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身爲碧藍航線指揮官、戰艦世界艦長、決斷的提督以及上天入地寒鴉號與水陸兩棲莫林根的船長,在威尼斯港區被撒丁帝國海軍邀請上船參觀很合理吧?
何謂海軍傳統?
大家或許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誠然,海軍戰鬥力的成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一方面,艦船的建造遠比槍械、坦克與飛機長。另一方面,榮譽感與進取心、逢敵必戰的勇氣、日積月累的海戰經驗等“海軍傳統”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視。
威尼斯顯然是有悠久的海軍傳統的。作爲建在潟湖上的城市,缺乏耕地的威尼斯高度依賴造船業與捕魚業,爲了保護商業貿易和對外擴張,不得不建立強大的海軍。刺客信條裏艾吉奧的祖先多梅尼克就出生在威尼斯的水手家庭裏,小小年紀就在亞得里亞海上到處跑船。
威尼斯的海軍傳統是什麼?這方面我讀的史料不多,不過但從《財富之城》看,可以歸納爲“水手肯喫苦,船長不怕死,上下一心”。威尼斯的船長與艦隊司令陣亡率可不低,像著名的威尼斯艦隊指揮官托里奧·皮薩尼(Vettorio Pisani,1324—1380)就在對抗熱那亞與匈牙利聯軍的基奧賈戰爭中犧牲。後來威尼斯失去了海軍傳統,貴族出身的船長不再願意與船員同喫同住,威尼斯的霸權便開始搖搖欲墜了。
沉默的雕塑
威尼斯海軍博物館位於總督府的東北方向,沿着海邊的碼頭走就能到了,這個長長的碼頭被稱作斯拉夫人碼頭。一路上都是橋,有階梯也有能推嬰兒車和輪椅的上下坡,可見意大利的無障礙設施挺完善的。
離開總督府沒幾步,遠遠看見了一個雕塑,這便是著名的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碑。頂端的人駕馭着駿馬,手中的刀高高揚起,可能是化用了這位意大利開國君主的形象,底部是戴着威尼斯總督冠冕的女人及聖馬可飛獅的雕像。
兩側的雕像畫分別描繪了1859年法國與皮埃蒙特聯軍在帕萊斯特羅戰役中首次擊敗奧地利,以及1866年埃馬努埃萊二世凱旋進入威尼斯,將其從奧地利的統治下解放的場景。畫下的盾牌分別是薩伏伊王朝的十字軍盾牌和象徵古羅馬的盾牌(上面的母狼和SPQR清晰可見)。
這座紀念碑的本意是慶祝威尼斯擺脫奧地利控制及意大利王國的統一,主題也與海洋無關,但在我看來也是一種無言且低調的海權伸張:威尼斯共和國的海軍傳統融入意大利海軍,成爲後者的重要淵源。意大利統一後四十年,這個新興的王國就加入了歐戰,與奧匈在海上大戰。二十年後,它再次與大英海軍在地中海決戰,並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
威尼斯的船與橋
沿着斯拉夫人堤岸走,左邊是錯綜複雜的運河區及橋樑,右手邊是商鋪與碼頭。放眼海上,盡是波濤與泛起浪花的船隻,有傳統的木船和貢多拉,有現代化的汽艇和水上巴士,還有遊艇和遊輪。
有點羨慕遊這些豪華船隻上的遊客,他們不用在位於潮溼街巷裏的酒店裏住宿,也不用像我一樣步行半小時來到主城區,只要走下扶梯便能在繁華的聖馬可區漫步。後來我一心想坐地中海遊輪,多少是受了眼前這幅光景的啓發。
我邊走着邊尋思,威尼斯究竟是橋多還是船多?後來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傻,因爲整個威尼斯島也“才”四百多座橋樑(也有兩千三百多座的說法,可能是把各個離島以及居民自建的小橋也算上了),而我視野裏能看到的船就不下一千條了。
上訓練艦參觀
