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兩天是《黑神話:悟空》上線後的第一個週末,不知道各位天命人是否已經通關了呢?原本硬核還想把第三回打完,恰巧週六的時候STEAM平臺遭遇到了比較罕見的大規模DDOS攻擊,黑猴衝擊STEAM在線人數300萬被無情截胡,可惜可惜,不過怎麼說都好,《黑神話:悟空》就算再火爆,也許沒法拯救國內單機市場,它也並非完美,但至少有人走出來了。
在遊戲上線之前,硬核已經使用性能測試工具對手上七款AMD顯卡進行了測試,爲了讓數據更接近實際體驗,於是決定在遊戲中找一些實戰測試一下,這次除了原來的七款主流AMD顯卡以外,還加入了兩款APU供入門級玩家參考,並在最後分享一下個人通關第二回後的體驗。
七款參測的AMD顯卡介紹
第一款是來自旗艦級的藍寶石RX 7900 XTX白金版,外觀風格主要是採用紅線點綴更爲簡潔,也符合AMD主題色,擁有14層PCB、鋁製電容、六根鍍鎳熱管等高規格用料,4K玩家選擇它性價比挺高的。
第二款則是定位次旗艦的藍寶石RX 7900 XT超白金OC L,外觀採用銀灰色金屬導流罩+單側靈動島RGB燈條設計,擁有七根鍍鎳熱管、全銅底座、鋁鎂合金框架等豪華用料,是AMD高端非公版的代表之作。
第三款則是定位高端的藍寶石RX 7900 GRE超白金,外觀採用銀灰色金屬導流罩+單側靈動島RGB燈條設計,和XT不同的是規格——採用五根鍍鎳熱管壓制,其他配置合金框架、飛翼軸流快拆扇、加厚鰭片等配置一應俱全。
第四款是同樣次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800 XT超白金,整體用料看齊上述的GRE,而RX 7000的超白金系列有兩大設計是非常不錯的,第一方面是外接輔助風扇接口,這並不是爲了提供更多接口,而是讓機箱風扇能更好聯動顯卡工作。第二方面是雙BIOS便捷切換,在系統軟件中也能切非常方便。
第五款則是中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700 XT白金版,外觀還是採用白金版代表性的紅色元素進行點綴,大尺寸雙飛翼軸流扇的設計,也使之尺寸達到了280mm長,是一款精通2K分辨率的遊戲顯卡,4K分辨率尚可入門。
第六款則是定位中端的藍寶石RX 6750 GRE 12GB極地版,外觀採用完全純白的導流罩設計,加持刀刃式軸流扇、四熱管散熱系統,性能方面完全碾壓同價位的RTX 4060,至少能領先一個身段,是2K遊戲顯卡中相當不錯的性價比選手。
最後一款則是藍寶石RX 6750 GRE 10GB白金版,外觀採用純黑素雅設計,內部擁有三根鍍鎳熱管、10層PCB、加厚鰭片、雙滾珠軸承風扇,定位是偏向性價比非公的,相比12GB版本更便宜一些,也是多一個2K遊戲顯卡的選擇。
測試配置、畫質選項、自定義優化畫質對比和測試場景
簡單介紹一下測試配置和環境,設置銳龍5 9600X開啓PBO技術,搭配兩根DDR5 6400C32 16GB*2(UCLK=MEMCLK同頻),並在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提升一些顯卡性能。
操作系統是Windows 11 23H2最新版本,顯卡驅動是AMD Adrenalin 24.7.1 WHQL認證正式版,目前暫時還沒下放針對性的正式版優化驅動,個人用RX 7900 XTX通關第二回下來並沒有碰到致命性問題,如果有也可以嘗試安裝最新預覽版驅動。
關於兩款APU測試,第一款是銳龍5 8600G,搭載Radeon 760M,個人建議分配8GB顯存爲最優,內存頻率依然是DDR5 6400C32 16GB*2,但如果想追求極致核顯性能,DDR5 8000是最佳選擇。
