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參數都是什麼意思?

  各位讀者大家好。一名立志給每一個評論的人都點讚的隨緣寫手——林小舟祝各位讀者,早上、中午、晚上好!今天也是很好的一天!

  最近筆者爲自己購入了一款顯示器,在看顯示器的過程中,筆者看着商家宣傳圖上的各個參數頭疼不已,表示完全看不懂,筆者最近正好比較閒(公司摸魚),特地整理一下顯示器上的各個參數都是什麼意思(以筆者自己購買的顯示器爲例)。

顯示器參數

 27英寸、2k

  首先27英寸,2k應該不需要解釋了,27英寸是指電腦顯示器的大小,2k是指2K分辨率:在顯示設備和視頻製作領域,“2K”通常指一種高分辨率標準,其分辨率爲2560×1440像素。與之對應的還有1080P、4k等。

  170Hz的顯示器刷新率是指顯示器每秒鐘可以刷新170次圖像,這在視覺體驗上能夠提供比傳統60Hz或144Hz顯示器更流暢的畫面效果。這種高刷新率顯示器特別適合用於高幀率遊戲和視頻編輯,能夠顯著減少圖像模糊和撕裂現象,同時減輕長時間面對屏幕時的眼睛疲勞。

Fsync兼容Gsync變頻技術

  Fsync兼容Gsync變頻技術,這個專業術語我們先分開來理解。

Fsync技術

  Fsync技術全稱FreeSync技術,該技術是由AMD公司開發的一種動態刷新率技術,旨在解決顯示器與顯卡之間的同步問題,從而消除屏幕撕裂和卡頓現象。它的優點是兼容性比較強,而且價格比較便宜。但是質量良莠不齊。

Gsync技術

  Gsync技術是由NVIDIA公司開發的一種顯示同步技術,旨在通過將顯示器的刷新率與GPU(圖形處理器)的渲染幀率同步,從而消除屏幕撕裂、減少輸入延遲並提升遊戲體驗。G-Sync顯示器通常價格較高,且僅支持NVIDIA的顯卡,這使得其使用門檻相對較高。此外,G-Sync僅支持DisplayPort(這個是我們通常所說的DP我們後面再具體談論)連接,而不支持AMD的FreeSync技術,這進一步限制了其兼容性。所以Gsync技術的優點就是性能相對更好。缺點是價格相對更貴,並且僅支持n卡,通常還需要手動開啓。

  所以因爲Fsync技術的兼容性比較強,他並不僅侷限於A卡,10系以上的N卡也可以通過更新驅動來適配Fsync技術的顯示器。而Gsync技術由於需要顯示器內置特殊芯片,價格會更高,而且僅支持N卡。如果預算充足且自身顯卡爲N卡可以考慮Gsync技術的顯示器。不過對於市場而言,Fsync技術的顯示器由於性能不錯且價格美麗,兼容性強,一般爲市場的主流選擇。

Gsync技術開啓

   剛剛在談論Gsync技術的時候提到了Gsync技術的顯示器需要手動開啓(兼容Gsync技術的Fsync也可以開啓,但是表現肯定不如支持Gsync技術的原生屏幕),那麼怎麼開啓呢?

   在NVIDIA控制面板中,左側欄依次點擊“顯示”--“設置G-SYNC”,在右側欄中勾選“Enable G-SYNC, G-SYNC Compatible”,N卡適配Free-sync顯示器開啓G-sync成功。

   當然如果你玩的遊戲對3D效果需求較高,還可以在“3D設置”--“管理3D設置”選項中,將監視器技術選擇“G-SYNC”,能夠對3D遊戲提供更出色的呈現。

3D設置的Gsync技術

Gsync技術開啓

筆者辦公室的電腦實在是個電子垃圾,包括電腦屏幕,所以根本沒有這個功能,筆者只能從網上找找圖片了。(回家以後?回家以後肯定是玩啊,怎麼可能還寫這個東西?)

