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明朝历史的荐书文章,其中热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笔下的大明王朝从巅峰走向落寞,故事写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话题又被炒得很热,这篇文章结合明史大佬顾诚教授的学术著作,继续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儿》后面没有写完的那些历史。
01 南明
南明史如同一场在废墟上点燃的短暂烟火,
三年三帝、内耗不休,将半壁江山的复国棋局下成死局,
江南的繁华与铁骑的轰鸣中,
一个坐拥天时地利的王朝,却在人性的暗礁上撞得粉身碎骨。
上文讲到明末崇祯十七年,明朝最后的名将孙传庭战死,
当李自成兵临北京时,朝廷君臣推诿责任,
错失了南迁的最后机会,崇祯自缢明朝覆灭,
李自成进京后的42天里,并没有腐化堕落,
反而在积极“追赃助饷”,但这也将整个官绅地主阶级推向了对立面,
大顺没能完成从农民起义军到成熟统治集团的蜕变。
明末/南明史最关键的一场战役是山海关之战,
李自成派唐通去招降辽东吴三桂的边军,
上篇文章考证了吴三桂投靠清军的两种原因,
他父亲受辱可能存在但细节难辨,而陈圆圆被强占也缺乏铁证,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有很多文学加工的痕迹。
02 山海关之役
如果站在吴三桂的视角,当时摆在他面前的两个选择并不平等,
一方是刚刚取得胜利但治理能力堪忧的农民起义军,
另一方是政冶手腕极为成熟的外来军事集团满洲八旗,
而摄政王多尔衮展现出远超李自成的政冶成熟度,
他很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反动性”——
仅凭满洲自身的力量不足以统治广阔的中国,
必须联合和利用汉族精英才行,因此清廷一向愿意招降并优待明朝的降将。
从洪承畴到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这些投降的汉族将领不仅没有被清算,
反而被授予高官厚禄,麾下的军队也得以保留被整合进清军。
而从本质来说,吴三桂并非明朝忠臣,而是只顾个人利益的军阀,
李自成的“追赃助饷”触及了他所属的封建军阀和官绅阶级的根本利益,
吴三桂道貌岸然打出“为君父报仇”、“中兴”大明的旗号,
准备反过头来去攻打大顺,
接下来这一仗也是决定大顺和清军命运的关键一战——山海关之役!
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的四月初十,李自成得到吴三桂叛变的消息,
李自成仍然寄希望招降吴三桂,一方面他对吴襄进行了抚慰,
并且让牛金星代吴襄起草了一封给吴三桂的信,努力做挽回工作,
另一方面,李自成也决定亲率大军往山海关平叛。
天下第一关
03 平叛
四月十三日晨,李自成、刘宗敏带领大顺军从北京出发,
由丞相牛金星和少数大顺军将领统率一万名士卒守备北京,
与李自成一起随军的还有吴襄和崇祯帝的三个儿子,
甚至在西安、太原俘获的秦王、晋王也都带上,
李自成认为带吴襄可以打父子孝道牌,带上明太子可以打忠臣牌,
可吴三桂确是只顾自己利益的不忠不孝之人,直接写信请求清廷援助,
多尔衮和豫郡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等,
带领满洲、蒙古八旗兵员的三分之二以及全部汉军大举“伐明”,
进军路线则由洪承畴规划,准备从蓟州地区破边墙而入。
四月十五日,清军行至翁后,遇到了吴三桂派来求援的使者,
吴三桂告诉清军不用绕路,可以直接取道山海关“入关”。
多尔衮立刻改变原定计划,下令全军以每日二百里的速度急行军,直扑山海关。
此时兵力对比,大顺军近十万(号称二十万),
吴三桂部约五万,清军大约七到十万,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叛变仍抱有招降的幻想,所以进军迟缓丧失了先机。
04 入关
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吴三桂只留下少数人防守关城,
多数主力已拉到关内石河,双方昼夜激战,至二十二日晨,
吴军已呈不支之势,此时多尔衮已经率大军抵达山海关关外,
在一旁坐观双方激战,吴三桂在即将败退之际冲出关外,亲自请求清军参战,
而多尔衮在确认吴三桂已无退路后,下令清军三路入关。
吴三桂返回山海关,吴军以白布系肩为号,
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利用大风天气掩护布阵,突然向已激战一昼夜、筋疲力尽的大顺军发起猛攻,