另一款APU則是四、五年前盛行的銳龍5 3400G,搭載Radeon RX Vega 11核顯,不過這是給朋友配的上網機,只搭配了DDR4 3200 8GB*2內存套裝,並未能充分發揮其核顯性能。
《黑神話:悟空》擁有FSR、DLSS、XeSS以及TSR多種超採樣解決方案,其中只有XeSS不支持幀生成技術,以4K爲例所有超採樣把清晰度拉到100,其GameUserSetting配置文件參數都是3840X2160原生分辨率,所以預估遊戲是支持FSR Native AA(在原生基礎上強化),不過這遊戲或許是虛幻引擎5親自調教的原因,最強AA方案卻是TSA 100沒有之一。另外對於A卡來說,這次依然不選擇測試全景光追性能,本來虛幻引擎5遊戲渲染壓力就很大了。
遊戲預設畫質就分爲低、中、高、超高和影視級,簡單來說,影視級對於本代顯卡來說上限還遠着,不過低畫質依然能兼顧一些移動掌機或者低配PC平臺,並且能提供較好基礎觀感的畫面。具體到圖形選項,看着都不陌生,其中LUMEN動態全局光照是虛幻引擎5的重要特性,對於畫質提升很大,對於性能需求同樣大,也是自定義優化畫質的首選項,除此之外陰影、特效、毛髮以及植被這四項其次影響性能,下面就來看看三種畫質設置方案在觀感上有何不同吧。
4K預設影視級+TSR100
4K陰影高、特效中、毛髮中和全局光照低,其餘影視級+TSR100
1080P視野距離、抗鋸齒、後期處理和貼圖質量影視級,其餘低+FSR40,專爲銳龍5 8600G核顯準備
首先我們來對比一下前兩種畫質方案,對比的場景是第一回的黑風山林外土地廟附近,可以看到貼圖質量、材質邊緣(見樹枝)、植被覆蓋面積、可視範圍在優化後,依然能保持和預設影視級一致的質感,並提供更好的幀數和操作手感(延遲更低),主要就是要犧牲光影部分以及一些特效和角色毛髮質量。而第三種方案是針對APU和低端顯卡的,僅留下幾個最不喫性能且能保證畫面基礎觀感的。
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本次測試的場景要比性能測試工具壓力更大一些,也比第二回除了小驪龍(雷電特效過於豐富)之外所有場景壓力要大。
具體測試方法是這樣的,選擇位於蒼狼林的林外土地廟作爲起點,每次測試完利用土地廟調息,以便刷新小怪和調整初始視角,途中會使用“廣智,救我!”變身術,以鎖定視角擊殺狼劍客、狼校衛和狼力士三種小妖,清理後,在木橋(狼力士之處)右轉,經水域直接到達森林盡頭之處後結束測試。
整個測試過程,可涉及火焰粒子(廣智武器)、煙霧(變身廣智時)、視野距離(初始點的森林長廊小道)、反射(水域)、毛髮(天命人和小妖們)這些和畫質選項對應的效果,結合場景本來就是森林區域的緣故,每一個畫質選項都能被充分體現。
三種分辨率預設影視級畫質幀率、優化畫質幀率和APU番外測試
本次測試FSR清晰度全部固定80,是個人認爲觀感還不錯的優化幀率方案,當然還能繼續往下調,但不建議低於70了,不然對應解析度影響就相當明顯了。
七款AMD顯卡運行1080P預設影視級畫質平均幀率圖表彙總
七款AMD顯卡運行1080P預設影視級畫質1% LOW幀率圖表彙總
1080P分辨率無腦拉滿預設畫質之下,最低要求個人也要RX 6750 GRE 12GB起步,依賴FSR和補幀能達到平均55fps,這隻能滿足對於操作要求不高的玩家,建議優先選擇RX 7700 XT,因爲它的FSR 80原始平均幀能達到39fps,補幀效果會稍好一些。
而RX 7800 XT之後的顯卡,則可以先嚐試使用FSR80這種原始幀方案,畢竟它們的原始幀最低能達到40fps以上,覺得效果還不錯,再稍微降低一些清晰度看看流暢度,最後再考慮補幀。
至於TSR 100最強AA方案,那隻能由RX 7900 XT或者XTX勝任了,要知道這還是1080P分辨率,不得不說預設影視級畫質要求真的太高!不過它們的原始平均幀率也超過50fps,補幀後效果應該還挺流暢。
七款AMD顯卡運行1440P預設影視級畫質平均幀率圖表彙總
