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8 月曆來都是裝機高峯,而今年的更是與衆不同,20 號正式解鎖的國產 3A 大作“黑神話.悟空”,讓許多原本沒有裝機打算的朋友,也開始對 DIY 產生了濃厚興趣。本次分享的正是基於 TT Tower 300 打造的一款主機,主機走的純白風格,特點是顯卡豎裝、空間寬裕,燈效到位還豎臥兩相宜,性能方面 Intel 13600K + RTX 4090D 的組合,也能讓黑神話在 4K 分辨率下特效拉滿,單機網遊生產力隨意拿捏
配置如下
CPU: 英特爾( Intel )Core i5-13600KF
主板:技嘉(GIGABYTE)B760M AORUS ELITE X AX 冰雕X
顯卡:技嘉(GIGABYTE)雪鷹 GeForce RTX 4090 D AERO 24G
內存:金百達(KINGBANK)白刃 DDR5 7200MHz 16GB X 2
硬盤:宏碁 (ACER)暗影騎士·擎 N7000
散熱:超頻三(PCCOOLER)DS360 ARGB
電源:TT(Thermaltake)鋼影 Toughpower GF A3 1050W
機箱:TT(Thermaltake)The Tower 300
整機展示
▼我特別喜歡折騰小衆機箱,本次裝機的初衷也是刷到個 B 站 UP 主的裝機視頻,感覺這箱子挺好玩的,色彩也很豐富,很容易搭建出個性化主機。
▼TT 很早就開始折騰立式機箱,像之前我裝過的 TT500 就是這樣的結構。此類機箱都是採用主板順時針旋轉 90°,接口朝上,顯卡吊裝的設計。Tower 300 和之前機箱不同的地方在於引入了無立柱設計,側面用兩塊小尺寸玻璃與正面玻璃進行拼接,內部硬件展示更爲充分。
▼551 * 342 * 281 的三圍體積,實在和小無緣。不過得益於立式設計,對擺放空間還是比較友好的。
▼從頂部來看,可以理解爲普通機箱立式擺放,四 角各砍 一 刀的 八 面體結構。
▼正面三塊高透鋼化玻璃,主玻璃上方有按壓標示,同時按下即可拆下主玻璃,側邊的玻璃則是卡扣固定,玻璃上方則是開關機按鍵和各類插口。
▼拆下玻璃再來看看內部硬件。主板是技嘉 B760M 冰雕 X ,這塊板子相當堆料,8 層板+ 16 相供電堪稱同系最強,還用上了高端的“背鑽孔技術”,還有超頻黑科技加持,配合 13600K 簡直完美。
▼散熱馬甲的品牌 LOGO 也是帶燈的。
▼技嘉的 Geforce RTX 4090D AERO 雪鷹顯卡,整體純白塗裝,和本機風格相當適合。顯卡長度 340mm、近乎 3.8 卡槽佔位,對小尺寸機箱不太友好,但放在 TT Tower 300 上是完全沒問題。
▼全金屬背板、三 風扇 10 熱管,誇張的尺寸換來超強的性能釋放和散熱效能,吊裝結構就算沒有顯卡托架也無須擔心主板彎曲
▼顯卡自帶的 RGB FUSION 燈效
▼處理器用的 Intel I5 13600KF,散熱則是超頻三的 DS360 一體式水冷。這套水冷的冷頭採用透明腔體 + CNC 工藝處理的鋁製外殼,搭配旁邊的智能可視化數顯,整體相當有科技風。
PS:因爲機箱機構的關係,水路只能朝上,導致冷頭整個是倒立的,所以後面我是直接關掉了數顯,這也算是機箱的小 BUG 吧。
▼水冷純白塗裝,三顆 R120 性能級風扇,搭配加厚冷排,完全不用擔心散熱問題,單線串接也讓走線更加輕鬆。要說遺憾的是風扇不支持 RGB 效果,好在可以通過更換風扇來解決。
▼內存是兩根 16GB 的金百達白刃 7200MHz DDR5 內存,海力士 A-DIE 顆粒 + 10 層 PCB + 不鎖電壓,搭配主板輕鬆 8000MHz。雙面燈珠設計,通電後也是燈效拉滿的存在。
