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AMD平臺裝機配置怎麼選?9700X+B650M迫擊炮+4070Ti S裝機

近日的電腦DIY圈,銳龍9000桌面處理器應該是絕對的話題王者。伴隨着9600X/9700X兩款處理器的性能解禁,各種吊打友商的言論再一次霸屏數碼科技媒體。當然,仔細甄別之後發現,最大的贏家其實是7800X3D。(沒啥,就是小漲了幾百)

全新的Zen5架構,更多的算術邏輯單元(ALU),更快的L1/L2緩存,更高的加速頻率,以及更低的功耗與溫度等等,咱就不再複製粘貼了,反正咱也看得懵圈(主要是沒飯恰)。那麼,9000系的銳龍,到底有沒有網傳的這麼神奇?以9700X爲核心,配置應該咋選?搭配4070Ti S裝個機,並將裝機過程及性能實測分享給到大家,供參考。

完整配置單:AMD R7 9700X、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主板、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屬大師B OC顯卡、星曜 D5-6400MHz 16G*2內存、星曜7000 Plus 1T M.2固態硬盤、夜魔360R 黑色一體式水冷、影馳GL-850 ATX 3.0金牌全模組電源、影馳風行者機箱、影馳夢境Pro 黑色風扇*7...即便不上海鮮市場,全套配置的預算也不到1.2W。

配件點評&裝機

絕對C位的銳龍7 9700X,別問我盒子去哪了,借來的U,我上哪找盒子給你。反正作爲3600X/5600X首發受害者,老早就放下了狠話(再買A家首發,我就是小可愛)。8核心16線程設計,基礎頻率3.8GHz,加速頻率5.5GHz,擁有32MB三級緩存,以及8MB二級緩存,熱設計功耗65W。頂蓋邊緣的鉭電容與觸點處有絕緣膠覆蓋,這個必須好評。

依舊熟悉的AM5封裝規格(好評,據說還能用幾年),可兼容B650、X670、A620主板,後續還有800系列新主板。

似乎全世界都在用X670E跑測試,咱比較務實(其實是窮), 選擇的是更具性價比的B650主板,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

B650M迫擊炮主板本體爲全黑配色,但質感表現優秀。M-ATX板型,可以兼容更多緊湊型裝機環境。配置方面,12+2+1相智能供電設計,並配備了大面積的金屬散熱馬甲,可以說相當豪華。4條DDR5內存插槽,最高支持OC至7600+MHz內存頻率。2個 M.2固態插槽,均支持pcie4.0高速傳輸,同時也都配備了金屬散熱馬甲。

內存方面,綜合目前的消息來看,依舊不建議上太高頻的D5,因爲意義也不大,還有可能亮機困難。咱今兒這臺機使用的是影馳星曜 D5-6400MHz 16G*2內存,海力士A-DIE顆粒加持,性能拉滿。其實我更建議選擇6000MHz的即可,但奈何手邊沒有,只能湊合用着先。

硬盤方面,選擇的是一塊滿血的pcie4.0固態,星曜7000 Plus 1T M.2固態硬盤。

平臺整體裝進風行者機箱。

都說AMD是性價比之選,機箱方面咱也不能鋪張浪費,選擇了這款黑色的影馳風行者機箱,側透的設計可以滿足玩家對ARGB的追求;全網孔的前面板則能有效保證機箱進風,構建完整高效的散熱風道。關鍵,價格還便宜。兼容性方面,支持M-ATX/ITX主板,顯卡安裝限長410mm,同時也支持360水冷散熱。

一個不小心整了個全黑,散熱方面咱也就不特立獨行了。同樣是性價比拉滿的夜魔360R 黑色一體式水冷。都說9700X功耗低,咱給配個360,規格算是拉滿了吧。

全新的AMD 9000系功耗似乎都不高,但是畢竟是搭配4070Ti S顯卡,所以電源也不建議太含糊,咱直接選擇的是這款影馳電競大師GL-850 ATX 3.1 金牌全模組電源應該不錯。80plus金牌認證,全臺系高品質105度耐溫電容,原生12V-2x6模組接口,還有五年售後服務保障,也能讓你用得更安心。

