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揭曉,2018年《中國菜》公佈北京十大經典美食爲:一品豆腐、東來順涮羊肉、北京蔥燒海蔘、北京烤肉、炸烹蝦段、三不沾、紅燒牛尾、砂鍋白肉、北京烤鴨、黃燜魚肚
北京菜,又稱京幫菜,是以北方菜爲基礎,兼收各地風味後形成的,清末民國時期北京城的大飯莊多以魯菜和清真菜爲主,比較出名的有以東興樓爲代表的“八大樓”,以砂鍋居爲代表的“八大居”,以惠豐堂爲代表的“八大堂”和以東來順爲代表的“四大順”,另有豐澤園、便宜坊、全聚德等老字號飯莊,家家都有看家菜,各有所長。
第一位:一品豆腐
一品豆腐,是一道經典的特色名菜,屬於孔府菜。此菜白細鮮嫩,營養豐富而爲人所喜食。馮驥才先生曾說過養育龍種,豆腐有功。 豆腐還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B2、C等物質,豆腐是植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質最高的一種。不但含量超過牛奶,而且蛋白質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第二:東來順涮羊肉
東來順涮羊肉是著名中華老字號東來順的著名菜品。東來順的涮羊肉具有選料精、糖蒜脆、調料香、火鍋旺四大特點。蜚聲中外,歷史悠久。東來順對羊肉的質量,從羊的產地、種類、羊齡到用肉部位都有嚴格的規定。 其涮羊肉肥而不油,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喫起來不羶不膩,味道鮮美。
第三:北京蔥燒海蔘
北京蔥燒海蔘是北京菜系代表菜品之一,位列北京十大經典名菜。該菜品以水發海蔘爲主料,配以大蔥、青蒜等輔料,經煨煮、炸蔥、勾芡等多道工序製成 其選用嫩小海蔘,經雞湯浸煮入味後與炸至金黃的蔥段同烹。成菜色澤醬褐,海蔘質地滑嫩,表層附着油亮芡汁,蔥香濃郁。烹飪核心工序包括炸蔥段後蒸透提香、糖色炒制增色,並以糊蔥油增香。製作時需精準把控火候,輔以青蒜段調和風味,湯汁收至濃稠緊裹食材,裝盤後不留餘汁
第四:北京烤肉
北京烤肉是以牛羊肉爲主料的傳統清真菜品,起源於塞外遊牧民族飲食習俗,清代傳入京城後形成獨特製作工藝。其採用特製鑄鐵炙子烤制,主料需剔除筋膜後冷凍切片,經蔥姜、醬油等十餘種調料醃製,以松柴或果木爲燃料邊烤邊炒,呈現外焦裏嫩的口感特徵。烤肉宛(1686年)與烤肉季(1848年)兩大老字號形成"南宛北季"格局,分別以烤牛肉和烤羊肉著稱,代表技法"懷中抱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喫法分爲"文喫"(店家烤制)與"武喫"(自烤自食),常搭配麻醬燒餅食用 。
第五:炸烹蝦段
炸烹蝦是一道以對蝦爲主料的傳統中式菜餚,屬魯菜代表性菜品。其成菜外酥裏嫩、鮮香適口,核心工藝爲炸制與爆炒結合,需通過精準控溫實現蝦段兩次油炸定型,並以糖醋調汁快速翻炒提味。原料選用新鮮大蝦,經去須、開背、醃製後裹澱粉油炸,配蔥薑蒜熗鍋,突出甜鮮微酸的複合風味 。 該菜起源於山東,清代隨魯菜傳入京城,成爲安福樓等老字號餐館的招牌菜。現代傳承中形成標準化製作流程,強調掛糊、復炸及烹汁時效等關鍵技術節點,需嚴格控制油溫避免蝦肉變老,炸制後需快速翻炒保持外脆裏嫩。
第六:三不沾
三不粘,又稱三不沾、桂花蛋,是由雞蛋、澱粉和糖與水混合製成。其不僅色澤金黃,而且味道鮮美。更神奇的是它不粘盤子、筷子和牙齒。所以叫“三不粘”,其色澤金黃,雞蛋又嫩又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特別適合老人和幼兒食用。 三不粘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製成的,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爲什麼叫“三不粘”的緣由。
第七:紅燒牛尾
紅燒牛尾是一道陝西傳統名菜( ?),以牛尾爲製作主料,紅燒牛尾的烹飪技巧以紅燒爲主,色澤油潤,肉爛汁濃,鮮香醇厚。
第八:砂鍋白肉
砂鍋白肉是一道菜品,製作原料主要有五花肉或後臀肉,酸菜,粉絲等,口味鮮美,營養豐富。砂鍋白肉比白煮肉有滋味得多,最重要的就是因爲加入了酸菜,不但改善了口味,更改善了口感,因爲酸菜的酸味很好地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膩感。
第九:北京烤鴨
這個要好好說道下,北京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名菜。用料爲優質肉食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裏嫩。
北京烤鴨分爲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一是便宜坊的燜爐烤鴨,有着600年的歷史;二是全聚德的掛爐烤鴨,確立了烤鴨家族的北京形象大使地位。
便宜坊燜爐烤鴨
全聚德掛爐烤鴨
第十:黃燜魚肚
黃燜魚肚是2018年由中國烹飪協會認證的"北京十大經典名菜"之一,作爲傳統官府菜代表入選《中國菜》地域經典名菜名錄。該菜品以乾製黃魚肚爲主料,採用黃燜技法融合高湯燉煮,形成軟糯鮮香的口感特徵。其烹飪流程包含魚肚泡發、高湯吊制、糖色燜煮等核心工藝,常作爲高檔宴席的典儀菜品
很可惜沒大家喜歡的北京豆汁兒,老北京雞肉卷兒,怎樣兒,服嗎,唉,別兒不服氣,北京的爺就是好這口兒。
以上照片選自百度,有侵權聯繫刪除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