▼電源是白色的 TT 鋼影 Toughpower GF A3,支持 ATX 3.0 標準,無需轉接線就能適配 40 系顯卡,1000W 的功率 + 80PLUS 金牌認證,足以滿足整套主機的耗電需求。
性能測試
▼首先來看看整機玩黑神話的表現,既然顯卡已經是次旗艦,咱也不折騰虛的,直接 4K 分辨率 + 所有特效拉滿,超採設爲 89 , 全局光影視級+最高光追,關閉幀生成,遊戲內 Benchmark 測試,整機能保持 40FPS 平均幀率。
PS:nvdida 在 8 月20 號放出了新版驅動 560.94,對黑神話有優化,40 系顯卡強烈建議升級。
▼全局光低+最高光追,這也是畫質最高的模式,硬光追的效果大於全局光照,實測下來平均幀率同樣在 40FPS。
▼陰影、特效、毛髮是最喫硬件資源的,但畫質下降並不明顯,這裏將它們都調整爲“中”,實測下來平均幀率來到 46FPS,看來光追真的是硬件殺手,哪怕是 4090D 這樣的頂級顯卡也不能輕鬆拿捏。
▼再來試試不開光追的效果,全局畫質均爲影像級,幀率來到了 65FPS。之前看訪談時候主創人員就說過,開不了最高光追就別開,言外之意就是低檔光追不如不開,高端顯卡則能完美呈現黑猴極致的畫面效果。
▼黑神話這種對判定要求高的遊戲個人不建議開啓幀生成,尤其是中低端顯卡強行開啓的結果會出現殘影,人物邊緣也會閃爍失真,所以官方建議是不開幀生成之前必須達到 60 幀以上,這裏我也嘗試下開啓幀生成的效果,最高畫質+全局光影視級+不開光追,開啓幀生成可以達到 97FPS,從上手操作來看還行,基本上不會誤判。
▼小雷音寺這個場景是真的震撼,場景規模之大,建築羣刻畫之精細,坐在電腦前也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威壓,對於國人來說,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的感覺來的分外強烈,或許只有在這種時候,才能深刻意識到遊科花了那麼多力氣去掃描高精度的佛像寺廟是用在了什麼地方,這纔是“虛幻5”引擎該有的魅力。
▼當然,這套主機也完美展現了遊戲該有的素質,最高畫質下不僅是場景移動,哪怕是打 BOSS 也能保持極高的流暢性。現在我最想做的就是把顯示器換成 32 以上的,讓沉浸感來的再猛烈些吧!
▼再來看看其他測試,遊戲加加的信息讀取
▼測試跑分,總分 215436,取得了“S”級性能評價。其中 CPU 單核得分 36411;多核得分 414064、顯卡得分 180722、內存得分 79915、硬盤得分 20557。
▼Intel 對高頻內存支持的很好,實測下來金百達白刃在 XMP 7200MHz 時 AIDA64 性能測試,讀取速度 105.35GB/s,寫入速度 106.38GB/s,複製速度 101779MB/s,延遲 62.8ns。
多說句,技嘉冰雕X + 這套條子能穩上 8000MHz 的。
▼生產力方面,PCMARK 10 整機性能測試,得分 9181
▼Steel Nomad 是 3D Mark 剛剛加入的測試項目,主打跨平臺測試,但不支持光追測試。目前有兩個版本,標準版適合考驗高端電腦 / 顯卡的非光追遊戲性能,Light 輕量版則針對筆記本、蘋果 、iOS / Android等移動低性能設備。標準版測試得分 8989.
▼Time Spy 是最能代表顯卡實際遊戲性能的分數,Time Spy Extreme 作爲進階版,看重的是 4K 分辨率下 DirectX 12 的遊戲性能測試。實測下來整機得分爲 14745分,其中顯卡分數爲 17551分,CPU 得分 7737.
