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更新了一週的F1冷知識,本週應評論區盒友要求,聊聊圍棋界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很多盒友可能是通過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始關注我這個賬號。上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日本圍棋從巔峯滑落的過程,今天繼續聊聊中國圍棋的勵志發展過程,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柯潔崛起後的故事,這篇文章則帶大家看看在柯潔這代棋手之前,中國圍棋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
01 圍棋古國
還是老規矩,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麼。
圍棋古稱“弈”,先秦典籍就有記載,
“堯造圍棋,丹朱善之”,
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
中國作爲圍棋古國和圍棋的發源地,
自然也是領先很多年。
但是到了近代,日本將圍棋納入現代競技體系,
果斷廢除了中國傳統的“座子制”,
採用自由佈局,極大拓展戰略空間和定式創新,
同時建立段位制度、職業棋院和各種頭銜賽事,
而中國仍固守古法,佈局僵化,
棋手拘泥於《桃花泉》等古譜,不求變通,
結果被日本反超,中國圍棋也進入了至暗時刻。
![]()
02 不敗神話
在1909年,日本四段棋手高部道平來到中國,
讓中國棋壇領袖汪耘豐二子仍連勝十餘局,
南方名手張樂山被讓二子,72局僅贏13局,
而高部道平自稱“僅四段”,卻橫掃中國頂尖棋手,
時人評論,“中國之弈,有退化而無進步者,皆束縛於前人之譜。”
到了上世紀60年代,日本代表團來訪,
中日雙方棋手一共對弈30盤,
中國棋手僅僅獲得了“勝兩盤、和一盤”的戰績。
日本的九段棋手甚至放出狂言:
與中國棋手對弈,必須讓先,否則拒絕對弈。
隨後,日本九段不可戰勝的論調,
也逐漸在中國圍棋界流行起來。
![]()
03 一勝難求
更誇張的其實還是1961年,
日本圍棋代表團第二次來到中國,
這一次日本代表團直接撤掉了九段棋手,
派出三位冷門的職業棋手,分別是曲勵起八段(主將)、
小山靖男七段和女子棋手伊藤友惠五段,
這樣的陣容在日本棋壇只能說是邊緣棋手,
當時對弈的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已經54歲,
但是面對中國棋手八戰全勝,
對局中輕搖摺扇、巡視棋桌,視中國棋手如無物,
據陳祖德大師在《超越自我》中回憶,
老將劉棣懷被屠大龍後“雙手發抖,汗流浹背”,
魏海鴻甚至被老太太下到“抖至無法抓子”,
中國棋手顏面盡失,陳祖德將這段經歷視作是“中國圍棋之恥”。
![]()
女子棋手伊藤友惠五段
04 九段不可戰勝
而這樣一勝難求的慘況,也被一位年僅9歲的兒童看在眼裏,
他誓要奮發圖強苦練圍棋,日後要一雪前恥,
這位兒童的名字就是聶衛平。
時間很快來到80年代,
中國圍棋相較於日本,整體實力處於下風,
不過隨着中日關係升溫,雙方決定舉辦擂臺賽,
消息傳到國內,當時棋迷們瀰漫着一股悲觀情緒,
因爲經歷了60年代友誼賽的對抗,
日本九段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經深入人心,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是當年LPL的至暗時刻,
