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b站網友,全被她當成孫子?

火星救援,刻不容緩

2025年了,還有一羣人不知道蔡明老師當了虛擬主播。

對,就是在春晚上頻繁出現的蔡明老師。她現在套着個皮,在睿站當虛擬主播,叫“菜菜子nanako”。

世界就是個巨大的信息繭房。每當有新觀衆聽見那慈祥的嗓音、再看到眼前這個白毛蘿莉時,總免不了被其反差衝擊到頭腦發昏、懷疑人生——五年了,“村通網”式的驚呼依舊層出不窮,並逐漸成了一個梗。

只是很多人也沒想到,蔡明老師能當個V當五年,直到今天。

菜菜子

別人喊你孫子,一般都是在罵你。

但菜菜子不一樣。按人家的年齡,做虛擬主播,那叫“追趕潮流”。

2020年,B站搞了檔綜藝叫 《花樣實習生》。綜藝裏,蔡明老師以“菜菜子 Nanako" 的身份開始做虛擬主播。白毛丸子頭的皮套,就這麼來了。

正常來說,節目完播之後,人停更失蹤是常見的事兒。可我們的菜菜子老師反倒是藉着這個皮套,一路直播了過來。

菜菜子的直播間,就像是一個大號幼兒園。這裏有14歲的小孩、24歲的小登、34歲的中登——當然,還有個馬上要64歲的主播。

在直播時,菜菜子從來不說自己的中之人是誰,只會滿臉慈祥地表示,“我有一個倒黴朋友”。

這個倒黴朋友,幾乎年年上春晚,年年搭檔郭達/潘長江;

這個倒黴朋友,付款只會掃個二維碼,什麼面對面收付款是一竅不通;

這個倒黴朋友,玩心頗重,就算在春晚後臺,還能跟潘長**一衆人用手機玩打槍遊戲……

當一位老藝術家真人出鏡時,總會不可避免帶點架子——而借個皮囊和年輕人相處,似乎在天然中能少了很多隔閡。

你無需懷疑國家隊的業務能力,這水平在V圈已是降維打擊。互聯網上所有的風風雨雨與光怪陸離,都在其年齡的閱歷上成爲了單純的點與線——她的直播不多,兩週一次,沒有太多的商業利益,也幾乎沒有啥亂七八糟的商業聯動,唯有老一輩藝術家の從容。

而別的V直播,是泛二次元相關的聊天、打遊戲、是唱歌、是看視頻。

菜菜子直播,是點評潘長江、點評大張偉、點評撒貝寧。順便還打打遊戲、和年輕人聊天,分享點過來人的經驗。她也會唱歌,只不過某些歌對她來說是本色出演。

“張薔(中國disco女王),私下裏其實是特別逗一小姑娘。”

“潘長江老師五官很正,就是喫虧在身高上了。”

“爲啥都說,菜菜子長得像芙莉蓮?”“芙莉蓮是誰呀?”

以知心大姐姐的形象,代替賣萌的皮套;以這六十多年的所見所聞,代替尋常的直播內容,在這個賽道上,菜菜子,是一個幾乎獨一無二存在——而它本身,就構成了一種對於互聯網抽象內容的反向解構。

一般的虛擬主播怕什麼?

怕開盒、怕中之人暴露,怕塌房。

圖文無關↑

那菜菜子呢?

“你好,請問是生於1961年、畢業於北電、登上過28次春晚的蔡明老師嗎?”

另一方面,虛擬主播大都有點周邊。那菜菜子的周邊,是啥?

是收藏集?艦長禮物?抱枕?

都不是,是肖家香料五香粉。

圖片來源網友

二十多年前,蔡明在情景喜劇裏主演熱心的“馬大姐”,爲街坊鄰里排憂解難;

二十多年後,這個馬大姐依舊沒有走,反倒一路返老還童,成爲了鶴髮童顏的白毛蘿莉。只是當年的那股可愛勁兒依舊存在。老一輩家長的眼光這塊兒,確實是穩得沒話說。

圖片來源知乎答主@每一天歡樂

這些年,不斷有人闖進來,然後驚歎“我草這是蔡明啊” ;也不斷有人慕名而來,一遍又一遍“開盒”循環往復,樂此不疲。

就這樣,不知不覺到了2025年,“菜菜子”一百萬粉絲了。

真誠

你可能還記得,2020年,B站剛上市那一段時間。曾經引發過兩股潮流:

其一,爲“入駐”潮。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入駐B站啦!”