▼然後是 Fire Strike Ultra性能測試,該測試主要反映顯卡在 4K 分辨率下的 DX11 性能,適合作爲主流競技網遊的性能表現,壓力主要集中在處理器和內存方面。實測下來主機總得分爲 22120 分,其中顯卡分數 22531分,物理分數 35820,綜合分數 12934.
▼光追性能測試 Port Royal ,整機得分 23692;顯卡測試 109.69FPS
▼賽博朋克 2077, 4K 分辨特效全開,開啓“光線追蹤:超速“,主機能夠提供約 65FPS 平均幀率,最小幀率 52.76PS。
▼切換到“光線追蹤:超級“,平均幀率提高到 97.04FPS
▼地平線5 Benchmark 測試, 4K分辨率 / 極端特效下,關閉 DLSS,本機能做到 139FPS 平均幀率,Low 1% 也能達到 114FPS,此時顯存佔用 9.1G,功耗 330W+。
配件賞析
CPU|英特爾 i5-13600KF
黑神話悟空和大多數單機類似,都是喫顯卡比重較大,官方給出的全景光追最佳配置推薦,處理器也僅僅要求 i7-9700 / Ryzen 5 5500 以上。本次裝機的13600KF 由 6 個性能核和 8個能效核組成的 14 核心 20 線程,基礎頻率 3.5GHz、加速頻率 5.1GHz。就算對標遊戲神 U【7800X3D】,在覈心規模和單核性能上也是領先不少。
7800X3D 在遊戲層面有 一 定優勢,但比較偏科,遇到喫 三 緩的遊戲表現會非常好,比較適合網遊或者 1080P 分辨率的單機遊戲。但是換成 4K 高分辨率的話,兩款處理器性能表現不分軒輊,如果遇到真正壓榨 CPU 性能的時候,7800X3D 大緩存帶來的優勢蕩然無存,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網遊大型副本單位數量過多的時候,還有就是羣星、維多利亞這種到了後期會瘋狂調度處理器的遊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B 站 UP 主 @Moruxin 做的測試,雖然他用的是13900KS VS 7950X3D,但 一 管窺豹足以瞭解運行機制。
推薦 13600KF 還有兩個原因。
一 是同時支持 DDR4 / DDR5 內存(7800X3D 只支持 DDR5),裝機成本更低,內存頻率支持的更高
二 是價格,現在 7800X3D 全新盒裝已經接近 3K,二手也不低於 2.7K,而 13600KF 全新盒裝 2200 不到,二手更是 1.4K 就能入手,性價比強得太多。
主板丨GIGABYTE 冰雕X B760M AORUS ELITE X AX
https://item.jd.com/100076113564.html
▼白色系主機,主板往往難選。對硬件瞭解的朋友都知道,三 大板卡品牌往往都將白色系作爲高端型號發售,價格都很難讓人滿意。技嘉這塊 B760M 冰雕X 選用的純白底板清新簡潔,顏值相當到位,MATX 版型也將擴展、尺寸、性能做到了平衡,售後方面 4 年質保和一年換新,支持原廠個人送保,也是板卡界獨 一 檔的存在。
▼堆料是這塊主板最大的特點。PCB 採用了 8 層 2 盎司銅低損耗電路板 ,這和高端的 Z790 保持一致,稱得上同級別同價位最強。此外,主板還採用了技嘉的“背鑽孔技術”等尖端工藝,搭配 14 + 1 + 1 相高規格供電,以及獨有的“高帶寬低延遲”黑科技,對內存的支持可以說相當強悍。(明標支持 8266+OC,可想而知它的實力)。
▼主板的散熱也是相當誇張,銀白色散熱裝甲幾乎完全覆蓋發熱區域,大大的增加了和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有利於溫度的快速揮發。馬甲表面,鏡面工藝 、金屬拉絲等不同工藝的加持也是細節滿滿,左側的 AROUS 通電時還會有 ARGB 效果,運行效果相當驚豔。
