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絲嶺背後千年因果,《黑神話悟空》劇情故事(六)

第六回 無有前因不成後果,縱是天人難逃紅塵

一如先例。要論今朝,先提前言,但爲理清人物,參透利害。總有疏漏,不喜自略。

道教爲中國本土宗教,其流傳久遠,又兼歷史文化影響,流派衆多。自漢代由“學”漸成“教”,至兩宋時體系才得以穩定。凡以神、仙爲界,神乃先天存在的真聖,仙爲後天修煉的真人,又彼此管轄難分,多有交融結合。

蓋三清爲尊,六御爲輔,六御中以玉皇大帝爲首,又轄三官大帝,十方天尊等共管天庭神界,其中不乏後天修煉的真人。又有五方五老、金母木公與之並列,前者按五行管事,後者按男女論處,其皆非後天修煉得道,屬先天存在的真神。

其中,金母即爲西王母,其居於崑崙閬苑,在道教中統管天下女仙名籍。然西王母並非道教所創,其源於上古神話,形象多變,且自身特徵與意義,又隨不同時期描述所演化。

《山海經》中載西王母狀爲人,豹尾虎齒而善嘯,掌管天災疾病和五刑。又說其麾下有三青鳥,終日爲其取食,三青鳥駕上古十個太陽,意言掌管太陽昇降。

身存獸狀,是王母的第一個特徵。蓋道家後將其與人首蛇身的女媧、人首鳥神的九天玄女、驪山老母等,皆列爲先天真聖,且常有混同。

周《穆天子傳》記載,其曾於瑤池宴請巡遊到此的周穆王。又將王母演化爲人形女王的形象,但仍稱王母喜歡與虎豹爲羣,鳥雀作伴,故又演化出王母統管仙禽異獸的說法。

至漢代,皇帝信道,渴求長生,《淮南子》、《漢武帝內傳》等書記載了漢武帝受邀喫蟠桃,后羿求王母不死藥,嫦娥盜食,奔月的故事。又爲其增添了長於煉丹,會制不死藥,有蟠桃可長生的特徵。

“故西王母乃先天成聖,自成一派,有獸身,喜仙禽異獸。於道家中爲女仙,統領衆仙子。又有不死藥,蟠桃等物,爲長生的象徵。”

這一形象至兩宋時固定。概因真宗、徽宗等篤信道教,《太平御覽》等書又加重了此類觀點,甚至結合其有獸的特徵,意指其實爲“萬妖之母”。

說書人在此多提一言:

《西遊記》成書約於明嘉靖年間,正是皇帝尊崇道家的時候。然中華古國,佛道糾纏千年。佛家自漢明帝夢見“金人”,遣使求法,修白馬寺於東都洛陽以來,對文化影響極大。故歷來文人信衆,皆各自編排,佛道融合多見於民間創作當中。

故而《西遊記》中,多藏暗筆。如其天地時空皆以佛教規制,設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卻兼有天庭地府龍王真君等道家體系,輔以瑤池盛會宴請如來,驪山老母與文殊普賢聯手,等佛道共融景象。

可所謂融合,不過金玉其外,其中糾葛利害,要見於怪從何來,難由誰設,何人相助,如何解脫等等因緣瑣事之中。作者或有意,看者總無心,權當一樂爾。

另說道教規制,因受歷史文化影響,其體系總類比人間王朝。設天庭,尊玉帝,列諸星宿爲百般官職。又因道家講求“藏道度人”,認爲依靠個人修煉,就可以得道登仙,長生不老。然凡人成仙,依據修爲不同,又有地仙、散仙之分,所謂尊卑大小,仍是看否得天庭敕封。

然無論高低,但有天庭敕封,得道昇仙,必有祥雲作伴,白鶴接引。此亦爲民間文化加之於道家修煉正果的理解。故鶴的形象,於道家意義繁複,其也多有駕鶴成仙,化鶴成仙的典故。

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將道家分爲闡教、截教等派別,取道家典籍中神仙之論以再創。其中,闡教教主乃三清之一元始天尊,小說稱其麾下有徒爲南極仙翁,仙翁又有一徒爲白鶴童子,深得元始天尊喜愛,常委以重任,命其作信差,傳遞機密。

