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粗糙的多人爬山運動,怎麼在Steam狂賣500萬份,好評率93%?

夜間瀨玻璃丨文

落難荒島,四周物資寥寥,該如何自救?是選擇回到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飄蕩,還是轉頭直面荒島上巍峨的高山?

可惜這裏沒有木筏和塑料鉤,不能像《RAFT》一樣原地開始海洋漂流,所以能選的路其實只有一條——探索背後的高山。

當一個遊戲裏只有一座山,那終極目標不言自明,遊戲本能會帶你不斷向上。能不能活都是後話,先上個山頂看看實力。

這就是最近炙手可熱的《PEAK》

《PEAK》是6月中旬上線Steam的一款合作登山遊戲。上線剛滿一個月,在Steam收了近5萬條評價,好評率高達93%,特別好評。

《PEAK》的人氣非常高,銷量可謂一騎絕塵,首月就成功突破了500萬套,Steam在線人數峯值也一度超過10萬人。

直播和短視頻更是爆中爆,這遊戲月初就在Twitch創下17萬觀衆的歷史峯值,是當時最火的遊戲分區。

油管、TikTok上各種幾十萬、上百萬的實況切片更是數不勝數。

另外,這遊戲剛上線的時候沒有中文適配,就這國內都還有不少人播着玩。後來多語言的補丁跟上,中文有了,各大主播也是加入其中。

看這人氣、銷量,以爲《PEAK》質量非凡?

沒有想得那麼厲害。這遊戲的畫面多是低多邊形建模,角色也都是三頭身的小人。玩家雖然能自選配色、服飾,擺出不一樣的表情。但相信我,不管怎麼選,該唐就是唐,這就是我在捏臉階段鑽研倆小時給我的自信。

所以《PEAK》到底是個什麼遊戲?

真要說,這遊戲其實結合了《掘地求升》的折磨,與《致命公司》的合作怪叫,是個不折不扣的“坐牢模擬器(合作登山版)”。

玩家扮演的童子軍遭遇空難流落荒島,僅剩微量補給,爲了求生你們只能深入大山,向上攀登,一邊進行資源管理,一邊要小心提防山脊上出現的各種陷阱、怪物,成功抵達山巔就算勝利。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只要按住攀爬不鬆手,就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但實際上,這遊戲對資源管理能力意外嚴格。

每個童子軍都有一條獨立的資源條,可以把它當作耐力,也可以把它當作生命。

總之,你攜帶道具會固定消耗一定資源條。也不難理解,背的東西越沉,花的力氣越大,耐力消耗比別人快,都在情理之中。

可是,攀登路上並不只有背上的道具會拖慢你的步伐。空腹會感到飢餓、喫飯不仔細會被菌子毒暈、神祕叢林到處都是扎到就中毒的荊棘,火山、雪原之類的極端氣候也會讓人的攀登之路充滿坎坷。

攏共一條耐力,揹包佔走兩成,喫菌子中毒摳走兩成,火山中暑再扣掉兩成,其他雜七雜八扣完,發現自己多跑兩步路就沒體力了,多少有點難繃。

沒體力不可怕,蹲在旮旯拐角有的是辦法,最恐怖的是在攀登過程中體力見底。沒有了向上的力氣,也退不回最初的起點,加之肉鴿生成的地圖突出一個腳滑,一失足成千古恨都是尋常事……

哦對,這遊戲還有墜落傷害,它也會摳走好幾成。

爲了避免這種爬一半沒體力的尷尬情況,我建議想玩《PEAK》的朋友可以選擇組隊。遊戲最高支持四人組隊,配置要求略高,但相信我絕對不虛此行。

因爲你只有組過這個隊,你才能發現爬山沒體力根本不是啥尷尬事。總比被隊友喂毒蘑菇、被隊友踩的地雷炸死、被隊友不老實的站姿擠下懸崖、死後還要聽隊友爲你吹響一首哀樂……要好上十倍。

如果可以我還是建議提點配置,湊個滿編。原因很簡單,除了聆聽隊友的慘叫,4個人4條耐也讓資源管理的壓力降低不少。

如果可以我還是建議提點配置,湊個滿編。原因很簡單,除了聆聽隊友的慘叫,4個人4條耐也讓資源管理的壓力降低不少。

打頭陣的輕裝上陣,背道具的緊隨其後,不用擔心耐力不夠被迫卡在半山腰,學會握握手、握握雙手,讓兄弟拉你一把,多數坡都不難上。

再說了,這遊戲雜七雜八的異常狀態,其實都能通過道具克服。中毒、中暑都有特效藥,百米懸崖墜落,一個急救包也能實現華佗在世,起死回生。

最重要的是,當你實在看某些人不順眼,你可以把童子軍亂動的模型當作藉口,將自己的兄弟,一屁股撞下懸崖。

切記不要讓看出來,不然他做鬼也不會放過你。

《PEAK》是個選擇大於努力的遊戲,其實從前面講資源分配、合作共贏的部分就能看出來,相比埋頭爬,《PEAK》更多講究的是怎麼爬。

更陡的懸崖雖然近,但是危險係數比旁邊的緩坡大太多;掉落山崖的隊友怎麼救,是回去找屍體貫徹不拋棄、不放棄,還是先選擇正確的三個人,繼續努力到下一個回魂點,再想辦法挽回逝去的友誼……

《PEAK》組隊的樂趣,就在攀登過程中做各種各樣的選擇。

當你摸到一個陌生的道具,不知其功效,要不要使用?就算重複一百遍“好奇心害死貓”,但我想沒人能忍住摸到一眼牛逼的道具,不原地試驗一下,對吧?

《PEAK》能有別於其他的合作遊戲,在直播平臺大放異彩,有一部分是因爲它的近距離語音系統。這系統其實也沒有很玄乎,就是近了聲音大,遠了聲音小,是FPS基礎的聲音系統。

但在這個容易墜崖,到處尖叫的《PEAK》裏有點太過合適。

《PEAK》的慘叫聲從來不比《致命公司》之類的遊戲少。想想《掘地求升》就知道了,沒多少人能扛住從天堂到地獄的折返,尖叫在所難免。但是在隊友的耳朵裏,尖叫聲逐漸遠去,消失,過分真實的墜崖體驗難免忍俊不禁。

再加上,自動檢測語音的設計,遊戲裏的童子軍還會按照玩家的發音做出口型。二者結合,直播產生的喜劇效果再上一層。

《PEAK》的魔力就是很簡單,倒不如說大部分合作遊戲的樂趣都很簡單。

三兩好友,互幫互助互損幾個小時,再加上幾句插科打諢,見不見到山頂突然就沒那麼重要了。

翻過這座山,雖然其他人不一定能聽到我的故事,但翻山的過程也挺不錯,不是嗎?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