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龍的地位爲何低下?不同的龍又有何區別?

《西遊記》中龍的地位是相對的,在現實生活中,因爲龍作爲精神象徵,是皇帝的化身,是超出尋常力量的超自然存在,所以地位在人們心中就高。而在神話中,龍相比起各路神仙,就只是普通的物種,相對來說,地位就比較低了,

《西遊記》對於龍的界定,在涇河龍王求唐太宗救命那一段,提過一句。

這涇河龍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時前後,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來皇宮門首。此時唐正夢出宮門之外,步月花陰,忽然龍王變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雲:“你是何人?朕當救你。”龍王雲:“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徵處斬,朕可以救 你。你放心前去。”龍王歡喜,叩謝而去。

涇河龍王求唐太宗救命,說了一句話: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

這不是謙辭,自古以來皇帝就被稱爲真龍天子。《西遊記》裏對唐太宗的儀態描寫,也是按照真龍天子的表述來的。

衆官朝賀已畢,各各分班。唐王閃鳳目龍睛,一一從頭觀看,只見那文官內是房玄齡、杜如晦、徐世勣、許敬宗、王珪等,武官內是馬三寶、段志賢、殷開山、程咬金、劉洪紀、胡敬德、秦叔 寶等,一個個威儀端肅,卻不見魏徵丞相。

寫唐太宗睜眼,用的是鳳目龍睛。一般臣子誰配得上用這種描述,只能是至高無上的真龍天子。

也就是說:皇帝的龍,跟四海龍王的龍,也許是同一個物種,但絕對不在同一個層級。

真龍是至高無上的,但業龍不是。

高一點的業龍能統領水族,當施雲布雨的龍王,低一點的甚至會被仙人拿來喫。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業龍是什麼龍?

除真龍以外的都是業龍,這是廢話。

簡而言之,業龍是動物一類,慾望所生的產物。

佛教中天龍八部的神話傳說裏,對龍的描述就不太高級。龍好淫,且很能生。到了農曆五月交配季更是不得了,纏在一起天地大和諧,喘的粗氣都是毒氣瘴氣,污染空氣。所以五月也被叫做五毒月。

天龍八部雖然是神話生物,但他們都是慾望業力的產物。“天”還好,他們本身很潔淨,生孩子也不走低級趣味,喜歡誰,兩人看一眼就能生孩子。

但龍族就是真的需要交配,“雖有神通,實乃淫慾業力所生”。 

不光好淫,脾氣還大。《西遊記》裏的小白龍,是西海龍王的兒子。(也不知道西海龍王到底有多少兒子)把龍宮裏的一顆夜明珠給砸了。結果那顆夜明珠是玉帝賜的,然後就被判了大不敬。

關鍵這大不敬是西海龍王告的。“忤逆犯上”,首先是不敬父親,然後是不敬玉帝。吊在空中要處死。被觀世音菩薩救下來,纔有戴罪立功的機會。

除了龍族生的龍,其他動物也可以修成龍,魚、鳥、蟲等很多動物都可以修成龍。但是他們也逃不出業龍的宿命。因爲他們的下限實在太低。

很多修煉成蛟的,都要“走蛟”。但凡走蛟,必然要發洪水,沿途的人畜田地就要遭殃。這些他們是不管的,他們只管修成,其餘都是代價。

但是,業龍的上限也很高。 如果能被好好引導,正確使用,他們也能守護天地黎民,成就功德。 佛教中,有龍女即身成佛。道教中,也有龍王受封,守護江河湖海,爲天下降雨,促進萬物生長。

真龍是什麼龍?

中國神話當中,能被稱爲真龍的,數量非常少。只有應龍 、燭龍等等幾個神話生物。

應龍的外貌描述很有意思:有翅膀。但是他的翅膀不是外國的多拉貢那種,而是羽翼。因爲據說他是龍鳳的祖先,自他身體裏誕生了鳳凰和麒麟。

應龍曾參與過黃帝對蚩尤的作戰,殺了蚩尤。但在此之前,他還殺過夸父。這就很厲害了。

但更厲害的是,他甚至在那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後來黃帝成仙,也是應龍把他載上了天。

