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帶來了一套白色海景房風格的主機方案,選擇了14700KF+RTX4070TiS組合,兼顧了4K的遊戲性能和生成力需要。這次還嘗試了B760最新微碼的效果,並對比了14700KF和13400F搭配RTX4070TiS的遊戲效能。
相比一般側透機箱,海景房的內部硬件會被更清晰地展示出來,所以在硬件挑選上格外的講究。這次儘可能選擇白色的白色硬件,統一性很高,首先來看下這臺主機外觀是否對你胃口?
海景房機箱一般都會比較大,如果不安裝分體水冷,內部會顯得比較空曠,一個簡單辦法就是放進去一些模型或手辦,也能讓你的主機更具個性化,風格化。
開機後,看看光效是否完美?
主機的具體配置如下
CPUi:intel i7 14700KF
主板:微星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DDR5
內存:宇瞻(Apacer) ZADAK DDR5 16G*2 6400
顯卡:影馳(GALAXY )RTX 4070Ti Super星耀
散熱:喬思伯(JONSBO) TG-360白色
電源:安鈦克 (Antec) NE1000 白色
機箱:喬思伯(JONSBO)D300白色 MATX機箱
B760主板用K系CPU溫度高的解決辦法
主板
▼主板爲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刀鋒鈦,一款非常好看的B760主板。
▼主板供電部分的散熱器採用了VRN設計,能兼顧到mosfet和電感的散熱。內部供電結構爲12+1+1(核心爲6相併聯12相),搭配了75A的DrMOS,應付一個i7級別的CPU肯定是沒問題的。
▼內存插槽爲單邊鎖定結構,4條DDR5內存槽,最高支持7800+內存頻率。
▼主板配備一條PCle X16插槽,有金屬裝甲加固,最高支持PCle 5.0X16的速度。另外還有一條PCle 3.0X4的插槽;M2接口有3個,全部支持PCle 4.0,第一個接口的散熱片完全實現了無螺絲的拆卸,底部還有一個帶硅脂墊的散熱板,是用來給雙面顆粒SSD解決散熱問題的。內部M2接口固定也都採用了快裝。
▼配備了一體式IO擋板,USB接口包括:1個 USB 3.2 Gen2X2 Type-C、3個USB 3.2 Gen2 TypeA、4個USB 2.0 TypeA;視頻接口爲HDMI 2.1和DP1.4的組合,音頻接口爲5個3.5mm和1個SPDIF;網絡方面,有線網口爲2.5G,內部芯片爲RTL8125,無線網卡是支持WIFI 6E的intel AX211。
CPU
▼CPU是i7-14700KF,標配了8個性能核,12個能效核,L3緩存的容量33MB,是14代酷睿中規格提升最大的一款(主要是小核數量的提升)。
散熱器
▼散熱器選擇了喬思伯 TG-360,不貴又好看。風扇是直接安裝在冷排上,附帶的配件有說明書、硅脂、各平臺全金屬的扣具螺絲等,支持Intel平臺的LGA 2011/1200/115X/17XX接口,AMD平臺的AM4、AM5。
▼水冷頭表面有細膩的噴漆處理,整體爲圓柱型,頂部爲下陷的設計,有個同心圓,上面有喬思伯的LOGO,一圈有ARGB燈效。此外還支持旋轉,在不同的裝機環境都能讓LOGO水平保持水平;水冷頭的進出水管間距較遠較遠,轉動水管很方便;底座採用了純銅底微凸設計,表面有打磨處理;水泵供電接口爲3pin,還有一公一母的3pin ARGB接口。
▼水冷排的水道有12條,冷水、熱水各6條,採用密集波狀鰭片,做工細節不錯。水管連接處也有加強處理,右側有一個水冷液加註口,當然不建議個人去添加水冷液。
▼風扇爲白色,具有ARGB燈效,採用液壓軸承,轉速爲900-1800rpm,最大風量爲66.19CFM,最大風壓爲1.96mmH2O,最大風噪爲35.4dB(A)。正反兩面四角都有膠墊,用來減震。每把風上只有一個短線接頭,然後通過轉接線得到一個4Pin的風扇供電接口和一公一母的3pin ARGB接口,減少了線材,方便理線。
內存
▼ZADAK(扎達克)是宇瞻旗下子系列,主打高端型號的市場。
▼內存金屬馬甲的大部分表面採用了純白色的霧面磨砂工藝,有凹凸紋路作爲裝飾;頂部採用了拉絲質感的銀色金屬,中間有一個金黃色的ZADAK LOGO。
▼內存標籤上有參數,上面標註有產品SN碼、PN碼、頻率爲6400MHz、時序CL32,支持 Intel XMP 3.0和AMD EXPO 超頻技術,內存顆粒爲海力士A-die顆粒,單條容量爲16GB。
▼內存的尺寸爲5cm高度、13.6cm寬度、0.79cm厚度,還是比較高的,如果是迷你小機箱,要注意下兼容性。
▼頂部有燈帶,整體爲五段式超廣角燈效,支持御三家,以及華擎和雷蛇ARGB燈效同步。
▼內存,CPU和主板合體完成。
CPU溫度和性能測試
▼處理器隨着這幾年的“核”戰爭,功耗也越來越高,再加上早期B660/760無法關閉CEP,導致K系CPU電壓過高從而引起溫度過高,普通散熱器根本無法壓制,好在後來更新了0x104 微碼,以及近期的0x123 微碼,總算是解決這個問題!
