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AMD居然自行搶跑銳龍9000性能數據……

AMD在不久前的ComputeX展會上首次宣佈了基於Zen5架構的銳龍9000系列臺式機處理器和Ryzen AI 300系列移動處理器,同時也公佈了銳龍9000系列將在7月底上市。按照以往的慣例,銳龍9000的性能測試數據解禁時間也會是在上市那一天。但是,沒想到AMD在7月9日~10日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2024 Tech Day大會上,官方竟然透露了銳龍9 9950X的大量測試數據和超頻成績……只見過不守規矩的KOL違反NDA保密協議偷跑,沒想到AMD你濃眉大眼的居然自己玩起了搶跑啊!

銳龍9 9950X官方超頻成績表搶跑大量測試數據

AMD在Tech Day大會上邀請了知名超頻高手Bill Alverson來使用銳龍9 9950X液氮/液氦極限超頻挑戰極限。在添加液氮時,可以看到溫度探頭實時監測到的溫度已經低至-71.5℃,後面更是低於-110℃。此外,Bill Alverson的中文講得非常不錯。

▲最終達到極限狀態的銳龍9 9950X在wPrime 32M測試中獲得了1.378s的出色成績

▲銳龍9 9950X液氮超頻的極限頻率爲6597.94MHz,此時核心電壓爲1.456V

▲雖說沒有看到處理器具體的滿載功率,但從ROG電源的LCD上可以看到處理器運行測試時的系統功率達到了345W左右

▲銳龍9 9950X超頻展示的成績都在這裏,可謂是官方爆料大禮包了

通過反覆的嘗試,最終銳龍9 9950X的極限頻率來到了6597.94MHz,此時電壓爲1.456V,最終在wPrime 32M測試中獲得了1.378s的成績,相對默認設置提升了25%之多。此外,銳龍9 9950X在全核6.6GHz設置下還通過了R23 NT測試,得分達到53000分,相對默認設置提升了26.4%,R15 NT測試得分高達8516,也提升巨大。因此,喜歡超頻的玩家也可以期待一下銳龍9000上市了,核心最多的銳龍9 9950X都能達到這樣的水準,那麼8核與6核的型號顯然會成爲新一代的超頻甜品明星。

這張官方展示的成績圖可以算得上是銳龍9 9950X成績搶跑大禮包了,Stock這一列就是它在默認設置下的性能分數,包括了R23多核、Geekbench6、wPrime、7-Zip等等。

Zen5內存超頻新玩法:無需重啓一鍵超內存

銳龍9000系列在內存超頻方面也有進一步提升,不但可以通過更新AGESA代碼支持到DDR58000,還可以通過Ryzen Master實現不重啓系統、一鍵切換內存配置文件來調節頻率與時序參數。

▲默認P1 DDR5 4800模式

▲無需重啓一鍵切換到P0 DDR5 6000模式

從現場的演示來看,搭載銳龍9 9950X的測試平臺內存原本運行在P1的DDR5 4800模式下,此時內存延遲爲89.2ns,然後我們只需要在Ryzen Master中進行一鍵切換配置文件,即可變到P0設置的DDR5 6000模式下,頻率和時序參數都同時改變,此時延遲也來到了76.8ns。

和工程師的交談中我們也得知,銳龍9000的內存甜點頻率也是DDR5 6400,在此頻率之下都可以使用UCLK/MCLK=1比1的分頻比例,實現最佳的延遲表現。如果要使用DDR5 8000甚至是DDR5 10000+的內存頻率,則要使用1比2的分頻比例。

Zen5的PBO再升級:Curve Shaper調控更精準

這一次銳龍9000還帶來了全新的Curve Shaper功能,在原有的Curve Optimizer功能上提供更加靈活的電壓、溫度、頻率調節。簡單來說,我們在使用Curve Optimizer功能時,越高的電壓也就對應着越高的頻率,從圖上看調節過程就是整個曲面上下移動。而Curve Shaper功能則在15種溫度與頻率組合模式下可以調節電壓曲線,從而改變整個曲面的彎曲程度,讓處理器可以在更低電壓設定下加速到更高頻率,實現更低的功耗和溫度。當然,Curve Shaper功能和Curve Optimizer功能也可以一起使用。

