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共計14334
之前寫有線的時候評論區有人說怎麼都是有線,沒有無線,無線當然有了,但是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得好多好多口,耳機也是,七七隻有兩隻耳朵,只能塞下兩隻耳機,so,搞完有線咱們再搞無線嘛。
618收官,看似平平無奇實際也不過爾爾的七月到來,掐指一算,哇,乃推薦藍牙耳機的天賜良月。
於是,精選品、換品、定品、測試、碼字、測試、修改、測試、拍照,歷時五天,新機舊機、低價89,高價1699、頸掛/入耳/半入耳、共計二十一款的藍牙耳機大合集,誕生啦!!(歡呼!)
好了,廢話不多言,也沒力氣言(累成dog),吳彥祖們劉亦菲們我親愛的粉絲們,請看VC——推薦。
倍思P1升級款
頸掛半入耳,價格89
推薦理由:顯而易見,便宜,另外,續航比較強,材質做工等也還可以。
推薦指數:★★★★
OPPO Enco M33
頸掛入耳,價格鯨199,桃249
推薦理由:外觀帥,低頻突出,適合吳彥祖們。
推薦指數:★★★★
戴靈 D4 Pro
頸掛入耳,價格桃199
推薦理由:太多啦,佩戴舒適,又軟又滑(不是一班的軟滑,是二班的!)、連接快、降噪實誠、音質不錯,總結爲四個字——性價比高。
推薦指數:★★★★★
Redmi Buds 5
TWS入耳,價格桃179
推薦理由:二百以下有降噪且降噪效果不錯,續航頂。
推薦指數:★★★★
OPPO Enco Air4 Pro
TWS入耳,價格桃299
推薦理由:續航強,降噪不錯,低音不錯,鏤空的設計有點小心機,不多。耳邊響起:罷了,肯爲朕花心思就好。
推薦指數:★★★★
iQOO TWS 1
TWS入耳,價格桃349
推薦理由:炫酷,還有,嗯……很酷。
推薦指數:★★★★
ViVO TWS 4
TWS入耳,價格桃379
推薦理由:續航強悍,延遲至低44ms,降噪-55db
推薦指數:★★★★★
一加 Buds 3
TWS入耳,價格桃399
推薦理由:續航強,延遲低,降噪深,再加一條,音質也不錯。
推薦指數:★★★★
(哎?爲什麼那麼好只有四顆星,因爲啊,作爲耳機,卻比男人還油,該打。)
紅米Buds 6活力版
TWS半入耳,價格桃99
推薦理由:5.4,30,99。
推薦指數:★★★★
OPPO Enco Air3
TWS半入耳,價格桃149
推薦理由: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
推薦指數:★★★★
vivo TWS Air Pro
TWS半入耳,價格桃239
推薦理由:音色暖~軟~
推薦指數:★★★★
華爲FreeBuds 5至臻版
TWS半入耳,價格桃799
推薦理由:長得那叫一個凹凸有致,曲線玲瓏。
推薦指數:★
數一數上面一共推薦了多少款?
答案,沒有答案。
反正本人是知道<21。嗯?不是說好的21款?騙人是吧,標題黨是吧?
我不是,我沒有,真的21款,都在下面來,不信,請看VC——省流:
八款頸掛
倍思P1升級款
iKF W1
JBL RUN BT2
OPPO Enco M33
戴靈 D4 Pro
漫步者W280NB
華爲FreeLace Pro
索尼WI-1000XM2
八款入耳
QCY-T13
Redmi Buds 5
倍思M2s
OPPO Enco Air4 Pro
iQOO TWS 1
ViVO TWS 4
一加 Buds 3
索尼WF-1000XM5
五款半入耳
紅米Buds 6活力版
OPPO Enco Air3
vivo TWS Air Pro
漫步者Lolli3 ANC
華爲FreeBuds 5至臻版
8+8+5等於21沒錯了。
下面是詳細的參數+測試,是先寫好的,但是用腳趾頭想了想,忙得抽不開身的諸位盒友哪有閒心看完,於是七七劈里啪啦,打出了以上推薦。
推薦裏沒有的不代表是垃圾,不過也NB不到哪裏去。
忙的可以先推薦,推薦裏感興趣的再往下扒拉看詳測,不忙的請看完全文,搞21款老辛苦了,大姐姐累成大姨姨。能看完感激不盡。
21款詳測,GO!