0x104 微碼
▼早一點的解決方案是0x104 Microcode,不能關閉CEP,而是去降低一些不容易觸發CEP的其它電壓來達到降壓目的。微星家主板的具體路徑爲:OC - Microcode Selection選擇No UVP,然後CPU Core Voltage Offset Mode選擇-BY CPU,進行手動降壓(降壓幅度和CPU型號和體質有關),也可以用CPU AC/DC Loadline進行更細緻的調節。
0x123 微碼
▼較新BIOS中提供了0x123 Microcode,本質就是直接關閉CEP。具體路徑爲:Advanced CPU Configuration-IA CEP support for 14th選擇禁止。注意看這個選項的名字也可以知道,它只能支持14代,12,13代的無法使用。然後CPU LIne Load也需要調節,也是和CPU型號和體質有關,我這裏選擇了Mode 5。
▼對比下兩種微碼的FPU烤機測試(10分鐘):
使用0x104 微碼:P-Core8核心平均溫度76.63℃,E-Core12核心平均溫度74.00℃,CPU功耗爲235w。
使用0x123 微碼:P-Core8核心平均溫度80.50℃,E-Core12核心平均溫度71.83℃,CPU功耗爲242w。
0x104 微碼的P核溫度比0x123 微碼低了不到4℃;0x123 微碼的E核溫度比0x104 微碼低了超過2℃,各有千秋。另外微星使用0x123 微碼沒有出現隔壁烤機降頻的情況。
▼CHINBENCH R 20測試,0x123 微碼得分略高,性能的輸出更好,當然這也可能是使用0x104 微碼時降壓過多導致,如果提高電壓,估計P核溫度低的優勢就沒了。總之兩種降壓方式都很有效,使用入門級的360水冷都可以將I7的烤機溫度壓制在80℃左右。
內存性能
▼微星BIOS中提供自動優化小參的Memory Extension Mode的功能,它提供三種預設模式:Performance(性能模式)、Benchmark(基準模式)和Memtest(內存測試模式)。在6400MHz使用Benchmark做了一下對比,讀寫速度和延遲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提升。
▼再簡單的嘗試一下超頻,頻率設定爲7600MHz,時序爲36-45-45-82,作爲海力士A-die顆粒的內存,這就是個基本盤。一般來說使用14代K系CPU和好點的主板可以達到7800~8000MHz。
▼超頻後AIDA64跑分提升還是比較大的,不過在應用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現。壓縮解壓縮是(7-Zip)對內存頻率較爲敏感的,超頻後有一定的提升,但幅度並不算大。對於遊戲來說也是這樣的,一些對內存敏感的遊戲,高頻內存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哪款CPU纔是RTX 4070 Ti Super顯卡的良配?