書中,闡教元始天尊,居於崑崙東側,而西王母居於崑崙西側,其身份在道教之外,然素有往來。據此也或於黑神話引用。

然凡此之言,僅爲參考。閒話少敘,書歸正傳。

話說那崑崙閬苑,玉樓玄宮九層,左帶瑤池,右環翠水,其後有蟠桃園,乃先天真聖西王母的所在,凡三界十方,但有女子登仙者,皆須來此,統受王母管轄。

此洞天福地,又聚仙禽異獸,其中王母豢養三足青鳥,每日自東海駕十日而來,替王母取食,故傳王母兼管日月升降。又說其曾以金釵劃銀河,故有太陰諸星常伴左右。

上古之時,十日當空,凡間苦不堪言,有一人稱羿,射落九日,以解苦難。九日落,則三青鳥死,然王母不罰羿,反贈其不死靈藥,以嘉其神功助人。怎料,那羿妻嫦娥,聽聞服不死藥可登天,貪圖得道,背羿偷食,奔月而走。終是因藥斷情,夫妻離散。其入月宮,又歸於太陰君麾下,反成了西王母身邊的嫦娥仙女。

而那被射落的九隻青鳥,落入凡間,化成了九處湯泉。因三足鳥曾爲王母部屬,故凡此湯泉也該爲崑崙所屬,故王母特許手下諸仙女下凡沐浴。

卻說王母有不死藥,又掌管崑崙蟠桃園,故常做宴會,以長生爲由,宴諸天神佛。不論三清六御,五方五老,並如來等西方諸佛菩薩,皆羨此道,願爲座上賓,慢慢成了仙佛皆嚮往的盛會。

其又喜與人間帝王往來,所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時至凡間周天子穆王在位,巡遊西方,偶得拜訪,觀王母長生不老,又見那崑崙閬苑仙禽異獸遍佈,欲帶下屆。然仙子告知,仙天之物,若入凡間,不得靈氣,恐生怪變。

自此崑崙聖境,仙禽異獸,蟠桃盛會,不老傳說,在三界廣爲流傳。

這一日,又值王母開閣,設賞荷宴,是爲又一度蟠桃會預演。雖非正宴,然元始天尊麾下南極仙翁,玉帝身側王靈官,兼一衆星君等具陪同在側,與王母閒話,其他諸仙皆須請柬,才得入內。

卻說有一卷簾將沒得請,只好站在外面幹看。又有一新上天的弼馬溫,未嘗過那仙泉佳釀,喝的爛醉。還有一總領天河兵馬的天蓬元帥,未見過仙子美貌,看那太陰君引出的一對對嫦娥仙子翩翩起舞,其中更有一領舞仙子,白裙白髮,舞姿曼妙,引得天蓬看癡了眼,全誤了眼前就有一紫衣仙娥,正與他敬酒。

誰料想,這一眼癡迷,各動了凡心,終成劫難。那天蓬跟着嫦娥仙子一路出了酒宴,撞見其與一仙人私會,天蓬稀裏糊塗不明就裏,隔日竟被判了個調戲之罪。被貶下屆,屢經磨難,又罰投豬胎,它驚恐之下,咬死豬父母,顛沛流離,成了個豬妖,喚名豬剛鬣,百折千回,才尋到那福陵山住下。

又說那紫衣仙子,賞荷一宴,她將天蓬看入了心裏,自此不思瑤池事。王母察覺,恐身邊又出個瑤姬,遂將她也貶了下界。紫衣失了仙軀,流落飄搖,又聽聞天蓬被貶,也曾去尋,然幾經坎坷,終不得願。凡間疾苦,終不比天上,她悽苦流落,纔想起昔年曾與衆仙女下凡沐浴,這也是人間僅有的熟悉地,陰差陽錯就尋到這濯垢泉安頓。

時如輪轉,轉眼凡間已至東漢,漢武帝崇道,傳其曾得西王母召會,賞蟠桃,共長生。時值元鼎年間,這濯垢泉外漸成一村,名曰甘泉村,世人不明就裏,以爲濯垢泉乃天賜,皆傳此山泉可延年益壽,故王公貴族常往。

時有高祖劉邦敕封樂城侯丁禮,至元鼎年,以傳至四世丁義。一日,其子至甘泉村遊玩,偶捉一隻蚱蜢,然其爲蜢蟲成精,蜢父託夢於樂成侯,險傷其子,樂城侯家此後也遭衰敗。一時又傳此地有妖,人心惶惶。

後到延康年間,甘泉村內濯垢泉不知爲何突然斷流,村人漸走。那躲藏村內的紫衣仙子,以爲又失了庇佑,所幸有一蜈蚣精途徑此地,誘其修道,得其相助,又同拜一大能修行,遂化成只蜘蛛精,喚名紫蛛兒。