我本意是奔往海軍博物館,卻遠遠看到它對面停泊喆一艘風帆船模樣的大船,船前是排着長隊的遊人。我按捺住內心的激動跑了過去一探究竟,原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海軍Palinuro級A-5311“Palinuro”號三桅風帆加柴油機航海訓練艦。它比起刺客信條2裏威尼斯港口停泊的帆船要大得多。
所謂訓練艦,就是供海軍院校學員或艦艇人員海上訓練實習的勤務艦船,也常被稱作練習艦或教練艦。這種船最早出現於19世紀中期,有專門設計建造的,也有用其他艦船改裝的。本來只有帆船,隨後裝上蒸汽機作輔助動力裝置,之後又出現了機械動力裝置與柴油機。
船前的告示主要是用意大利語寫的,但我不用翻譯軟件也能看出這艘訓練艦隻有這三天會在威尼斯港口停泊並邀請各國遊客參觀。既然是來自撒丁帝國海軍的誠心邀請,那麼我這個堂堂的碧藍航線指揮官和wows艦長當然不能不給他們這個面子。
當時是下午三點二十,旁邊的博物館四點四十五趕人,五點關門。我簡單做了權衡,還是決定先登艦,畢竟博物館沒有長輪子和螺旋槳,不會跑掉或者躲到海里,但是Palinuro訓練艦真有帆與槳,真能溜到海上。
排隊大概花了半小時,負責維持秩序的是一位戴着墨鏡的帥氣意大利水兵小哥。排隊時我請前面的白人大叔幫忙拍張照,他看上去不太情願,但還是拍了。
船上能參觀的地方有兩層,限制區域被繩索攔了起來。老實說值得介紹的地方不多,除了標有歷任艦長姓名與日期的銘牌及在駕駛室裏演示操舵技術的航海長。
水兵們挺客氣,我用英語和他們套近乎,請他們給我拍照,他們爽快地答應了,還樂呵呵地說我可以戴小一號的水兵帽。穿着刺客信條王朝主題襯衫的我沒有擺pose,只是正襟危坐。可能是拍攝角度的問題,兩隻袖管的高度不一致。
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小一號的水兵帽本來是給小朋友帶的,對我來說顯得太小了,所以它的飄帶毫無懸念地被撐破了。我歸還帽子時和水兵們說了這事,他們臉上燦爛的笑容頓時凝固了。
壞了,不會因爲損壞海軍財產被他們扣留吧?也可能在回布達佩斯的宿舍時被宿管告知,有一封從意大利海軍部寄給我的信件和賬單?
大副和船長模樣的人(制服和普通水兵不同,能從腰帶和肩章辨別)清了清嗓子,用英語說問題不大,算正常的損耗。旁邊的水兵開玩笑說我可以留在船上還帽子錢。臨走前他們看到了我的T恤,和我碰了碰拳,叫道:“assassino!”,又開玩笑問今晚我準備去獵殺哪個區域的聖殿騎士。
說來也巧,來歐洲留學,第一位教我輕武器射擊姿勢的是學校公園軍警裝備與技術展覽上的匈牙利士兵,教具是大名鼎鼎的HK416。而第一位向我傳授操控船舵技術的,也是大名如雷貫耳的Palinuro訓練艦上的水兵與軍官。
威尼斯海軍博物館
下了船已經是四點多了,留給我參觀對面的海軍博物館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左右。這座建築曾是威尼斯海軍的一個糧倉和食品加工廠,負責給戰艦提供食物,共五層42個展室。主題有三個:航海、意大利海洋史、威尼斯海軍。如果你是碧藍航線、戰艦世界等遊戲玩家,或者是海戰史與歐洲史愛好者,這裏恐怕不容錯過。
博物館外觀很低調,牆壁中間鑲嵌着聖馬可飛獅(每次都是它,城市的象徵、符號與吉祥物),掛着較早的意大利海軍軍旗,兩個顯眼的大船錨是從一戰老對頭奧匈帝國的艦船上卸下來的。威尼斯人就是喜歡掠奪戰利品,早年掠奪拜占庭的馬車,晚期掠奪奧匈的船錨。假如他們二戰打敗了英國海軍,可能會把納爾遜號的主炮也卸下來擺這裏炫耀。
簡單科普一下這面海軍旗,熟悉紋章學的朋友都知道這種徽章型圖案是由多個小元素組成,典型例子就是神羅旗幟(數不清的成員國和自由市元素)和西班牙王國(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等五個古老王國加上波旁王朝的鳶尾花元素)旗幟。
