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勒底的燈火啊,願你能再次化作旅人的路標。”
文/林致
在新老二遊哀鴻遍野之際,上線9年的《命運-冠位指定》(下稱FGO)卻似乎越活越好了。
FGO是一款常常被玩家玩梗和自黑的遊戲,因爲它的玩法和畫面都有種古早的醍醐味,不玩它的理由似乎可以列出一長串。
雖然已經運營了9年,但每每到重大更新,FGO還會到暢銷榜前列刷臉。
FGO的每年出的PV,播放量也是動不動幾百萬。
甚至最近重啓的bilibili2025動畫角色人氣大賞中,月廚(型月作品粉絲暱稱)的戰鬥力也非常強,遠坂凜、Archer、煙霧鏡的票數也遠超其他角色。
這一系列動作甚至讓玩家們感慨「FGO又開服了!」——這是遊戲每每有重大更新的一句戲稱。
事實上,FGO近幾年以來,也一直以其穩定的熱度和商業成績,被不少玩家冠以「二遊老祖」、「二遊的神」之類的稱號,似乎紛至沓來的競品從未動搖它的根基。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奇怪,FGO到底憑什麼能時隔9年仍然保持熱度,甚至越活越好?
在九週年活動中,玩家最關注的內容之一,是全新的週年紀念PV。今年國服專屬PV獲得了很多玩家的喜愛,打開視頻,彈幕很快就會直接把整個屏幕淹沒。
對於這款已經運營多年的產品而言,一支PV爲什麼能引發如此高的討論度?
這要從這次PV的重點角色埃列什基伽勒(艾蕾)的表現說起。
艾蕾的原型是Fate三女主之一,遠坂凜。她常年位列各類人氣榜單前列,是整個Fate系列影響力最深遠的角色之一。
圖源B站 @南宮安夢2021
遠坂凜之所以受歡迎,或許是因爲她身上既有魔術師的天賦與責任感,又有青春期少女的敏感與真誠,這兩種特質最終形成了典型的外冷內熱的反差。她是那種既強大又可共情的角色,既能讓人產生敬意,也能讓人覺得親近。
而在FGO中,遠坂凜的外貌被賦予給兩位重要角色:伊什塔爾與艾蕾。她們以不同的設定和性格差異,延展出完全不一樣的故事路徑,也延續了凜的人氣與影響力。
FGO的主線劇情和重大卡池活動中,兩位角色頻繁登場,常年處於討論的焦點。包括今年重啓的B萌投票,她們的原型遠坂凜依舊是奪冠大熱門。甚至有UP主吐槽,「B萌打了十年還是地月戰爭。」
圖源B站 @熠光light
回到艾蕾這個角色,她的一大特點是鍾愛玩家的ML屬性。頂着一張傲嬌臉,害羞地交談的樣子,讓很多老玩家感覺「萌度爆表」。
這一次,艾蕾作爲劇情關鍵角色首次以泳裝形象出現,並配有專門定製的語音與情節。
在PV後半段,西湖附近的涼亭裏,艾蕾先是略顯羞怯地看向別處,「哎?!御主…!謝謝?啊……已經暴露了啊…」又鼓起勇氣面向鏡頭,皺着眉頭,滿臉通紅地跟玩家發出請求,「今年夏天,可以待在我的身邊嘛?」簡單兩句話將少女的純真可愛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國服開服就入坑FGO的玩家小暗表示,艾蕾的角色登場時間相當早,但一直沒有做新的服裝,這次更新他已經等了三五年了,泳裝艾蕾的出現無異於重磅炸彈。
更重要的是,國服專屬PV對於國內FGO玩家也有別樣的意義。
FGO的PV一直以高質量、高水準著稱,是每每到遊戲重大更新就會推出的標誌產物。
比如前年八週年紀念動畫PV,在B站總播放超過一千萬,而且彈幕裏的讚美溢於言表。有人說「今天的FGO是無敵的」,有人感嘆連連「你們真的是搞出來了了不得的東西」。
