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固態硬盤五強“對決”,誰將摘得性能桂冠,我告訴你!

近年來,國產存儲廠商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在存儲市場中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浪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SSD的價格在這股浪潮的推動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雖說今年SSD價格受市場供需波動等因素影響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漲,但和以往相比,整體價格還是親民了許多。國產廠商憑藉自身強大的研發實力、高效的生產能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打破了原有的價格壁壘,讓SSD的價格逐漸迴歸合理區間。

在國產SSD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網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不少消費者心中存有疑慮:國產SSD到底表現如何?能否滿足我們的使用需求?和市場上其他產品相比,它究竟處於什麼水平?每次看到這些疑問,我都覺得有必要給國內消費者喫下一顆“定心丸”。爲了給大家呈現最真實、最全面的國產SSD性能情況,我特意選取了手上5款主流的PCIe 4.0固態硬盤進行對比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我使用了多種專業軟件,從理論性能指標到實際傳輸測試,對硬盤進行了全方位的評估。不僅如此,我還進行了髒盤讀寫測試,模擬硬盤在長時間使用、存儲大量數據後的實際表現,力求還原硬盤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實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測試環境和設備存在差異,我的測試結果可能無法完全代表每一款硬盤在所有場景下的表現。所以,大家在參考我的分享時,也要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和使用場景,理性看待測試結果,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消費決策。

細節展示

咱們就不逐一展開介紹每款SSD硬盤的包裝設計以及外觀顏值啦,大家簡單瀏覽下圖片感受感受就行。畢竟各家廠商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據我瞭解,大家真正關注的重點,其實是SSD硬盤的性能表現以及耐用程度。至於外觀方面嘛,我向來不太在意,畢竟硬盤裝進設備後,除非它出故障,否則平時根本不會去留意它長什麼樣。

另外,關於官方公佈的那些數據,由於測試平臺存在差異,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會和廠家實驗室得出的數據有所不同,僅作參考。

1、佰維NV7200

①:官方數據:7200MB/s讀取&6200MB/s寫入

②:主控:聯芸主控

③:顆粒:長江存儲QLC顆粒

2、致態Ti600

①:官方數據:7000MB/s讀取&6000MB/s寫入

②:主控:聯芸主控

③:顆粒:長江存儲QLC顆粒

3、雷克沙NQ790

①:官方數據:7000MB/s讀取&6000MB/s寫入

②:主控:聯芸科技

③:顆粒:江波龍QLC顆粒

4、騰隱TQP4000

①:官方數據:7300MB/s讀取&6200MB/s寫入

②:主控:聯芸主控

③:顆粒:長江存儲 X3-6070 QLC閃存顆粒

5、華爲200E

①:官方數據:7300MB/s讀取&6200MB/s寫入

②:主控:不詳

③:顆粒:長江存儲QLC顆粒

硬盤細節

這五款固態硬盤均採用單面PCB佈局,存儲芯片與主控芯片集中設置於PCB的同一側,並且均通過2顆存儲顆粒達成1TB的存儲容量配置。此設計不僅使硬盤整體厚度得以縮減,還對散熱效果起到積極作用。也方便空間不足的設備擴展,比如輕薄筆記本、PS5遊戲機,迷你nas等等。

5款硬盤中,4款用的是長江的QLC顆粒,而雷克沙用的江波龍QLC顆粒也可以看成是國產顆粒,不得不說中國在存儲領域的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起碼不會被輕易的卡脖子。

四、測試平臺

本次測試選用的是英特爾(Intel)平臺,主要原因是當前手中缺乏AMD平臺的測試設備。需說明的是,AMD與英特爾平臺在PCIe MPS(Maximum Payload Size,最大有效載荷大小)傳輸大小的限制方面存在差異,這種差異通常會導致AMD平臺在固態硬盤的順序讀寫速度測試中,相較於英特爾平臺展現出更優的性能表現。

五、性能測試

1、CrystalDiskInfo 硬盤信息

五款硬盤均宣稱擁有1TB容量,但通過CrystalDiskInfo軟件檢測,只有騰隱TQP4000 和華爲200E給足了1024G,其他都是1000G。

2、3DMARK存儲基準測試

3DMark的存儲基準測試搞了一系列特別設計的測試流程,把遊戲裏常見的載入、保存、安裝還有錄製這些重要操作都包含了進去,通過這些來考察固態硬盤(SSD)在遊戲場景裏的性能咋樣。它能實實在在、準確無誤地反映出硬盤在遊戲裏實際的表現,給用戶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性能評估數據。

整體得分:致態Ti600(3566)>騰隱TQP4000(3501)>雷克沙NQ790

(3493)> 華爲200E(3194)>佰維NV7200(3099).

