給大順任何的喘息機會。
豫親王多鐸
11 殞命九宮山
1645年正月二十九日,李自成主力撤到河南內鄉後,
阿濟格部清軍追上大順,李自成拔營南下湖北,
據阿濟格向清廷的報告,這年三月到四月,
清軍先後在河南鄧州、湖北承天(鍾祥)、德安(安陸)、武昌、富池口(湖北陽新縣境)、桑家口、江西九**七地,大順軍接戰八次,都被擊敗,
你可以看到大順從頭到尾都是在逃跑,
很少有能攢足兵力與清軍正面一戰的機會,
這年三月,大順軍由承天進抵漢川、沔陽,
南明鎮守武昌的左良玉居然嚇得魂飛魄散,
藉着是否擁立福王的問題大做文章,打起清君側的旗幟,
聲稱要打到南京,討伐馬士英、阮大鋮(這裏暫時不細聊,留到南明故事線講),
左良玉跑了後,武昌沒有駐軍,李自成乘機佔領武昌,
但清軍追兵旋即而至,大順軍稍作抵抗便被迫棄城東下,
在江西九江附近,大順軍的老營被清軍攻破,劉宗敏被俘後遇害,
軍師宋獻策被俘後投降,丞相牛金星不告而別,脫離隊伍,
隨着九江慘敗,東下的道路被完全切斷,船隻被奪,
李自成只能被迫率殘部向西南轉移。
湖北九宮山
1645年五月,當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時,
他與少數隨從(約二十八人)先行探路,突然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的襲擊。
由於敵衆我寡,且對方並不知道他是李自成,李自成在搏鬥中壯烈犧牲,
大順政Q瓦解,殘部則在夔東抗清,一直堅持到1664年才覆滅。
縱然很多人不喜歡李自成,但是回顧李自成的經歷,
“他把一生獻給了反對階級壓迫和滿洲貴族民族征服的GM事業,
在他的領導下,受盡欺凌壓榨的貧苦農民挺起了腰,抬起了頭,
向腐朽透頂的封建統治進行了勇猛的衝擊,
在廣闊的土地上盪滌了地主階級的污泥濁水,推翻了以朱由檢爲頭子的明王朝。
直到他犧牲時爲止,他所領導的大順軍以大無畏的氣概,
獨立地承擔了抗清鬥爭的全部重任,爲爾後二十年的抗清鬥爭揭開了序幕。
以李自成爲代表的明末起義農民們創建的豐功偉績,將永遠光照史冊,受到後世人們的景仰。”
由於時間關係,本文暫時更到這裏,明末至此也徹底收官,
李自成和大順軍的故事已經結束,而另一支起義軍大西軍的故事還遠未結束,
他們與南明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明天即將開啓南明史系列,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往期歷史相關:
精羅落淚——羅馬史該如何入坑?
歷史天花板——中國通史必讀:從入門到進階!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完的歷史
明末1644——天下無敵的大明,《明事》未竟的歷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闖王之路!
明末1644——張獻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陽之役,闖王東山再起!
明末1644——孫傳庭的悲歌,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禎爲何不南遷?
明末1644——李自成爲何失利,沒能成爲劉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吳三桂爲何投清,衝冠一怒爲紅顏是真的嗎?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魏晉南北朝——《東晉門閥政治》,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春秋戰國——讀完《商君書》,春秋戰國史有哪些經典著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