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錄像帶到流媒體,阿湯哥陪伴我的三十年

應該是97年年初的冬天,我時常去哥哥家做客。

哥哥當時住在城區裏的一間平房,也就是現在俗稱的老破小。

這間老破小卻陸續承載了父親和母親、哥哥和嫂子以及我和媳婦的婚房。

雖然房子小,但緊湊的小屋,被哥哥和嫂子佈置的溫馨舒適。

因爲平房採光不好,所以屋裏返潮,陰暗。但也更適合打遊戲,觀影。

經常在哥哥那兒玩那臺我人生中首次接觸的32位光盤遊戲機3DO

也時常在哥哥那裏觀影,那時候的觀影設備還是錄像機錄像帶和厚厚的顯像管電視。

在小屋裏看過《再生俠》、《警察故事4》、《黑衣人》、《獨立日》等等

那會兒已經有了VCD影碟機,但應該還未在廣大老百姓家裏普及。

哥哥很喜歡錄像帶,也一直說,錄像機是當時機械結構的影音器材設計與製造的巔峯。

所以哥哥也喜歡翻錄電影收藏,如果能弄到國配,更是喜愛有加。

那一年,我在那裏看到了阿湯哥的首部《碟中諜》

早在電視上看過一些片花,那片花最著名的就是阿湯哥懸空偷中情局電腦中的 “非機密” 名單(NOC List)了

30年後的今天,劇情早已忘記。但還能記得最後的一段直升機追逐火車進入隧道的情節,阿湯哥拿着口香糖炸彈對直升機上的反派說“一半紅 一半綠”(Red light! Green light!)然後揉在一起貼在飛機前擋玻璃上,哥哥一直對這句臺詞翻譯的國語配音讚不絕口。

據說這部上譯音軌已經遺失,很遺憾,現在能找到的貌似是德加拉的配音版,確實與上譯版沒法比。

2002年左右,國內《碟中諜2》上映,這部由吳宇森執導的電影,阿湯哥在峽谷上徒手攀巖,據說是在美國猶他州的死馬點州立公園(Dead Horse Point State Park)拍攝的。

然後就是戴着類似ar眼鏡來讀取任務後 這條信息將在五秒鐘後銷燬 阿湯哥將眼鏡扔向攝像機的方向,眼鏡在爆炸銷燬後引出了片名。

本片的最大特色 自然是吳宇森的招牌慢動作鏡頭詩化暴力了。

當年的女同事和男友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又買了這部電影的電影原聲,在公司聽原聲CD,當她聽到裏面某首曲子時,立馬說到,這不是攀巖的那段音樂嗎?我好喜歡。

我卻是在VCD影碟機上看的這部片子。一部電影有續篇很正常。我卻沒有想到,從96年開始,阿湯哥會一直拍攝的這部由電視劇改編的特工電影拍了八部,長達三十年之久。

這三十年,不光只是《碟中諜》系列。讓我們繼續:在哥哥嫂子搬入新居的幾年後,我也住進了這間小屋。

這時的影音媒體也從錄像帶和VCD時代邁入了DVD時代。

我還是很懷念DVD那個時代的,市場因爲有了廉價版(你懂得)而繁榮,也讓我們閱片的種類百花齊放。

同樣,06年的《碟中諜3》我自然是看的DVD了,裏面的那一段衛生間劫持反派讓其照着念一段話,好模擬其聲音的橋段像極了現在的ai助理要學習你的聲音不也是這麼個流程嗎?