面對LCK戰隊屢戰屢敗,一度也有過LCK不可戰勝的論調。
據《新體育》雜誌的調查,高達81%的中國讀者認爲日本隊會贏,
甚至連一向自信的聶衛平也覺得“根本沒有贏的可能” 。
![]()
05 中日圍棋擂臺賽
1984年,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正式打響,
日本組建全明星豪華陣容,
由一代傳奇、名譽棋聖藤澤秀行九段出任主將,
加藤正夫、小林光一兩大超一流棋手坐鎮,
再搭配片岡聰、石田章、淡路修三、小林覺等一流強手,
實力遠在中國之上,日本媒體預測只需前三人出場即可獲勝,
甚至還有日本人認爲先鋒依田紀基一人就能橫掃。
但是,賽事進程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
中國隊的先鋒汪見虹面對依田老虎突發鼻血,
場景悲壯最終遺憾落敗,
而接下來畫風突變,江鑄久則出人意料地豪取五連勝,
直接殺到了日本副將小林光一十段面前(十段是頭銜),
這次連勝也首次點燃了國人的希望
(筆者注:國手江鑄久是國手芮乃偉的丈夫,二人被譽爲“十八段夫婦”)。
![]()
06 聶旋風神蹟
然而,接下來日本隊的小林光一十段連勝中方六將,
直接將中國隊逼入絕境,
其中戲劇性的是錢宇平更是在優勢局面下意外認輸,
甚至還驚動了當時的最高層,
這則“贏棋認輸”的“冷知識”,
也足以見到當時擂臺賽所承載的巨大關注度。
危急關頭,中國隊主將聶衛平挺身而出,
他立下“戒酒,戒Q牌”的軍令狀,全身心投入備戰 。
接下來的比賽裏,聶衛平身着印有“中國”二字的紅色運動衫,
憑藉驚人的毅力和高超的棋藝,力挽狂瀾,
聶老本身有先天性心臟問題,比賽時常需吸氧堅持,
擂臺賽接連戰勝了日本棋壇的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十段、加藤正夫王座,
一下子打破了日本九段不可戰勝的神話,
甚至一下子擊敗了超一流棋手中的兩人!
![]()
07 封聖之戰
決勝局賽前,日本名譽棋聖藤澤秀行風趣表示,如果輸了就要剃光頭,
1985年11月20日,聶衛平與藤澤秀行這場比賽罕見進行了直播,
聶衛平最終在中日兩國億萬觀衆的注視下,
成功擊敗了藤澤秀行,爲中國隊奪得首屆擂臺賽的優勝!
而在前四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中,聶衛平取得了驚人的11連勝,
爲中國隊贏得了前三屆的勝利,被譽爲“鐵門”,
聶老在擂臺賽上的輝煌勝利,也在整個中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圍棋熱”,
他從一名普通的圍棋運動員一躍成爲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全民偶像,
聲望甚至不亞於當時創造了“五連冠”輝煌的中國女排。
![]()
一時間,大街小巷都在談論圍棋,
許多原本不懂圍棋的人也開始關注比賽,
大學校園裏,“不會下圍棋被認爲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這件趣聞在雷軍、馬雲等人自傳中也得到印證),
各種圍棋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學棋人數激增。
在當時那個年代,聶老的神蹟直接在精神層面,
打破了國人對日本圍棋不可戰勝的迷思,
直接樹立中國棋手敢於挑戰並戰勝強敵的信心,
這種心理上的突破也直接影響着社會的各行各業,
聶衛平也自然成爲中國體育界唯一一位封聖的傳奇人物。
![]()
08 中國首冠