八款頸掛
①倍思P1升級款(桃¥89)
• 入耳方式:半入耳
• 材質:樹脂+塑料+金屬+硅膠
• 藍牙版本:5.2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29小時
• 延遲:60ms
• 降噪強度:——
• 驅動單元:14mm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否
材質、佩戴感受
腔體不大不小,較小耳孔的七七也能戴進去,不脹,但穩固性一般,很容易掉出,這個大概率不能怪耳機,油性膚質應該沒幾人能安穩戴住半入耳。後頸硅膠材質,比較柔軟,巧妙的是表面進行了噴油加工,手感滑潤,出汗也不黏膚,很舒服。
功能特點
連接:5.2的藍牙版本相對來說低了些,不過連接速度還是很快的,且穩定性佳。
操控:屬於比較容易,靈敏度沒問題,就是按鍵的體積較小,新手盲操成功的幾率不大,需要熟能生巧。
續航:官方給出的數據是30小時,實際使用下來約29,是按照和官方一樣的音量70%去放的,一般人用不到那麼高音量,所以這個續航相對是很強的,完全滿足日常使用。
聲音表現
調音中下,低頻的量感勉強適中,中頻的人聲較糊,不過不悶,通透性一般。綜合一般。
總結
音質一般,續航優秀,其他方面在中等偏上水平,而關於佩戴,習慣半入耳的這款是沒什麼問題的。
綜合評分:★★★★
②iKF W1(桃¥98)
• 入耳方式:半入耳
• 材質:塑料+金屬+液態硅膠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24小時
• 延遲:38ms
• 降噪強度:——
• 驅動單元:13mmHiFi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材質、佩戴感受
耳機頭在設計上形狀體積和倍思P1的很相似,區分全靠顏色,戴入雙耳的感受也就請參考上面的P1。後掛液態硅膠材質,表面進行了噴油加工,觸摸的手感很不錯,滑潤不黏,但彎折的話會感受到裏面堅硬的線纜,柔軟度一般。後頸佩戴感比較舒適。
功能特點
連接:速度肉眼判斷的話,和P1的差不多,都很快,穩定性良好,未出現斷連的情況。
操控:按鍵的位置偏下,大小適中,距離略近,操控起來算是順溜,可盲操,成功幾率較大。續航:官方續航數據是以中等音量測試的,以70%去測,自是到不了25小時,續航相對比較強。
聲音表現
因爲不完全進入耳道,所以聲音偏遠,此爲半入耳的通病。三頻中頻還行吧,另外兩頻不太行,低頻沒有氛圍感,可聽些流行音樂。
總結
喜歡W1的顏色和設計的話可以考慮入手,在乎性價比的話,看看別的吧。
綜合評分:★★★
③JBL RUN BT2 (桃¥169)
• 入耳方式:入耳
• 材質:塑料+TPE
• 藍牙版本:5.0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10小時
• 延遲:不詳
• 降噪強度:——
• 驅動單元:8mm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否
佩戴感受
JBL獨家的設計——凹凸不平的腔體套,加上出音口傾斜的角度也很符合人耳,因此上耳非常的舒適,牢固卻不脹耳。脖頸處則較爲一般,單單一條細細的TPE材質的線,給人感覺把有線耳機掛在了脖子上,很輕,很怪。
功能特點
連接:雖然版本只有5.0,不過實際連接速度很快,能夠做到一鍵秒連,關機再開機,回連速度也很快,穩定性也還可以,七八米內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操控:靈敏度沒問題,就是耳機頭和機身之間的線較短,約是七七食指的長度,坐着操作挺輕鬆,走路不太方便,因爲線短,合理推測跑步騎自行車時操作恐怕不那麼容易,尤其對於手指短的人來說。
