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蛙在聽見東海鱉對汪洋大海的描述後
“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是啊,方寸之地,何足見識?
我想,如果井底蛙夢見自己生活的井變成動物井,估計仍然會目瞪口呆
——比井口更小的33MB,是如何像海那般納百川的?
即便不是井底之蛙,如果毫無預兆地在夢裏跌入動物井中,也難免會有同樣的驚詫。
2025年2月2日,我在土撥鼠的饋贈中走出這片詭譎迷幻的夢境。
半年之後,再回頭去望一眼被清晰的意識絞殺得只剩模糊的夢中井,愈發覺得:
那不是袖珍的井,那是恢弘的城。
芥子納須彌
——井城的萬象,技術的高牆下雖然無從窺見,藝術的橋樑上卻有跡可循。
花瓣舒展,你隨星點碎光緩緩睜眼。
沒有預設的路標,沒有鋪陳的故事。只有:一個栗色小球甦醒,在動物井中開啓了自己的探索。
這裏的路徑如蛛網般交織,這裏的地圖如迷宮般錯雜。唯有運轉自己的大腦,方可使偌大的井城暢通無阻。
那些被聲光洪流淹沒、在感官刺激中淡去的最樸素最純粹的探索欲,在玩家踏足動物井的那一刻,便重新被激活了。
我是誰?我在哪?我從何處來?又將去何處?
不知道,也不必追問。畢竟,船到橋頭自然直,所有問題終會揭曉。
此刻只需要明白,不必患得患失、瞻前顧後,腳下的每一步都是探索本身。
看看這個鮮活而生動的世界,雖爲復古像素風格,質感卻一點也不廉價,反而相當獨特。
在動物井幽暗詭譎的深藍色基調中,每一處光暈、每一絲煙色都牽動着神經、勾連着脈搏。
因此在動物井中探索的快樂,也是這般純粹:
爲轉角的微光駐足——那裏也許藏着祕密、
爲偶然的發現雀躍——此處是冒險的回饋。
你也許會留意到:
鼠標拽動遊戲窗口,井中枝葉竟也隨之起舞;
彈球落水的剎那,濺起無數像素水花;
分針指向正上方時,布穀鳥的啼鳴穿透井牆;
爆炸產生的煙霧,在井底的風聲中被扭曲……
自研引擎爲構建井城而生,恰如榫卯相契,量身打造,嚴絲合縫。《動物井》的細節藏在不同角落,不論是留意或錯失,都靜靜地躺在那,無聲地訴說着:小如33MB也能也能填充豐富的肌理。
當然,《動物井》這份獨特的質感並非詭譎新奇的畫面格調和喪心病狂的細節堆砌就能磨成的,既然叫動物井,怎少得了生靈的蹤跡來爲其添上點睛之筆?
袋鼠裹挾着鬼畜的嚎叫閃現,在爆竹炸開的聲光裏慌不擇路;
蜂鳥在滿屏泡泡間亂舞,紅溫到振翅聲漸次急促;
把玩家當成小球亂咬的狗,被迴旋的圓盤遛得團團轉;
鴕鳥伸長脖子扎進地底,突擊地穴岔道里手忙腳亂的你……
這些動物各有各的脾性、各有各的行爲邏輯,卻很自然地被包容在獨特的動物井中,像天生就該屬於這片詭譎莫測、光怪陸離的世界。
它們或許是未知大門的開鎖器,或許是橫亙前路的搗蛋鬼,又或許只是路過時,讓人會心一笑的小確幸。但無論扮演何種“角色”,都着實在幽冷的井中添了不少鮮活的印記,成爲遊戲過程中不得不品的一環。
泡泡棒、妙妙圈、溜溜球、飛盤……不知這些小玩具是否勾起了你的童年回憶。
或許就在某個晴朗的午後,你最後一次放下了這些小玩意兒,便不再拾起,此後它們隨着塵封的箱子被塞進記憶的最深處,逐漸化爲渺茫的塵埃,連夢裏都難以捕捉到。
是的,也許你再也不會碰到這些東西了,就像孩童時代的那一頁註定要被歲月無情的手撕去。
但人生總是充斥各樣的意想不到,即便不是實體,我們仍以這種奇妙的方式重逢了這些——說不定是孩童時期最好的“玩伴”。
製作者將這些玩具藏在了各個角落,又在玩具中嵌入了層層驚喜。
發現,本身是一種驚喜。
開拓,又是另一種驚喜。
身上的每一件玩具都是知識鎖,每當自己突然解鎖了新的功能和用途,相信每個玩家都會不由得驚喜一番。