顯卡
▼顯卡選擇了白白的RTX 4070Ti Super星曜,附件有一個RGB顯卡支架,兩根燈效同步線,一根供電轉接線。
▼這款星曜顯卡尺寸爲340X138X60mm(不含擋板),整體採用白色配色,正面的風扇罩和散熱風扇都是白色的。風扇罩有透明的水晶外殼包裹,有類似水晶的感覺,並且採用了可拆卸設計,方便玩家對顯卡進行噴塗和定製改造。風扇直徑102mm,扇葉片數有11片,採用磨砂處理,支持ARGB燈效和智能啓停。
▼顯卡側面有一條鏡面的ARGB燈帶,除了裝飾作用,當出現供電不足或者安裝出問題時,它會閃黃燈或紅燈,起到警示燈的作用。中間位置有16Pin的PCIe 5.0供電接口,左側有一個5V ARGB燈效的同步接口,通過轉接線連接主板後,可由主板燈效軟件統一控制聯動。
▼顯卡前端,風扇罩和顯卡背板都有延展過來,保護這部分的散熱組件。這裏可以看到5根6mm的鍍鎳熱管。
▼其實顯卡兩側各有一根8mm熱管成U型,返回到核心區域並沒有貫穿到前端。這樣顯卡採用均熱板+2根8mm直徑熱管+5根6mm直徑熱管,以及大面積密集散熱鰭片的豪華散熱系統,爲內部芯片以及14+3相供電保駕護航。
▼顯卡背面爲白色底色的金屬背板,上面有黑色和灰色的漂亮塗裝,看着很精緻。
▼背板前端爲鏤空設計,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鰭片和熱管,由於沒有PCB,冷風可以直接吹透散熱鰭片,提高散熱效率
▼顯卡厚度爲三槽,並且有一個較大越肩。I / O 接口部分配備了3個DP 1.4、1個HDMI 2.1接口。
對比測試
之前做過13400F+RTX4070Ti S的性能測試,當時對於這款顯卡是否需要高端CPU支持,採用了一種取巧方法。就是拿13400F+RTX4070Ti S的數據對比14700KF+RTX4070Ti的數據(我之前有測試),通過RTX4070Ti S對RTX4070Ti的優勢幅度是否正常來間接判斷CPU是否拖了顯卡的後腿。
▼常規對比測試肯定是要用i7 14700KF搭配RTX4070Ti S做一組測試數據,再來和13400F+RTX4070Ti S的數據做對比。這次就把這個對比測試完成。
▼相比RTX 4070 Ti ,RTX 4070 Ti SUPER除了CUDA流處理器數量的提升,顯存位寬也有提升,來到了和RTX 4080一樣的256-bit,相比只有192-bit顯存位寬的RTX 4070 Ti,提升明顯。也更加適合4K分辨率遊戲和作爲AI生產力使用。
13400F測試2k分辨率《極限競速:地平線 5 》的成績
▼對比測試會在1080p,2k,4k三種分辨率下進行,遊戲包括光柵遊戲,光追遊戲和開啓DLSS的 遊戲
光柵遊戲測試
▼1080p分辨率,13400F確實大大地拖了顯卡的後腿,平均幀數落後了14700KF大概16%的幀數;到了2k分辨率下,13400F就好了很多,平均幀數只是落後了6%,不過最低幀數落後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4k分辨率下,平均幀數方面兩個CPU的差距已經不大了,只是最低幀數沒有追上多少。
光追遊戲測試
▼1080p分辨率,和光柵的情況相似,13400F大幅度的落後;到了2k分辨率下,相比光柵遊戲的表現,光追遊戲上13400F發揮要更好,和14700KF的差距已不大了;4k分辨率下是和2K分辨率差不多的情況。
DLSS 遊戲測試
▼2k分辨率下,開啓DLSS後,13400F落後的幅度還是很大,到了4K分辨率就要好很多。另外注意到開啓DLSS3後,幀數對CPU的依賴就變弱了,這時可能就是GPU的AI在起主要作用了。
小結:通過對比測試可以看到4k分辨率下,使用弱點CPU尚可,但分辨率一旦降低,對於很多遊戲來說,性能較弱的CUP還是會扯顯卡的後腿。另外高端CPU除了對平均幀數的影響,還會提高最低幀數,減少卡頓情況發生,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當然CPU不一定非用I7級別,12600k(F)/13600k(F)/14600k(F)這種高頻的CPU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
顯卡散熱表現
