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預警,全文共計5500字,超全小白手柄入坑攻略。不做任何產品推薦。結尾有省流。
什麼,你也不想在電腦前正襟危坐用鍵鼠暢遊夜之城了?
什麼,你也在遊戲裏開車看風景,只能地板油起步?
什麼,你也想體驗一下手柄專屬的輔助瞄準,幫助你成爲fps高手?
那麼好,看來你也和我一樣,需要一個手柄成爲你暢遊賽博空間的利器!
但是打開購物軟件,發現手柄產品五花八門,參數看的眼花繚亂,又不知道該入坑哪一個好。所以,作爲一個用過7、8、9、10+++++的手柄玩家,決定出一期小白手柄入坑指南。
Ok那麼好,紅燒肉小課堂開課啦!
首先有一個概念,就是御三家手柄。
分別是xbox手柄、ds手柄和switch手柄,分別對應各自的主機(ds就是ps主機)。除此之外所有的手柄也都是以這三家爲基礎不斷改進的。
然後在決定入坑之前,先確定下自己在什麼設備上玩。
對於遊戲主機的玩家就很好選擇了,選擇御三家自己的,或者授權手柄就可以了,不過這類的人應該算不上手柄小白,因爲都至少有一個手柄。
其中比較特殊的是switch,因爲目前市面上幾乎90%的三方手柄都可以連。所以switch的三方手柄選擇範圍還是很多的。
如果是pc端的話,選擇範圍就很大了,也是絕大部分小白的主要平臺,除了御三家以外,幾乎所有的手柄廠商也都是根據pc端的體驗來進行生產的。
不過,在御三家範圍內除了xbox以外,在只入手一個的情況下,不要考慮ds和switch pro手柄,但如果想入手副手柄且沒有本地多人一起遊戲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下ds5,玩索尼第一方遊戲體驗還是非常好的(可以說是爲了遊戲買手柄)
接下來確定下自己主要玩什麼遊戲。
我覺得除了lol這種的moba遊戲、星際爭霸這種的rts、文明這種的策略類的、還有像都市天際線這種比較複雜的經營遊戲、以及/瓦羅蘭特這種強競技性的fps遊戲(但是戰地、使命召喚、apex這些還是有很多手柄玩家的,主要是這些上過主機端的fps都有輔助瞄準)以外,幾乎所有的遊戲都還適合手柄來遊玩的,只不過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再就是佈局了。
目前絕大部分手柄都是採用了xbox的佈局和鍵位。特點是非對稱式佈局,就是兩個搖桿一個上一個下。switch也是非對稱式佈局,只不過鍵位和xbox是反的。
非對稱式佈局的好處就是,長時間使用左搖桿依然可以不累手,缺點是,格鬥類遊戲等需要頻繁使用十字鍵的時候,虎口會痛。
另外一種就是以ds手柄爲主的非對稱式結構。兩邊搖桿都在下方。除了ds和其授權手柄是採用圓角叉方以外,基本也都是xbox鍵位。這類佈局就非常適合格鬥類遊戲玩家了。
在此,小白只需要考慮xbox鍵位的手柄就好,因爲pc端絕大部分遊戲的適配和圖標都是xbox式的。
接下來就是硬件方面,也是入坑手柄時候考慮最多的部分
震動
手柄和鍵鼠我覺得差異化最明顯的就是震動反饋了。就是在手柄裏塞兩個馬達,然後比如在爆炸、碰撞、不同的場景變化、甚至一些遊戲裏的釣魚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震動,來提升玩家使用的沉浸感。
目前主流的馬達分爲:非對稱轉子馬達、音圈馬達、hd線性馬達三種。
非對稱轉子馬達:是目前手柄最常用的一種馬達,幾乎所有手柄都採用的這個方案,也是xbox手柄目前所使用的。和多年前的手機一樣,轉起來是嗡嗡的感覺。
不過由於xbox的調教,以及大塊頭的馬達本體,使其震動起來震感強烈,而且可以通過震感大小和左右兩側不一致的大小馬達,產生更細膩的變化。可是有部分玩家把這種震動稱之爲“傻震”
由於啓停需要時間,就會產生延遲感和拖沓感。所以很多廠商採用了plus版——急停轉子馬達。就是採用急停技術,減少轉子馬達在啓動和停止震動時候產生的延遲感和拖沓感。
