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補3000塊的iPad mini讓人又愛又恨 它真的值嗎?

目前國補優惠真的王炸啊,3000元左右的價格就能入手iPad mini 7!128G和256G都有,簡直逆天!

不得不說,iPad mini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手持設備,它的尺寸非常合理,拿來看書刷小藍書某乎大小剛剛好,玩遊戲看b站的體驗也遠超一切手機,續航雖然縮水了、但也能重度玩5小時以上,對於我來說,iPad mini就是目前最好的隨身娛樂設備,這也讓我的11寸iPad Pro提前下崗了。

然而它雖然很優秀,但也有很多小缺點,讓我又愛又恨。今天就來聊聊,國補後3000塊錢的i最新款Pad mini究竟值不值得買。

外觀

沒啥可說的,2020年以來,iPad的設計語言就變成這樣了,

8寸的iPad mini重量不到300g,非常適合單手握持使用。但可惜它的外殼是硌手的金屬材質,長時間握着並不舒服。況且,像我這樣手汗比較多的用戶,不一會兒就會讓外殼變得滑滑的,非常容易脫手:

我到手後不到一週就摔地上了……

所以裸機並不是很好用,我也有試過貼和紙膠帶,手感確實能增強一些:

但爲了更好的手感和更安全的使用,最好還是給它配上一個保護殼吧。

核心配置

在覈心硬件上,它的A17 Pro芯片、8GB內存也和iPhone 15 Pro的基本一致(稍有閹割),能保證App流暢運行,殺後臺的概率也小了些。

我玩米哈遊的遊戲,感覺還是非常流暢的,但可惜現在5月份天熱了之後,過熱降頻降亮度的問題會非常明顯,但降頻後,我感覺也比iPad Pro降頻後流暢,有懂的同學可以說下爲什麼嗎?

128GB的存儲空間見仁見智,少確實少,但夠用也真的夠用,因爲iPad不像手機那樣拍一堆照片視頻,大多數生產和消費的內容都不在本地,所以,對於我來說,128G的iPadmini可用、512G的iPhone真的太不夠用了。

eSIM功能真的香!

以前不理解不捨得,現在流量費用下來後,發現能連蜂窩網的iPad是真香!

日常我用iPad Pro的場景都是在家裏,出門不會帶它的。

而iPad mini小巧的尺寸非常適合攜帶出門,如果是WiFi版想聯網的話只能蹭手機熱點了,而現在我買的eSIM版給了一年的免費套餐,可以隨時隨地獨立上網了!

高鐵、餐廳這些地方用iPadmini真的比手機好用多了,而且全程無斷聯。重點是簽了合約之後(相當於開了個不能打電話發短信的手機號),聯通送了300GB/年流量,【對我來說】根本用不完!甚至能給手機開熱點救急。

相比WiFi版,eSIM版iPad還有一個隱藏技能:

可以禁止App聯網!

這點和手機一致了,有些遊戲可以離線玩,比如植物大戰殭屍但聯網就會有討厭的廣告。在設置中斷網後,就很清靜了。

有拿出去的需求的話,我是強烈推薦eSIM版iPad的。WiFi版2900的樣子,eSIM版3300的樣子,都是很划算的價格。

屏幕素質

屏幕素質這塊,iPadmini這塊Liquid視網膜屏讓我不得不服蘋果的祖傳刀法:

它的色彩很準,顏色觀感非常優秀,僅憑肉眼看,和我的MacBook Pro、iPad Pro是一致的,這也是蘋果的護城河之一:所有的設備色彩一致性做的很好(相對,不是絕對)。

我甚至直接拿它當做Mac電腦的監視器使用,作爲照片顏色的參考,用起來非常方便。

然而,相比Pro,它的最大亮度砍了一刀(600>500尼特)、刷新率維持了60Hz。其實對我來說,相比60Hz刷新率來說,我更不能接受最大亮度的降低,在室外,它的可見度確實比Pro差,甚至會有看不清的情況。

而60Hz這方面,肯定有復讀機會說果粉自適應,【對我來說】iPadmini的60Hz屏不絲滑是肯定的,但你說不流暢我是不認可的:我在用的設備裏,60Hz雖然是最低的,但沉浸在內容裏的時候根本不會注意到120Hz和60Hz的區別的。遊戲方面,我不玩農藥不喫雞,只偶爾玩玩米哈遊;視頻方面,我就看看24Hz的電影和美劇、以及60Hz的B站小視頻;內容生產和消費時我更在意的是省電,我120Hz的iPad Pro甚至是開着低幀率模式使用的。

所以有120Hz更好、但沒有120Hz也不影響我去買iPad mini,它是錦上添花的功能、而非“沒它不行”,60Hz確實顯得蘋果喫相難看、但不能否認iPad mini是個好設備。