▲現場用來測試PBO+DDR5 8000內存的平臺,使用了銳龍9 9950X處理器

▲在主板BIOS中可以看到Curve Shaper的選項

▲在Curve Shaper選項中,每種頻率檔都對應三種溫度設定

▲開啓PBO+Curve Shaper之後,銳龍9 9950X的R23 NT分數大約提升了7.6%

那麼新版PBO和Curve Shaper效果如何呢?從AMD現場的測試成績來看,光是開啓PBO+EXPO,R23 NT分數相對默認設置就提升了4.7%,而打開Curve Shaper之後,這個提升幅度來到了7.6%,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

不過,話說回來,Zen5架構到底升級了什麼,才能實現這樣的性能提升幅度呢?AMD架構之父Micheal Clark在Tech Day上給我們的記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下面是乾貨警告,小心看CPU架構解析燒掉你的CPU……

讓我們從Zen5微架構的改進說起

整體來說,Zen5架構的升級包括了四大方面。第一,每個週期可以處理更多的指令;第二,分發和執行帶寬得到了提升;第三,將緩存數據帶寬翻倍;第四,提供AI加速。

前端部分,在指令取/解碼的升級方面,Zen5架構帶來了雙管道獲取以及高級分支預測。分支預測擁有了更低的延遲、更高的準確度與吞吐量;指令緩存響應速度與帶寬都得到了提升;提供雙解碼管道。

執行部分,整數執行的升級主要包括了更寬的分發與執行,提供了8個單位寬度的獲取/退出,擁有6個ALU,包含3個乘法器,具備更多的統一架構ALU調度器和更大的執行窗口。

浮點/矢量計算單元的執行部分,Zen5架構提供了512位的AI數據通路,支持滿血512bit數據通路的AVX-512加速,擁有6流水線/雙週期延遲的浮點加法器,可以發送更大數量的浮點運算指令。

載入和存儲部分,Zen5架構提升了數據帶寬。它擁有48KB的12路一級數據緩存,提供4週期載入;一級緩存與浮點單元的最大帶寬得到了翻倍;提升了數據預取效率。

總而言之,就算普通玩家看不明白那麼多專業術語,光是從圖上也能看到Zen5對於處理器架構的各個部分都進行了升級,所有這些升級都是以提升IPC和執行效率爲目標,這也意味着就算頻率不變,Zen5的性能也會高出上代不少。

那麼經過四大方面的升級之後,Zen5架構相對Zen4有多大的IPC提升呢?AMD官方給出了對比的數據。從圖中可以看到,13項測試中,Zen5最低領先了10%,最高領先幅度達到35%,平均下來大約在16%左右。這13項測試包含了遊戲、視頻轉碼、網頁應用、3D渲染輸出和基準測試,覆蓋面也比較廣,比較有代表性。

而在數學計算加速單元方面,Zen5的提升更是巨大。和Zen4相比,Zen5單核機器學習性能暴增32%,單核AES-XTS計算也劇增35%之多。

當然,除了銳龍9000之外,採用Zen5架構的AMD處理器還有Ryzen AI 300系列移動處理器和第五代AMD EPYC服務器處理器(將在2024下半年上市),其中Ryzen AI 300系列移動處理器不但採用了Zen5架構,還內置了第三代Ryzen AI引擎的NPU,爲用戶提供了進入AI PC時代的全能解決方案。第五代AMD EYPC服務器處理器則最多可提供192核384線程,採用領先業界的4nm與3nm製程工藝打造。