音圈馬達:索尼率先搭載在ds5手柄上,目前國產好像只有小雞一家推出了ds5同款音圈馬達的產品。
音圈馬達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喇叭,其震動表現我個人感覺是三種馬達裏表現最好的一款。
特別是ds5手柄上的觸覺反饋,能夠帶來非常非常豐富且細膩的震動體驗,搭配自適應板機,能夠使得沉浸感得到質的飛躍。
比如雖然都是走路,但是在土地、玻璃、鋼板上行動的震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想體驗到這些,還得是索尼第一方或者是做了ps適配的遊戲。
Hd線性馬達:主要搭載在switch平臺的手柄上,其震感和現在的手機馬達一樣。
得益與switch的獨家hd震動模式,使其震動表現會比轉子馬達高出一個臺階,比如ns1的發佈會中表現的那樣,可以通過手柄振動就能模擬出冰塊的碰撞、水流下來的感覺。甚至還可以讓它通過不停地振動來唱歌。
但是,如果你沒有switch,還是不要考慮搭載hd線性馬達的手柄。在pc上的體驗就是,震到手麻,你也體驗不到震動變化。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馬達,就是穀粒金剛家的磁懸浮馬達,從震動體驗上來說,有點像switch的hd線性馬達和ds的音圈馬達的結合體。
穀粒金剛對其做了三種震動模式,轉子馬達模式、超觸覺模式、hd模式。
但是實際體驗效果,並不能達到ds5和switch那麼細膩豐富。就相當於,採用了音圈馬達的xbox手柄震動的感覺。
搖桿
Fps的手柄玩家要着重考慮這一項哦~
主要分爲碳膜搖桿、霍爾搖桿、tmr搖桿、力合金搖桿(飛智專屬)、電容搖桿
原理方面我就不做解釋了,對這個感興趣的可以專門去查一下。
雖然看起來很多,但盒友們可以從使用體驗上分爲:碳膜和非碳膜兩大類
碳膜搖桿的特點是精度非常高,但壽命短,特別是存在非常致命的問題——漂移(手柄漂移指的是手柄靜止不動,搖桿所控制的部分依然亂動),不太嚴重的時候可以用萬能的wb40解決,但是救不回來的話,可能就是徹底完蛋了。
非碳膜搖桿壽命都會比碳膜高很多,而且不會出現漂移現象,但是精度會達不到碳膜搖桿的水平。這類裏最知名的就是霍爾搖桿,但是其精度不太好。
其他的比如Tmr可以理解爲,精度更高的霍爾搖桿;電容搖桿就是精度更更更高;力合金搖桿就是duangduang的霍爾搖桿。
搖桿方面有兩個參數比較重要
回報率和分辨率,這兩個參數都是越高越好。但是對於大部分非fps玩家來說,感知不到明顯差別。
回報率和鼠標、鍵盤迴報率是一樣的,可以簡單理解爲搖桿的延遲(但是由於連接方式、顯示器、cpu、信號等原因,回報率並不完全等於延遲)。反正越高越好,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講,125hz已經感知不到差別了。
分辨率可以簡單理解爲搖桿的順滑度,也是越高越好,但是對於大多數來說,是一個和回報率一樣感知不是特別明顯的參數
按鍵
包括動作鍵(abxy、圓角叉方)、十字鍵(就是手柄左側的上下左右鍵,有些手柄採用圓盤十字鍵的設計)、肩鍵、功能鍵(比如開機鍵、菜單鍵、返回鍵、截圖鍵)、拓展鍵(背鍵、還有一些廠商設置的連招鍵)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就是動作鍵、和十字鍵。
按鍵主要分爲兩類
導電膠:手感和電視遙控器的手感很像。整體觸發壓力偏大,一般在100gf以上。耐用性一般,普遍在一百萬次左右。但是靜音性很好,堪稱促進宿舍和平的一大利器。
除了御三家手柄以外,其他手柄的動作鍵和十字鍵,在200元以下的普遍採用這個設計