接下來進入90年代,1995年是中國圍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之前聶衛平在擂臺賽上威震日本,
但是中國棋手在個人世界大賽的冠軍榜上仍是一片空白,
這一年,馬曉春九段在第六屆東洋證券杯世界圍棋錦標賽中,
連續擊敗強敵,其中包括韓國“圍棋皇帝”曹薰鉉,最終與聶衛平會師決賽,
決賽裏,馬曉春以3:1戰勝聶衛平,
拿下中國圍棋歷史上第一個職業圍棋世界冠軍。
馬曉春的這次勝利,意義非同凡響,
接下來在1995年,馬曉春再奪得富士通杯冠軍,成爲雙冠王,
不過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中國僅有馬曉春這一位世界冠軍,
中國棋手有能力在世界最高水平的個人賽中問鼎,
但是想要打破同樣崛起的韓國棋手的包圍,仍然顯得形單影隻。
![]()
聶衛平 馬曉春
09 七小龍時代
進入21世紀,中日圍棋擂臺賽停辦,
屬於聶衛平和馬曉春的時代已然結束,
圍棋界世界大賽格局已經形成,但韓國圍棋迅速崛起,
曹徐二人+大小李幾乎壟斷了所有冠軍,
中國棋壇在2000年後也湧現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棋手,
其中都是聶馬二人的七大弟子,俗稱七小龍(龍字輩棋手),
分別爲常昊、周鶴洋、羅洗河、邵煒剛、劉菁、王磊和丁偉,
早期七小龍挑戰韓國四大天王曹薰鉉、徐奉洙、劉昌赫和李昌鎬時經常受挫,
其中可以奪冠的只有常昊和羅洗河兩人
(關於小豬奪冠的故事也很有趣,以後有時間細聊),
馬曉春之後七小龍這段時期也是中國棋迷很難熬的歲月,
因爲曹薰鉉、徐奉洙、劉昌赫和李昌鎬其中即使三人失利,
剩餘一人仍可奪冠,確保韓國圍棋統治地位,
於是,
韓國棋手不可戰勝的神話,
也出現了。
![]()
羅洗河
10 古力八冠王
當韓國依託職業化體系孵化出李昌鎬、李世石等“外星級”棋手時,
中國仍處於聶馬時代後的青黃不接期,
七小龍時代積累的抗韓經驗,直接推動中國圍甲聯賽在1999年創立,
同時建立起來的還有青年棋手培養體系,
但是99年種下的種子還沒有那麼快可以收穫,
真正扛起馬曉春後中國第一人的是首位八冠王——古力
(古力、孔傑這代一般稱爲小虎輩棋手)。
因爲柯潔距離我們更近,所以大家對八冠王柯潔更熟悉,
而古力應該是每一位90後棋手心目中的偶像,
八冠含金量極高——6次決賽擊敗韓國棋手,
多提一嘴,論抗韓LPL裏至今還沒有出現這麼厲害的運動員,
所以可想而知,在古力崛起的年代,中國棋迷的心情是多麼激動。
![]()
11 打破韓國神話
時間來到2008年富士通杯,李昌鎬當時手握17冠,
中國棋手對李昌鎬決賽勝率爲0,
完美符合英雄聯盟Faker GOAT和對LPL的S賽BO5不敗地位,
古力中盤棄子構築外勢,官子階段精準收束,
半目險勝打破“韓國石佛神話”,
這次勝利標誌中國棋手首次在決賽擊敗巔峯李昌鎬。
其實古力本身早年也曾在低谷期,
11次世界大賽僅1次四強,對李昌鎬、李世石合計2勝8負,
因屢次一輪遊被諷“古一輪”,用電競詞來說,
古力早期心態有點壓力怪,而且後期官子薄弱易遭逆轉,
直到2005年常昊應氏杯奪冠激發中國棋手士氣,
之後從06年的LG杯到10年的三星杯,
古力七進決賽七奪冠,決賽100%勝率,
簡直是夢中棋手的典範,而且古力人品也絕對沒話說,
之後2015年春蘭杯,古力八冠加冕,
以32歲的年齡創最年長中國世界冠軍紀錄,八冠生涯也足以完美收官。
![]()
李世石 古力
12 一冠羣時代
古力成爲繼馬曉春之後中國圍棋的領軍人物,拿下八冠,
他與競爭對手李世石之間的友誼也是一道佳話,
在古力之後,年輕的柯潔崛起前,
其實還有一個一冠羣的時代。
再回到中韓對抗的大趨勢下看,