七款AMD顯卡運行1440P預設影視級畫質1% LOW幀率圖表彙總
2K分辨率,基本上就告別3K價位的顯卡,只推薦RX 7800 XT起步了,只推薦FSR80+幀生成的兼顧方案,確保遊戲延遲不會太高,這樣設置下平均幀率能達到69fps,如果想要更穩,RX 7900 GRE會比它好上10%,它倆在這款性能需求苛刻的3A遊戲裏,性能差距比大部分遊戲要大得多。
至於TSR100這種極端畫質,RX 7900 XTX和RX 7900 XT暫且還能一戰,平均幀率能跑43fps和48fps,補幀之後也能完美超過60fps,不過想要基本達標高刷水平,建議它倆還是使用FSR80+幀生成方案吧。
五款AMD顯卡運行2160P預設影視級畫質平均幀率圖表彙總
五款AMD顯卡運行2160P預設影視級畫質1% LOW幀率圖表彙總
4K分辨率就比較難辦了,即便是性能需求相對寬鬆的FSR80,原始幀也只有RX 7900 XTX勉勉強強摸到最低流暢標準,補幀之後能達到平均72fps,至於TSR100最強AA畫質就不推薦了,補幀之後也只有平均54fps,可能會有負面的延遲效果。對了還有挺重要的一點,這款遊戲也更推薦手柄操作,在體感上延遲也會更低。
七款AMD顯卡運行優化畫質匹配不同分辨率,平均和1% LOW幀率圖表彙總
既然預設影視級畫質要求那麼苛刻,個人建議大家不妨可嘗試下硬核那一套自定義優化方案,對於以上七款AMD顯卡是完美通用,能提供最好的AA清晰度、保留影視級建模和場景精緻度,只是在特效、毛髮和光影部分做減法。
可以看到,把全局光照等選項降低以後,即便是RX 6750 GRE倆兄弟,甚至也能跑2K分辨率達到平均50fps的流暢水平了,不過比較意外的是,高一階的RX 7700 XT居然拉不開太大差距。當然,如果想大部分時間內都可以跑滿60fps+,那就建議至少選擇RX 7800 XT以上。
至於4K,還是交由RX 7900 XT以上來應付。在這種優化設置下,總算找回了這些顯卡在主流3A中該有的表現,重點是這還沒開啓補幀技術,如有需求,各位可以放心大膽嘗試,因爲上述幀率的原始幀並不算低了。
APU方面,銳龍5 3400G+DDR4 3200 8GB*2這一套還是相對喫力的,1080P分辨率全低畫質下,已經把FSR清晰度調至40,並把幀生成技術打開,性能測試工具跑出來也只有平均42fps,顯存也會提示不足。
銳龍5 8600G+DDR5 6400C32 16GB*2運行1080P預設低畫質+FSR40,平均幀率48fps,1% LOW幀率36fps
銳龍5 8600G+DDR5 6400C32 16GB*2運行1080P自定義畫質+FSR40,平均幀率41fps,1% LOW幀率33fps
銳龍5 8600G+DDR5 6400C32 16GB*2運行1080P自定義畫質+FSR40+幀生成,平均幀率54fps,1% LOW幀率42fps
對於APU而言,最低流暢要求個人建議至少配備銳龍5 8600G這種級別(全低情況下5600G),優先推薦自定義優化方案,把視野距離、抗鋸齒、後期處理和貼圖質量拉到影視級,能保證畫面最基礎質感,補幀之後平均幀率能達到50fps+,原始幀也不算過低,算是能滿足部分入門級低配玩家,這可比當初官方推薦的最低配置RX 580還要低一檔呢。
CPU方面,如果想節省預算,其實銳龍5 5600G就能基本滿足CPU需求,也不怎麼喫佔用率,能看到銳龍5 9600X在上述1080P分辨率中,佔用率僅有14%,CPU溫度也只有56℃,運行情況相當安靜。
另外,如果你也在使用銳龍5 9600X,遊玩《黑神話:悟空》的時候,完全可以把PBO技術關閉掉,散熱器噪聲也會小一些,並且溫度一點都不高,遊戲頻率不會受影響。可以看到,在本次硬件搭配中,用超頻三RZ500這款五熱管單塔,就能在CINBENCH R23烤機項目中,把9600X壓制在最高66℃。