在評論區,因爲PV有感而發,回顧自己FGO遊玩歷程的玩家更是數不勝數。但也會有玩家開玩笑,「你把日服八週年PV發了,明年國服發什麼呀」——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國內FGO玩家的窘境。
過去,國內玩家對週年PV的期待往往來自日服。B站充斥着玩家自發搬運的日服週年PV視頻,播放量與彈幕數量總會在週年前後迎來高峯。
不過,從去年起,FGO國服開始嘗試自己做PV了。
八週年推出的首個國服原創PV《八方異聞卷》引起了不錯的反響,有人調侃說「這是什麼異聞帶」,有人感慨「突然有種欣欣向榮的錯覺」。
與去年PV追求「還原」不同,今年的PV完全原創,並融入了國服獨有的本地化元素。
如果說去年的PV還是和玩家一起回顧FGO的歷程,用深刻的故事喚起共鳴。那麼今年的PV則走出了原作本身的框架,不再是冒險,而是開啓一段夏日旅行,讓玩家感受到FGO「在我身邊」。
它從一紙放假通知開始,逐步刻畫不同英靈在中國如何度過夏天。從陝西的兵馬俑和博物館,到杭州西湖邊的荷花簇擁的集賢亭和遊船,每一個角色都洋溢着輕鬆愉快的情緒。
整個PV色彩柔和,二次元角色放在中國水墨畫的背景中並不讓人感覺違和。竹林、青山、荷花池等頗具中國風的場景,再搭配上竹笛、琵琶、嗩吶、笙等中國傳統樂器的音色,讓人倍感親切。
雖然是原創內容,但在PV的結尾,製作團隊放上了一句話「與大家一起度過的夏天,是命運編織的奇蹟」。
這呼應了奏章3中艾蕾的經典臺詞,讓原創故事與原作情感產生了密切聯繫。
看到這裏,你或許可以明白,這支PV不僅是週年活動的宣傳片,更是多個層面交織的成果:角色塑造的長期積累、玩家與內容之間的情感綁定、本地化內容生產能力的提升,以及對未來可能性的展示。
它標誌着FGO走向了深度本土化和內容共創的階段,這對一款九年老遊戲來說,足以稱得上是一個里程碑。
當然,說FGO越活越好,並不只是說它內容的熱度,還有它的商業表現。
一般而言,內容型遊戲做長線極難,但FGO在國內已經運營了九年,今年的流水卻還在走上坡路。在我看來,這背後有兩個關鍵因素:穩定和突破。
所謂穩定,指的是它把慣例做成了文化。
玩家們幾乎已經形成條件反射:週年前後必定有大更新、有線下聚會、有情感共鳴的節點。
這種節奏的維繫並不容易。週年活動往往需要提前數月甚至一年籌備,協調國內外製作方、發行方和線下合作伙伴,確保場地、物料、宣傳到位,並保證活動調性不跑偏,體驗還要逐年升級。
辦一屆這樣的活動可能容易,但年年都這麼辦很難。不過一旦堅持下來,遊戲就能換來玩家長期的黏性和口碑——就像過年一樣,很多FGO玩家每年都會在這裏相聚,並回憶起以往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楚軒是一名FGO開服玩家。他還能回憶起第一次參加FES時的場景:那天他出了伯爵(巖窟王)的cos,一個人走在會場裏,非常緊張,也不太認得路。沒想到他遇到的玩家都認出了他cos的角色,還熱情地給他指路,不停地誇讚他的cos還原度高。楚軒慢慢放鬆下來,覺得這裏的玩家都是很友善的人。
這個體驗也影響了他後來的二次元生涯——楚軒後來多次cos巖窟王,經常參加FES活動,並且還直播打FGO。與此同時,他還和江浙滬一帶玩FGO的朋友們組成社團,結伴參加線下活動。
