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評測:遊戲玩家天花板體驗是啥樣?

 

高配臺式機會是什麼樣的體驗?DIY玩家會羅列一大堆硬件配置和型號,比如GeForce RTX 5080,64GB DDR5,Core Ultra 9 285K或是AMD Ryzen 9 9950X3D,再來個幾TB的SSD擴容,就算不玩遊戲,放着也讓人很開心。把儀式感和體驗拉滿不代表着一定要懂太多硬件知識,總有品牌能夠一步到位滿足你對遊戲體驗的所有幻想,特別是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出現在眼前時,筆者終於明白了什麼叫玩遊戲的天花板,講道理,真的帶勁。

 

 

重點是,光憑Alienware Area-51命名本身就足以給玩家帶來無限的瞎想,不僅因爲51區帶來的外星科技神祕感,Area-51本身就代表着外星人Alienware最高規格的產品,直至近段時間,Area-51才正式應用在外星人的遊戲筆記本上,足以看到其重要性。

 

 

毋庸置疑,Alienware Area-51一定是Alienware外星人在這個時間內能給到最好的產品,特別是2025款使用了全新的設計,搭配GeForce RTX 50系列和酷睿Ultra 9等頂級配置之後,象徵着天花板的臺式機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體驗?評測就此奉上。

 

 

開箱即爽

 

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給人帶來的快樂是從開箱那一刻就開始的。由於臺式機整機重量達到34.5kg,主機長寬高尺寸達到610.5x231.6x569.0mm,80L容量,運送臺式機的包裝幾乎一臺電視機相當。事實上,運送包裝也與電視包裝設計近乎一樣,由一個紙箱泡沫底座固定整個機箱,通過外包裝反扣,通過與紙箱底座的塑料卡扣銜接,拆箱過程與拆電視機過程完全一致。

 

 

打開包裝後即爲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本體,作爲一款品牌主機,配件除了一根電源線、Wi-Fi 7天線和說明書之外再無其他,所有乾坤都藏在機箱內。如果你只是想做一個純粹的壕玩家,插上電源、鍵鼠、顯示器和Wi-Fi 7天線,按下面板前段的外星人Logo電源鍵,裝機即大功告成。

 

 

沒有了太多兼容性的顧慮,讓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的擴展顯得非常直接。背後的接口面板先一次性給足4個USB-C接口,其中2個爲雷電4,另外2個爲USB 3.2 Type-C 10Gbps。

 

USB-A則給了5個,包括1個USB-A 3.2 5Gbps,3個USB 2.0,2個USB 2.0且支持智能開機。網口則是由Killer E3100G網卡擴展出的2.5Gbps RJ-45接口。

 

聲音則提供了1個音頻輸入,1個音頻輸出,1個光纖口。足以覆蓋大部分的音頻使用場景。

 

 

Wi-Fi 7天線則是一個獨立的接口,與DIY主板不同,沒有集成在I/O面板上,而是單獨做出了一個獨立接口,內部連接了Killer BE1750無線網卡,支持MIMO 802.11be和藍牙5.4。同時天線也做成了盒子的形狀,比從主板直接延伸2根天線比起來要美觀很多。

 

 

機身的前置面板接口安排在主機的頂端,同樣包括1個音頻輸入,1個音頻輸出,2個USB-A 5Gbps,2個USB-C 10Gbps且支持PhowerShare充電,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給主機下置時設計的。

 

 

因此縱觀整個主機,就會發現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在外觀上非常簡潔,正上方的散熱網口質感十足,簡約大方且具有強烈的設計感。

 

 

Alienware的設計元素則悄然嵌入主機的細節中,比如正前方的外星人Logo開機鍵。

 

 

再比如I/O面板上方的Area-51標識。

 

 

當然少不了側透機箱內部,CPU一體式水冷水泵上的外星人Logo。

 

 

更重要的是,在簡潔的機身下還包括了一套正壓散熱結構。主機在上方、前置面板,下方均搭配了散熱組件。其中置頂一體化液冷風扇由原來的240mm雙風扇結構,升級到了現在行業標準的360mm三風扇,對於酷睿Ultra 9 285K這樣處理器而言,散熱已經綽綽有餘。

 

 

