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作爲一枚資深的顯卡玩家,接觸顯卡已經有20年+了。講真,如今的顯卡市場還真的略顯“枯燥”——以往千元左右即有甜點級別顯卡,如今沒有2K+基本拿不下來;以往動輒“刺刀見血”的價格戰,如今價格堅挺得讓人懷疑人生;以往買顯卡可以除了遊戲還可以玩超頻、改BIOS甚至破解顯卡驅動免費提升性能,如今顯卡也只能玩玩遊戲跑跑大模型。
雖然顯卡的“光輝歲月”已不再,但顯卡還是得買,畢竟我們都是遊戲玩家~~~~~謹以此文獻給即將在618入手顯卡的玩家們,希望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顯卡。閒話少說,馬上開始吧。
二、簡單說說當前的顯卡江湖
顯卡江湖從兩雄爭霸,到三足鼎立到如今的四國大戰。雖然主流顯卡還是A、N相爭,但Intel和摩爾線程也在不斷髮力。對於新入顯卡的萌新來說,或許對這四家公司不是很瞭解,這裏簡單介紹一下。
AMD:還有人記得ATI嗎?這個當年通過收購ATI獲得獨立顯卡入場資格的AMD,如今是有能力抗衡NVIDIA的勢力(獨顯領域)。前些年基於RDNA 3架構顯卡(RX 7000系列顯卡)可以說被NVIDIA打得抬不起頭,好在今年推出的基於RDNA 4架構的顯卡面世後,着實給AMD爭了一口氣。今年如果選玩遊戲的顯卡,首推A卡!
Intel:真正推出獨立顯卡時間不超過5年,但涉足獨立顯卡已有20年+。當初大家熟悉的還是Intel的核芯顯卡。得益於核芯顯卡的“耕耘”,Intel的獨顯上市沒多久就來到了第二代。只不過在性能上比同級別的A卡或N卡要弱不少,所以這一次不會推薦Intel顯卡,但如果你想嘗試一下,可以買一個最便宜的Intel Arc B580(零售價也要2K+)試試。
NVIDIA:估計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地球上擁有最強遊戲顯卡的公司吧。無論是RTX 4090D還是RTX 5090D,如今還是最強的遊戲顯卡。只不過,新推出的RTX 5000系列顯卡,對於玩家還真的不太友好。高昂的價格和極其有限的提升幅度,着實很難讓人買~~~~
摩爾線程:國產GPU,實現了從0到1。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摩爾線程顯卡僅爲4款,數量還真的不多。而且摩爾線程在遊戲的支持方面也比不過前面三家,但從每月積極的驅動更新可以看到,摩爾線程還真的在努力。
2.1、讀懂顯卡參數
要讀懂顯卡就必須瞭解顯卡的參數,而顯卡的參數對於新手來說,猶如天書一般難懂。但實際上,真正影響顯卡性能也就十來個(實際使用中會感受到差距的)。在此給各位稍微講講。四個顯卡品牌在一些參數的表述略有不同,這裏以N卡爲例。
架構:顯卡的核心構成,一般可以理解爲越新的架構整體性能越好。一般架構命名沒有特定規律可言,如NVIDIA喜歡以科學家名字命名,而AMD則以“RDNA“+“數字”的方式命名。
核心代號:顯卡廠商內部區分不同顯卡的代碼,例如RTX 5060Ti使用的是GB206-300。NVIDIA曾試過給同款顯卡提供不同核心代號,雖說官方聲稱對性能沒有影響,但有玩家發現,不同核心代號的同款顯卡性能還是有差距的。
流處理器:在NVIDIA官方說法,應爲CUDA核心。而AMD和Intel稱之爲流處理器,所以爲了便於理解,目前都按流處理器這樣來說。流處理器可以看成是工作的工人數量,流處理器越多,顯卡就能處理更多的任務,渲染速度也越快,遊戲畫面就會越流暢。
光柵單元、紋理單元:可以簡單理解爲提供buff給流處理器的工人。但這兩個參數對顯卡性能影響不是最關鍵的,而且N卡和A卡數量上也有所不同(N卡比A卡少),不能只看數量判斷顯卡性能如何。
基礎頻率:可以理解爲默認的工作強度。頻率越高,工作效率也越高。
Boost頻率、遊戲頻率(AMD):基礎頻率是顯卡默認情況下的頻率,如果越上諸如打遊戲,跑大模型等重度工作環境,這時就工作在高強度狀態,這時就是它的Boost頻率。這個Boost頻率不是一成不變的,顯卡會根據工作強度變化進行調整,但一般不會超過設定的最高值。而AMD除了Boost頻率,還搞了一個遊戲頻率,不知道日後還會不會有一個跑大模型頻率~~~
製造工藝、芯片面積、晶體管數量:這些只是核心的硬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性能沒有直接聯繫。
顯存容量、顯存位寬和顯存速率(又稱之爲顯存頻率):這三者稱之爲顯存的基礎參數,也是影響比較大的參數。顯存容量相當於可以容納多少個遊戲特效,容量越大越不容易爆顯存;而顯存位寬,相當於顯存最大運行通道數量,就好比城市中的汽車道路。顯存頻率相當於顯存工作時的頻率,頻率越高,可以處理的工作也越多。
顯存帶寬(圖中沒列出):相當於顯存與GPU的數據傳輸量,可通過公式計算顯存位寬和頻率得出。
Tensor Core、RT Core、光線加速器(AMD)、AI加速單元(AMD):簡單理解爲針對光線追蹤和AI的單元,數量越多,這方面的性能越好。一般來說,越高端的顯卡這些參數的數值也會越高。
三、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顯卡?