續航:相比較本次測評的其他二十款耳機,10小時真的弱……爆了,新到手勉強滿足日常使用,以後隨着使用時間增長耳機壽命減損,耳機的電量時間也會降低,到時候怕是剛開機沒一會兒就game over了。
聲音表現
調音中下,低頻還行吧,下潛有一定的深度,聲場小,當多種聲音,舉例加州旅館1分29秒起的歡呼聲、口哨聲、樂器聲、掌聲,混合在一起,沒有身臨其境之感,要不是抬頭看到頭頂的大燈,還以爲咱到了菜市場,小小的一片地鬧鬨得啥似地。所以湊合聽聽一般的流行歌,經典歌搖滾等就蒜了。
總結
耳機至關重要的三點:佩戴、續航、音質,RUN BT2的表現爲:佩戴舒適、續航弱爆、音質湊合。
綜合評分:★★★
④OPPO Enco M33 (鯨199,桃現價249)
• 入耳方式:入耳
• 材質:PC+ABS(塑料+樹脂)
• 藍牙版本:5.2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降噪關,28小時;降噪開,20小時
• 延遲:94ms
• 降噪強度:-45dB
• 驅動單元:12.4mm超能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材質、佩戴感受
耳機頭是純塑料,面板增加了CD紋設計,出音口傾斜角度非常大,如此佩戴上很輕鬆,對耳道的壓迫感幾乎爲零,同時弊端也明顯,那就是穩固性降低,想要提升穩固性需更換大號耳塞;後掛材質非硅膠,而是樹脂,柔軟度特別好,可360度隨意彎折,親膚度則一般,出汗會黏皮膚。
功能特點
連接:表現中上。
操控:按鍵共四個,音量加減和播放/暫停三鍵一體,中間間隔距離適中,不過大小個人認爲偏小,眼鏡一摘,幾乎瞅不到,操作起來也隨之沒有那麼順利,新手盲操成功幾率微小。續航:挺強的,開了降噪也能堅持20來個小時,支持快充,充電口無蓋。
降噪:快二百的價格當然少不了降噪功能,Enco M33的實際降噪效果還不錯,滿足日常出行。
其他:耳機頭的磁吸處設有開關功能,分開開機,吸合關機,使用的時候很方便,弊端是不用放回盒子,兩隻耳機頭分開的狀態下無法手動關機,只能那麼一直待着機。
聲音表現
三頻低頻突出,量感給的較多,很有氛圍感,喜歡聽重低音會越聽越上頭,不好這口的可能會漸漸頭暈。
總結
作爲運動耳機Enco M33差點意思,平常散步、去圖書館、室內辦公佩戴還是可以的。
綜合評分:★★★★
⑤戴靈 D4 Pro (桃199)
• 入耳方式:入耳
• 材質:塑料+金屬+液態硅膠
• 藍牙版本:5.4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通透模式25小時,降噪模式20小時
• 延遲:不詳
• 降噪強度:-28dB
• 驅動單元:10mm石墨烯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材質、佩戴感受
耳機頭小巧,原裝的中號耳塞戴上正好,一點不脹,也不疼,並且非常牢固,下樓跑幾圈沒掉出去過,重點還是後掛,材質液態硅膠,柔軟度非常棒,加之表面進行了噴油加工,觸手相當滑膩,又軟又滑還帶了那麼點恰到好處的彈性,跟抹沐浴露剛沖洗過的大腿有得一拼,戴上不想摘下來,出汗也一點不黏脖子。
功能特點
連接:5.4的藍牙版本,連接速度很快,開機秒連,穩定性強,未出現斷連的情況。
操控:一共四個鍵均位於右側線控正面,線控體積較大,四個鍵也較大,彼此距離適中,凸出表面高度適中,外觀上看着不太精緻(有點老人機的亞子),不過實用性很強,上手一摸就能知道哪個鍵是哪個鍵,長指甲也不用擔心,可以用指甲按。即使新手盲操成功的幾率也非常大。
續航:一點不虛標,該是多少是多少。
降噪:更是實誠,標28dB,實際效果比某些標48的還要好,一開啓,室內空調的風聲大幅削弱,原本呼呼呼超大聲,開了降噪只剩蚊子的嗯嗯嗯。
聲音表現