大顺军阵脚大乱,迅速溃败,主将刘宗敏也负伤,
清军乘胜追击,李自成连夜撤退,
等到大顺军行经永平范家庄时,李自成才下令把吴襄处斩。
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又杀吴三桂全家三十四口,
而吴三桂本人却在山海关战役结束这一天,
被清摄政王承制封为平西王,
就这样,由于吴三桂的背信弃义,大顺军终于被满汉地主阶级联军击败,
从此明末农民战争由盛转衰,进入了以抗清为主的新时期。
05 弃城
李自成失败根源还是战略眼光的问题,
在攻打吴三桂时,对清廷的干涉风险严重估计不足,
山海关战败后,大顺军已是新败之余,而清吴联军紧追不舍,
由于援军遥远,固守北京这座孤城无异于坐以待毙,
李自成去攻打山海关前也没有留任何后手,只能选择撤退。
四月二十九日,在撤离前夕,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行了即位典礼,
很多人认为李自成是败军之将,选择弃城前登基是贪恋权力,
但是这种做法在古代并没有错,因为京师是大明的首都,
只要李自成在京师登基,即宣告大顺是全国唯一合f的政Q,
这次撤离只是暂时的军事失利,日后必将收复。
典礼后,大顺军焚毁宫殿城楼,开始西撤,
许多北京百姓及降顺官员也跟随西奔,显示大顺仍有相当的民心基础。
而在撤退途中,大顺军纪律严明,
虽饥疲交困,仍用财物向百姓换取食物(“掏珠易饪”),而非抢掠。
清军继续追击,大顺军在庆都、真定等地接连战败,
最终退入山西,清军也因人马疲惫而停止追击。
06 李自成为何失败?
很多学者日后研究明末时一直有一个疑问,
即李自成在山海关之役失败后,大顺为什么迅速垮台,
李自成进京仅仅停留42天,称帝刚满一年就覆灭,
而且对比历史上所有的农民军,大顺的崩盘瓦解速度之快也是远超想象。
在顾诚教授看来,李自成的失败还得从阶级视角来分析,
大顺和清争夺天下,最关键的是汉族地主阶级的动向,
从崇祯十六年冬开始,很多地主就已经看出明王朝大厦将倾的前景,
他们迫切地寻求新的保护者,见到李自成的大顺军如日中天,
这些地主很快就背刺崇祯,把自身利益的希望寄托于大顺,
所以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潼关后,不到半年就拿下黄河流域。
然而,等到李自成开始“追赃助饷”,这些地主的利益受到损害,
李自成和大顺军的领导层,虽因自身地位的上升和封建文人的影响,
开始逐步地向地主阶级转化,可是这种转化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地主阶级并没有把李自成当自己人,
而且李自成很多措施依然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官绅地主阶级的财产不仅被没收,而且颜面扫地,整个阶级被推向了对立面,
他们表面顺从,内心却咬牙切齿待机报复,山海关战役就是复仇的“最佳时机”。
京师陷落,各地官绅地主认为时机已到,纷纷发动叛乱,
他们杀害或拘捕大顺的基层官L,袭杀当地大顺军驻兵,
其中多数还是原本的明朝降顺官员,他们迅速占据地方,实现地主阶级的****。
顾诚
07 退守山西
叛乱初期,各地官绅多以恢复明朝为旗号,
因为不少人看不清楚,以为吴三桂杀回来是要“中兴大明”的,
等到他们认清形势,发现大顺军是败于清军之手后,几乎全部转而归顺了清朝。
当初李自成是怎么快速占领黄河流域的,
后来清廷也复刻了一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北方汉族官绅地主阶级的支持。
在1644年五至六月从北京败退后,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由于兵力不足,
放弃了畿辅和山东,将防御重点放在山西和河南,
并围绕巩固后方与准备反攻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但是遵化节度使宋权,利用大顺守将的信任发动叛乱,
大同总兵姜瓖刺杀大顺主将张天琳,导致上万守军瓦解,
这些明军旧将的倒戈,彻底粉碎了李自成固守山西的计划。
李自成于是返回西安(大顺的西京)筹备反攻,
一开始,他制定了三路大军东渡黄河、收复失地直捣北京的宏大计划,
但是大顺的根据地并不稳固,很多刚刚投降大顺的明朝将领态度暧昧,
晋西永宁州的崔有福叛变,直接让大顺军中止了向东反攻的部署,
而且以牛金星为代表的部分文官在军事失利后信心动摇、人心惶惶,
李自成稍作反思后,决定停止“追赃助饷”,
转而实行按土地亩数征S的新措施,试图建立常规化的财Z体系。
可惜的是,此时再“反动”也为时已晚,
满洲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已成大势,大顺面临的整体局面已无法挽回。