GTG 1MS疾速

  GTG(灰階響應時間)1ms極速響應是一種顯示器技術,旨在提供極快的屏幕響應速度,從而減少畫面拖影和殘影,提升遊戲體驗。這種技術通常需要在顯示器的設置菜單中開啓特定模式,例如“極速”或“超快”模式,才能實現1ms的響應時間。開啓極速模式可能會對畫質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出現輕微的彩色殘影。GTG 1ms極速響應技術在理論上能夠顯著提升顯示器的動態表現,尤其適合需要快速反應的遊戲場景。

   通俗來講,該技術更適用於FPS玩家。

Fast IPS快速液晶

  我們剛剛提到了GTG 1MS極速技術,那就不得不提Fast IPS快速液晶技術了,當然在提Fast IPS快速液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IPS面板是什麼,在瞭解IPS面板之前,我們還要先了解一下,顯示器常用的面板有哪些。

顯示器常用面板

  我們電腦顯示器常用的面板類型主要包括TN、IPS、VA和OLED四種。

  TN面板:響應時間快,價格低廉,但色彩表現較差,可視角度小,適合需要快速響應的遊戲和電競使用。比較適用於預算有限的玩家。

  IPS面板:色彩表現優秀,可視角度廣(178°),響應時間適中,但可能存在漏光問題,價格較高。適用於日常辦公、圖像處理、視頻編輯和專業繪圖等對色彩要求較高的場景。

  VA面板:對比度高,色彩表現較好,可視角度廣,但響應時間相對較慢,適合觀看影視娛樂內容。適用於家庭影音、文檔處理和曲面顯示器(如21:9比例的顯示器)。

  OLED面板:色彩表現極佳,對比度極高,響應速度快,但價格昂貴,常見於高端電視和小尺寸設備。適用於預算充足且追求極致畫質的用戶,如專業設計師或高端遊戲玩家。

   綜合來看,IPS面板因其均衡的性能和較高的性價比,是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選擇,適合大多數用戶使用。而TN面板則更適合對響應速度有較高要求的遊戲玩家,VA面板適合對對比度和色彩有一定要求的用戶,OLED面板則適合追求極致畫質的專業用戶。

IPS面板

  IPS面板(In-Plane Switching)是一種液晶顯示技術,由日立公司於2001年推出,也被稱爲“Super TFT”技術。IPS面板以其出色的色彩表現、寬廣的視角和快速響應速度而聞名,廣泛應用於顯示器、電視和其他顯示設備中。IPS面板非常多,比如S-IPS(Super IPS)、H-IPS(High IPS)、E-IPS(Economic IPS)、AH-IPS(Advanced IPS)等等。我們今天主要談論Fast ips和Nano IPS面板。

Fast IPS

  Fast IPS是一種快速液晶面板技術,旨在提高IPS顯示器的響應速度,從而減少動態畫面中的模糊現象。這種技術通過壓縮液晶層厚度和優化電壓,使液晶分子的運動速度達到普通IPS面板的四倍,從而實現極快的響應時間,通常可以達到1ms(GTG)的灰階響應時間。這使得這個面板在FPS遊戲中表現出色,能夠提供流暢且無拖影的畫面。 此外,FastIPS面板通常支持高刷新率,如180Hz甚至更高,這進一步增強了其在電競領域的應用。Fast IPS面板的可視角度和色彩表現也相對較好,雖然不如NanoIPS面板,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已經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Fast IPS面板更加註重於響應速度,適合FPS遊戲,對於需要色彩表現的有效稍顯遜色。

Nano IPS 

  Nano IPS通過增加納米層來改善色彩表現,因此在色彩準確度和對比度方面更具優勢。Nano IPS是一種改進版的IPS顯示技術,由LG在2019年推出。它通過在LED背光中加入納米粒子,吸收不必要的光線波長,從而提供更純淨的白光,使得色彩表現更加準確和豐富。這種技術能夠顯著擴展色域,通常覆蓋98%的DCI-P3色域或135%的sRGB色域,適合專業動畫師、攝影師、圖形設計師和遊戲玩家等需要高色彩準確性的用戶.