三頻均衡,低頻量感給的不多不少正正好,有氛圍感的同時聽久也不轟頭;中頻人聲不說天籟,但絕對悠揚,聽男聲男聲低沉性感,聽女聲女聲婉轉甜美;高頻也不差,不像別的耳機過於重視低頻忽略高頻導致高頻都沒法聽,絃樂具有一定的明亮度,比較優秀的彈性,並且延展性也挺不錯,能很清楚地感受到泛音的存在。整體不悶不糊,清脆透亮卻不過火。
素質方面(二百以下能有素質這點就已打敗不少藍牙耳機),一首加州旅館體現的淋漓盡致,1分29秒起的歡呼聲、口哨聲、樂器聲,層次分明、聲聲入耳,令人很有代入感,5分5秒鼓聲的出現,銜接絲滑不突兀。證明了聲場、動態包括很多耳機拉的瞬態都有着較爲優異的水平。
要不是擱脖子掛着七七還以爲買了條有線。
總結
除了無磁吸暫停,其他方面都非常優秀,尤其是佩戴和音質,又軟又滑,三頻均衡,戴上心情指數Up。
綜合評分:★★★★★
⑥漫步者W280NB (桃¥268)
• 入耳方式:入耳
• 材質:塑料+TPU
• 藍牙版本:5.0
• 藍牙編解碼:SBC
• 續航:降噪開啓約10小時,降噪關閉約12小時
• 延遲:80ms
• 降噪強度:-27dB
• 驅動單元:不詳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否
佩戴感受
塑料的腔體在重量上很輕,前腔不是平的,而是高高凸出,形狀類似圓錐,實際佩戴很舒適,耳翼固定好非常牢固,大幅度動作不掉,久戴兩小時雙耳無疼痛感,就是有點脹耳,有點悶。後脖頸處無不適感。不想戴摘下來,兩隻耳機之間的磁吸力較小,不容易自動啪,需要幫助一下。
功能特點
連接:藍牙版本5.0,有點低,不過連接速度還是挺快的,使用一天未出現斷連的情況,斷開回連,回連速度快。
操控:操作鍵位於左側,音量加減鍵、暫停/播放鍵在正面,多功能鍵則設計在左側面,鍵的大小較小,距離適中,正面的三鍵輕按即可,左側的多功能鍵因爲體積較小又凸出表面高度不高,按壓時需多用些力。
續航:官方數據:降噪開啓的情況下使用約11小時,降噪關閉,使用約13小時,具體的多少音量下沒有標明。實際使用,開啓降噪,音量在30~40下聽歌兩個小時,充滿的電量剩90%。續航在如今號稱高續航的衆多頸掛藍牙耳機中屬於一般。
延遲:延遲至低80ms,並且是在遊戲模式下,普通遊戲可以,FPS不建議。
其他
防塵防水等級IP55,前後日常流汗或淋點雨都沒事,中間的充電口需注意,因爲沒有蓋,液體浸入很容易損壞,折損耳機壽命。
聲音表現
普通。無論是調音風格還是素質,都很普通,沒有特色。
總結
有耳翼很可愛,其他的,續航相對一般,音質一般,綜合一般。
綜合評分:★★★
⑦華爲FreeLace Pro (桃358)
• 入耳方式:入耳
• 材質:塑料+金屬+液態硅膠
• 藍牙版本:5.0
• 藍牙編解碼:AAC/SBC/LDAC/L2HC
• 續航:關閉降噪最長24小時,打開降噪最長16小時
• 延遲:150ms
• 降噪強度:不詳
• 驅動單元:14mm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出音口設計得非常傾斜,給人快要掉出腔體的感覺,好像山崖的歪脖子樹,然而就是這樣離奇的設計使得實際佩戴很舒適,不疼、不堵、不悶,耳撐增加牢固性,大幅度動作不掉。就是有一點,耳套沒有做防污設計,特容易沾髒東西。
再說後掛,液態硅膠軟、輕,可隨意彎折成各種形狀,但因爲表面沒有像戴靈D4 pro等那樣進行噴油處理,敏感的人會感覺比較澀,不順滑。
功能特點
連接
藍牙版本5.0,放在現在5.0不太夠看,不過速度還是很快的,小米手機秒連,手動斷開藍牙再打開也能快速回連。且未出現斷連的情況。摘下兩隻耳機頭磁吸吸合,會自動斷連,分開後又會自動回連,非常方便。
操控
一共四個鍵全部位於右側,三個常用的在正面,開關機鍵則在側面,不太好摁(小聲bb)因爲嵌入式USB-C的原因,鍵的位置偏上方,摸+鍵基本摸到脖子,-鍵純靠指腹使不出勁兒,須得藉助堅硬的指甲纔好操作,屬於中看不中用。