電源、散熱鎖好,全部風扇位都給裝上了夢境PRO風扇(4正+4反)。

按9700X的段位,顯卡方面咱當然也不能掉鏈子。再綜合考慮今兒全黑色的主題,所以我們最終選定了這片全黑配色的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屬大師B OC顯卡。

顯卡上機

背線也必須安排好。

全黑配件的素顏組合,成品效果感覺也還不錯。

點亮主機,ARGB燈效buff必須疊滿。

擺在桌面上,也應該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性能測試

魯大師整機測試:

全默認狀態,整機得分226.5W分,CPU得分92.3W分,內存得分18.5W分;

內存XMP,並在BIOS中,開啓HIGH-Efficiency Mode,並將Memory Timing Preset設爲Tighter;

整機得分235W分,CPU得分93.2W分,內存得分26.4W分;

進bios,將PBO設置爲Enabled,再次測試,整機得分241W分,CPU得分99.8W分;

使用核顯再次測試,整機得分165W分,CPU得分101.2W分,顯卡得分59.6W分,內存得分26W分;

CPU-Z基準測試:

全默狀態,CPU單核得分858.3分,多核得分7977.9分;

開啓PBO後,CPU單核得分864.6分,多核得分8798.5分;

Cinebench R20基準測試:

全默狀態,CPU單核得分830 pts,多核得分7705 pts;

手動開啓PBO後,CPU單核得分869 pts,多核得分8689 pts;

Cinebench R23基準測試:

全默狀態,CPU單核得分2071 pts,多核得分19270 pts;

開啓PBO後,CPU單核得分2090 pts,多核得分22363 pts;

CPU Profile基準測試,開啓PBO,最大線程得分10290分,單線程得分1236分;

Geekbench 5基準測試,開啓PBO,CPU單核得分2469分,多核得分15448分;

Geekbench 6基準測試,開啓PBO,CPU單核得分3283分,多核得分18059分;

CPU生產力測試:

7-Zip解壓縮基準測試,手動開啓PBO後,CPU單線程得分9927 MIPS,多線程得分124848 MIPS;

弗利茲國際象棋基準測試,手動開啓PBO後,CPU單線程得分5434分,多線程得分42170分;

X264 FHD Benchmark視頻編碼測試,X264 FHD Benchmark 是一個用於測試處理器在進行視頻編碼時性能的基準測試工具,它專注于衡量CPU在使用多線程狀態下對1080p全高清視頻時的編碼性能表現,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心處理器的能力通過並行處理來模擬真實世界中視頻編碼的工作負載,AMD R7-9700X處理器,在手動開啓PBO後,CPU得分90.5 FPS;

Blender Benchmark 4.1硬件渲染性能基準測試,手動開啓PBO後,在Monster項目中,CPU得分143.396362分。在Junkshop項目中,CPU得分100.000134分。在Classroom項目中,CPU得分75.542324分;

Corona 1.3 Benchmark是一個通過發送光線到場景中並分析影響光線的材質、燈光和其他組件來確定每個像素的顏色。測試完成後,Corona Benchmark 會顯示機器每秒的光線數(rays/s),這是一個性能指標,值越高表示性能越好,AMD R7-9700X處理器,在手動開啓PBO後,CPU得分7435320 Rays/s,總耗時65秒;

Procyon基準測試,在AI推理性能測試中,使用CPU進行推理測試,手動開啓PBO後,在推理精度爲Float32時,CPU得分183分,在推理精度爲float16時,CPU得分72分,在推理精度爲integer時,CPU得分280分;

核顯性能測試,3D Mark Sky Diver項目可以測試出CPU核顯在運行圖形API爲DX11的遊戲時的性能表現,AMD R7-9700X處理器的核顯得分爲8518分;