▼主板搭載雙 PCIe 4.0*4 M.2 插槽,均配備了散熱馬甲,支持 EZ-Latch Plus 快易拆,輕輕一撥就能拆裝 M.2 固態硬盤和馬甲,便利性相當高。中間的 PCIE 5.0 顯卡插槽則採用了全包覆式不鏽鋼加固,以此降低顯卡對主板的壓力,起到防止主板變形延長使用壽命。
顯卡|GIGABYTE 雪鷹 GeForce RTX 4090 D AERO 24G
▼顯卡是技嘉的 GeForce RTX™ 4090 D AERO 雪鷹,雪鷹系列是技嘉顯卡陣營唯一的白色款,它基於 NVIDIA Ada Lovelce 架構打造,採用 TSMC 4N 定製工藝製程 AD102 核心,擁有 16384個 CUDA 內核以及 24GB GDDR6X 顯存,顯存位寬384bit,顯存頻率 21Gbps。
▼顯卡純白塗裝、全金屬背板,三圍 340 * 150 * 75mm ,重量 1987g,尺寸可以說相當驚人。好在我採用吊裝固定,對主板壓力沒那麼大,如果正常安裝一定要使用顯卡支架。
▼顯卡頂部視角,10 根複合式熱管 + 密密麻麻的鰭片,提供更高的導熱效率。
▼標準 16 針顯卡接口,單根線材即可鏈接供電,走線更輕鬆。
▼顯卡搭載 三 個 110mm 風扇,支持正反轉和智能啓停技術,可以在高、低溫度和負載之間讓風扇智能啓停,減小噪音,增加顯卡壽命。扇葉有明顯的傾角,主要是提到加大進風量的效果。風扇 、均熱板直觸 、複合式熱管、進氣格柵形成立體散熱結構,也是技嘉的“風之力散熱系統”。
▼側面更能看到顯卡誇張的厚度。
內存丨金百達 白刃 DDR5 - 7200 16GB * 2
▼金百達這幾年推出的內存品質都相當不錯,性價比也高,尤其是旗下的黑刃白刃系列,黑刃主打無光高性能,白刃則是 RGB 效果爆棚,海力士 原裝特挑A - die 顆粒 + 10 層 PCB + 不鎖電壓設計,搭配個靠譜的主板輕鬆上 8000MHz。
▼內存外觀設計極具特色,整體以白色爲基調,覆蓋着一層結實的散熱片。散熱片上巧妙地嵌入了紅色的"刃"字和金百達的標誌性Logo,邊緣處還點綴着銀色線條,爲整體設計增添了精緻感。內存條頂部採用半透明材料,上面印有金百達的英文標識。"白刃"這個名字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其獨特的設計風格。
▼套條規格爲 DDR5 7200MHz, 16G * 2 ,時序 C34-45-45-115,電壓1.4V
▼DR5 內存以其高密度和卓越的超頻能力而著稱。金百達採用了先進的 10 層 PCB 堆疊技術,這不僅提升了其電氣性能,還增強了超頻時的電壓承受能力。內存條配備了 2mm 厚的金屬馬甲,內部填充了工業級散熱硅脂,內置溫度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確保了其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內存條頂部的乳白色發光帶,內嵌 16 顆精心佈局的雙面 ARGB LED 燈珠,確保了光線的均勻分佈和細膩質感,使得單個燈珠感幾乎不可見,爲用戶帶來了一種無縫的RGB體驗。此外,內存兼容主流板卡製造商的 RGB 燈光同步技術,使得"白刃"內存的燈光效果不僅美觀,而且能夠與系統中其他組件的燈光效果完美同步,創造出令人愉悅的視覺盛宴。
水冷丨超頻三 DS360 ARGB
▼散熱選用的超頻三的 DS360 ARGC 一體式水冷,同樣也是款性價比很高的型號。水冷採用全新的雙腔體水泵方案,大幅提升水冷液的流速與流量,搭配的 三 顆 「F5R120」性能風扇,風量大噪音低,5 年質保也能確保使用無憂。