單個玩具被附加上的多樣的知識鎖和多種解法的謎題,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兩者碰撞爲玩家帶來的頭腦風暴,使更多解法被髮掘、玩法被開拓。而這一過程,其樂無窮。
你一定不會忘記:第一次成功坐上飛盤在空中迴旋,第一次用泡泡棒無限跳躍到本難以抵達的高處,第一次在輪車的張縮中艱難卡過荊棘之地,第一次用溜溜球遛栗鼠。這些瞬間收穫的快樂,用任何語言修飾都顯得乾巴乏味。
多年以後,當某個餘光再度瞥見兒時的玩具,我想,除了曾經最親密無間把玩的那一段時光,動物井的奇思妙想,也會在腦海中浮現片刻。
多種多樣的動物生態、奇思妙想的道具功用、豐富無比的細節表現、錯綜複雜的地圖設計,這些本就已經足夠充實,但動物井的謎題,卻遠比上述的一切更加複雜。
據製作者Billy Basso所述,他設置的謎題大概可以分爲四層:
第一層是淺嘗輒止接觸最表面的謎題達成的假結局,第二層是64個蛋全收集關聯的真結局,第三層是兔子收集和BDTP謎題,第四層則是亂碼謎題(當然還有一個藏得最深的花謎題)。
絕大部分玩家止步於前兩層,後兩層的艱深,讓人望而卻步。
但這又何妨,探索本身是隨緣的事,發現即爲意外之喜,無需強求。
這些謎題設置的初衷,並非給玩家上壓力,而是爲孜孜不倦的探求者設置更多發揮空間。
而當你費盡各種方式解開謎題,得到的這份賞賜絕非任何物質獎勵所能比擬的,這一瞬間你感受到的是玩家與作者電波的對接,心靈的共鳴。打開時間膠囊的那一刻,Billy Basso的祝賀,跨越時間與空間,傳進了你的耳朵。
——那是最崇高的禮讚。
“上帝啊!即使把我關在一個果殼裏,我也會把自己當作一個擁有着無限空間的君王。”
獨立遊戲製作,何嘗不是在果殼中創造無限可能。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獨立遊戲製作,又何嘗不是帶着鐐銬起舞。
用極其有限的資金和資源完成一個艱鉅的任務,
Billy Basso正是這樣一個被關進“果殼”、帶着“鐐銬”之人,卻用33MB的大小創造了獨立遊戲史上又一個奇蹟。
33MB,可能甚至不如一張圖片大,卻凝結着開發者悉心打磨7年間無數的巧思。《動物井》以一句話無法言其玄妙的“好玩”折服了無數獨立遊戲玩家。它讓我們看到了:
芥子般表象的背後,藏着偌大的須彌山。
朝菌見晦朔
剛進入遊戲時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在真結局的盡頭,被一一揭曉。
探索印入玩家的靈魂,生存刻進跳豆的基因。
最高層次的角色扮演,不單單是表面的映射、同步的指令,更是無形無意之中,玩家與角色做的事,殊途同歸。
也正因爲如此,談不上RPG的《動物井》,給了我不止RPG的感動。
井底蛙困於的何止是一口井,更是思想的邊界。
動物井包含的何止是一口井,更是無窮的可能。
就如同“仿生人不會夢見電子羊”、“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見兔女郎學姐”那樣,井底之蛙也註定無法夢見動物井——它無論如何想象不到,怎會有一口“井”能盛下星辰?
我也無法想象,7年的打磨究竟爲這井城豐富了多少紋路、填充了多少肌理?
好吧,不妨掙脫認知的疆界,帶着孩童般的莽撞與純粹、帶着對動物井的好奇,一窺那井底的究竟
——它是獻給玩家好奇心的至高之禮,它是在方寸間包羅萬象的電子藝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