08 后方不稳
再回顾李自成从山海关、京师、山西、陕西一路败退的过程,
可以发现李自成所有的问题都处在后方根据地不稳,
打山海关时,在京师没有留下足够的主力,
从京师撤退时,没有在山西足够主力,也未及时从陕西派兵增援,
这在战略上是一个严重失误。
虽然后来有详细的反攻计划,追赃助饷也已经停止,
但是大顺内部不稳没法集中力量对抗清军,
导致反攻计划流产,为最终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反观清军从头到尾把“反动性”执行到底,
一进入北京立即着手扫清侧翼,对山西采取了招抚与进逼相结合的策略,
很多明朝降顺将领和地方的汉族官绅地主阶级,均被团结在清军周围,
降将唐通和姜瓖的背叛,使得清军轻易获得大同地区,进而拿下整个山西,
其中太原作为山西省城,是大顺防御的重中之重,
守将陈永福等人采取了严酷的“坚壁清野”策略,
拆毁城外民房,并处死明朝宗室、押送官绅赴陕以消除内患,
清军在初期围攻受挫后,于十月初调来了火炮,
用炮火集中轰塌了城墙一角,并由缺口攻入,
大顺守军抵挡不住,突围时又遭伏击,伤亡惨重。
主将韩文铨战死,陈永福逃跑后投降,李若星投降,山西省会太原陷落。
通过利用降将、政冶诱降、八旗和火炮,
清军在短短数月内就瓦解了大顺在山西的防御体系,
接下来李自成的西京也仅剩山西西南一隅尚在控制之下。
太原 古城县
09 西京沦陷
1644年十月,由阿济格、吴三桂等进攻陕北(大顺),
另一路由多铎等进攻江南(南明弘光),南明的故事留到下章继续。
在清军部署之际,大顺军主动向河南怀庆地区发动反攻,
并拿下怀庆之役的胜利,这次反攻虽然规模不大,但成功打乱了清军的计划,
多尔衮被迫命令原本南下的多铎军团转向,优先解决怀庆之围,
然后再与阿济格军团夹攻西安,
这里大顺其实给南明争取到了不少时间,可惜大好机会全被错过。
李自成将防御重心放在陕西北部,以应对阿济格的北路军,
等到他发现多铎的主力大军已逼近潼关时,为时已晚,
李自成瞬间陷入南北夹攻的被动困境。
1644年底,李自成匆忙驰援潼关,双方激战十三天,
大顺军虽然英勇奋战,多次主动出击,
但面对清军的优势兵力和红衣大炮等攻坚利器,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北路阿济格军攻入陕北,直逼西安,
南线潼关守将马世耀伪降,旋即被多铎识破,所部七千余名士兵被设计全部图杀。
在两路清军夹击、潼关失守的情况下,李自成认识到陕西已无法守住,
于1645年的正月十三日仓促决定放弃西安。
英亲王阿济格
10 明军降将
大顺在西北地区迅速崩溃其实也不是清军无敌,还是内部不稳定,
特别是大量投降的明朝官将的集体背叛,导致后方根据地全面瓦解。
清军进入陕西,原先投降大顺的明朝官僚和将领几乎全部“原形毕露”:
节度使陈之龙(原明朝监军)与已降清的董学礼密谋,
胁迫忠于大顺的总兵牛成虎一同投降,
兰州总兵郑嘉栋、甘州总兵左勷等人相继叛降
桃源伯白广恩在李自成撤离西安时率部投清,陕北沿边的十个营堡守军也全部叛变,
奉命入川的节度使黎玉田、总兵马科等人率上万士卒集体投降清廷。
正是由于沿线降将的集体倒戈,
让忠于李自成的高一功、李过所部陷入重重包围,变得孤立无援,
所以清军主帅阿济格可以仅用降将围困他们,自己则率主力南下直逼西安。
李自成连续放弃京师、山西后,再次选择放弃陕西然后南下,
他打算夺取东南作为新的抗清基地,
为此,他集结了襄阳、荆州等地的全部兵力(约二十万)随军东下,
这里李自成又犯了大失误,没有在陕西留下任何的殿后守军,
所以阿济格又能快速追上李自成,没有给大顺任何的喘息机会。
豫亲王多铎
11 殒命九宫山
1645年正月二十九日,李自成主力撤到河南内乡后,
阿济格部清军追上大顺,李自成拔营南下湖北,
据阿济格向清廷的报告,这年三月到四月,
清军先后在河南邓州、湖北承天(钟祥)、德安(安陆)、武昌、富池口(湖北阳新县境)、桑家口、江西九**七地,大顺军接战八次,都被击败,
你可以看到大顺从头到尾都是在逃跑,
很少有能攒足兵力与清军正面一战的机会,
这年三月,大顺军由承天进抵汉川、沔阳,
南明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居然吓得魂飞魄散,
借着是否拥立福王的问题大做文章,打起清君侧的旗帜,
声称要打到南京,讨伐马士英、阮大铖(这里暂时不细聊,留到南明故事线讲),
左良玉跑了后,武昌没有驻军,李自成乘机占领武昌,
但清军追兵旋即而至,大顺军稍作抵抗便被迫弃城东下,
在江西九江附近,大顺军的老营被清军攻破,刘宗敏被俘后遇害,
军师宋献策被俘后投降,丞相牛金星不告而别,脱离队伍,
随着九江惨败,东下的道路被完全切断,船只被夺,
李自成只能被迫率残部向西南转移。
湖北九宫山