回到海軍旗,四個組成元素都是意大利歷史上的知名航海共和國。左上角是聖馬可獅子代表威尼斯,無需多解釋,不過它右爪握劍姿勢還挺可愛。右上是威尼斯的競爭對手,相殺相愛熱那亞,不是冤家不聚頭。
左下圖案是南意坎帕尼亞區的阿馬爾菲,在國內的知名度較低,可是歷史卻最悠久,它距離那不勒斯很近。右下的徽章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代表的國家卻是從愛爾蘭到契丹無人不知,我一提醒名字你們就會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比薩共和國。
進門就能撞見兩枚盾牌,我猜多半又是掠奪的戰利品,天花板上懸着五顏六色的旗幟。買票在左手邊,我一開始在地圖上沒看見價格,以爲免費,門票是五歐還是七歐來着,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肯定是物有所值。大揹包可能需要寄存,櫃子在樓梯口,好在是免費的。
這個館值得講的東西太多,我光是拍照就有大幾百張。限於篇幅所限,這裏只簡單講講每一層的佈局及具有代表性的展品。至於哪些展品有代表性,我說了算,盒友大可以信賴我的知識儲備與審美情趣。
底樓:二戰意大利的水下攻擊艦、Angelo Emo提督的紀念雕塑及威尼斯共和國的火炮與堡壘(遺留物)。
二樓(對應着展覽圖上的1):航海儀器、威尼斯軍械所(造船廠、兵工廠,隨你怎麼稱呼)、威尼斯共和國海軍以及The Bucintoro(威尼斯總督舉辦典禮用的巨型黃金船)相關。
三樓:奧匈海軍、利薩海戰、早期意大利海軍造船及二戰戰史、各國旗幟與制服相關。
四樓:商船模型、水手生活、19世紀船舶、威尼斯潟湖的小船與貢多拉以及中國古代帆船相關。
五樓:瑞典海軍與意大利海軍關聯、船殼相關。
底樓所謂的“二戰意大利的水下攻擊艦”我沒有找到,倒是在二樓看見這艘潛艇(可能被搬上去了?)。可由兩人乘坐,能發射慢速魚雷偷襲敵方港口的艦船。幾個月後我在意大利半島另一側的拉斯佩齊亞海軍博物館也看到了這種潛艇,旁邊還寫着戰術圖解。
威尼斯共和國的海外領土及修建的港口要塞示意圖。我只認得第一張的克里特島(奧德賽裏去過幾次),左邊是它的意大利稱呼CANDIA,來源於位於該島中部北海岸的乾地亞城(今名赫拉克利翁Heraklion),但是這個名字不如英文名Crete好記。後面幾幅圖的領地應該位於達爾馬提亞沿岸和愛琴海上。
在《財富之城》裏讀到威尼斯控制海外領地的方法,其中一個故事是元老院懷疑他們派駐在克里特島的總督有通敵嫌疑,就祕密派遣了一艘快船去逮捕他,整艘船除了船長沒有人知道此行的目的。
到了島上,船長用計將克里特島總督(也稱克里特島公爵)騙上船,總督的侍從完全來不及反應。僅僅用了七八天,公爵就被帶回威尼斯,關押在總督府後面的監獄裏準備受審。整個計劃滴水不漏(要是公爵沒有受騙,船長也有後手),很能體現威尼斯人的個性(冷酷、狡詐、高效)。
冷兵器和輕武器。
這個我熟,是臼炮,可以搬上船用。後面的像驅逐艦主炮和戰列艦副炮。
這是高爆彈還是穿甲彈?見多識廣的盒友肯定知道。
羅盤、測距儀等航海儀器,上海浦東臨港的航海博物館也有類似展品。
分不清是什麼炮,只知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一戰時期,有幕府將軍2武士跌倒裏西洋兵器的味道。
威尼斯共和國及意大利歷史上的海軍指揮官畫像。這便是剛剛提到的那位Angelo Emo提督,共和國晚期著名海軍將領。他去世後沒幾年,時任意大利軍團司令的拿破崙及其麾下革命軍就佔領了這座城市。