一大堆娛樂圈的明星與演員,起手就是一句高調官宣入駐,每次入駐必然霸佔熱榜——然後更新兩次之後就開始消失或者銷號。

來源@賬號已註銷(?)

其二,爲綜藝潮。

所謂綜藝潮,是試圖搞“擴圈”。各種綜藝化、娛樂化的內容鋪天蓋地而來;一邊把B站原有的某些頭部up,趕去搞綜藝、搞男團、向着飯圈文化深刻看齊;另一邊,開始自己搞綜藝,說唱、配音、脫口秀……各個領域都在搞,有的口碑頗好有的風評爛完,只是一切好像都不怎麼賺錢,所謂自家的綜藝都在今天成了過去式。

那個夏天像一團舊煙火

我們的蔡明老師,就是這個時候,套這個皮入駐的。而在潮水褪去之後,她依舊留存在了這裏,成爲了一朵真正意義上的“奇葩”。

說實在的,當年看春晚的時候,我其實還沒有非常喜歡她和潘長江老師的(晚期)作品。因爲在刻板印象裏,他們的內容,更多限於對於潘子本人的身材調侃與攻擊之上。

——只是現在的春晚……

過去的我們,在語言類節目上喫得太好,以至於那些細糠,也往往被當做粗糧了。

有人說,菜菜子和潘子的行爲代表了兩種現代模式,一種是帶貨,一種是搞V。

而在老藝術家們開始直播搞帶貨之後,停留在過去熒幕上的人們,開始異變成了一種奇怪的東西。在某一天誤入KFC的直播間看見鞏漢林老師之後,我總會有一種恍惚的感覺。

賺錢嘛,不寒顫——可我總會有一種錯落之感。

而像菜菜子這樣的人,終歸是太稀有了,她似乎有一種象徵意義,在時代變遷的割裂之中,依舊平穩落地的象徵意義。

關於菜菜子的直播,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年前她看2013春晚的那場。

那年,蔡明老師一襲紫衣,坐着輪椅亮相在春晚上;而和她同臺的,有朱軍、有李詠、還有某位在《不差錢》裏出鏡的他姥爺。

臺上的蔡明老師面對主持人的熱切,上來就是一句犀利的“別煽情了,我哭不出來”,似是對往後十二年春晚的一記迴旋鏢;

而直播前的菜菜子,一邊看回放,一邊感慨着:

“李詠……也走了好幾年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下一秒,她便講起了當年春晚彩排的趣事。

有人說,菜菜子的聲音令人想哭,緩慢、溫柔,有一種“聽奶奶講故事”的感覺——而我,也快有二十年,沒見過自己的奶奶了。

我會想起前兩年的春節,那場在大年初一的狂歡。

那天,我提前預訂了個民宿,搖了七八個發小一起慶祝過年。一羣人均酒量一箱的人,喝着各路白的啤的紅的酒,就着炸雞牛肉和大小菜邊喫邊玩。從桌游到另一個桌遊再到麻將,從《雙人成行》到《任天堂大亂鬥》再到《馬里奧派對》……有的不堪酒力沉沉睡去,有的因爲家裏安排被提前叫走,從上午一直狂歡到半夜。

臨近零點,他們結伴離去。只有我一個人留在民宿裏,跟爹媽請了個夜不歸宿的假,準備着明天的打掃衛生和退房。

而當我收拾完屋子、洗完澡躺在沙發上後,就着白天剩下的肉、喝着白天剩下的酒,手機裏播放着的,是劉謙和蔡明的新魔術小品。

在那萬家煙火的狂歡,與最後獨樂樂的夜深人靜裏,我似乎找到了更多“過年”的感覺。

我會想起五年前,蔡明老師剛開始做虛擬主播那會兒。那時人民文娛曾經專訪過她,其中有一番話,令我印象深刻:

“作爲一個演員,你塑造了一個人物,你得爲這個人物的生命負責任。這個人物,應該是有靈性的、甚至有靈魂的,你纔對得起他。

而我也相信一句話:

感動這世界的,是永遠不變的真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