現在普遍認爲應龍是與天地同生的神話生物,身上隱藏着創世傳說,甚至他也能改變天地。

在黃帝成仙之前,應龍因爲殺了夸父蚩尤,回不了天上,就住在“南極”,改變了南方的天氣,使之多雨。

之所以將應龍認爲有創世和改變天地的能力,住在北邊的燭龍可以印證一下。

燭龍的能力非常鮮明地彰顯了改變天地的能力。燭龍是鐘山的山神,他”睜開眼睛是白天,閉上眼睛是黑夜,吸氣時寒冬,呼氣時炎夏“。

這就幾乎跟盤古、女媧類似的級別了。女媧可以補天,燭龍則掌握了天地的開關。

這樣的級別,說明燭龍、應龍這種真龍,本身可能就是天地一部分。

至於四神獸中的青龍,則更是掌管着一方星宿,界定着一方安寧。

中國遠古的龍崇拜,崇拜的是這種真龍。

所謂真龍,就是與天地同生,掌管天地之規則,擁有改天換地能力之神。他們在天則統領星宿,保天地安寧,在地則掌地之靈脈,掌管一方興衰。

所以皇帝們纔會以龍爲圖騰,把自己叫做真龍天子。因爲他們的一舉一動,像真龍一樣,會改變世間的運行軌跡。

至於涇河龍王這種業龍,也只是守着一條河流,爲一片流域施雲布雨而已。他們的行動非常受限,一般不會走出自己流域,更不能私自改變降雨點數。

涇河龍王之所以被砍頭就是因爲他改了下雨的時間和數量,屬於抗旨不遵的行爲,按律必然要正法。還有像孫悟空雖然沒有天庭的編制,但由於實力高強,龍王自然也很怕他,因此孫悟空也敢罵龍王臭泥鰍,強行索要披掛,畢竟拳頭硬啊,龍王不服不行。他們只能等孫悟空等人太過分了,然後靠着背後的組織,告上一狀。真打他們估計不夠看。

還有就是《西遊記》裏龍的種類很多,除了四海龍王、涇河龍王之外,還有四瀆龍王、洪江龍王、井龍王等等,水域範圍越小的龍王,地位就越低。還有些龍,實際上是魚蝦喝了龍尿變的:

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爲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

這些“龍”比起正兒八經的龍王來說,存在感就更低了。

另外有些龍也受到了印度神話的影響,佛經故事中說大鵬每天要喫500條龍,這裏的龍就是印度龍,其實就是一些大蛇。不過這些設定在《西遊記》中也有體現,《西遊記》多處寫到大鵬喫龍:

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

金翅鯤頭,星睛豹眼。振北圖南,剛強勇敢。變生翱翔,笑龍慘。摶風翮百鳥藏頭,舒利爪諸會喪膽。這個是雲程九萬的大鵬雕

地位低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他們的上限是很高的,這也是龍這種生物在神話傳說中受尊重的原因。黎民百姓普遍很尊重龍,願意供奉他們。

在普通人類和法力地位低微的神仙妖怪眼裏,龍的地位依然很高。比如車遲國國王聽說孫悟空可以叫真龍現身就非常高興,龍王現身之後,國王和文武百官都一起瞻仰:

國王大喜道:“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更不曾看見活龍是怎麼模樣。你兩家各顯法力,不論僧道,但叫得來的,就是有功;叫不出的,有罪。”那道士怎麼有那樣本事?就叫,那龍王見大聖在此,也不敢出頭。“我輩不能,你是叫來。

那大聖仰面朝空,厲聲高叫:“敖廣何在?弟兄們都現原身來看!”那龍王聽喚,即忙現了本身。四條龍,在半空中度霧穿雲,飛舞向金鑾殿上。【證道本夾批:可好看否?】但見:飛騰變化,繞霧盤雲。玉爪垂鉤白,銀鱗舞鏡明。飄素練根根爽,角聳軒昂挺挺清。磕額崔,圓睛幌亮。隱顯莫能測,飛揚不可評。禱雨隨時布雨,求晴即便天晴。這纔是:有靈有聖真龍象,祥瑞繽紛繞殿庭。

那國王在殿上焚香,衆公卿在階前禮拜。國王道:“有勞貴體降臨,請回,寡人改日醮謝。”行者道:“列位衆神各自歸去,這國王改日醮謝哩。那龍王徑自歸海,衆神各各回天。

不過,要是你不幹好事,那就別怪百姓們不給你面子了。

因爲,百姓們之所以尊敬龍王,不是真的因爲他們真的有德行,而是農業社會中,百姓需要水。江河湖海這些龍王行動時可以帶來雨水,所以百姓們愛屋及烏。

如果龍不帶來水,或者帶來太多水患,百姓們的尊敬則蕩然無存。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