通關第二回個人體驗
硬核目前的遊戲進度剛剛打完黃風大聖剛進入第三回,以下體驗僅源於第二回。首先,這款遊戲並沒有難度等級設計,單純提升等級更沒有生命、力氣、攻擊等被動屬性加成,對於剛剛接觸ARPG遊戲的玩家一定是不友好,它原本的受衆人羣就是ARPG、ACT或者魂類玩家,但要記得這是一款已經出圈的國產3A遊戲,它吸引的甚至有大部分手遊玩家。
地圖也是幾乎接近無引導設計,只有在特定的時候纔有佛光指路,恰恰因爲這樣,坐牢坐久了纔會想着去別的地方探索一番,這其實就是一種引導方式,基於大型箱庭的結構,即便迷路繞來繞去最終也是能回到原來的地方,但初次遊玩確實容易錯過。
在沒有看任何攻略情況下,硬核就錯過了和黃袍員面基的機會,打到第三回才被劇透,再返回探索黃金之國。後來回想起來,第一次進去黃袍員的區域有柵欄擋住,而且小妖也守在柵欄面前,但就是覺得那裏已經沒路了,至此硬核才明白,遊科的出發點可能是想讓玩家每一個角落都去探索一遍,因此官方纔把不少隱藏要素放在並不顯眼之處。
大大小小的BOSS被放置在箱庭各處,就拿第二回來說,妖王和頭目的數量超過了15個,而且相比第一回幾乎沒有換皮怪存在,極少數也是爲了遵從原著設定,大小虎先鋒就是很好的例子,名字雖相同但模樣、招式、語音等設定都迥然不同,最讓人驚喜的是小虎先鋒似乎挑戰難度也不低,這也是《黑神話:悟空》難度系統的精妙設計其中之處,總得來說怪物設定方面,一定程度上還得歸功於原著龐大的世界觀。
部分BOSS也會出現弱法寶屬性,比如黃風大聖最後階段惱人的沙塵暴,這不就高度遵循原著設定嗎,國內玩家顯然更容易出現共鳴時刻,就像我們去玩《戰神》一樣,若不是熟絡北歐神話,其實也會少一分樂趣。毒、火、雷、寒冰等這種最基本的元素屬性設定,自然存在也擁有元素相剋屬性,而且也有元素傷害累計表,想增加大幅某一方面的元素屬性,被動一般只是通過裝備或者丹藥微微加成,主動則是通過變身術來實現,方式比較獨特和固定,但也符合原著設定。
爲了讓玩家更好理解劇情和彰顯藝術,章節之間還有手繪/定格動畫和卷軸,對於國內玩家親和力更強,第一次看感覺就挺舒緩心情,銜接得很不錯,畢竟纔剛剛結束緊張的BOSS,有些寓意比較深遠,第二回在主題上相比第一回更難理解,就像第二回結束後的書生和狐女的故事,結合第二回黃風怪劇情,反映的其實就是佛教當中的因果法則,也有一念善惡的中心思想,怎麼理解倒是看個人。
金箍棒是遊戲唯一設定的武器,但戰鬥體驗一點都不乏味,每一張棍法都有輕棍、重棍以及蓄力棍三種攻擊方式,棍法都有獨立的派生技能,這就不得不提劈棍中的“識破”,也就相當於其他遊戲的盾反,但它實現的條件更苛刻,是要在耍輕棍過程中接重棍,不但輕棍節奏要掌握得對,而且時機更是重要“識破”往下領悟的天賦就是一整套連擊,銜接得好顯然能靠純甩棍打出傷害和硬直。立棍對於躲避或者反制某些攻擊方式還挺好用,最深度玩法的是戳棍,這是一種可進可退的棍法,也有“賭聖”的無敵效果,熟練掌握個人覺得比“識破”難太多了。
當然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平A+閃避+棍勢是最常規的打法,畢竟“識破”是有門檻的,所以有遊戲也提供了奇術、身法、毫米和變化這四種技能可用,只不過這些都是要用法力的,也並非萬能,這就形成了一定的資源管理機制,讓玩家不能一直逃課是對的,天賦點也能在土地廟處重置,沒有任何死亡懲罰機制,當坐牢時其實也可嘗試換種打法,簡而言之,熟悉使用棍法還是這款遊戲的核心玩法。
精魄系統也是豐富技能的一種機制,和法力不同的是,元氣在戰鬥時可逐步恢復,只不過它是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直至第二回結束,能收集到數量倒是挺多的,但硬核仍覺得幽魂這個妖技是最好用的,畢竟傷害直接、容錯率高、又能打出硬直,這會顯得其他精魄有點多餘,不知道各位是不是這種情況呢?
