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3 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現身北京通州區“董明珠健康家”首店開業儀式。在儀式上,她直言不諱地表示:“有人憑藉炒高股價成了首富,但他給股民分了多少紅利呢?” 這句話被外界解讀爲對小米創始人雷軍的直接批評,也引發了人們對兩家企業長達十年競爭與博弈的關注。
活動現場,董明珠回顧了格力電器的發展歷程。她提到,2001 年自己臨危受命擔任總裁時,格力年營收僅 50 億元,如今已突破千億規模,並且一直堅持爲股民持續分紅、爲國家貢獻稅收。她強調,企業的價值不應僅僅體現在股價上,而應以產品技術實力和股東回報爲核心,“如果產品體驗差,消費者纔是最大受害者”。這番話似乎在暗示小米依賴低價策略和資本運作,而忽視了長期價值的積累。
董明珠與雷軍之間的恩怨可以追溯到 2013 年。當時,雙方在央視節目中立下了“10 億賭約”,約定五年內比拼營收規模。儘管 2019 年小米營收一度超越格力,但董明珠回應稱“格力未盡全力”,並質疑小米股價從上市初的 17 港元跌至 8 - 10 港元區間,而格力原始股價值則從 1 萬元飆升至 3000 萬元。她曾公開表示:“雷軍用互聯網思維搞營銷是厲害的,但股價下跌說明資本市場並不認可虛高估值。”
近年來,小米與格力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營收比拼轉向了多元化佈局。2025 年初,小米發佈了“米家中央空調 Pro”,這一產品直接對標格力的核心業務,被外界視爲雷軍“抄了董明珠後路”。而格力則在半導體、健康家電等領域持續投入,試圖擺脫對傳統空調業務的依賴。董明珠直言:“有些企業通過挖人、抄襲進入行業,這是破壞性競爭。”
在對資本市場的態度上,董明珠和雷軍的立場截然不同。董明珠多次強調“對股民負責”,並公佈格力累計分紅超千億;而小米自 2018 年上市以來未向股東派息,雷軍個人卻通過減持套現和股權激勵積累了財富。2023 年福布斯榜單顯示,雷軍以 104 億美元身家位列中國第 24 位,董明珠則以 65 億元人民幣排名全球 3050 位。這種財富差距或許成爲董明珠抨擊“股價炒作”的深層動因。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小米股價的波動與其商業模式密切相關。儘管小米通過生態鏈擴張迅速做大了營收,但硬件毛利率長期低於 5%,過度依賴資本市場融資來支撐研發投入。反觀格力,堅持自主技術路線,近五年研發投入佔比超 10%,在壓縮機、芯片等領域形成了技術壁壘。董明珠稱:“偷技術、炒概念的企業無法持久。”
面對董明珠的指責,雷軍尚未公開回應。但小米近期動作頻頻,除加碼空調市場外,其造車項目“小米 SU7 Ultra”以 52.99 萬元的高價入市,試圖打破“低價”標籤。分析認爲,雷軍正通過高端化轉型重塑品牌形象,而董明珠則藉助健康家電開闢新賽道,兩者競爭進入了“錯位交鋒”階段。
這場博弈背後折射出的是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思維的碰撞。董明珠堅守實體經濟的“重資產”模式,強調技術沉澱與股東回報;雷軍則推崇“輕資產”生態鏈,以流量和資本快速擴張。證券專家指出,如果小米在 A 股上市,其缺乏分紅支撐的股價或許難以維持高位,而格力穩定的現金流和分紅記錄則更受長期投資者的青睞。
十年間,兩位企業家從“10 億賭約”的對手,演變爲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兩種路徑代表。董明珠在活動現場坦言:“挺自豪爲社會做了點事。” 這番感慨,既是對格力堅守實業的總結,也是對資本泡沫的警示。隨着健康家電、新能源汽車等賽道競爭的加劇,這場“董雷之爭”或許還將持續改寫行業格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