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界,流傳着一句經典名言:打敗你的,一定不是你的同行。比如柯達做的膠捲,就被佳能索尼們的卡片機幹掉了,而佳能索尼們的卡片機,又被蘋果三星們的智能手機幹掉了,這一波危機感,同樣把寒氣傳給了瑟瑟發抖的微信。
當年,“小而美”的微信靠着免費聊天,打敗了三大運營商的收費短信業務。而現在,能打敗這個社交圈霸主的黑馬,很有可能是小天才兒童智能手錶。
做兒童手錶的小天才,爲什麼能被這樣看好?因爲他們設計的社交功能,真的能算得上天才。
天才的功能設計,成就了小天才
小天才的特色功能是什麼?當然是他們的第一個天才交互設計:碰一碰加好友。
相比於成年人交友需要掃一掃微信二維碼的舉動,小天才加好友,只要兩個人確認過眼神,手錶一碰,就接上頭了,簡單又直接。
有了這個儀式感滿滿的交友方式,小天才一下就抓住了小孩哥小孩姐們的好奇心,用戶量飛速增長。強者從不抱怨環境,在2015年,小天才便從巨頭雲集的混沌市場裏殺出了重圍。
第二個天才設計,是封閉的社交圈。
用戶多了以後,漸漸地,孩子們就發現,沒有小天才,你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前座的小美和隔壁班的小帥“碰”在了一起,即便你是高貴的AppleWatch用戶又怎樣?根本進不到別人的圈子,於是你只好回家跟爹媽哭着鬧着要小天才。
理由別問,問就是同學都有,自己不買就是不合羣,沒有朋友就要孤獨終老。拗不過的爹媽也無奈,爲了孩子的未來,只能掏幾百塊錢買表消災。
加上了好友後,小天才也僅支持自帶的“微聊”進行聊天,聊天對象僅限於小天才用戶和家長。這個“微聊”幾乎就是小天才版的微信、QQ,不僅能發消息,還能發動態,馬化騰聽到後應該要汗流浹背了。
爲什麼鵝廠的兩個聊天軟件能成爲主流?因爲做得早,而且生態已經封閉,用戶想要遷移社交網絡的成本是極高的。
而對於沒有手機的小學生,他們本身就在這個生態之外,反而是可以脫離智能手機打電話、甚至聊天的小天才手錶纔是他們的社交主戰場。
如今,這個社交圈還發展到更加深層的“集贊”玩法,你在學習門口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在手腕上的虛擬世界裏,有可能是個主頁獲贊數十萬的大網紅。
就是這文案……怎麼跟我們玩非主流那會兒這麼像呢?這個脫離了“鵝廠社交雙劍客”的社交圈子,已經成長得生機勃勃,大有成爲未來的社交霸主的趨勢。
不過,小天才手錶不只有孩子社交的功能,還有諸如智能電話、GPS定位、樓層定位、行動軌跡等家長需要的功能。
於是,作爲一場利益交換,孩子們得到了社交門票,爸媽們也掌握了孩子的行動軌跡和身體數據。
所以,整出了這套遊戲規則的人,連李雲龍都要來誇一句天才。
小天才的天才設計還不止於此。
很多智能手錶都琢磨過拍照功能,如何在薄薄的表裏塞個能拍照的攝像頭,各路廠商絞盡腦汁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對於成人用戶來說,手錶都是配合手機使用的,拍照功能就是雞肋,沒人買單。
而對沒手機的兒童就不一樣,拍照是個必選項,於是小天才開始教同行做產品:“怎麼拍照?把表蓋立起來不就行了?”這波操作看得柯南直呼內行,毛利小五郎的脖子也陣陣發癢。
最近,小天才上線了聊天審覈功能,又整了一波大的,這個功能原本是爲了屏蔽聊天時的不文明消息,結果審覈功能一視同仁地屏蔽了不少父母教訓孩子的內容。
比如什麼“脫衣服”、“大不大”、“你和弟弟睡了嗎”這種話,不看個上下文很容易想歪。靠着這個功能,小天才以一己之力讓萬千家庭母慈子孝,但“留給爹媽的詞真的不多了”。
在微博上,這個“兒童電話手錶專治父母脾氣”的話題里人聲鼎沸,還一度上了熱門話題榜。路過的樂子人網友在看完截圖後,反而有不少人表示被種草了,小天才整的這個大活又給自己刷了一波粉絲,真是個天才。
而且,賣手錶不只是靠小天才的努力,小朋友們也十分爭氣,小孩哥願意以幹家務爲代價,換一臺自己夢寐以求的小天才手錶,最少花個幾百塊,就能得到一個懂事聽話、說一不二的小孩,哪個家長不樂開花?就這樣,小天才的成績開始滾雪球了。
據數據,在2023年第二季度智能手錶出貨量佔比裏,小天才(即imoo)以21%的佔比排在華爲後頭,力壓蘋果,而細分到兒童領域,小天才居然佔到了35%,一騎絕塵。
時代的進步快過任何人的想象,十多年前還是紙幣的天下,現如今,農村路邊賣菜小販的兜裏都有收款二維碼。
五年前,很多人對抖音快手還嗤之以鼻,但並不妨礙現在它成爲每個人生活中的百科全書和時間殺手。
所以,等再過十年、二十年,當小天才們變成了大天才們,或許不一定還會用手腕上這童趣十足的手錶來社交,但我覺得,倒是一定會有新的“小天才”,把微信QQ這些前浪,拍在沙灘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