前置面板則是由2個180mm正面風扇組成,相對於DIY機箱上常見的三風扇前置設計,更大直徑的風扇在獲得同樣效率的同時,運行更爲安靜。同樣,底部2個140mm風扇給1500W電源以及機箱內風提供散熱。所有風扇從正面、頂部和底部抽吸冷空氣形成正氣壓,使熱空氣從背面排出。

 

 

這意味着不用於常規主機向上散熱,或者純粹內吹設計,這一代Area-51使用了與筆記本相似的理念,將熱量集中向後方排除,從而增加散熱效率。按照外設計團隊的說法,這套加壓體系結構相對此前的Alienware Aurora,在氣流上可增加25%,這套全新的散熱方式已經進入專利申請流程,屬於散熱創新的範疇。

 

 

這樣的設計下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通過壓力測試下,GeForce RTX 5080作爲機箱內的主要發熱源,散熱鰭片最高溫度僅在67.4℃,而整體機箱內部溫度更低。酷睿Ultra 9 285K由於本身發熱量不大,搭配120mm三風扇一體水冷,自然更無壓力。

 

 

與此同時,機箱位的噪音控制在55.7dBA,在內部超過十個風扇同時工作的前提下,依然讓主機整體保持安靜,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有意思的是,如果從外觀觀察,其實是很難發現風扇的,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大部分設計都隱藏在格柵內。例如前方使用了拱形鏤空設計,給2個180mm正面風扇留足的風道,同時對風扇本身進行了很好的隱藏。

 

不僅如此,上、下、正面的風扇都配備了防塵濾網,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其分離清洗。

 

 

前面板的拱形設計也成爲了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一個獨特的語言,有點類似於星際之門,特別是也玩開啓RGB光效之後,星際飛船的光效設計直接將儀式感拉滿。

 

 

夜間見本體

 

開啓RGB後的夜間效果,無疑纔是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最值得說道的地方,透過耐高溫、耐刮擦的鋼化玻璃,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神祕感在AlienFX燈效加持下將氛圍感拉滿,並且詮釋了什麼叫合理的使用燈光效果。

 

 

利用上方燈條、正面和下方風扇的燈光照亮了主機內部大部分輪廓,在CPU上方的水泵印上Alienware Logo,儀式感拉滿。

 

 

同時也可以看到內存條沒有使用RGB設計,但使用了黑色的散熱裝甲,使用的是金士頓Fury Beast DDR5-6400內存,單條32GB,雙條總共64GB。由於是定製化主板,只預留了2條內存插槽,這是基於品牌設計考量,雙插槽可以有效的避免四插槽的信號干擾問題。

 

 

於此同時,藉助燈條亮光,也一併點亮了ALIENWARE字符,與下方電源上的A51呼應,驗明正身。

 

 

GeForce RTX 5080整張顯卡用黑色裝甲包裹,使用三風扇設計,由Alienware進行OEM定製。

 

 

默認的幽蘭並非這款臺式機唯一顏色,通過Alienware Command Center中的AlienFX燈效,可以對軟件界面進行定製化。

 

 

即使玩家不想自行定義,AlienFX也會根據打開的遊戲自動調整。以打開《賽博朋克2077》爲例,燈效就會自動讀取遊戲Logo的顏色,將主題燈效同步調整爲黃色。因此真的建議購買這臺主機的同學,最好還是有足夠的空間將主機放在顯然的地方,不然那同步燈效真的有些浪費了。

 

 

在不同的燈效下,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內部呈現出的氛圍也不盡相同,與默認的幽暗藍光保持神祕感不同,現在狀態下的Area-51顯得激情洋溢了很多。通過USB接口,主機還可以與AlienFX認證的設備產生互動,比如Alienware外星人顯示器、鍵盤、鼠標等外設。

 

 

順帶一提,就算是重製Windows系統,Area-51也準備了一套可視化的BIOS界面,在主機維護上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性。

 

 

給DIY留足空間

 

既然購買了臺式機,DIY註定要成爲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的另一個玩法。相對於常見的DIY主機,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拆裝細節是拉滿的,無論拆下鋼化玻璃側,還是背板側,都僅需要擰下中間的鎖釦螺絲,然後將旋鈕轉動到解鎖位置。

 

 

這時候只需要按下側邊鎖釦按鈕,即可彈出側擋板。這意味着如果需要進場拆裝,無需擰緊鎖釦,每次更換零件只需要按下側邊解鎖按鈕,讓擋板彈出即可。

 

 

