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核顯性能爆表,入門獨顯是否已成雞肋?

如果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PC玩家,想必就有聽說過所謂“拔掉獨顯、提高性能”的說法。過去,這常常被用於嘲諷一些獨立顯卡配置過於孱弱的電腦,特別是那些CPU本就有核顯、但又使用了一塊入門級獨顯的配置來說,拔掉獨顯、只使用核顯說不定真能帶來更高的遊戲性能。

但有意思的是,以往在說到這些案例時,通常情況下普遍都是在嘲諷“不懂電腦的消費者亂買”,或者是“無良商家騙錢”,而不會是批判顯卡廠商。

爲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顯卡廠商不可能不知道當前的CPU集成顯卡是什麼水平,因此他們自然沒有什麼理由去大力推廣“比本世代核顯還弱的獨顯”來給自己找麻煩。例如很多玩家都瞧不起的筆記本電腦入門級獨顯RTX3050,它的性能如今依然在客觀上要比所有的核顯方案都還強上一截,所以自然也就不能被稱作是“無意義”的入門級獨顯方案了。

比核顯還弱的新款獨顯,如今依然存在

當然,這種情況似乎也並不絕對。比如就在去年年初,就有人測試了當時在某些OEM PC裏搭載的Radeon RX6300獨顯,結果顯示其性能甚至不如更早之前銳龍6000移動版所集成的Radeon 680M,妥妥成爲了“還不如同期的核顯”。

不僅如此,還有更“抽象”的配置。此前在2022年,聯想在海外市場推出了一款名爲Yoga 9i的輕薄本,它基本對應的就是國內市場的Yoga Air 14s。但與後者相比,這款“海外版”的輕薄本有兩個很大的區別,一是屏幕分辨率從3.2K提升到4K、但取消了高刷,而且還加上了國內版本沒有的獨立顯卡。

但國內銷售的Yoga Air 14s配備了當時最強的12代酷睿低壓處理器酷睿i7-1280P,同時集成了高頻版的Xe 96sp核顯。但海外版呢?它其實也有i7-1280P這款CPU可選(還有更低配的1260P版本),而其所搭配的獨顯,則是當時Intel旗下最入門級的ARC A350M。

可問題就在於,ARC A350M的性能大約只有高頻Xe核顯的80%左右。而且Intel的獨顯與核顯雖然支持同時處理部分AI和視頻編碼應用,但並不能“交火”用於遊戲加速。

如果相關廠商“僅僅”是給新平臺的電腦搭配了一款古老的低性能獨顯,那麼我們頂多也就笑一笑,說這是爲了多“騙點錢”罷了。但這種給頂級核顯CPU配備同世代、性能更差獨立顯卡的做法,着實讓許多人感受到了一種“智商上的侮辱”。


入門獨顯看似“抽象”,但並非沒有合理的用途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比同世代高端核顯還不如,性能低到可笑的獨顯方案,它們真的就毫無存在的意義嗎?其實倒也不盡然。畢竟大家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當廠商(特別是一線大廠)推出新品的時候,他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如果一款產品註定就賣不好,那麼它大概率就不會發布。

就拿前面講到的那兩個例子來說,RX6300性能差不差?確實差,但這是因爲將它拿去與Radeon 680M、Radeon 780M這些頂級核顯對比才顯得差。實際上,這款顯卡並沒有被用來與這些高端APU搭配出貨,而是通常與那些本就不帶核顯的中低端CPU搭配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其不僅可以“亮機”、甚至能提供低功耗的8K視頻編解碼和圖片編輯加速,至少總比搭配古董獨顯要有“誠意”吧。

類似的Intel ARC A350M也是同理。雖然聯想在海外版輕薄本里用它來搭配當時頂級i7的做法確實“抽象”,但也不過是個例而已。在大多數時候,ARC A350M這款入門級移動版獨顯作爲低功耗的工控顯卡以及低門檻的AI計算卡,在市場上其實也有着並不差的口碑。


新款還在路上,入門級獨顯的時代仍未結束

不僅如此,根據最新的一些相關爆料顯示,無論NVIDIA、還是AMD,兩家似乎都還會繼續推出入門級獨顯新品。比如NVIDIA據稱會基於AdaLove架構推出名爲30系、實則40系的“RTX3050A”,繼續堅守“定位堪堪比核顯高一點”的入門級獨顯市場,同時他們還會有新的RTX5050面世,但其功耗和性能都會遠超目前的RTX4050、主打1080P遊戲市場。

AMD這邊最近也有傳言稱,Radeon RX7300和RX7400將會“接班”、成爲他們新的入門級獨顯,專供那些不帶核顯、或者核顯性能確實太低,但預算和供電又非常緊張的平臺使用。

換句話說,“入門級獨顯”如今打不過高端核顯確實是事實,但這絕對不意味着它就沒有意義。因爲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是否有合理的硬件搭配和使用場景,以及最終的價格能否讓人信服。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