挑選顯卡最直觀的辦法就是通過各大網站或貼吧的顯卡天梯榜。通過天梯榜,你可以直觀瞭解即將購買的顯卡性能到底是哪個段位,能玩什麼遊戲等等。
我個人比較推崇超能網出品的顯卡天梯榜。除了直觀的性能對比,還可以對比不同顯卡的AI性能,同時還可以查看顯卡的評測。鏈接如下——
https://topic.expreview.com/GPU
雖然通過顯卡天梯榜可以直觀瞭解顯卡性能,但如今顯卡的選擇也比以往難了不少。上一代顯卡退出市場的方式也從僅通過停產,逐步過渡至停產+新技術加持的方式。由於新顯卡有新技術加持,不少玩家也會陷入兩難——是選擇價格更實惠的舊顯卡還是有新技術加持但價格不友好的新顯卡呢?
而且,當前顯卡價格也比較混亂,譬如說你可以用2K5買一個AMD RADEON RX6750XT 12GB,又可以買一個AMD RADEON RX9060(預計6月初上市,預估售價在2K5-2K8左右)。稍有不慎,還真的會高價入手舊顯卡~~~
網上購買顯卡的兩個大原則
一、新手優先通過京東自營店購買顯卡,有一定購買經驗的可以通過淘寶天貓店購買,或優先購買支持個人送保的顯卡品牌。非常不贊成新手購買翻新或工包卡。
理由:萬一購買顯卡不慎提前byebye,通過京東售後可以快速獲得保修服務。而且京東的售後服務還真的賊好,說國內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淘寶天貓店一般都是顯卡品牌的自營店,如果產品有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聯繫店鋪,獲得官方提供的售後。如果覺得天貓店貴了點,可以在淘寶店或者多多買,但一定要支持個人送保的品牌。
至於個人送保是什麼鬼?以往顯卡保修一般都是將有問題的產品送回給店鋪,然後通過店鋪送回給廠家返修,廠家一般不直接面對消費者。如果購買顯卡的店鋪關門了,消費者就無法獲得保修。個人送保相當於消費者直接將有問題的產品寄回給廠家,不需要通過店鋪返修。
二、買新不買舊,量力而行不買過分花俏的顯卡
理由:相比起以往,如今的顯卡等級可謂是等級森嚴。低代號的顯卡沒法通過超頻或破解的方法獲得高代號顯卡的性能,廠家提供的預超頻並不會爲顯卡帶來翻天覆地的性能提升,故此,我們購買顯卡時沒必要多花幾百元獲得所謂的性能提升,只要買用料紮實的顯卡就可以了(如果多花200元可以買到一個散熱更強的,那也是值得買)。
至於買新不買舊,是因爲新的顯卡有不少新的技術,例如NVIDIA就給RTX 50系列添加了DLSS 4。除非你的預算有限,否則,優先購買同顯卡核心廠商的新顯卡。
3.1、入門級顯卡(亮機卡)——摩爾線程S30
如今入門級顯卡(800元價格以下)已經被AMD強大的核芯顯卡壟斷了,但還是有部分用戶需要這類入門級顯卡。譬如正在使用老舊電腦的小夥伴,內置的核芯顯卡已經不能滿足最低限度的遊戲或者看高清視頻,那選擇一款入門級顯卡還是有必要的。
作爲一款入門級顯卡,摩爾線程S30可以說非常合格——擁有非常完整的編解碼能力,可以支持H.264/H.265/AV1硬件編解碼。可以實現在1080P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硬件解碼B站高碼率視頻時,幾乎可以實現0掉幀,並且完全不佔用CPU。而且在播放8K高清視頻時掉幀率約爲1‰(千分之一),基本上不會影響到觀看體驗。同時,這也是一款可以支持《LOL》、《Dota 2》的顯卡。
不得不說,399元的價格可以買到這樣的一塊亮機卡,性價比還真的很頂了。反觀NVIDIA和AMD,能拿得出手的入門級顯卡動輒800+~~~~
3.2、中低端顯卡(1K-2K)——Radeon RX 7650 GRE
這個價格段略顯尷尬,一方面是沒有AMD和NVIDIA的新卡,只有一些舊顯卡在撐場面,而在Intel那邊Arc B580又要賣到2K+,所以說,這個價格段的用戶,只可以選擇一些性能好一點的舊顯卡,等AMD或者NVIDIA會不會有這個價格段的新顯卡了。
Radeon RX 6750 GRE不會比Radeon RX 7650 GRE弱太多(差距在2%),但價格比Radeon RX 7650 GRE貴了少。如果能有價格比Radeon RX 7650 GRE低的 Radeon RX 6750 GRE,不妨大膽入手。如果比Radeon RX 7650 GRE貴,那我就不建議買。
GeForce RTX 3060 12G不太推薦,遊戲性能沒有Radeon RX 7650高,但GeForce RTX 3060擁有DLSS 3,光追效果比Radeon RX 7650好,而且AI也比Radeon RX 7650好,比較適合打算跑大模型的用戶選購。
鑑於GeForce RTX 3060即將被GeForce RTX 5060替代,不建議買高價的GeForce RTX 3060。GeForce RTX 4060也暫時不值得買,價格定在2K4附近,與GeForce RTX 5060重疊了。