正如前面所說,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佈局非常直觀,80L機箱前半部分留出了很大的空間,實際板卡大約佔據整個機箱的2/3左右,給後續的DIY擴容留足了可能性。

 

 

同時每一個配件都不需要專門去查看說明書,Area-51已經給你準備好了二維碼說明書,具體操作細節只需要根據掃描二維碼後的教程瞭解即可。

 

 

例如顯卡後端做了一個與機身相連的固定器支架,可同時兼顧支撐與線束收納,並且使用免拆設計,允許玩家更輕鬆的更換GPU。支持GPU的電源線接口爲12VHPWR,線材本身最高支持600W供電能力,即使應對最高端的遊戲顯卡也不在話下。

 

 

如果想換用市面在售的NVIDIA AIC顯卡,更巨大的顯卡對於Area-51的80L機箱而言也不是問題,這時候將支撐架移除,獲得更長的顯卡擴展空間。機箱下方也留足了第三方顯卡支架放置空間。

 

 

與顯卡連接的Area-51主板使用的是標準的ATX規格,與酷睿Ultra 9 285K搭配的芯片組爲Z890,因此在PCIe擴展上留足了通道,包括提供1個PCIe 5.0 x16的顯卡插槽,1個PCIe 5.0 SSD M.2固態硬盤槽,2個PCIe 4.0 M.2固態硬盤槽。

 

其中默認佔據PCIe 5.0 SSD M.2槽位的硬盤與Alienware上一代臺式機一樣,爲海力士2TB PC811,規格爲PCIe 4.0 SSD,在測試過程中硬盤性能已經被完整釋放。如果有硬盤讀寫有更高要求,可以自行考慮更換到PCIe 5.0 SSD,但筆者更建議將這個預算用來擴容更多的固態硬盤,更快速的PCIe 5.0 SSD對遊戲體驗帶來的提升並不明顯,這也是選擇PC811的原因之一。

 

 

同時也能看到主板上還多留了一個PCIe 5.0 x4的插槽作爲後續擴展,比如通過這個插槽進行U.2 2.5寸企業級SSD擴展也不是問題。

 

 

當然,Area-51本身還額外提供了基於SATA接口的存儲擴展,線材已經備好預留在主板背面,只需要一鍵解鎖背板,將硬盤安裝到對應盤位即可。背面走線的好處在於,即使再擴展3個獨立的2.5英寸或者3.5英寸硬盤,正面的佈線仍然能保持簡潔。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硬件擴展和性能釋放的電源達到了1500W,屬於ATX12VO白金電源,自帶12VHPWR接口本身也意味着電源爲ATX 3.0以後標準,能更好的應對瞬時功率,再加上1500W白金電源認證,在穩定性上可以看到Area-51是拉滿的。

 

 

因此在CPU供電這一塊,Area-51也提供了14相供電,賦予散熱裝甲。同樣,PCIe SSD槽位,以及PCH Z890芯片組也都賦予了與機箱風格相同的散熱裝甲。

 

 

用性能戰個痛快

 

拉滿了所有儀式感之後,我們把測試環節放在最後,在性能釋放的充足且散熱充足的前提下,對應的配置性能在測試之前其實就能做出很好的預估。Area-51的性能釋放是沒有讓人失望的,除了拉滿給GPU的12VHPWR接口600W支持,CPU也提供了300W功率,配合高效率的散熱設計,都暗示着Area-51可以輕而易舉將性能釋放拉滿。

 

 

這裏先讓我們進行常規的基準測試,CPU測試中使用了3DMark CPU Profile作爲參考,在單線程IPC效率上,酷睿Ultra 9 285K一直有不錯的表現,多線程雖然不是當下最強表現,應對遊戲場景已經足夠。

 

 

同樣在Cinebench R23中,Area-51的性能釋放足夠讓酷睿Ultra 9 285K有不錯的表現。

 

 

在整體性能上,PCMark 10 Extended可以看出,Area-51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系統綜合能力。

 

 

同樣由於滿性能釋放,GeForce RTX 5080在DirectX 11和DirectX 12性能的3DMark Time Spy,3DMark Time Spy Extreme,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DMark Fire Strike Ultra,Port Royal測試中,Area-51已經能夠輕鬆應對任何4K最高畫質的遊戲。

 

接下來是喜聞樂見的遊戲環節。在Alienware Command Center對每一個遊戲的實際幀率都進行了監測參考,即使不安裝專業的評測軟件,也可以瞭解到遊戲的運行情況,以及CPU和GPU資源的調動。