裝備系統就顯淺許多了,尤其是武器,本來就是金箍棒唯一一種類型,增強方式就是通過收集材料和靈蘊進行,效果通常就是增加攻擊力、暴擊率等屬性,並附加詞條,屬於較爲簡約的RPG系統。相對於武器來說,披掛(衣服、鞋子、頭冠)詞條豐富度會高一些,畢竟擊殺不少BOSS後都能得到一個製作圖,另外披掛也和元素屬性相關,在應對不同BOSS時,披掛怎麼搭配其實也挺關鍵的。
消耗品方面,作爲高度遵循《西遊記》的遊戲,丹藥自然少不了,天命人可以煉製各種丹藥,通常都是打BOSS一頓猛嗑,說不定就差這麼一點就通關了,而天上山丹則是可以永久性增加屬性的,這就和你選擇的流派相關聯的,比如逃課流可能就需要法力上限高一些,當然這也是可以隨時洗點的,而且屬性相比魂類可好理解多了~
參測的其他硬件介紹
配合銳龍5 9600X和銳龍5 8600G的主板,來自微星的MAG B650M MORTAR WIFI DDR5迫擊炮,外觀屬於純黑主題,用來組建黑猴主題主機是個不錯的選擇,它擁有12+2相豪華供電,其中CPU VVCore部分打到80A,用來搭配最新銳龍9000全家桶絕佳,而在BIOS層面,它支持內存優化模式、PBO+OC自適應雙模超頻、X3D性能增強模式,這些都是自動實現的。
B650M迫擊炮擁有四根DDR5內存插槽,官方標稱最高可超頻至DDR5 7600MHz+,對於8000G來說超高頻也是一個大幅提升核顯性能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主板還有雙M.2 GEN4插槽、8組USB口擴容配置,是B650主板的中流砥柱。
電源方面,爲了旗艦卡RX 7900 XTX最大程度穩固發揮性能,測試時搭配了微星的MPG A1000G PCIE5全模組金牌電源,在其銀邊撞色設計之下,隱藏着一顆13.5CM、動態液壓軸承的靜音風扇,支持40%負載風扇停轉。電源擁有原生12VHPWR顯卡供電線纜,可爲顯卡輸出600W功率,能滿足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旗艦顯卡的供電需求。
在銳龍5 9600X上述搭配測試中,CPU溫度最高不過66℃,使用的就是這款來自超頻三的黑海RZ500,在純黑外觀之下,頂蓋的一瞥橙色尤爲醒目,凸顯的就是品牌CPS元素。散熱器定位單塔旗艦,在五根熱管加持之下最大解熱功耗可達到255W,並且還能保持155mm相對緊湊的規格,搭配銳龍5 9600X這種甜點U正合適。
RZ500搭載了一枚F5 R120性能向風扇,在其純黑和星環金屬軸心之下,是FDB動態液壓軸承的設計,最大轉速可達到2200RPM,比同規格散熱器確實也要激進不少,它也有m/g級動平衡校正處理,能夠保證低噪並安穩工作。
RZ500是扣Fin和折Fin工藝結合,使其鰭片羣不但精美穩固,而且有利於風道更流暢。而在鰭片出風口之處還佈置了三角波浪鰭片矩陣,規則特殊的形狀可以利用氣動聲學原理來有效降低風切噪聲。
RZ500最特別之處就是配備了同價位裏規格更高的5根6mm熱管,熱管之間緊密貼合可均與接觸到CPU頂蓋上,從而有效保證其散熱效率。散熱器的熱管工藝同樣出色,無論是在水平還是垂直安裝環境,它都能做到無損性能釋放。
結語
《黑神話:悟空》相比之前的性能測試工具,在畫質方面一點都沒有縮水,畫面水平是目前3A大作最頂尖水平,尤其是在細節的幾何渲染方面,不過對於當今主流顯卡而言,直接拉滿預設影視級畫質顯然壓力過大,就本次測試的A卡來說,需要搭配FSR、幀生成技術纔好駕馭,1080P分辨率個人推薦至少RX 7700 XT起步了,2K分辨率必須得RX 7800 XT,4K直接上RX 7900 XTX沒商量。
當然,你也可以按照本文的自定義優化方案,該方案利用TSR100能保證物件的絕對清晰邊緣,提供和預設影視級一致的建模水平,主要就是犧牲光影、特效和毛髮質量,優化後RX 6750 GRE系列也能跑到2K平均50fps以上,甚至8600G這種APU也有辦法去優化到流暢水平,不知道各位是選擇無腦影視級+補幀還是微調畫質呢,歡迎評論留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