續航
中等音量、關閉降噪的情況下播放音樂最長時間24小時,中等音量、打開降噪的情況下最長16小時,以上數據來自官方,實際使用下來大差不差。續航還行,挺強的。支持快充,充電5分鐘聽歌起碼2小時。
降噪
雖然沒有標明具體的降噪深度是多少,但實際體驗下來降噪效果很強悍,開啓後有深海般靜謐那味了,空調風聲不仔細聽聽不到,人聲朦朦朧朧,不錯不錯。
聲音表現
藍牙編解碼含LDAC/L2HC的藍牙耳機音質是不會太差的,FreeLace Pro的素質比較強,具有不錯的聲場,三頻都有所調試,不過偏重低頻,量感給的多,下潛也是挺深,久聽轟頭,中高因低頻的強勢被壓得相對弱些。
總結
如果FreeLace Pro的價格還是出廠價599,那麼其性價比很低,好在實際上降了挺多,三百多能拿下,綜合各方面仍稱不上優秀,不過單提溜某一方面,比如降噪、比如低音表現,還是挺不錯的。華爲手機可以考慮。
綜合評分:★★★
⑧索尼WI-1000XM2 (桃1699)
• 入耳方式:入耳
• 材質:塑料+金屬+硅膠
• 藍牙版本:5.0
• 藍牙編解碼:AAC/SBC/LDAC
• 續航:降噪開,最長9小時,降噪關,最長14.5小時
• 延遲:不詳
• 降噪強度:不詳
• 驅動單元:9mm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58g的重量相當於一箇中等大小的雞蛋那麼重,大部分分佈於機身和後掛,尤其是機身,耳機頭還是很輕盈的,加上獨特材質的耳塞戴上很是舒適,不悶不脹不疼,並且非常的牢固,蹦跳也不會掉出來。脖子處一開始不太適應,感覺有點子沉,戴時間久漸漸適應還是挺舒服的,機身在鎖骨前,不運動沒問題,運動它可能會打你。
功能特點
APP端:APP放在前面並不是因爲它牌子大就搞特殊,是因爲你不下載APP你用都用不了(丫要多麻煩有多麻煩),APP下載好註冊賬號,這也是必須的,註冊好登錄,跟着引導走,引導不必全部按要求做,有的可以跳過。
底部有耳機、活動、菜單三項可選,點耳機出來的又是三項:狀態、聲音、系統,這個就不細說了,細說天黑也說不完,給大家截圖;點活動還是三項:聆聽歷史、日誌、徽章;點菜單出來的是信息和提示。
怎麼評價這個APP呢,一句話概括,你需要的有,你不需要的也有;你能想到的有,你想不到的也有。
連接:藍牙版本5.0,不過連接速度還是很快的,斷開回連,秒連。且穩定性較好。
操控:操作鍵不是在機身上,而是在獨立的線控上,現在看到的在機身上應該是進化了,因爲機身那麼大不用還單獨搞個線控浪費材料還增加體積重量,不過一摸就能摸到,但是!鍵太小了,不好分辨,容易按錯,所以還是現在的合體好使。
續航:包裝盒背面寫着:降噪開,連續播放音樂時長最長約10小時,降噪關,連續播放最長約15小時,實際使用,開降噪音量25~40%聽歌半個小時掉了10的電量,從80掉到70。續航對比現在的許多頸掛耳機弱了點。
降噪:一鍵一瞬安靜,有遠離人世那味兒了,索尼的降噪名副其實啊。
聲音表現
驅動單元9mm,搭載LDAC傳輸技術,另有獨家360臨場音效,七七開啓了LDAC,360臨場音效沒整,問就是沒錢。
調音偏中下,低頻量感和下潛都比較適中,有氛圍感又不至於轟頭,中頻人聲悠揚,整體的音色屬於較暖,暖的音色一般伴隨糊,XM2也是,但不過分,略糊的程度。
素質方面,比低價藍牙耳機自是強了不少,解析力、動態、聲場都有很大的提升,瞬態銜接也絲滑。
總結
外觀、耳塞、APP等都有着獨一家的特色,放在五年前真的是很不錯的一款產品,但如今耳機廠商們越來越卷,藍牙版本都幹到了5.4,續航20小時、30小時比比皆是,那麼5.0、十來小時的XM2一對比,就不太夠看了。當然,降噪方面還是甩低價位的好幾條街的。
綜合評分:★★★
九款入耳
①QCY-T13(桃99.9)
• 工藝:亮面