 

 

與此同時,Alienware Command Center還能以標籤的形式置頂在屏幕左側,可以隨時瞭解Area-51的狀態,以及遊戲實時幀率等。

 

 

我們先測試了DLSS 2和DLSS 3的遊戲。這裏我們將遊戲分辨率均設置成4K最高畫質,根據遊戲對光線追蹤支持的情況開啓光線追蹤或者路徑追蹤。DLSS 2的遊戲中,最高畫質的遊戲幀率已經可以做到120FPS以上。

 

 

DLSS 3遊戲還可以更進一步,Area-51遊戲幀率也能做到100FPS以上。

 

 

重點還是DLSS 4。DLSS 4是Blackwell提升遊戲體驗的重要技術,DLSS 4可以一步到位通過人工智能提升幀率,降低延遲,改善遊戲畫質。特別是引入了全新的多幀生成技術(Multi Frame Generation,MFG),提供更快的性能和更低的內存使用,並且由CNN卷積神經網絡模型更換到了Transformer模型,超分辨率(Super Resolution,SR),光線重建(Ray Reconstruction,RR),深度學習抗鋸齒(Deep Learning Anti-Aliasing,DLAA)均獲得了新的進展,圖像質量和穩定性有所提升。

 

 

這時候遊戲畫質和流暢度是質的飛躍,在測試《霍格沃茨之遺》、《心靈殺手2》等多款DLSS 4遊戲時候,Area-51可以做到在4K最高畫質和光追效果下200FPS左右。

 

 

最後是AI與內容創作。本地大模型表現開始成爲判斷臺式機標準。這裏先通過UL Procyon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和INT8,以及Stable Diffusion XL FP16測試,看到Area-51讓GeForce RTX 5080帶來的表現足夠強勁。Stable Diffusion 1.5 INT8生成一張圖像的時間只需要0.641s,Stable Diffusion 1.5 FP16生成一張圖的時間也僅需要1.258s,最爲嚴苛的Stable Diffusion XL FP16僅需要8.8s就能完成。

 

 

在UL Procyon AI文本生成基準測試中,包含了多個大語言模型LLMs作爲AI性能評估,包括Phi-3.5-mini-3.8B,Mistral-7B-v0.2 7B,Llama -3.1 8B,Llama-2 13B。也可以看到Area-51給予的充足性能釋放也讓Llama-2 13B這樣的大模型有很快的響應速度。

 

 

在視頻編輯和視頻編輯性能上,通過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和Photo Editing Benchmark,可以看到Area-51具備很強的內容創作能力。特別是Video Editing在支持GPU加速之後,整體速度完全提升到了一個新維度,也正好彌補了酷睿Ultra 9 285K線程數不足的問題。

 

 

最後我們用SPECviewperf用來考驗OpenGL和Direct X API的3D圖形性能,測試場景包括3dsmax、Catia、Creo、Energy、Maya、Medical、SNX、Solidworks。Area-51雖然用的不是專業顯卡,在表現上其實已經滿足專業工作站的使用場景了。

 

 

寫在最後:品牌臺式機的新標杆

 

在體驗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的過程中,給筆者最深的印象是細緻、好用,它是是一臺滿性能釋放的品牌臺式機,同時刻在骨子裏的DIY基因又讓這臺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可玩性很高,比如一鍵拆裝的側板,與機身融爲一體且設計巧妙的顯卡支架,快拆防塵網,可玩性很高且不俗氣的RGB系統,配合Alienware Command Center軟件調控,讓所有軟硬件操作都可以一氣呵成,章法自然。

 

 

不能否認Area-51特有的80L大機箱設計,在搬運、調試乃至桌面擺放時候都需要準備充足的空間,以及Alienware外星人Area-51定位本身不菲的售價。但每當你和遊戲玩家,或者對遊戲略有興趣的朋友聊起你擁有的一臺Alienware外星人的時候,在別人讚許與羨慕的眼光中,會感受到這些花費是值得的。

 

 

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在細節設計上足夠的巧思和用料,讓遊戲和創作都獲得了相當流暢、愉悅的體驗,同時也奠定了Area-51系列本身不可撼動的旗艦地位,滿足大多數玩家對終極PC配置的想象。就像跑車一樣,一旦錢包盈餘,購買Alienware外星人Area-51臺式機的理由可是相當充分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