不看廣告看療效:銳龍9000實戰就是這麼強

那既然Zen5架構有這麼多改進,實戰的效果又如何呢?AMD也放出了官方的對比數據。

AMD在會上給出了銳龍9 9900X對酷睿i9 14900K的測試成績對比。在生產力與內容創作性能方面,銳龍9 9900X領先酷睿i9 14900K的幅度從2%~41%不等,但可以看到,越偏多核性能的應用,銳龍9 9900X領先幅度越大,當然,Geekbench的單核測試也領先了9%之多。遊戲性能方面,銳龍9 9900X領先酷睿i9 14900K的幅度從4%~22%不等,也是非常搶眼的。有意思的是,這次16核的銳龍9 9950X都還沒出手,靠12核的“二當家”銳龍9 9900X就將對手旗艦甩在了後面。

再來看看“7”字輩的對比。生產力方面,銳龍7 9700X領先酷睿i7 14700K的幅度從4%~42%不等,這優勢甚至比銳龍9 9900X對上酷睿i9 14900K還高。遊戲性能方面,銳龍7 9700X領先酷睿i7 14700K的幅度大約爲4%~31%,也比銳龍9 9900X對上酷睿i9 14900K還明顯。看來在7字輩性能級市場,銳龍7 9700X也是一匹新晉黑馬。

“5”字輩主流市場,銳龍5 9600X對上酷睿i5 14600K優勢更加誇張。生產力方面,銳龍5 9600X相對酷睿i5 14600K的優勢最高達到了94%,即便是喫單核性能的應用中,也有20%左右的領先幅度。遊戲部分,銳龍5 9600X相對酷睿i5 14600K的優勢最低5%,最高29%,也是跨代的存在。看來對於主流遊戲玩家來說,新一代的遊戲甜品王又誕生了。

這裏比較有意思的是AMD還給出了銳龍7 9700X與第一代X3D遊戲處理器銳龍7 5800X3D的遊戲性能對比。從成績可以看到,16款遊戲中,65W的銳龍7 9700X有14款都超過了105W的銳龍7 5800X3D,平均領先幅度爲12%。對於一款2022年發佈的處理器來講,銳龍7 5800X3D能夠有這樣的表現確實已經不錯了,在IPC升級兩代之後,銳龍7 9700X超過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主板平臺方面,雖說現有的AMD 600系主板是可以完美支持銳龍9000處理器的,但這次AMD還是爲銳龍9000準備了新的座駕,那就是AMD 800系主板芯片。從規格來看,這次除了與600系旗艦與主流型號對位的X870E/X870/B850之外,還有一款針對入門級的B840(不支持處理器超頻),暫時沒有預料中的A820出現。X870E/X870提供了對USB4的支持,並且提供PCIe 5.0的顯卡與SSD插槽,B850默認支持PCIe 5.0的SSD和PCIe 4.0顯卡插槽(也可以選擇將SSD的通道轉給顯卡使用),支持USB 3.2 20Gbps,這三款主板芯片都支持處理器和內存超頻。

由於AM5平臺可以同時支持滿血通道數量的PCIe 5.0顯卡與PCIe 5.0 SSD,這使得用它搭建AI平臺的時候可以不用被迫二選一,從而支持比對手高出一倍的AI模型,而且SSD數據帶寬也高出58%(銳龍9 9900X對比酷睿i9 14900K)。

此外,由於銳龍9000系列支持AVX512/VNNI加速,這使得它在專業級AI平臺中,加速LIama和Mistral大語言模型時的Tokens/s速度大幅領先對手,例如銳龍9 9900X就分別領先酷睿i9 14900K大約17%和20%。如此來看,搭建專業的AI平臺,使用銳龍9000處理器也可以獲得更佳的加速效率。

銳龍9000月底登場,你買不買?

綜合來看,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通過升級架構和製程工藝,在巨幅提升IPC的同時也進一步升級了處理器的能效比,讓銳龍9000能夠以更低的TDP來實現更高的性能,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此外,銳龍9000雖說也有專屬的800系新主板護航,但它依然可以兼容現有的600系AM5主板,並提供了更好的超頻性能,這對於用戶來說也是非常人性化的考慮。

最後,AMD給出了銳龍9000四款首發先鋒的上市日期,就在7月31日,那麼各位玩家這次是不是一定買呢?

▲附上銳龍9 9950X一張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