回顧FGO過去的線下活動,楚軒告訴我,他感覺前幾年FGO的討論度逐漸被其他的二遊蓋過,「有種在二遊市場逐漸隱退的趨勢」。但國服運營和線下策劃的努力,又讓他重新找回最開始玩FGO的那種激情,也開始期待更多的線下活動。
在我問起對以往FGO活動的印象時,楚軒如數家珍
在和項目組聊幕後故事時,我有些意外——關於FGO的活動,幾乎每個人都能回憶起讓自己動容的瞬間。
2018年第一屆FES,正值大雪,玩家依然堅持到場,還在王座前擺上鮮花和蛋糕,希望活動能年年舉辦。
2023年疫情後首次重啓的FesNight,同樣座無虛席,散場時玩家低頭撿起印有紀念話語的綵帶,像是在收集屬於自己的情緒碎片。
還有一次FesNight結束後,五十多名玩家自發聚餐,喊出「給我玩FGO」的口號,這句話後來成了線下回顧視頻的固定內容。
今年FES也延續了以往的慣例——把遊戲帶到玩家的日常當中。
這次的主題是陪伴和旅途。項目組深入結合了奏章2劇情中擬似東京的概念,將全場內容以真實都市爲線索展開,打造了車站、天橋、街景、校園、海灘等多個風格化場景區域,更強調親切感和沉浸感。
事實上,這樣的大型線下展覽幾乎註定是虧錢的買賣。對B站而言,堅持一年年辦下去,並不會直接帶來收益,更多是爲了回饋玩家。市面上也有頭部遊戲嘗試過類似規模的活動,但不少因爲成本和投入過大,最終不了了之。正因如此,FGO能連續九年堅持,把這種慣例做成文化,本身就顯得尤爲難得。
而且,這些穩定的儀式感與日常感,不只會讓玩家覺得自己不會白白付出,還會讓大家覺得是在爲自己的記憶和情感投入。
但僅僅維持慣例是不夠的。九年後流水仍在走上坡路,靠的還有突破。
今年的突破首先體現在內容表達上。國服延續了專屬PV的嘗試,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全原創的製作。
這種變化的意義,不僅僅是多了一支新視頻。這是FGO在本土化進程中的一個標誌性節點:它證明國服團隊具備內容創作的能力,而且這一能力得到了版權方的認可。考慮到日方一貫嚴苛的IP監修風格,可以說B站已經獲得了難得的信任。
突破還體現在商業聯動上。FGO國服作爲海外引進產品,在內容和運營上長期存在一定掣肘。更新節奏需要同步日服,跨界聯動的數量和規模也不如很多國產二遊靈活。對於習慣了高頻營銷和大體量聯動的國內市場來說,這多少是個短板。
但在9週年,國服實現了首次商業聯動的突破,與必勝客、支付寶接連合作,覆蓋範圍也比以往更廣。對於一款海外IP來說,這類合作往往需要版權方授權和多方協調,同樣是運營方能力的直接體現。
在遊戲內,FGO也在逐步推進各種小更新。除了常規的角色復刻、戰鬥體驗優化和節日活動外,它還不斷推出充滿巧思的趣味內容,比如愚人節小遊戲、元宵燈謎等,讓玩家即便在等待新劇情或新卡池的間隙,也能和遊戲保持互動。
在這些舉措之下,玩家體驗上的變化是直觀的:不止能在遊戲裏獲得福利,還能在生活場景裏看到熟悉的角色,獲得一種IP陪伴感的延展。
從創造日常,穩住基本盤,再到日拱一卒,每年都有新鮮感……正是這種持續的突破,讓FGO至今依舊能被調侃成「又開服了」。而不斷超出預期的內容,也讓玩家相信自己的投入足夠保值,並始終對項目的未來充滿信心,這同樣是FGO流水不斷上漲的前提。
最後,葡萄君還想聊聊在FGO依舊不可替代的背後,到底藏了多少積累。
從IP層面來看,積累多年的Fate系列,影響力早已超越單一作品的範疇。
作爲從2004年開始積累的世界觀和角色體系,Fate系列在二次元文化裏有着獨特的地位。對很多玩家來說,FGO不僅僅是一款遊戲,還是他們進入ACG圈層的入宅作。