功耗測試

單烤FPU測試,室溫27度,機箱內環境,全默狀態,CPU待機溫度爲44度左右,待機功耗爲20W左右;

烤機5Min,CPU 外殼溫度爲64度左右,CPU封裝功耗爲85W左右;

開啓PBO,CPU待機溫度爲45度左右,待機功耗爲40W左右;

烤機5Min,CPU外殼溫度爲95度左右,CPU封裝功耗爲150W左右;

保持PBO開啓,在Cinebench R23多核測試中,CPU外殼溫度爲86度左右,CPU封裝功耗爲150W左右;

Furmark烤機測試,烤機30Min,RTX 4070Ti Super金屬大師B OC顯卡的溫度爲66度左右,功耗爲280W左右;

PC Mark Extend整機辦公性能測試,整機得分13517分,常用基本功能得分11284分,生產力得分12540分,數位內容創作得分17581分,遊戲得分36260分;

內存讀寫測試:

開機默認4800MHz,讀取速度爲56883 MB/s,寫入速度爲63203 MB/s,複製速度爲51811 MB/s,延時爲90.7 ns(沒眼看);

開啓內存XMP後,讀取速度爲59047 MB/s,寫入速度爲81940 MB/s,複製速度爲57227 MB/s,延時爲74.7 ns;

保持內存XMP,開啓HIGH-Efficiency Mode,並將Memory Timing Preset設爲Tighter,讀取速度爲69321 MB/s,寫入速度爲90671 MB/s,複製速度爲61281 MB/s,延時爲68.1 ns;

關閉HIGH-Efficiency Mode後,使用Memory Try It將內存OC至7600MHz C36,內存讀取速度爲59291 MB/s,寫入速度爲83718 MB/s,複製速度爲55231 MB/s,延時爲71.9 ns(約等於無效OC);

遊戲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基準測試,畫質最高,光追超高,DLSS超強性能,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183 FPS。2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234 FP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254 FPS;

《彩虹六號·圍攻》基準測試,畫質超高,渲染比例100%,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157 FPS。2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311 FP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462 FPS;

《極限競速·地平線5》基準測試,極端畫質,極端光追,開啓DLSS 3.0並設爲超級性能模式,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149 FPS。2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215 FP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254 FPS;

《賽博朋克2077》基準測試,畫質超級,光追設爲路徑追蹤模式,DLSS設爲超級性能模式,並開啓DLSS 3.0與光線重構設置。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99.62 FPS。2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171.46 FP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數爲226.62 FPS;

《PUBG·絕地求生》實際遊玩體驗,三極致畫質,100% 渲染比例,圖形API爲DX11,4K分辨率下,遊戲實際幀率爲220 FPS左右,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240 FPS以上。保持畫質不變,4K分辨率下,遊戲實際幀率爲240 FPS左右,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280 FPS以上。1080P分辨率下,遊戲實際幀率爲260 FPS左右,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320 FPS以上;

裝機小結

簡單對比了下網上流傳的媒體測評數據,咱這顆U性能發揮似乎會比X670E平臺稍低(當然,也不排除是我菜,又或者PBO檔位的問題),但感覺還在可接受區間。總的體驗下來,9700X這顆U強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被吹上天的降溫降功耗(沒了積熱困擾),反正給咱感知並不明顯。至於跟隔壁的對比,其實跑贏也不是這一次了,但最終選擇權還是在玩家手上,沒啥好說的。更何況,其實性價比並沒有比78X3D更優秀。所以,按咱以往的經驗,再多等等又何妨。畢竟,晚買享折扣,纔是真理。

整機配置方面,9700X+B650M迫擊炮+4070TiS顯卡的組合,1.2W不到的預算,生產力和4K分辨率下的遊戲表現也都足夠優秀,直接拿來抄作業也未嘗不可。搬磚不易,不喜勿噴。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