1645年五月,当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时,
他与少数随从(约二十八人)先行探路,突然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
由于敌众我寡,且对方并不知道他是李自成,李自成在搏斗中壮烈牺牲,
大顺政Q瓦解,残部则在夔东抗清,一直坚持到1664年才覆灭。
纵然很多人不喜欢李自成,但是回顾李自成的经历,
“他把一生献给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满洲贵族民族征服的GM事业,
在他的领导下,受尽欺凌压榨的贫苦农民挺起了腰,抬起了头,
向腐朽透顶的封建统治进行了勇猛的冲击,
在广阔的土地上荡涤了地主阶级的污泥浊水,推翻了以朱由检为头子的明王朝。
直到他牺牲时为止,他所领导的大顺军以大无畏的气概,
独立地承担了抗清斗争的全部重任,为尔后二十年的抗清斗争揭开了序幕。
以李自成为代表的明末起义农民们创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光照史册,受到后世人们的景仰。”
由于时间关系,本文暂时更到这里,明末至此也彻底收官,
李自成和大顺军的故事已经结束,而另一支起义军大西军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他们与南明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明天即将开启南明史系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往期历史相关:
精罗落泪——罗马史该如何入坑?
历史天花板——中国通史必读:从入门到进阶!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儿》没有写完的历史
明末1644——天下无敌的大明,《明事》未竟的历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闯王之路!
明末1644——张献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阳之役,闯王东山再起!
明末1644——孙传庭的悲歌,大明最后的脊梁!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祯为何不南迁?
明末1644——李自成为何失利,没能成为刘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吴三桂为何投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吗?
明朝历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历史——《刺客信条:王朝》,唐朝历史神作有哪些?
三国历史——看完《三国演义》,还有哪些三国历史神作?
魏晋南北朝——《东晋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好书推荐!
春秋战国——读完《商君书》,春秋战国史有哪些经典著作?
考古寻秦记——《秦始皇的兵与城》有多么伟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游戏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条王朝》,做成游戏靠谱吗?
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汉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王莽是“穿越者”吗?
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历史神作——《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天花板!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被埋没的历史剧
裸体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乐古典名曲
明朝悬案——朱元璋脸上,真的有72颗麻子吗?
天涯神贴——《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时代的离去!
#gd读书#
#gd历史杂谈#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