3.3、中端級顯卡(2K-3K)——RadeonRX 9060 XT 或GeForce RTX 5060
預計6月初,AMD Radeon RX 9060 XT就會正式上市。這款顯卡定價可以說相當頂,不同版本的售價分別爲人民幣2499/2899元(8/16GB版)。按照目前顯卡定價的慣性,大概率上市無法按官方售價銷售,但價格也不會上浮多少。
按照之前Radeon RX 9070的性能,Radeon RX 9060 XT很有可能會擊敗GeForce RTX 5060,成爲2K-3K元級別的甜點顯卡。如果不是着急買顯卡的玩家,不妨等等Radeon RX 9060 XT發佈後再入手。如果是比較青睞NVIDIA的玩家,或者是比較着急入手的,則可以選擇GeForce RTX 5060。
Radeon RX 7700XT目前售價大概在2K9-3K左右,雖然性能比GeForce RTX 5060好,但前面已經說了,Radeon RX 9060XT即將發佈,肯定是買新不買舊。所以不建議此時入手Radeon RX 7700XT。
3.4、中高端級顯卡(3K-4K)——看個人愛好
這個價位段就比較激烈,是新舊對決。這個價格段內NVIDIA只有GeForce RTX 5060Ti(8G/16G),而AMD既有Radeon RX 9070 GRE,還有上一代的Radeon RX 7800XT。
論光柵遊戲性能Radeon RX 7800XT已經直接把GeForce RTX 5060Ti(8G/16G)打趴,Radeon RX 9070 GRE更不用說了,但GeForce RTX 5060Ti擁有DLSS4,從光線追蹤遊戲和AI生產力的角度來看,GeForce RTX 5060Ti確實可以說是它們之中比較強悍的選手。這時玩家就要自問一下,是想要高性能的還是想要新技術的。當前的GeForce RTX 5060Ti 16G版非常不合時宜。稍微好一點價格都差不多可以買到GeForce RTX 5070。
3.5、高端級顯卡(4K-6K)——愛DLSS 4選N卡,愛性能選A卡
這也是競爭比較激烈的一個價格區域了。這個價格區域內比較值得買的顯卡分別是GeForce RTX 5070、GeForce RTX 5070Ti和AMD的Radeon RX 9070XT和Radeon RX 9070。這個價格段內的情況與3K-4K有點類似,Radeon RX 9070XT和Radeon RX 9070優於GeForce RTX 5070,卻打不過GeForce RTX 5070Ti。只不過,Radeon RX 9070XT價格比GeForce RTX 5070Ti便宜了1K+,性能只是相差了1%左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3.6、旗艦級顯卡(7K+)——缺的不是錢而是貨
既然是旗艦,價格就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而是想買的顯卡有沒有貨的問題。
作爲次一級的旗艦顯卡,GeForce RTX 5080在上市時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缺貨,隨着貨源補充,現在買也不是一件難事。但公版是不少玩家的信仰之物,想買?那就得先預約了~~~
預約翻譯過來就是搶購了,手快有手慢沒了~~~~想原價買到NVIDIA的公版信仰之卡,就看看各位的手速夠不夠快了。如果公版沒有搶到,那選擇第三方的也是可以的。部分AIC品牌預估618期間還會有活動,價格還可以更給力一點。其他的諸如GeForce RTX 5090D,價格動輒2W+,土豪請隨意吧。
四、總結
一般來說,我不建議買華碩、七彩虹、技嘉這一類品牌。不是這些品牌不好,恰恰相反,這些品牌的顯卡整體素質很強,附加值也很高。正是因爲附加值高,對於那些只想買顯卡的用戶來說無形之中多付出了資金。同一型號的顯卡,華碩、七彩虹、技嘉這一類品牌往往比次一級品牌都要貴上300元左右。所以對我來說,除非是追求顏值和高附加值的小夥伴,一般用戶不推薦購買。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如今絕大部分的顯卡都不會按官方指導價賣。這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NVIDIA和AMD做了比較嚴格的價格限制,另一個方面就是目前顯卡核心廠限制了多數顯卡的非公版設計(NVIDIA比較多,AMD稍少),顯卡廠商只能基於公版做一些輕微的改動,如電容、電感的選料不同,供電相位位置的調整等等,但總體不會有太大變化。不同的顯卡廠家提供的顯卡唯二的區別就是散熱器和附加值。所以說,如無必要,不要花大價錢買同級別的顯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