• 藍牙版本:5.1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單8,總40
• 延遲:70ms
• 降噪強度:——
• 驅動單元:7.2mm動圈喇叭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否
佩戴感受
原裝中號耳塞正好,不脹不疼,比較舒適,也很牢固,大動作沒掉出過。久戴一小時以上漸漸感到不舒適,略疼。
功能特點
連接:5.1的藍牙版本放在當下不夠看,不過連接速度還蠻快的,對於普通人完全夠用,放回倉斷連再回連,回連速度也很快,穩定性則相對一般。
操控:觸控區域未明標。需要長按的功能靈敏度沒問題,點擊的時靈時不靈,綜合靈敏度一般。
續航:充滿電一天聽歌兩三小時可以用半個月左右。很強。
聲音表現
低頻量感較少,下潛較淺,中頻的人聲還算悠揚,整體暖、糊。木耳聽聽流行歌還可以。
總結
最大的優點:續航強,不足:音質一般,不支持雙設備連接等,如果是木耳對音質沒需求,對強續航偏愛,那麼可以考慮。
綜合評分:★★★
②Redmi Buds 5(桃¥179)
• 工藝:亮面+電鍍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單9,總38
• 延遲:不詳
• 降噪強度:46db
• 驅動單元:12.4mm超大鍍鈦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耳機的重量屬於比較輕,佩戴有點脹耳,不怎麼舒服。做出大幅度動作不掉不移位,很牢固。久戴(兩小時以上)比較痛。
功能特點
連接:開蓋即連,連接速度快,穩定,未出現斷連。放耳機回倉再打開會自動回連,回連速度很快。
操控:充電倉側面設有多功能鍵,耳機觸控,靈敏度還行,但功能較少,暫停沒有,上一曲也沒有。
降噪:主動降噪,46db深度降噪,耳機app有三檔模式可調節,實際降噪效果對比一圈下來感覺有點虛標,不過對得起價格。
續航:降噪關,搭配充電倉三十八九個小時,單耳八個小時多,降噪開,搭配充電倉可使用二十七八個小時,單耳七八個小時。續航非常頂,並且快充也很強,只用充電五分鐘,就能用一個半小時以上。
延遲:官方數據不詳,實際體驗下來延遲挺明顯的,估摸至少八九十ms。
聲音表現
三頻偏中下,高頻不太行,不透不亮,朦朦朧朧的;低頻還可以,量感充足,下潛適中;中頻人聲比較暖糊。素質方面聲場小,瞬態不順滑。
總結
只看包裝挺嫌棄的,買了九塊九地攤貨的感覺,實際使用過耳機發現內裏還不錯,有降噪,續航又特別頂,音質也還算可以,一百多塊還要什麼自行車。
綜合評分:★★★★
③倍思M2s(桃¥249)
• 工藝:光面+磨砂+貼片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AAC/SBC/LHDC
• 續航:單7,總30
• 延遲:60ms
• 降噪強度:48db
• 驅動單元:10mm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耳機很輕,佩戴非常舒適,貼耳不脹耳,做出大幅度動作不掉不移位,非常牢固。久戴(兩小時以上)不痛。
功能特點
連接:開蓋即連,連接速度快,穩定,未出現斷連。放耳機回倉再打開會自動回連,回連速度較快。
操控:充電倉底部設有多功能鍵,耳機觸控,操作比較靈敏,有關功能(上一曲、下一曲)需通過App進行設置。
降噪:主動降噪,降噪深度48db,app可調降噪等級,實際體驗開10級空調風聲大幅減少,周圍人聲也過濾許多。降噪效果很不錯。
續航:降噪關,搭配充電倉接近30小時,單次約七小時,降噪開,搭配充電倉可使用十七小時,單次四個個小時。續航還不錯,日常夠用。
延遲:60ms低延遲,打遊戲比較順暢。
聲音表現