3、Txbench

在Txbench的1線程32隊列順序讀寫測試中,五款硬盤的讀寫速度都相差不大,看來國產整體水平都非常的優秀。

4、AS SSD Benchmark

使用AS SSD Benchmark對五款固態硬盤進行測試時,考慮到測試軟件算法的多樣性,這種數據差異屬於正常現象,這款軟件測試速度普遍偏低。因此本次測試得出的數據僅供參考使用。

5、CrystalDiskMark

在順序讀寫性能測試中,所有五款硬盤的速度均相差甚微,幾乎就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很多玩家用戶都喜歡看髒盤(硬盤內有數據文件)的讀寫性能,在他們看來空盤數據參考性不大,這次我就滿足大家的要求。分別測試54%和97%髒盤的讀寫性能,通過測試可以看出差別不大。這裏還是要說一下,硬件和測試環境的不同,結果會有一定的出入,僅供參考。

在97%髒盤測試的時候,各個硬盤的讀寫速度並沒有大幅度的降低,幾乎維持原有的讀寫速度,國產牛逼!

6、“白眼”測試

在現代SSD的設計理念中,SLC緩存策略已成爲一種主流設計手段。該策略的核心在於,將部分QLC或TLC NAND模擬爲SLC模式運行,以此構建出一個高速寫入緩衝區。在實際應用中,當數據傳輸量處於緩存容量範圍內時,SSD能夠憑藉這一高速緩衝區實現更高效的數據交互。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主流的幾款測試軟件在評估SSD性能時,對於超出緩存容量後的數據傳輸速度往往難以準確測量。爲了深入探究這五款硬盤在“緩內”和“緩外”場景下的速度表現,我採用“白眼”軟件對它們進行全盤測試,下面是測試結果。

通過曲線圖可以看到華爲200E表現最爲優秀,在250G緩存之後出現了“掉速”,其次是騰隱TQP4000,整體排名爲華爲200E(250G)>騰隱TQP4000(220G)>雷克沙NQ790(210G)=致態Ti600(210G)>佰維NV7200(200G),不過整體水平都非常優秀。而且200G的緩存容量也足夠大家日常使用了,不會出現瓶頸問題。

7、FastCopy拷貝文件測試

使用Fastcopy分別複製約106GB的文件到硬盤。

通過軟件記時,得出寫入結果爲雷克沙NQ790(21.5秒)<致態Ti600(22.0秒)<騰隱TQP4000(22.2秒)=華爲200E(22.2秒)<佰維NV7200(22.3秒)。

讀取結果爲佰維NV7200(20.8秒)<致態Ti600(21.0秒)=雷克沙NQ790(21.0秒)<騰隱TQP4000(21.1秒)<華爲200E(30.6秒)。整體來說差別不大。

8、實際讀寫

點擊大圖觀看,都是隨意截圖,讀取都在3G左右,寫入在2.8G到3G之間,這裏就不一一排序了。

六、TBW質保

最後再來看看各個硬盤的保固政策:

致態Ti600:400TBW(1TB)、800TBW(2TB)和1600TBW(4TB)

騰隱TQP4000:400TBW(1TB)、800TBW(2TB)和1600TBW(4TB)

雷克沙NQ790:600TBW(1TB)、1200TBW(2TB)和2400TBW(4TB)

華爲200E:400TBW(1TB)

佰維NV7200:400TBW(1TB)、800TBW(2TB)和1600TBW(4TB)

文末小結:

最後還是做個表格吧,大家可以一目瞭然:

在本次對幾款不同品牌固態硬盤(SSD)的測評體驗分享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五款SSD都有着相當出色的表現。無論是應對日常家用場景,還是工作室、商用環境下的高強度使用需求,它們都能輕鬆勝任,完全能夠滿足各類用戶的存儲需求。

從價格層面來看,這幾款SSD的價格差異並不顯著,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國產SSD的強勢崛起,價格也相對的穩定了很多,想當初國外品牌動不動就漲價我們是一點辦法沒有。

在衆多產品中,華爲200E表現非常不錯,其次是騰隱TQP4000、致鈦Ti600。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產品牌在存儲領域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想要徹底轉變消費者長期以來形成的品牌觀念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國產存儲企業像中國車企一樣,秉持穩紮穩打、腳踏實地的態度,持續投入研發,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屬於中國存儲企業的輝煌時代必將到來。

好了,本次關於SSD的分享就到這裏。希望大家在選擇硬盤時,能夠保持理性消費的態度,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最後,祝大家購物愉快,我們下次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