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裝機必備的硬盤怎麼選

大家好啊,這裏是最近快要忙崩潰的米子

盒友們在裝機或者給自己筆記本增加硬盤的時候會不會有困擾,硬盤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類型啊!又是固態又是機械的,各自又有各自的協議和不同的接口,那麼裝機的時候該怎麼選擇呢?今天米子就給大家做一個介紹!(全程無廣,僅作爲拋磚引玉,還望各位多指教啦)

全文手打兩千字,球球大家給點三連和關注支持一下,您的支持會變成米子更新的動力!愛你們呦!

機械硬盤

當然,最先要說的肯定是誕生更早的機械硬盤啦。

機械硬盤顧名思義,就是由精密的機械構成的硬盤。米子就主要介紹一下最主要的三個模塊吧,分別是盤片磁頭主軸電機。它們分別掌管着機械硬盤的容量(多少GB或者TB)讀取能力,以及讀取寫入速度(例如80-160MB/s)。

圖表 1來源網絡

首先是盤片,也就是圖中的磁盤,磁盤是決定硬盤容量最重要的部件,一個硬盤的容量大小,取決於盤片的數量以及單個盤片的容量。常見的硬盤一般會有1-4張盤片。

圖表 2來源網絡

磁盤通常是使用鋁合金製作的,表面上覆蓋一層磁性材料,數據通過磁信號的形式記錄在磁性層上。

接着就是用來讀取和寫入磁信號的磁頭了,堆疊在一起的盤片(正反兩面)中間都各自懸浮着一枚磁頭,磁頭就是通過改變盤片上磁疇的磁化方向來寫入數據的。

圖表 3來源網絡

主軸電機,則是主導機械硬盤寫入速度的部件,盤片通過磁頭寫入數據,靠的就是主軸的旋轉,盤片旋轉產生氣流,使磁頭能懸浮在盤片表面(避免接觸磨損);同時,旋轉讓盤片上的磁道和扇區依次經過磁頭,實現數據的連續讀寫。

這也是爲啥很多機械硬盤會標註轉速的原因,主軸電機的轉速直接關係到硬盤的數據傳輸速度和響應時間:轉速越高,單位時間內經過磁頭的扇區數量越多,連續讀寫速度越快(例如 7200 轉硬盤的連續傳輸速度通常高於 5400轉)。轉速快的硬盤,磁頭等待目標扇區旋轉到位的時間(平均尋道時間的一部分)更短,整體響應速度更快。

固態硬盤

圖表 4來源網絡

而固態硬盤就和機械硬盤完全不同了,固態的讀取寫入和容量都是取決於其內置的芯片,而非機械結構。

首先是固態的控制器,它也是一個小芯片,負責協調數據閃存芯片中的存儲、讀取、磨損均衡(延長壽命)、錯誤校驗(ECC)、緩存管理等功能。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影響 SSD 的讀寫速度、穩定性和壽命。

圖表 5來源網絡

那麼閃存芯片又是什麼呢,閃存芯片就相當於機械硬盤裏的盤片,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地方。其最小存儲單位是存儲單元(Cell),數據以 “電荷” 的形式被存儲在單元內的浮柵晶體管。

協議和接口(這塊真沒圖,湊合一下)

上面就是固態和機械的構造方面的差異啦。接下來米子給大夥介紹一下,協議和接口吧。

首先,什麼是協議呢?協議是硬盤與主機(如主板、操作系統)溝通交流的語言,規定了數據如何編碼、傳輸和交互。

米子現在就先給大夥說說消費級的協議吧(企業級的咱們自己裝機也用不上,後續再說)

首先是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協議,並且有兩個分支,分別是早期的並行ATA(PATA已淘汰),以及現在的串行ATA(SATA)。

現在使用的基本上全是SATA了,相比起PATA,它有着更強大的抗干擾能力,以及更快的傳輸速度。

SATA I(1.5 Gbps):實際傳輸速率約150 MB/s

SATA II(3.0 Gbps):約300 MB/s

SATA III(6.0 Gbps):約600 MB/s(機械硬盤的物理速度上限通常低於此值,因此 SATA III 已能滿足 HDD 的性能需求);

因此,對應SATA的協議的接口,就被稱爲SATA接口。分爲數據接口電源接口兩部分:

數據接口:7 針扁平接口,通過 SATA 數據線連接主板的 SATA 接口;

電源接口:15 針接口,通過 SATA 電源線供電(部分筆記本硬盤可能集成供電,無需單獨接口);

雖然機械硬盤的寫入讀取速度都基本不能達到SATA III協議的頂峯,但是作爲固態硬盤,他的讀取和寫入都更快,使用SATA協議,就會限制傳輸速度了,因此誕生了獨屬於固態硬盤的協議——NVMe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協議。

NVMe 協議跳過了傳統 SATA 協議必須經過主板南橋芯片中轉的步驟,直接通過 PCIe 總線與 CPU 通信減少了數據傳輸的 “中間環節”,大幅降低延遲。

當然啦,使用NVMe協議的接口,就是PCle接口了。(我們經常看到的M2接口就是屬於PCle接口。 )但是PCle接口可不僅僅只有M2一種。包括了:

  • M.2 接口:最主流,通過 M.2 插槽直接連接主板的 PCIe 通道(如 PCIe 3.0 x4、PCIe 4.0 x4),體積小(22mm 寬,長度 30-110mm),適合筆記本和小型主機;

  • U.2 接口:主要用於企業級 SSD,外形類似 2.5 英寸硬盤,通過 PCIe 通道傳輸,支持熱插拔

  • PCIe 擴展卡形式:將 NVMe SSD 做成 PCIe 卡,直接插入主板的 PCIe 插槽,常用於高端臺式機

總結

說了這麼多,該怎麼呢?

那米子就給大家粗糙的總結一下吧。

機械硬盤,讀取寫入速度沒有固態快,而且機械結構會吵吵的,且不抗震動,但是勝在便宜量大,適合預算不多,或者需要大量存儲內容,對讀取速度要求不高的朋友。

固態硬盤,速度快,聲音小,但是價格更高,適合追求性能,米子個人覺得,移動筆記本什麼的最好還是用固態吧,畢竟要動來動去的,萬一機械硬盤震壞了也是麻煩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