DVD時代同樣少不了阿湯哥,還能記得的是《少數派報告》、《最後的武士》、《世界大戰》

有兩部應都在國內公映過,我當時看的是國配版的DVD。

《少數派報告》“2054 年的華盛頓,“預知犯罪” 系統可預測謀殺案。喬恩・安德頓警探負責此係統,卻被預測將謀殺陌生人。他一邊逃亡,一邊追查真相,發現預言系統也可以被人利用判斷有誤,最終揭露系統被操控的陰謀。”雖然年代久遠,卻讓我看完後,到現在還讚歎這部電影構思是如此巧妙。

《最後的武士》講述 1876 年,美國內戰老兵阿爾格蘭(湯姆・克魯斯 飾)受僱爲日本訓練現代軍隊,卻在戰鬥中被俘。他逐漸被武士首領勝元的精神折服,學習其文化與劍術,更在衝突中認清殖民擴張的虛僞。最終,他選擇與武士們並肩守護傳統,在慘烈戰役中詮釋對信仰的堅守。

當時看完總覺得很像《與狼共舞》,只不過印第安蘇族戰士變成了日本武士。

《世界大戰》只能算是爆米花片吧?印象不深,看過也就忘了。只對裏面那個三腳巨型外星人戰鬥機有些印象。

2012年《碟中諜4》上映,那時候,DVD基本已經不是主力觀影媒體了。取而代之的是電腦下載的視頻。例如RMVB格式。

那一年,我不止用電腦看電影,還將xbox初代安裝了XBMC,當成了HTPC影音多媒體終端使用。插在大電視上看電影。

也曾在這上面看過很多片《海角七號》我到現在都有印象是在遊戲機上看的全片。

說起來,《碟中諜》系列的各集的劇情因爲年代久遠,並且時間線拉得太長,我指的是現實中我們的時間線,歷時30年的現實中的我們,看着他由一個帥小夥漸漸地變成了大爺。當然身手還是矯健,面容還不是很顯老。

雖然對劇情記不起什麼,卻對裏面的高科技記憶猶新。

我對4還是記憶深刻的,尤其是兩場戲,一個是伊森・亨特和班吉要進入克里姆林宮檔案室。他們先用仿聲器模擬水滴聲引開警衛,隨後展開全息投影幕布。投影器材掃描環境並識別警衛眼睛位置成像,每次警衛離開,阿湯哥就推着幕布前進,靠着不斷調整圖像,最終成功騙過警衛攻進檔案室 。

另一個是伊森・亨特爲潛入迪拜塔機房獲取關鍵情報,戴上一對高科技吸盤手套開啓攀爬。此手套靠掌心特殊顆粒摩擦產生強吸附力,他平貼手掌就能黏附牆面。但過程中一隻手套突然沒電,他臨危不亂,扔掉手套單手繼續,最終成功爬到目標樓層。

14年,改編自日本輕小說《殺戮輪迴》的科幻動作電影《明日邊緣》影片講述未來地球遭外星人入侵,從未上過戰場的凱奇少校被當作逃兵送上前線,意外獲得時間重置能力。他與麗塔戰士合作,在循環作戰中逐漸揭開時間奧祕,努力拯救人類。

沒看過原著,看這部電影后總覺得這個靈感來源自遊戲的設定,就像是在遊戲過程中,所操作的遊戲主角不停地碰到意外或者boss,輕則重傷重則掛了。

阿湯哥飾演的凱奇少校就是從剛開始的菜鳥經過不斷地死,輪迴挑戰一次又一次,直至成爲高手。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阿湯哥這個角色,經過輪迴的洗禮,能否變成狂戰士呢?

另外,艾米麗 杜朗特飾演的全金屬戰士真的颯美與實力並存。

15年的第五部,這一部應該是我首次進入影院看的《碟中諜》。

能記得的情節一個是班吉在用三屏顯示器玩貌似當時還未發售的《HALO5》還是光盤版的。這應該是微軟與其的一次聯動與宣傳。看着班吉熟練的快捷鍵切換像極了上班摸魚的社畜們。

還有就是那狙擊橋段,這構圖,這造型,你就說打沒打動你的心吧?