挺令人失望的,打着HiFi高保真的旗號,實際三頻兩頭翹,低頻高頻還湊合,中頻人聲遠,聽起來又悶又散,素質更一般。
總結
拋開音質不談,是一款高顏值耳機,對音質稍微有講究的都算了,人聲不太行。
綜合評分:★★★
④OPPO Enco Air4 Pro(桃299)
• 工藝:亮面+鏤空
• 藍牙版本:5.4
• 藍牙編解碼:LHDC 5.0/SBC/AAC
• 續航:(AAC+ANC OFF,50%音量):12小時(一次充電)/44小時(帶充電盒),(AAC+ANC ON,50%音量):5.5小時(一次充電)/20小時(帶充電盒);(LHDC 5.0+ANC OFF,50%音量):7.5小時(一次充電)/28小時(帶充電盒),(LHDC 5.0+ANC ON,50%音量):
4.5小時(一次充電)/16小時(帶充電盒)。
• 延遲:47ms
• 降噪強度:49db
• 驅動單元:12.4mm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原裝中號耳塞上耳不大不小正正好,牢固的同時不脹,很舒適,一兩個小時以上也未出現疼痛感。
功能特點
連接:5.4的藍牙,速度就是快,搜索快,連接快,回連快,穩定性那必須也是槓槓滴。
操控:觸控區域明標。雙擊和長按都沒問題,就單擊播放/暫停不太靈,擊一下不成功,擊兩下變成下一曲了。
續航:看上面:↑。官方真的很用心,然後也沒有太虛標,黑盒七七在線提出表揚。
降噪:佩戴很吻合的情況下,降噪效果就會隨之發揮得好。在七七這裏Air4 Pro一戴上會瞬間安靜,不說與世隔絕,但前一秒呼呼的風聲下一秒就成了蚊子叫,還是快沒氣了的蚊子。
聲音表現
調音中下,低頻的量感比較多,鼓聲悶、沉,中頻人聲細膩,如果無過多伴奏的話是很耐聽的,有伴奏有絃樂的情況下因爲低頻給的多,部分樂器聲會突出,喧賓奪主,不過還好不嚴重。高頻也挺不錯,不刺耳,蠻絲滑。
總結
三百以下表現優秀的一款TWS耳機,如果你喜歡聽低音,那就更優秀了。
綜合評分:★★★★
⑤iQOO TWS 1(桃¥349)
• 工藝:磨砂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AAC/SBC/LC3
• 續航:單10,總41
• 延遲:54ms
• 降噪強度:49db
• 驅動單元:12.2mm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耳機比較輕,上耳非常舒適,貼耳不脹耳,做出大幅度動作不掉不移位,非常牢固。久戴(兩小時以上)不痛。
功能特點
連接:開蓋即連,連接速度快,穩定,未出現斷連。放耳機回倉再打開會自動回連,回連速度很快。
操控:充電倉側面設有多功能鍵,耳機觸控+按壓,操作很靈敏,功能較全,可調節音量,可暫停/播放,有下一首,沒有上一首。
降噪:主動降噪,降噪深度49db,降噪頻寬4000Hz,深度、常規和輕度三模式可選,實際體驗下來降噪效果顯著,且範圍廣,人聲環境聲都有着不錯的降低。
續航:降噪關,搭配充電倉四十來個小時,單耳十來個小時,降噪開,搭配充電倉可使用二十小時,單次五個小時。不開降噪的話這個續航真的是超級頂。
延遲:54ms低延遲,打遊戲很順暢,基本感覺不到有延遲。
聲音表現
低頻鼓聲較薄,下潛具有一定深度,量感不足,氛圍感不強;中頻人聲甜糊;高頻不刺耳,但透亮一般。素質也一般。
總結
音質不達預期,和一百多的Redmi Buds 5大差不差,其他方面佩戴、降噪、續航都挺不錯的,如果你是iQOO或vivo手機推薦,適配度真的很高,其他手機的話不太建議,因爲三百多塊卻適配性一般,體驗感會不太好。
綜合評分:★★★★
⑥ViVO TWS 4(桃¥379)
• 工藝:亮面
• 藍牙版本:5.4
• 藍牙編解碼:LDAC/aptX Adaptive/AAC /SBC/LC3
• 續航:單11,總45