那蜈蚣精修道有成,自號百眼魔君,因其爲蜈蚣,故引得一衆蟲草蛇精來投,山中便生出許多蟲豸妖邪,攪的那甘泉村荒廢,駭得那村人陸續搬走。又一二十年,此處已成蟲精的樂園,同紫蛛兒一道,還有其他六位蜘蛛精,她們互稱姐妹,營建盤絲洞,此地遂改名盤絲嶺。

卻說那百眼魔君倒不是心存善念,樂於助人,他熱衷修道,好爲人師,平日裏總一副道長模樣。他見此地有蜘蛛們做了洞府,就轉而佔了附近嶺上一處黃花觀,開門收徒,真做個隱居的散人。

他時而仍來盤絲嶺晃盪,蜘蛛們稱他師兄,衆蟲精叫他大王,若撞見那些被俗世凡塵困擾的,就又化身道長,以修道登仙誘其拜師。其時,盤絲嶺下村中,曾有個人因母死家貧,父親又是個懶漢,而遭村人排擠,遂躲入山中。他一心求死,蟲妖們反饒了他,此後百眼化身道士,帶着衣服飯食來看他,又教他養氣之法,誘其拜他爲師,此人便甘心與妖精們一同修煉,但有人來救也不逃,如此忠心,後百眼被帶入觀中,做了個執杖道人。

這盤絲洞中蜘蛛安樂,黃花觀內道士逍遙,此間暫且不提。另說距此地之外,有一紫雲山,山下有一道觀,皆是女衆。不知何年,忽有一蛇精作祟,常纏在樑上,偷窺道姑沐浴,其善毒功,衆姑無法,只得聽之任之。

又一日,這道觀來了位遊方的女道長,風塵僕僕,衆姑見她蹉跎,便招待沐浴,那蛇精又來作惡,怎料這道姑並非等閒,她原是西天佛祖護法,毗藍婆菩薩。只見她拿出一根金針法寶,立時就將它打倒,那蛇妖百般求饒,又拿出自己採集的樹珍珠,爲衆人解毒,這才饒恕。此後觀中常備樹珍珠,然中蛇毒來求救者多,此後那觀中居然公開買賣,樹珍珠一顆千金,常人只能等死罷了。

話說這毗藍婆菩薩,本爲羅剎女,法力極高,曾以人爲食,自西天佛國滅羅剎夜叉後,收其殘部列爲天龍八部衆。按《妙法蓮華經》中所記:

“爾時有羅剎女等。一名藍婆。二名毗藍婆。三名曲齒。四名華齒。五名黑齒。六名多發。七名無厭足。八名持瓔珞。九名睾帝。十名奪一切衆生精氣。是十羅剎女”

羅剎女本就高傲,又兼佛門滅此二國的往事,昔年一次盂蘭會上,毗藍婆菩薩聽到衆沙彌對她評頭論足,言語譏諷,一氣之下離了靈山,轉修道法,遊歷人間,就隱居在這紫雲山中。其時,因她轉念向道,天庭還特地敕封其子,上界做了個昴日星官。

此一段插曲,卻又埋下恩怨,容後細表。

斗轉星移,花謝花開,又是數百年,時至大唐,西天佛祖如來安排其弟子金蟬子已歷十世劫難,到這一世託生在那狀元陳光蕊家,就着那觀音菩薩索性再安排一段磨難,兼平五百年前那猴王大鬧天宮,動搖天庭的舊事,讓那佛家的金蟬轉世,領着四個天庭罪徒,攜手西行。

爲促此行,又有高人從中斡旋,借那袁守城洞悉天機,涇河龍王賭鬥獲罪,四瀆失管,令其與大唐太宗皇帝又結下一段恩怨。最終促成太宗求佛,主持水陸大會,着唐僧代表大唐西行求經。

正所謂,佛道聯手,因緣際會,往事恩怨,一筆勾銷,既讓那弟子妖魔皆獲正果,又讓我大乘佛法可得東傳。

然四人齊行,難說一心。此一路又多設考驗,凡妖魔鬼怪之外,又多有神佛折騰。話說當初入西牛賀洲時,就有那文殊,普賢,驪山老母,受觀音之邀,變作個美貌寡婦,俊俏女兒,探試禪心。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紅塵滾滾,豈能輕斷。說這師徒四人一路西行,剛辭朱紫國,就到了這盤絲嶺,遠看嶺下有一村莊,路上平和,村內安靜,唐僧就想自去化齋,行到裏頭,隔門相望,只見四個女子,嬌臉紅霞襯,朱脣絳脂勻,唐僧猶豫該不該進,又見另三個女子在踢氣球,也是翠袖低垂籠玉袖,緗裙斜拽露金蓮,惹得唐僧也看了許久。