前面說了因爲時間跨度長,所以碟中諜系列很多時候我完全記不清劇情。就像第六部我好像一點都想不起來了。

第七部,這一部我是用ar眼鏡體驗的,前方6米200寸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要說這一部給我兩個眼前一亮的情節,這一次班吉也遇到了強大對手。片子裏最大的幕後敵人AI,可以滲透到全世界的網絡中,修改數據。

另一個就是白寡婦了,威尼斯交易會上,白寡婦氣場全開。她金髮碧眼,身姿婀娜,身着華麗禮服優雅現身,周旋於各方勢力間。面對狡詐的敵人,她鎮定自若、巧舌如簧,盡顯女軍火商的狠辣與智慧。當局勢失控,她迅速抽出蝴蝶刀,身手敏捷地擊退敵人,凌厲模樣驚豔全場 。

最後一部的《碟中諜》還是要去影院支持一下的。那一天去的青年宮,冷氣開的足足的,凍的我有點扛不住。

特意選的國配,聽到了熟悉的王明軍老師的聲音。

縱觀整個八部影片,貌似都是2D的,並且有IMAX。

在影院裏我曾一度有一種錯覺,認爲片子是用膠片拍攝的,因爲全片經常能看到噪點,顆粒感很足。不知道是有意爲之?

第一部的威廉也露面了,算是一個回憶殺?(我已完全忘記了第一部他的存在)也算是最後一部的首尾呼應。

對於片子的整體評價來說,我個人覺得不失不過,及格,但遠沒有第四、五、七部帶給我的驚喜。

不過,也算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了。

發現阿湯哥飾演的伊森亨特經常是裝備齊全,結果因爲某種意外導致伊森不顧一切的脫去裝備,肉身而戰,不管是上天還是入海……鐵打的伊森流水的裝備啊。

阿湯哥拍的電影還是挺量產的,這期間也看過他的《俠探傑克》2部,孤膽英雄,評分不錯,要不也不會出了同名的美劇。

《遺落戰境》的沉悶感,讓我看了一半就退出了。

還有《新木乃伊》,我還特地去電影院看的,真想不到是個大爛片。

期待還是今年的《明日邊緣2》吧。

今年上映的最後一部 《最終清算》是要給這個系列畫上完美的句號 。

今年他已63歲,按照我國的說法已是花甲之年,但他還是親力親爲的做着各種危險特技動作。上天下海,真的是無所不能。

題外話,我是很喜歡成龍大哥的電影的,我查了查他63歲時拍的片子可能只有一部《英倫對決》還算名利雙收的作品吧?但那也不是他的風格了,後面的作品就一言難盡了。

反觀阿湯哥還是這麼玩命的參演。

這一次看《最終清算》時,滿以爲這是我頭一次在電影院看的《碟中諜》就已經是完結篇了,就想以這個題目回顧一下下。

後來仔細一想,在第五部時去電影院看過,作爲一個貧窮電玩愛好者,班吉三屏打halo5這個亮點永遠忘不了啊。

也不由得感嘆,從碟1開始的錄像帶到VCD,再到DVD,之後按理說應該是藍光,雖然也有藍光影碟機和盤,但卻遇到了網絡,流媒體就一統江湖了。

從RMVB到MP4再到MKV,從480P到720、1080再到2160P,越來越清晰的畫面,不管是電影還是遊戲。

這30年間,也是阿湯哥陪我走過的30年啊。

這一次的小長文有些凌亂了,東榔西棒一直是我的風格,謝謝你忍着耐性看完。

《最終清算》的片尾沒有彩蛋 我來個小彩蛋吧:

碟中諜裏的美女不少,第二部當初沒意識到,實際女主很美

我還老把她跟阿凡達和致命黑蘭的女主混了

4裏面的Sabine Moreau 同時她也是遊戲《死亡擱淺》裏的芙拉吉爾 哎

還有5裏面,一上來唱片店裏的女服務員,我還以爲是新女主,結果沒出場幾分鐘就掛了……

另一個小彩蛋可能大家也知道,想不到阿湯哥曾經患有閱讀障礙症,後來入了科學教治好了?也爲此前妻妮可基德曼受不了他虔誠的按照教義去做的事才離的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