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死亡空間》系列總體上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但在向試評審員展示遊戲時,情況並非如此,尤其是與DICE的第一人稱跑酷動作遊戲《鏡之邊緣》相比。
正是這種比較導致《死亡空間》的營銷預算沒有達到AAA遊戲發行應有的水平。根據《死亡空間》原版遊戲的導演Bret Robbins的說法,EA決定將營銷預算優先投入到《鏡之邊緣》,因爲在模擬評測中,《鏡之邊緣》的評分要高於《死亡空間》,而模擬評測通常是出版商用來評估正在開發中的遊戲的潛在評分——以及是否取得商業成功的常見方式。
在一段視頻採訪中,Robbins解釋了模擬評測將《死亡空間》評定爲可能獲得70左右的分數,而《鏡之邊緣》則預計會獲得90分的評分。
他表示:“他們實際上削減了我們的營銷預算……而將所有的預算投入到《鏡之邊緣》。我們大概在同一時期發行,他們試圖確定這個發行窗口的預算。他們做了所有這些內部測試,像Metacritic分析和模擬評分之類的,他們給《鏡之邊緣》評了90分,而《死亡空間》則是70分。然後他們削減了我們的營銷預算,把預算全投給了《鏡之邊緣》。《鏡之邊緣》最終表現不錯,得到了80多分,但我們最後拿到了90分。
我其實認爲這可能對我們有幫助,因爲我們成爲了一款沒有太多營銷的優秀遊戲,大家並沒有被告知我們會成爲史上最棒的遊戲,而是人們自己發現了它。就像是一種口碑傳播的效應,很快就有人開始問‘你聽說過這個嗎?”
這並不是說《鏡之邊緣》的成績不好,因爲 款以跑酷爲重點的遊戲憑藉當時獨一無二的快節奏動作一經推出就獲得了不錯的評價。目前,《鏡之邊緣》的Metacritic 得分爲 81,而原版《死亡空間》的平均得分爲 89。有趣的是,《死亡空間》重製版也獲得了好評,因爲它目前在Metacritic 上的平均得分爲 90。
鏡之邊緣》自 2008 年發行以來,八年後的 2016 年 6 月,它迎來了續集。與此同時,《死亡空間》於 2011 年迎來了續集,隨後在 2013 年迎來了該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主線作品。內部第一方開發公司 Motive Studio 去年發佈了《死亡空間》重製版,獲得了好評。
在同一採訪中,Visceral Games 前老闆 Glen Schofield透露,他們曾與 EA 接洽,希望推銷《死亡空間 4》,但被髮行商拒絕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