等搭了話,這些女子表面雖和善,端上來的卻是些人肉煎烹的腥臭物什,唐僧不敢喫,兩邊惱了怒,就把這長老綁了起來。

待徒弟們發覺不對,悟空喊出那土地問了詳情,又見那七個妖精去了那濯垢泉沐浴,索性變了只老鷹,將那些衣服盡數收走。

然悟空嫌這些終是女流,所幸八戒領了功,要去看個究竟。他見那七個妖精嫵媚,一絲不掛正在那泉裏抱怨,就變了條黑不溜秋的黑鯰魚,直鑽進去往那兩腿間攪亂。

這七個蛛精當中,正有那王母身邊的紫衣仙子,她雖歷經磨難,又遇百眼,最終成了紫蛛兒,然天上因緣,一眼萬年,那日賞荷宴與天蓬相會,歷歷在目,日日思念日日求,終得結果,哪怕他成了黑豬,變了鯰魚,又怎會不識?

八戒雖已脫胎換骨,又早認了命,在福陵山高老莊還留有一段情,可他本就是個性情中人,情到濃時,還管什麼佛道修行,二人水中戲耍,各現了本相,終是認出彼此。只不過,是否一個隨了心願,一個只做魚水之歡,各有滋味,暫且不論。

七個蜘蛛精讓八戒這麼一鬧,竟相奔走,逃到那盤絲洞,又施法捕了追來的八戒,然許是法力低微,許是並不想存心害人,並無結果,直到那猴子打上洞府,她們才四散奔逃,悟空八戒又放把火,把好端端的此地,毀了個稀爛。

蜘蛛精狼狽逃竄,就奔那黃花觀投百眼去了。恰巧唐僧師徒不久也行到此,路上疲累,就來觀中休息,那百眼魔君本無惡意,卻聽到蜘蛛精叫嚷,動了怒,遂以毒棗茶,藥翻了唐僧八戒及沙僧。

行者警惕,雖未飲毒茶,卻與那百眼打鬥時,中了這怪肋下百眼所射金光,一時不敵。待逃出黃花觀,感嘆西行多艱時,恰逢一個戴孝寡婦,兩廂一問,原來這寡婦又是那驪山老母,其稱紫雲山上毗藍婆菩薩可降服此怪,只是不要悟空在其面前提她名字,悟空似有所悟,謝罷便往那紫雲山去。

卻說這驪山老母何方人也,說書人在此閒言幾句:

驪山老母,或黎山老母,如那西王母一般,都非後天修煉的真人,而是是先天成聖的真神,其雖在道教號玉清聖祖紫元君,然亦屬中立的神人,一說驪山乃女媧補天之坐騎所化,驪山老母亦與女媧似,蛇身,民間傳其多收女弟子,並白素貞等蛇精。《漢書》又載其爲戎胥軒妻子,是秦國先祖。

然《驪山老母玄妙真經》稱其實爲鬥姆元君化身,其爲元始天尊陰炁所化,協助玉皇大帝管理衆星斗,其鬥指北斗,姆爲母親。又一說其爲四御中天皇大帝與紫薇大帝的母親。

身份懸殊,難以論證,然在故事中,這號非佛非道,置身事外者,卻最易編排。細考之下,那《西遊記》前有四聖試禪心,既是這驪山老母與普賢、文殊、觀音三位佛家菩薩共做戲,而今助悟空,她知那毗藍婆菩薩背佛而歸道,故意叮囑不提,其在局中傾向佛家的立場,似也一目瞭然。

書有此說,觀者各隨心罷。說回那悟空尋到吡藍婆菩薩,其果然查問如何得知自己身在此處,又言其自離了盂蘭會後,已隱居三百年不出山,悟空未敢多事,也就糊弄過去。這吡藍婆到底宅心仁厚,拿了金針就隨他去,終助唐僧師徒降服百眼,了此一難。

話說這吡藍婆菩薩,收了那百眼回紫雲山,打算令其守山護院。魔君被俘,蜘蛛精也失了庇佑,悟空着八戒將她們盡皆耙死,然這八戒重視多情漢,待殺到那紫蛛兒,又憶起從前事,魚水歡,遂放手着其生還。

此事雖罷,然因緣未了,恩怨尚存,預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