機械:比如微動、輕觸開關、光軸等。這些爲了便於理解,都可以歸類爲機械按鍵一類。手感和鼠標類似,手感爽脆。整體觸發壓力適中,普遍在70gf左右。耐用性較高,普遍在五百萬次左右。
目前200元以上的手柄大多采用的是機械類的動作鍵和十字鍵。
其中比較特殊的就是北通宙斯二專屬的光軸按鍵,觸發壓力在50gf左右,非常輕,而且壽命比較長,對於肌無力的我來說,還是非常喜歡的。
至於拓展鍵,我還是非常建議購買有背鍵的手柄,因爲很多遊戲需要頻繁按下搖桿觸發跑步、近戰等行爲,一來會降低搖桿壽命,二來會影響遊戲體驗。
比如按下的時候經常會觸發搖桿的移動,而背鍵可以映射,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有連招需求的動作類遊戲玩家,拓展鍵越多就越友好,但是小雞九尾狐這個手柄,喪心病狂的裝了九個拓展鍵,可以說式“真”九尾狐
板機
指的就是手柄上方左右兩個和槍械板機類似的鍵。
除了switch pro和某些fps優化類的手柄以外,大多數主流手柄均採用的是線性板機。
線性板機可以很好的模擬車輛油門、剎車的線性感。所以對於賽車遊戲、或者遊戲中有駕駛場景的玩家來說,線性板機是不可或缺的一點。
當然,紅燒肉也強烈不推薦入手非線性板機的手柄。因爲目前板機鎖越來越成爲主流,很多200元甚至100元價位段的手柄,都用上了板機鎖。除了競技性要求較高的玩家外,線性板機+板機鎖已經足夠用了。
而板機目前主要分爲三類:電位器板機、導電膠板機、霍爾板機。
目前最最最主流的就是霍爾板機,幾乎絕大部分手柄採用的也是這個方案。使用壽命很長,但是由於原理原因,精度會受到磁場影響,不過好在可以通過校準來修復這個問題(當然,只要不是把磁鐵貼在板機上,在日常使用上,很少會出現能影響使用體驗的情況)
導電膠板機:ds5手柄、switch 手柄、還有一些入門級手柄會採用這個方案。手感偏肉(肉的意思是指,按壓到最底部,依然感覺可以往下繼續按),所以對於賽車遊戲來說可能不太適用。壽命也沒有霍爾板機那麼長。
電位器板機:手感會比導電膠板機好很多,但是壽命是三種裏最短的。目前也幾乎沒有手柄採用這個方案。
那麼板機鎖、板機震動、自適應板機又是什麼意思呢?
板機鎖:指的就是板機附近會有一個小撥杆,通過撥動撥杆,可以改變板機的按壓行程。大多采用的是兩段式板機鎖,少數如xbox精英二手柄,採用的是三段式板機鎖。
目前板機鎖大多是隻改變總行程,但是並不改變觸發值。比如,長行程下按倒底部數值是255,但是在短行程下,按倒底部是100。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手柄廠商採用了三種方案:
Xbox精英二,在中行程和長行程依然是線性板機,但是在最短行程的板機狀態下,會從線性板機變成快速板機,就是觸發了就是255
有些廠商會從軟件層面增加一個快速觸發模式,達到觸發就是255的狀態。普遍也都是採用這個選擇
而有些廠商推出了一種叫雙切板機(或者叫力切換板機)的東西:一樣是通過板機鎖一樣的撥杆進行調節。除了常規線性板機外,撥上去,就會變成和鼠標一樣的微動板機,對於fps玩家來說非常實用。
但是價格普遍較高,一般只有300+的手柄會搭載這個功能。
除此之外還有板機震動和自適應板機兩個手柄玩家經常聽說過的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讓板機產生震動,來提高沉浸感。(對於競技性較高的fps玩家,由於會影響操作精度,所以大多不考慮搭載這些功能的手柄)
板機震動:就是板機上裝一個和握把處一樣的馬達,讓板機實現不同情況下的震動反饋。
目前xbox xsx以後的手柄可以在特定遊戲種體驗到原生板機震動,體驗感還是很好的,不過其他遊戲不會觸發。
但是其他搭載的板機震動的手柄,有些也可以做到特定遊戲中採用原生適配,也可以通過設置,在其他遊戲中也能夠體驗到xbox手柄所沒有的板機震動。