當然,以上僅是我的看法,你不必按着我的頭說“果粉自適應”,求同存異乃君子之道也。

邊框

首先,我必須要承認,iPad mini的邊框確實很寬,同時我也犯了經驗主義錯誤,市面上確實有高端平板的邊框是比iPad mini窄很多的。

視覺上看,這種寬邊框真的不好看,但使用上,單手拿着iPad,屏幕不會被擋住也莫名成爲寬邊框爲數不多的優點了。

如果硬要給蘋果找個理由,除了強行和Pro劃分檔次外,可能是基於產品定位的設計考量了:

在人機交互上,8寸的iPad mini是更適合【握持】的手持平板產品,而11寸及以上的iPad或iPad Pro是更適合【雙手託着、或使用支架立於/躺於桌上】的桌面平板產品。

而蘋果認爲更寬的邊框有利於握持、且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誤觸。

這個真的見仁見智,理解但不認同,不好看是真的,但也算不上膈應。

攝像頭

其實我很討厭突出來的攝像頭,手機上還好理解,但我確實不認同在平板上也搞這麼大的攝像頭模組,放桌子上翹的厲害。只能理解爲它的銷量不如手機,單獨開模還不如用和手機一樣的零部件,這樣可以減少成本吧,而且機身做厚了難看、且因爲機身厚需要塞大電池影響使用壽命、降低iPad銷量。

這個只能用iPad保護套去解決了。

指紋識別?

真的落後了……

當我習慣iPad Pro敲擊亮屏+面部識別解鎖這一氣呵成的操作後,iPad mini還得分清機身上下、然後精準的找到指紋識別按鈕按下去才能解鎖,真的是落後啊。

保護殼用不用買?

我建議最好還是買一個,緣由呢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

在選購上,如果你不是那種經常摔手機摔平板的用戶,我推薦各位就買磁吸的那種,需要保護殼的時候吸上去,不需要的時候摘下來,不費勁、不傷機。

我這裏在用的PITAKA的這款磁吸雙面夾-Folio2。

選它沒別的原因,就是好看。

到手我裝在iPad上後,我覺得它的重量挺合適、手感也很絲滑……

當然,磁吸也很猛。

它的材質表面很柔,但內裏挺硬的,再通過精巧的設計,可以摺疊搞出多種姿態,看東西、畫畫、橫着、立着都還行,在火車和飛機小桌板上用挺合適的。

我當然最喜歡它立着的姿態,玩遊戲的時候可以看攻略,比手機舒服多了。

續航和充電

和這幾年的其他iPad表現一樣,自從M芯片iPad Pro開始至今,蘋果開始給iPad虛標續航了,實測滿電中重度用一上午,就只剩30-40%了,重度使用的續航應該只有5小時,和以往相比真的差遠了。

另外,作爲iPad,它的電池容量相比手機要大不少,但充電功率卻和iPhone差不多,這也導致它充滿電所需時間要比iPhone更慢一些。

iPad包裝盒裏配的是一個20W的充電頭(左邊),充滿電需要2小時以上,我一般把它插在牀頭使用。而爲了出門攜帶方便,我給它用上了之前購入的PITAKA 30W充電頭+1.2米充電線的套裝。

其實我當時買它主要是看上了裏面那根1.2米長的編織線,柔軟不易打結、充手機平板都非常合適。

這裏批評一下其他很多的編織線,是真的太硬了!甚至能讓手機翹起來。

而PITAKA這根線就很舒服,質感和iPad、iPhone原裝的那根線一致,但在插頭做了加固,長度也加了20cm。

而這個30W的氮化鎵充電頭比蘋果20W的還要小巧,這點真的好評。

而且30W的功率可以給MacBook充電,雖然不夠迅猛但足夠用,我出差也帶着它給筆記本和手機充電,非常靠譜!

最後

你如果是通勤黨、需要用iPad記筆記、看資料、刷某乎玩遊戲的話,iPad mini就很適合你,一手掌握的便攜就是它的最大優勢!只不過不絲滑的60Hz屏幕、落後的指紋識別和較差的散熱需要適應一下。

尤其是eSIM版,我個人強烈推薦!

同時我也特別推薦PITAKA的這款磁吸雙面夾-Folio2,功能做的很到位,設計的也很好看,尤其是一等一的手感真的讓我欲罷不能。

關於充電器和充電線,各位可以按需選購,我是很喜歡蘋果原裝線的手感的,而PITAKA這根線不僅還原了原裝的手感還多出來20cm,用起來更舒服一些,它的充電器也能滿足快充需求,且體積更小顏值也更好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