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財富的最好歸宿 是讓它回到需要的人手中

比爾·蓋茨近日宣佈將在未來20年內捐出幾乎全部個人財富,預計超2000億美元,並計劃於2045年關閉其創立的蓋茨基金會。這一承諾被稱爲“現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慈善捐贈”,引發了廣泛討論。儘管部分聲音肯定其社會貢獻,但也有不少網友質疑這是“毒雞湯”,認爲其背後可能涉及避稅或公關策略。

蓋茨目前淨資產約1080億美元,計劃在未來20年內通過基金會捐出99%的財富,預計總額超2000億美元,最終僅保留不到1%的遺產留給子女。基金會將於2045年關閉,確保所有資金在期限內用於全球健康、扶貧和教育等領域。

蓋茨基金會自2000年成立以來已捐贈超1000億美元,支持疫苗研發,如根除脊髓灰質炎項目挽救8000萬人、抗擊新冠疫情,資助牛津疫苗研發及發展中國家醫療體系建設。未來重點包括消除母嬰可預防疾病、傳染病防治和減貧。

蓋茨多次強調不希望子女依賴遺產,認爲鉅額財富對後代無益,因此僅留不足1%資產,其餘通過基金會回饋社會。

美國遺產稅稅率高達40%,若通過基金會捐贈,資產可免於繳稅。蓋茨若直接繼承財富給子女,需支付鉅額稅款;而基金會僅需每年支出5%用於慈善,剩餘資金可投資獲利並享受稅收優惠。

但是若以避稅爲目標,基金會應長期存續以持續享受優惠,但蓋茨選擇關閉基金會並全額支出資金,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稅務風險。據測算,其家族通過捐贈獲得的稅務減免僅佔總資產的0.8%-1.2%,遠低於其他避稅工具收益。

比爾·蓋茨的捐贈行爲難以用單一動機解釋,但綜合稅務規則與基金會運作模式,避稅並非核心考量。其選擇加速捐贈並關閉基金會,更傾向於追求社會影響力而非財富留存。然而,公衆對富豪慈善的質疑反映了更深層的矛盾——在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慈善既是社會責任的體現,也可能成爲資本權力延續的隱形工具。正如蓋茨所言:“鉅額財富的最好歸宿,是讓它回到需要的人手中。”

這一爭議的本質,實則是關於財富分配正義與制度改革的全球性討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