古力崛起前,馬曉春獨木難支,世界冠軍盃韓國壟斷,
古力七冠週期,七小龍中的常昊和羅洗河,
以及孔傑、周俊勳等80後棋手扛起大旗,
世界圍棋格局從韓國壟斷到韓國佔優,再到中韓五五開的局面,
古力第七冠-第八冠的時候,中國90後棋手集體崛起,
這些棋手也都是中國圍棋奮發圖強時期種下的種子開花結果。
![]()
13 盛世元年
中國圍棋真正統治世界圍棋是在2013年,
這一年六名棋手——
範廷鈺(應氏杯)、羋昱廷(夢百合杯)、唐韋星(三星杯)、
時越(LG杯)、陳耀燁(春蘭杯)、周睿羊(百靈杯),
直接包攬了全年六大世界冠軍,其中有5位90后冠軍
(陳耀燁是前一年12月出生,其實和90後沒太大區別),
六場決賽裏有四場是中韓對決,中方全部獲勝,
李世石兩度敗北成韓國崩盤縮影,
而且韓國自1996年來首次“零冠”,
這下徹底終結了韓國壟斷的時代,
而且這些棋手均僅有一個世界冠軍頭銜,形成“羣雄無首”的局面,
與韓國大小李李昌鎬、李世石先後傳承接班第一人形成鮮明對比,
2010年孔傑短暫登頂後,
之後從2011-2014年,沒有一位棋手可以長期穩居“第一人”位置。
![]()
這篇文章還是沒有戰鷹的位置,單獨放張圖吧
14 網棋時代
我認爲在柯潔崛起之前,中國棋手厚度就已經超過了韓國,
只是因爲競爭激烈沒人能出頭,形成了比較少見的戰國時代,
中國圍棋也在發展了數十年後,終於崛起反超韓國進入盛世,
原因也不難找到,2001年起圍棋三棋進課堂的科普,
讓全國圍棋人口突破2000萬,每年10萬青少年接受系統訓練,
圍甲聯賽(1999年創立)高強度對抗加速新銳成長,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的出現,中國90後棋手日均超10盤網棋,
將快速計算與直覺融合,壓制韓國“慢棋”傳統,
而且韓國的各種等級制糟粕,長期壟斷世界冠軍的傲慢,
再加上對新時代技術慢半拍的態度,也讓韓國逐漸失去霸主地位。
世界圍棋進入網棋訓練的新時代,
其中就有一位肝度訓練量驚人的網絡棋手,
從2011年到2013年,他在網上與國內外高手下了4000多盤棋,
毫不誇張的說,他的橫空出世,
直接徹底打破了中國圍棋一冠羣的格局,
他的ID名叫"潛伏"......
![]()
15 後話
回顧中國圍棋的崛起之路,
可謂波瀾壯闊,充滿了傳奇色彩!
從堯帝創棋的遠古傳說,到唐宋棋待詔的宮廷雅事,
從圍棋東渡日本催生出燦爛的棋道文化,
到韓國圍棋偷師日本的快速崛起,
從中日圍棋擂臺賽上聶衛平振奮國人的連勝傳奇,
到馬曉春、古力、柯潔等一代代中國棋手
在世界棋壇的奮勇爭先,
棋道無涯,中國圍棋的探索與傳承之路,
亦將永無止境,或許正如圍棋那千古無同局,
未來也會充滿無限的可能與驚喜,等待着我們去發現和創造!
(本文算是雜談試水類的文章,一寫起來篇幅完全收不住,已經是精簡之後的精簡版本,無法像中日圍棋擂臺賽那樣做到事無鉅細,大家感興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內容,也歡迎老棋迷補充斧正!)
![]()
往期傳送門:先導篇、籌劃比賽、開幕智鬥、擂臺首戰、血濺棋場、集體智慧、金庸觀棋、他山之石、攻守大戰、中原首勝、擂臺趣事、本因坊戰、鴻門宴席、富士山下、倚天屠龍、追憶往事、絕地求生、求生之路、一劍封喉、驚天反轉、擂臺前身、新聞棋戰、制勝法寶、大上海灘、妖刀村正、柳暗花明、又驚又喜、妙手取勝、圍棋天地、持平常心、劫爭名局、一念之差、闖鬼門關、投子認負、二兩饅頭、莎士比亞、擱置爭議、求勝心切、拼命三郎、請君入甕、破釜沉舟、大基本功、有備而來、反敗爲勝、一夜白頭、讀賣新聞
#gd棋牌雜談# #三國圍棋史話# #地上圍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