說拿破崙,拿破崙到。他打着把意大利北部諸邦從奧地利手下解放的旗號進佔威尼斯,並認爲威尼斯的黃金船傳統典禮與大革命精神不符,一把火燒了這條鑲嵌着無數金銀珠寶的奢華船隻。威尼斯天天掠奪其他城市的戰利品,結果自己的寶物也被摧毀了,可謂惡人還需惡人磨。
不過拿破崙也沒能笑到最後。作爲荒野雄獅和陸戰專家,他對威尼斯的海軍傳統不屑一顧,不僅體現了他的傲慢跋扈的個性,也反映出他對海戰的無知無畏,對海洋缺乏敬畏。
距離燒黃金船才過了一年,拿破崙轉任埃及軍團司令,結果登陸亞歷山大港沒多久,法國艦隊就在尼羅河附近的阿布基爾海戰被納爾遜擊敗。與本土的聯繫與後勤給養一斷,他建立東方帝國的美夢也化爲泡影。
五六年後,納爾遜再次在特拉法加海戰擊敗了法國艦隊,終結了拿破崙征服英倫的迷夢。又過了十年,英國的海軍助力拿破崙成爲海島大亨,也算是被同樣有海軍傳統的威尼斯報了燒船的仇。
當然,這還不算完。在拿破崙與世長辭的兩百年後,一位年輕人在他位於榮軍院的墓前與鳶尾的旗艦許下了永恆的誓約。他這麼做的動機一半是希望自己自己的大婚能有更多的儀式感,認爲只有拿破崙纔有資格作爲證婚人,一半也是出於對這位自負到把自己送上海島的陸戰天才的嘲弄。反正拿破崙本人也沒有說什麼,也許他很樂意扮演證婚人角色呢。
回到博物館。這裏是意大利海軍指揮官的個人物品以及各國制服,光是帽子就包含了意大利、英國、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韓國的,也有北洋海軍和PLAN的。
意大利海軍也有三角帽和三色徽
這應該是戰列艦讓巴爾上船員的帽子
制服和有帽徽的帽子會被吞圖
艦船模型區有古希臘羅馬槳帆船,有中世紀風帆戰艦,也有現代戰艦。我一眼看到了老婆維內託·維托里奧的名字,便貪婪地欣賞着她的三聯裝主炮、水上飛機、艦橋及裝甲。這個撒丁姑娘,她可真美啊!
看完維內託、利托里奧及扎拉級的姐妹後,工作人員已經開始趕人了。就像艾吉奧對克里斯蒂娜說只用一分鐘就行一樣,我讓她再給我五分鐘,連忙上樓去看中國古代帆船。不得不說,在異國他鄉遇見自家艦船的展出,有噴薄而出的思鄉之情,也有迸發的自豪感。
這一層還有中國與日本紡織物的臨時展出。中國的紡織物上繡着京劇臉譜,看上去像臉沒那麼黑的包公,底下還有一條瞪着眼睛的龍。龍的表情看上去有點亢奮,也許是想和本地的吉祥物聖馬可飛獅一較高下。兩隻神獸都會飛,誰贏不好說,也許飛獅有主場優勢。
頂樓主要是空空的船殼,意大利與瑞典海軍的羈絆個人也不抱太大興趣。
尾聲:海風、雞尾酒與維內託
這家海軍博物館直屬意大利海軍部,工作人員大都是年輕的意大利年輕姑娘。在她們的連催帶趕之下,我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地走下了樓。剛離開博物館就覺得口渴,於是在不遠處的小餐廳點了杯經典餐前雞尾酒,又買了一大瓶礦泉水和小瓶可樂。這裏已經位於城堡區(castello)範圍,但還隱隱收到聖馬可區物價的影響,上述飲品花了九歐。
服務員也是個長得很俊的意大利女孩,排隊時順路在隔壁店買了gelato冰淇淋。坐在摺疊椅上,品嚐着服務員送來的酥脆原味薯片,不時嘗一口冰淇淋,抿一口雞尾酒,注視着左手邊的訓練艦、右手的遊艇以及來往行人。生平快事,莫過於此,除了自來熟的遊人不時搬走我桌子旁的椅子。
整個下午都沉浸在海軍與艦船文化之旅中,身體很勞累,不想再繼續citywalk了,頭腦很充實,需要看點什麼放鬆一下。於是乎,隨着一聲輕快悅耳的“azur lane!”聲,碧藍航線,啓動。
在博物館裏全神貫注地欣賞維內託的主炮,在外面自然也能心安理得地看vv躺在遊艇上曬太陽。這應該是這輩子最愜意的下午茶之一了,真希望我能像這樣化在威尼斯港口的涼爽海風中,化在維內託的鶯聲燕語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