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空的RE引擎從“神優化”到“PPT”,這鍋該誰背?

以前提到卡普空的RE引擎,那可是不少玩家心中的白月光,優化好、畫面棒,簡直是業界良心。

結果呢?最近幾款大作一出,好傢伙,直接把“神壇”給幹碎了,這到底是技術災難不可避,還是卡婊的良心又雙叒叕不見了?

想當年,RE引擎那是真的頂!

咱先得給RE引擎正個名,這個“RE”啊,人家官方說法是“Reach for the Moon”(直達月球),可不是咱們天天掛嘴邊的“Resident Evil”(生化危機)。

這引擎打從2017年問世,一直到24、25年之前,它交出的答卷可以說是相當漂亮!

想想《生化危機7》、《生化危機8》,還有《生化2、3、4》的重製版,再加上《鬼泣5》,哪個不是畫面驚豔、光影真實?

人物的臉、頭髮、衣服,還有場景裏的各種小玩意兒,都做得有模有樣,特有沉浸感。

而且這引擎對硬件要求是真不高。

19年的《生化2重製版》,最低配置GTX 960(2G顯存,15年的卡),CPU是i5-4460(14年的U);推薦配置也就GTX 1060(3G顯存,16年的卡),i7-3770(12年的U)。

23年的《生化4重製版》,不開光追的話,推薦配置也才GTX 1070(8G顯存,16年的卡),開光追也就RTX 2070(8G顯存,18年的卡)。

但是!敲黑板了啊!這些“神優化”的背後,是因爲這些遊戲大多是線性流程,場景相對較小。

結果到了最近的《龍之信條2》和《怪物獵人:荒野》,這兩個都是開放世界大地圖,RE引擎直接拉了胯,技術問題那叫一個慘不忍睹——RTX 4090都穩不了60幀,你說這合理嗎?!

RE引擎:不全是我的錯!

講道理,這事兒還真有點複雜,不能一竿子打死說全是RE引擎的鍋。

第一,RE引擎的開發不是某個特定遊戲系列說了算。卡普空內部各個開發團隊都會給引擎開發提需求、提改進方案,大家一起商量着來。這是《怪物獵人》製作人辻本良三親口說的。

聽起來這流程挺規範的,畢竟是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人嘛,技術人員用着順手,遇到新問題也能快速解決。

第二,可能是反盜版加密的鍋。像Denuvo和Enigma公司的加密技術,雖然號稱不影響性能,但誰信啊?

就拿《生化8:村莊》來說,去掉D加密後的版本流暢度明顯好一大截,這事兒大家都有數。

第三呢,這兩款翻車遊戲,各自都有幀數暴跌的“獨門祕方”。

證據呢?拿來吧你!

先說《龍之信條2》,這遊戲在城裏掉幀那叫一個兇殘,RTX 4090在1080p分辨率下都穩不住60幀。

卡普空自己也承認了,問題出在NPC和角色身上:爲了動態計算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再加上覆雜的AI,直接把CPU幹爆了。

而且這問題磨嘰了老半天都沒解決,主機版甚至還給你加了畫面切換選項,讓你在“畫質優先”和“性能優先”之間做選擇題,後來還更新了一個鎖定30幀的模式,簡直了!直到發售大半年後的10月份,纔有個補丁把優化拉回了“能玩”的水平。

這就導致了一個很搞笑的現象:遊戲剛發售那會兒,玩家爲了提高幀數,紛紛在城裏當起了“滅霸”,見人就砍,管你是不是關鍵NPC,會不會卡任務,先砍了再說,主打一個“殺一半,救一半”。

《怪物獵人:荒野》這邊情況更復雜。

但卡普空這回學精了,直接嘴硬,不爲技術問題(尤其PC版)道歉,也不解釋爲啥發售時是這副鬼樣子,就一句“遊戲已經打磨到極致了”。

不過呢,數毛社大膽猜測,鍋可能在微軟的DirectStorage GPU技術上。

這技術本來是用來降低數據解包速度,減輕CPU壓力的。結果在“猛漢新作”裏,一轉視角,遊戲就瘋狂往GPU裏塞紋理,就算你顯存管夠也沒用,導致幀數暴跌,畫面卡成狗。

當然,你要是用RTX 4060這種8G顯存的卡,把畫質調到中等,轉視角卡頓的問題是能緩解一點,但那紋理質量糊得跟馬賽克似的,幀數也還是不穩。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呢!你見過哪個遊戲一啓動就彈窗,強烈要求你開“幀生成”的?

遊戲爛歸爛,賣得還挺好?

搞笑的是,這兩款技術上堪稱災難的遊戲,媒體評分居然還挺高,在線人數和銷量也是蹭蹭往上漲。

《龍之信條2》Steam峯值在線22.8萬,首周賣了250萬套;《怪物獵人:荒野》更是重量級,一個月賣了1000萬套。

但另一邊呢,玩家在Steam上可是差評刷爆。《龍之信條2》一度衝進Steam歷史差評榜前50,《怪物獵人:荒野》也是進了前100。

Steam國區好評率僅28%

這操作,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所以,這到底是爲啥呢?

說到底,因爲各種原因,就算是頂級大廠,內部流程再規範,也難免有失算的時候——這事兒挺讓人不爽,但也算是一種“行業常態”,甚至可以說是“在所難免”。

讓人惱火的是這種“先上車後補票”的趨勢——誰也不想花錢買個半成品,然後天天盼着更新補丁,聽着開發商“我們一定改”的空頭支票。

咱們普通玩家又能怎麼辦呢?

只要銷量幾百萬幾百萬地出,只要還有一部分核心受衆覺得“雖然這坨優化有問題,但其它地方香啊”,那估計啥也改變不了。

再說了,卡普空也不是一直都這麼“神”。十年前,粉絲們“親切”地稱它爲“卡婊”的日子還歷歷在目呢。

那時候出的遊戲,像《生化危機6》、《DmC:鬼泣》(忍者理論那個)、《喪屍圍城4》,哪個不是爭議巨大?《街頭霸王5》更是直接撲街。

再加上那會兒卡普空喫相也難看,恨不得把全世界的錢都賺了(說得好像現在不是似的)。

就連最近,也還是會冒出像《Exoprimal》這種奇奇怪怪的項目,還有《生化危機:抵抗》、《生化危機Re:Verse》這種外包給其他工作室(Neobards Entertainment)然後口碑翻車的東西。

不過嘛,那些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