   Nano IPS面板響應速度略低於Fast IPS,通常在3-5ms左右,有的類型甚至可以達到1ms,比普通的IPS面板快很多,在色彩表現上是IPS面板中色彩表現最好的類型之一。但是由於液晶偏轉不完全,Nano IPS顯示器在暗部細節表現上可能不如其他面板類型。此外,Nano IPS顯示器的對比度較低,這可能會影響其在高對比度場景下的表現。

HDR

  HDR(高動態範圍)技術是一種圖像和視頻顯示技術,旨在通過擴展亮度範圍和色彩深度來提升畫面質量。HDR技術能夠提供更豐富的亮部和暗部細節,使畫面更加逼真和生動。(知道是啥就好了,剩下的技術與顯示器關係不大,更高的技術都用在了電視上面。而且更高規格的視頻拍攝成本更高,挺少的。

  目前有三種主要的HDR格式,它們的行業佔比和匹配內容數量各不相同,此外還有兩種新格式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HDR10

   這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格式,它是一種開放使用的格式,2015年由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發佈。這種格式已在事實上成爲目前最常用的標準,因爲它可以免費使用,到處都有提供,而且所有的HDR電視都能解碼。大多數流媒體服務都使用HDR10,它是4K超高清藍光HDR技術的基礎。此外,戴爾、LG、三星、夏普、索尼和瑞軒都以HDR10爲標準來生產電視和顯示器。雖然它是目前內容和產品中使用最廣泛的格式,但它的主要缺陷是隻支持靜態HDR,也不向下兼容SDR電視。

杜比視界

  杜比有自己的HDR標準,叫杜比視界。它比HDR10更進一步,支持動態HDR。它受網飛和iTunes等流媒體平臺的支持。這種格式自2017年杜比視界電視發佈後開始逐漸流行。它是一種專利技術,雖然企業要付費給杜比來使用這種格式,但杜比也會爲使用者提供資源和工具,這樣杜比視界的內容就在杜比自己的品牌電視上得到了優化。內容方面,索尼、環球、派拉蒙和時代華納都給予支持。

HLG

  另一種HDR格式HLG,由英國的BBC電視臺和日本的NHK電視臺推出。這種格式的畫質不如其他HDR格式的那麼好,但它是唯一能向下兼容SDR電視的格式。它使用的不是元數據,而是和SDR信號一樣的伽瑪曲線,然後配合對數曲線來處理超過SDR亮度範圍的信號。不使用元數據意味着它可以用和傳統電視一樣的工作流製作HLG HDR,讓它更適應廣播電視播送。在格式的主導權之爭中,舊電視和新電視上都能用的格式對廣播電視媒體的好處很明顯,因爲在未來數年內,多數家庭用戶還是會繼續用非HDR電視收看內容。這種格式受到BBC iPlayer、DirectTV、Freeview Play和YouTube的支持。

HDR10+

  在這三種格式之外,還有一種更新的開放標準格式HDR10+,2017年由三星和亞馬遜聯合推出。HDR10+也用動態元數據,意味着最暗和最亮場景之間無需做出任何任何妥協。此外,HDR10+也向下兼容使用HDR10編碼器的設備。雖然這種三星格式表面上不收取專利費用,但一些從業者對此表示擔憂,不過除開這些,對這種格式的支持度在不斷增加。三星、松下和二十世紀福克斯都是HDR10+聯盟的成員,其內容則由亞馬遜視頻提供。華納兄弟和松下超高清藍光播放器也支持HDR10+標準。

