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英偉達,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賣顯卡的。
但是英偉達賣的顯卡,到底是幹什麼的,爲什麼一個賣顯卡的公司能達到世界第二值錢?
電腦的主要打工人,便是CPU,也就是中央處理器。
所有計算的活都歸他管,妥妥的一位996受害者。主打一個能力越大,工作量越大。
但隨着畫面越來越精美,各種高清的電影與讓人臉紅心跳的3D動畫遊戲出現,CPU就有點手忙腳亂了。
爲什麼呢?
電腦畫面是由成千上萬個像素點構成的,爲了匹配人眼的接收與人腦的合成,畫面瞬息萬變。每一個像素點該匹配什麼樣的顏色,這些都需要實時計算。
那麼一旦畫面精美複雜,這位名叫CPU的打工人,又要處理畫面,又要計算。
就好比你又要忙工作,又要幫領導接孩子,還得幫經歷端茶倒水,還得幫同事拿外賣。
但是這個受氣包罷工了嗎?沒有,他還是一點點幹,先處理畫面,處理完畫面再處理計算,然後……它就卡了!
1993年黃仁勳同其團隊看到了這個需求,爲了CPU不再那麼辛苦,NVIDIA應運而生。
設計出了GPU的芯片,並配以散熱扇,高速內存,電源及各種接口,圖形加速器(顯卡)就誕生了。
那麼GPU被招到電腦這個公司裏要幹什麼呢?
如果說CPU是能力出衆,任勞任怨的中年人,正值事業上升期,一些本不屬於他的活他不得不幹,導致了忙不過來,焦頭爛額。
那麼GPU就是公司招了一大批透露着清澈愚蠢的大學生實習,主要處理像素點的問題,把這位可憐的受氣包(CPI)解救出來。讓CPU投身於正經工作中。這樣電腦就不再卡了。
而找來的這些大學生就負責起了端茶倒水的簡單工作,一人負責一個像素點的處理,簡單而高效。
但這並不意味着,GPU的計算能力就高於CPU。
通常來講,CPU就只有幾個核,好比幾個任勞任怨的中年打工人。工作能力強,工資高。能處理許多大學生處理不了的問題。
而GPU有着成千上萬的核,就好比招一百個應屆畢業生或者實習生,便宜啊!
但是他處理不了一些CPU的工作,但勝在人多力量大。
拿快遞,拿外賣端茶倒水的工作對於受氣包們(CPU)並不難,但是一件件去做,嚴重拖累了他們處理主要工作的能力,而這些小事交給便宜單純的大學生,確實恰到好處。
而通過C語言編程,命令這些大學生,就是找了一個經理,給他們開始畫大餅,畫完大餅,還是讓他們幹這些瑣碎的活,而後07年CUDA平臺的誕生,就是大餅經理的誕生地,通過CUDA 平臺進行編程,產生一位經理(算法庫與工具),掌握命令大學生不在話下。
命令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讓十個大學生一組,分不同的組幹不同的活,一組負責快遞,二組負責爲外賣,最終完成公司所有雜活。也可以讓他們站成一條線,從門口到工位,傳遞外賣與快遞。唉,可憐的大學生。
而由此,GPU從圖形加速器,變成了通用加速器,可以理解爲掌握了一大批大學生的簡單雜活人力公司。從此NVIDIA的顯卡賣爆了!
靈感來自:通俗解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