▼Furmark烤機測試,參數設定爲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後,溫度穩定在64.9℃。GPU-Z顯示的功耗爲284w。這個溫度表現還是不錯的。
裝機詳情
機箱
▼機箱是又白又透的一款 M-ATX 海景房機箱:喬思伯 D300 (黑白二色可選),尺寸爲:236 x 420 x 460mm,體積還是不小的,和一些小型的ATX機箱差不多大。最大的特色是採用一體曲面鋼化玻璃,無 A 柱,像一個大魚缸;右側板爲鋼板,有大面的散熱開孔,增強了散熱效果。
▼機箱的I/O的接口被放置在了頂部,有2個USB 3.0(5Gbps)一個Type-C(10Gbps)、一個3.5mm音頻、以及比較小的重啓鍵和電源鍵。
▼機箱的I/O的接口被放置在了頂部,有2個USB 3.0(5Gbps)一個Type-C(10Gbps)、一個3.5mm音頻、以及比較小的重啓鍵和電源鍵。
▼機箱的上蓋和側板採用球狀卡扣固定,無需工具即可拆下。想要拆熱彎玻璃面板,必須先拆開頂蓋,卸下2顆固定的螺絲,再上提鋼化玻璃上的編織帶提手才能拆下。另外也可以看到頂部支持3個120mm/2個140mm,以及240/280/360mm規格的冷排。
▼把一整塊鋼化玻璃在加工時就折彎成90度,曲面過渡,減少割裂感,有些魚缸也是採用這種工藝的;頂蓋和側板都是採用傳統的SPCC全鋼結構,厚度大約0.8mm,由於開孔足夠小,就沒再提供額外的防塵網。
▼兼容性方面,主板支持 M-ATX/ITX ,風冷散熱限高 180mm,顯卡限長 430mm,5個PCI槽位也不用怕安裝三槽厚的顯卡了。另外側面也支持3個120mm風扇或者360mm冷排的安裝。
▼電源倉的上方也是網孔結構的,可以安裝2個120mm風扇,爲顯卡提供冷風。最前端可以安裝一個120mm風扇,不過需要裝在一個獨立的支架上,如果安裝分體水冷,水泵水箱安裝在這裏也是挺方便的。這樣D300一共可以安裝10個風扇(頂部3個+側面3個+尾部1個+底部3個)。
▼這也是一款支持背插主板的機箱,背面空間大概爲3cm,足夠使用了。硬盤支架提供了2個,一個掛在CPU區域後面,可以安裝2個2.5寸硬盤/1個2.5寸+1個3.5寸硬盤;另一個在電源前端,可以安裝1個2.5寸硬盤/1個2.5寸硬盤。如果電源前安裝硬盤,電源限長爲160mm,否則爲200mm。
▼這次沒有使用背插主板,傳統的走背線也是很輕鬆的。另外右側板是傳統的鋼板,也不用太完美的理線,反正合上也看不到。
▼拆掉曲面玻璃後,正面和左側都是開放的,再加上機箱也比較大,安裝硬件非常輕鬆。風扇方面我是安裝9個,還差一個沒裝(底部前端的)。
雙烤機測試
最後來測試下機箱的散熱性能,大家還能記住前面單烤CPU和顯卡的溫度嗎?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
FPU烤機:P-Core 8核心平均溫度76.63℃,E-Core 12核心平均溫度74.00(0x104 微碼),Furmark烤機:顯卡溫度64.9℃。
▼再來進行雙烤機測試,就是FPU+furmark一起開,由於顯卡底部有進風風扇,所以顯卡溫度變化不大,爲65.4℃,僅僅上漲0.5℃。但當散出熱量來到頂部冷排這裏,P-Core 8核心平均溫度82.88℃,E-Core 12核心平均溫度80.08℃。相比之前單烤CPU溫度上漲了6℃,這個成績還是非常不錯,機箱大,風扇多,散熱能力自然就強。
最後
現在B660/760搭配K系CPU溫度高的問題基本已經可以通過更新2種微碼來解決,這樣即使是I7級別的CPU,入門360水冷或高端風冷都可以輕鬆壓住了。
對遊戲來說,始終是顯卡佔決定因素,其次是CPU,最後纔是內存頻率。RTX4070Ti super算是現在4k分辨率遊戲應用中性價比很高的一款,如果只是4k分辨率下使用,確實可以搭配一些中低端的CPU,當然個人還是建議使用更均衡的配置。
D300作爲一款海景房機箱,顏值高,風道設計也比較合理,價格也不貴。只是體積上略大,所以先要看看自己桌子的大小再決定是否入手吧!
最後整機預算大概12~13k左右,畢竟是海景房主機,所有硬件的顏值均在線,也就多花了點銀子,也沒有去過分追求所謂的性價比。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