▼DS360 的冷頭設計的相當有特色,它採用了全新的方圓融合極簡設計風格,結合充滿未來感的透明腔體和 CNC 精加工的鋁製泵體外殼,呈現出 一 種超越時代的視覺效果。
▼冷頭雖然支持 ARGB 燈效,但整體極爲剋制,通電狀態也僅僅是周圍光圈的點亮,有種深邃的既視感。
▼大銅底預塗硅脂方便安裝,水冷採用雙腔體水泵方案帶來冷頭,能夠加速提升水冷液的流動性,處理器就算處於高負載模式,產生的熱量也能快速被帶走。
▼冷排預裝 三 把 F5R120 高性能風扇,純白塗裝星環軸心,恰似 CD 紋路的細節設計盡顯優雅。而且風扇採用的串聯設計,避免了線材過多帶來的繁瑣後期。
▼風扇採用 FDB 動態液壓軸承。轉速範圍爲500-2200RPM,風量最大達到78.10CFM,風壓最大爲2.6mm/H2O,
▼水冷冷排也做了些許改變,冷排芯做了加厚處理,27mm 高度讓熱容面積更大,導熱性能更優秀。鰭片做工也是相當規整,完全沒有出現褶皺變形等影響觀感的問題。
硬盤丨擎N7000
▼宏碁的暗影騎士·擎N7000 固態硬盤採用了單面顆粒佈局設計,主控是聯芸 MAP1602A,顆粒則是佰維自行封裝的長存顆粒,採用 PCIe Gen 4x4 規格,最高讀寫可達 7200MB/s 。
電源丨TT 鋼影 Toughpower GF A3 1050W
▼電源是 TT 旗下的鋼影 Toughpower GF3 1050W,電源採用了 100% 高品質的 105°C 日系電容,確保了電源在提供電力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LLC + DC - DC 電路架構,單路 + 12V 輸出能夠提供高達 87.5A 的電流輸出,足以滿足 RTX 4090D + 14700KF 的硬件組合。此外,電源採用原生 PCIe 5.0 設計,兼容 ATX 3.0 標準,通過了 80PLUS 金牌認證,還有 10 年質保加持。
機箱丨TT The Tower 300
▼TT The Tower 300 是 一 臺 八 角柱外型 M-ATX 機箱,主打小機箱但支持 400mm 以內顯卡及 220mm 電源 ,機箱右側可支持至 420mm 一 體式水冷排 / 210mm 風冷,可容納至多 八 個 120mm / 140mm 風扇,三 個 2.5 / 3.5 吋硬盤,同時也可塔配單獨販賣的橫躺支架配件,以橫躺擺放呈現獨特的展示方式!
▼主玻璃下方的固定面板可以取下,附件單獨提供了塊帶凹槽的面板,這裏可以選配塊 LED 顯示屏,實時顯示溫度、資源佔用等信息。
▼機箱採用的全開孔設計,側板以及底殼都配備了防塵網。
▼內部空間一覽,側面板也是可拆的,裝機比較輕鬆。
▼電源倉這個位置同樣有塊擋板,如果顯卡長度超過 280mm,就可以將擋板取下,此時就能容納 400mm 以內的顯卡,對顯卡的兼容性相當不錯。
▼機箱頂部預裝了兩把 14cm 風扇,同樣也是支架固定
▼機箱背板採用球扣固定,輕輕一掰即可取下。多說句,這塊背板還能安裝兩把風扇,雖然意義不是很大。
▼Tower 300 支持豎臥兩種方式,臥式造型展示內部硬件更加出色,不過空間佔用較大,小桌面幾乎不用考慮。而且臥式擺放需要單獨購買底座,適合有此類需求的朋友。
總結
《黑神話:悟空》終於正式推出,這款歷經六年半精心打磨的國產3A級遊戲鉅製,不負衆望,贏得了玩家的廣泛好評。它的魅力甚至激發了那些平時不太關注電腦硬件的人士對組裝電腦的興趣。本次推薦的裝機配置在性價比上不是最優選擇,更着眼於個性化和品質,性能方面輕鬆拿捏各種 3A 大作,作爲生產力工具更是綽綽有餘,近期有裝機需求的朋友不妨參考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