這種早期積累的情感基礎,使得IP的黏性遠高於後來出現的同類產品,也催生出穩定的商業循環:一方面遊戲沉澱了大量用戶,持續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周邊、動畫、漫畫、小說等衍生內容也在不斷擴展IP影響力,反過來又爲FGO持續帶來新增玩家和文化聲量。
從產品內容來看,創作者持續多年的一線創作和積累,也讓FGO的內容獨特且深入人心。
劇情一直是FGO的核心賣點。它的敘事往往更注重人物的情感維度和哲思的表達,這種特質在當下的同類產品裏並不多見。
這種特質與核心創作者奈須蘑菇的理念密切相關。他在訪談中曾強調,他會「傾自己所有,盡當下所能,不走捷徑」,不斷譜寫人類的讚歌,希望作品能流傳10年、20年。
我覺得,如果你嘗試“描寫一個人的一生”,那無論如何都會寫成人類讚歌。無論描寫的對象是國王還是乞丐,是英雄還是士兵……“描寫一個人的一生”就是這麼回事。
這是我在閱讀衆多名作後領悟到的。畢竟,所謂“必定能留在心中的故事”,一定道盡了人生。這類作品裏,一定寫着登場人物的開始和結局,寫下了(關於)他的結論。對讀者而言,它提供了教訓或感動,那故事必然會成爲人類讚歌。
玩家小暗至今仍能清晰回憶起醫生的系列劇情,並且讚歎連連。「FGO在二遊劇情稱得上是T0水平。」
在他看來,FGO對角色的重視是很多產品無法比擬的,「有些二遊的看板娘到後期查無此人,這種月拋式處理讓玩家很難真正投入感情。」或許也正因如此,Fate系列作品纔沒有讓玩家快速消耗掉新鮮感,然後速朽,而是具有穿越時間的生命力。
在運營層面,B站和FGO國服的團隊,也走過了一開始的二遊草莽年代,漸漸積累了一套成熟的長青方法論。
想當年,FGO國服的最初代理決策是由陳睿親自拍板的。在之後的多年裏,它既要扛起整個B站營收的壓力,又要爲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示範。因此,它一直是最被重視的長線項目。
也正是有了整個公司的重視,國服的角色纔會突破日方IP合作的刻板印象,從最初的執行與代理,轉向更具主導性的運營方——獨立製作原創PV,推進商業聯動,並在週年節點整合線上線下的活動……這些日趨成熟的能力,爲未來項目的運作留下了更大的空間。
而在這個過程中,官方和玩家共同積累的生態,也在不斷強化FGO的不可替代性。
FGO並不是單純的線上體驗,它有線下展會、有玩家自發組織的活動,甚至形成了堪稱淨土的社羣氛圍。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個成熟而有生命力的玩家生態,使得遊戲本身成爲某種社交場域,而不只是一個娛樂產品。
正是這種IP沉澱、內容品質、運營能力與社區生態不斷積累的合力,才讓FGO在九年後依舊具備持續煥新的動力,與獨一無二的存在感。
也許這就是「二遊老祖」的含金量吧:當二遊做到這個份上,對玩家而言,它已經不僅是一款不斷更新的遊戲,更是一段會隨着時間延伸的生命體驗。
在採訪的最後,楚軒告訴我:「其實哪個時間,在哪一個章節,跟哪些人做了怎樣的事,這些記憶可能已經很模糊了。但是這些事情陪伴我一路走過來,它們構成了我青春的一部分。我總覺得只要我在接着玩FGO,我的青春就還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