SL-HDR1

  最後一種HDR格式是SL-HDR1。它由意法半導體公司、菲利普國際和法國Technicolor R&D作爲專利聯合研發。它的主要優點是同時使用靜態和動態元數據,也可以向下兼容SDR電視及網絡,在廣播電視媒體應用上很有優勢。這意味着由SDR視頻流改造成的HDR信號可用現有的分發網絡和服務進行交付。

看看就行了和我們顯示器關係不大

DCI-P3影院級色域

  BT.2020和DCI-P3作爲當前的兩個主流色彩空間標準。

BT.2020

   BT.2020,又稱Rec. 2020,是國際電信聯盟(ITU)爲UHD視頻(超高清視頻)制定的色彩空間標準,覆蓋了目前能實際應用的最廣色域範圍,旨在爲4K和8K顯示設備提供統一的技術規範。。它支持10位和12位色深,能表現自然界中更加豐富和真實的顏色,是HDR內容製作的主要目標色彩空間。

DCI-P3

   DCI-P3,則是由數字影院倡議(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爲電影製作和數字放映定義的標準。其色彩範圍比傳統的sRGB和Rec.709大得多,但比BT.2020略小,是目前高端消費級顯示設備中應用最廣泛的色彩空間。
  支持DCI-P3的顯示器能夠呈現出更爲豐富多樣的顏色,尤其是在紅色和綠色系上表現突出。這種色彩表現力使得DCI-P3顯示器在視頻編輯、3D渲染、圖像處理等領域受到青睞。然而,由於其色域範圍較大,許多普通顯示器並不完全支持DCI-P3的色域,需要進行額外的調整以確保色彩的一致性。

BT.2020和DCI-P3

  從覆蓋範圍上看,BT.2020幾乎包含了DCI-P3的全部顏色,並在紅色和綠色的表現上更爲寬廣。DCI-P3約覆蓋了BT.2020的75%-80%,但因其實現難度較低,成爲當前高端設備的首選色彩空間。

  在HDR場景中,DCI-P3的表現顯著優於傳統的Rec.709。而BT.2020的全面實現,則需要未來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對於消費者,選擇色域覆蓋率高的設備(如95%以上的DCI-P3)已足夠應對大部分HDR內容需求,而BT.2020則代表了下一階段顯示技術的方向。

PIP(畫中畫)和PBP(畫旁畫)

  PIP(畫中畫)和PBP(畫旁畫)智能分屏功能是許多現代顯示器的重要特性,能夠顯著提升多任務處理的效率。

PIP

  PIP模式允許在一個主畫面中嵌入一個小窗口顯示另一個信號源的內容。這種模式適合需要同時查看兩個不同內容的場景,例如一邊查看文檔一邊進行視頻會議,或者在處理圖像時參考其他資料。用戶可以自由調整小窗口的位置和大小,以適應自己的需求。

PBP

   PBP模式則是將兩個信號源的內容並排顯示在同一個屏幕上。這種模式適合需要同時處理兩個獨立任務的場景,例如一邊編寫代碼一邊查看文檔,或者同時運行兩個應用程序。部分顯示器還支持多窗口PBP模式,可以實現多個信號源的並排顯示。

HDMI、DP

HDMI

   HDMI(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是一種用於傳輸未壓縮音視頻數據的接口技術標準,自2002年首次發佈以來,經歷了多次版本更新。以下是各個主要版本的詳細介紹:

HDMI各個版本

DP

  DisplayPort是一種由視頻電子標準協會(VESA)開發的數字視頻接口標準,旨在替代傳統的VGA、DVI和FPD-Link接口,滿足高分辨率、高帶寬視頻傳輸的需求。以下是各個主要版本的詳細介紹:

DP的各個版本

  本文結束,希望可以對各位有所幫助,當然很多內容筆者也不是太懂,都是網上查到的,可能有所誤差,各位懂得可以提出來,並且內容篇幅原因,無法大幅寫完所有東西,只能稍微講一下,如果各位對特定的東西感興趣可以自行搜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