自適應板機:是索尼ds5的專屬功能,但是飛智推出的力反饋板機,也可以做到類似於ds5的效果。
和板機震動不同的是,除了馬達以外,還會多加一個蝸輪蝸桿來實現不同的阻尼感,來模擬開槍時的段落感、油門換擋的不同感覺、拉弓時候的緊繃感等,以提升沉浸感。
說人話就是,讓板機可以頂你的手。
由於ds5在pc上的適配性很差,並且飛智的適配也沒有太多覆蓋的遊戲,所以除了能在特定的幾十款遊戲中感受的非常明顯的沉浸感的提升以外,這個功能大多時候是在歇菜的狀態。
不過搭載力反饋板機的手柄,除了常規的自適應反饋外,他的板機震動狀態下,震動效果和自適應板機時候的頂手指的感覺是一樣的。所以也算是一種適配性很高的,自適應板機吧
模塊化
由於近些年不同玩家對手柄的不同需求,手柄廠商也推出了模塊化這一新鮮玩意兒。
模塊化的好處就是,那裏壞了換哪裏,不用在像傳統手柄整體拆開更換對應的電子元件。而是整個模塊一起更換。
當然,模塊化的缺點就是,貴,手柄貴、模塊也不便宜。不過,貴永遠都是我的問題。
常見的比如北通宙斯二的動作鍵模塊,實現不同手感、不同鍵位的動作鍵;機械師g6pro的搖桿模塊,實現不同阻尼的搖桿等。
目前我覺得做的最好模塊化手柄是致動o+卓越版,搖桿、動作鍵、十字鍵統統可以換。雖然像圖斯馬特這些國外廠商也有模塊化手柄,但是價格麼,有點讓人錢包受傷了。
不過,可替換外殼實現不同的樣子、可替換搖桿帽實現不同高度的搖桿、可替換動作鍵按鈕實現xbox和switch無痛切換,也算是一種模塊化吧
連接方式
目前主流手柄都採用三模鏈接:藍牙、接收器、有線。不過有些主機授權手柄,只能有線,或者有線+藍牙。
不同的連接方式,回報率和延遲也不盡相同,一般最好最穩定的就是有線,然後是接收器,最後是藍牙。不過好在目前幾乎所有新推出的手柄,包括很多百元手柄也能做到有線無線雙1000hz,所以,我覺得能無線就無線,畢竟誰會不喜歡無線的自由感。
當然其中有一個異類,就是ds5手柄,非常神奇的是,其藍牙模式的回報率竟然比有線還要高,非常amazing啊
目前除了xbox自家手柄以外,幾乎所有pc端的手柄,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藍牙連接時候的震動會比接收器模式下更強烈,也更豐富。原因就是藍牙和接收器所走的xinput和dinput協議不同。
體感
就是在手柄裏塞進一個六軸陀螺儀,可以映射搖桿、鼠標的運動軌跡,做到轉動手柄來瞄準、轉動視角等操作。
由於搖桿操作的不方便性,除xbox外,幾乎所有手柄都搭載了這個功能,以做到帶來在不同遊戲中瞄準、轉向、轉動視角的體驗,也能進一步增加沉浸感。
省流俠:
首先
競技性要求較高的fps玩家,優先選擇碳膜/tmr搖桿,有快速觸發模式或者非線性板機的手柄,最好是雙切板機;
賽車玩家必須選擇有線性板機手柄;
格鬥類玩家優先選擇對稱式的手柄;
對於有連招需求的動作類遊戲玩家,優先選擇拓展鍵多的手柄;
什麼遊戲都玩的玩家,優先選擇霍爾/tmr搖桿和霍爾板機的手柄
然後
喜歡導電膠手感和靜音需求的玩家,優先選擇導電膠按鍵的手柄;
像我一樣肌無力或者喜歡機械爽脆手感的玩家,優先選擇機械按鍵的手柄。
最後就是
回報率、分辨率這些參數越高越好,回中偏差越低越好;
體感、雙切板機、板機震動、自適應板機,這些額外功能,我可以不用,但是有了肯定更好;
能選三模就別考慮單模。
最後的最後,一句話:
沒有完美的手柄,所以在能滿足自己需求和在預算範圍內的情況下,選一個手感好、顏值高的手柄比盲目追求參數來的更好。
現在相信各位盒友已經知道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柄啦,那麼快去選擇一款自己喜歡的手柄,助力暢遊賽博空間吧!
同時也歡迎各位盒友在評論區盡情展示下你的心愛手柄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