• 延遲:最低44ms
• 降噪強度:-55db
• 驅動單元:12.2mm超寬頻喇叭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原裝的中號耳套戴上有些脹耳,不舒服,換了小號的沒有再脹。有手柄在,戴取都很方便,不用擔心戴得位置不對。腔體設計符合人體工學,與耳道特別貼合,動作大也不會掉。
功能特點
連接:藍牙版本5.4,連接速度非常快,一鍵秒連,斷開回連,也是一秒閃連。同時穩定性強悍。
操控:充電倉有多功能鍵,位於側面,很大很好找,耳機無按鍵,但是有壓感區,操作就是通過按捏壓感區和滑動觸控區,觸控區靈敏度沒問題,輕輕上下滑動即可,壓感區則需要大點力,直到聽到噠一聲纔算操作成功,這一點說明書也沒寫,我自己琢磨半天才琢磨出來。
軟件端:耳機app在系統商店應該都能找到,就叫vivo耳機,上面功能很齊全,操作也簡單,就是升級慢的要死。
降噪:主動降噪,55db深海降噪,在app可以調程度和模式,實際降噪效果很不錯,在室內開個深度降噪,天王老子說話都不鳥。
續航:降噪關閉搭配充電倉至長45h,降噪開啓26h,實際沒有官方數據那麼好,不過感覺也沒差多少,充滿電能禍禍一週。支持快充,充電10分鐘聆聽5小時。
延遲:延遲低至44ms,沒有虛標,打遊戲暢享絲滑。
聲音表現
三頻低頻量感適中,下潛有點淺,氛圍感一般;難得的是高頻還行,挺透亮的;中頻女聲也比較不錯,清澈甜美,男聲則不夠渾厚。解析中等,聲音細節不夠清楚。適合聽流行女聲。
總結
音質方面有所欠缺,其他方面都做得蠻用心,總之耳機是挑不出太大的毛病,拉垮的是app,希望vivo能在app用點心。
綜合評分:★★★★★
⑦一加 Buds 3(桃¥399)
• 工藝:磨砂金屬拼接+亮面+細閃塗層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LHDC 5.0/SBC/AAC
• 續航:降噪開:6.5h(耳機)/28h(帶充電盒);降噪關:10h(耳機)/44h(帶充電盒)
• 延遲:47ms
• 降噪強度:-49db
• 驅動單元:10mm低音單元+6mm高音單元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符合人體工學設計,與耳貼合度很高,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有疼痛感,且非常穩固。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手柄因亮面工藝非常的滑潤,捏取的時候手最好保持乾燥,不然很容易滑脫。
功能特點
連接:倉體設置電源鍵,長按電源鍵兩秒,注意,白燈閃爍,是白燈,不是常見的紅藍,白燈閃爍即可開始配對。下次再配對開蓋即連,斷連後也能快速重新連接,連接速度——秒。且連接上穩定性非常好,不會出現斷連的情況。
在連接這塊,一加Buds3沒得挑剔。
操控:一加Buds3採用觸摸操作,觸控區域爲耳機柄外的上半部分,輕按或輕滑即可達到調整功能目的,不用擔心靈敏度問題,靈敏度五星好評。
APP:一加手機用戶有專用的一款一加耳機App,而非一加手機用戶也不用急,可以下載安裝「歡律」,在歡律中會一步步教給你功能的使用,雙擊觸控區域可切換下一首歌曲——上滑調高音量——下滑調低音量——長按一秒切換噪音控制模式。此外APP裏還可進行大師調音(5種)、空間音效模式切換、開啓遊戲模式(開啓後,能夠降低音頻延遲)、設備雙連(同時與兩臺設備進行藍牙連接,並且切換很便捷)等,就,非常的奈斯。
續航:單體58mAh電池,充電盒520mAh。實際使用時長和官方數據出入不大,續航很頂了,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日常使用。
降噪:一加Buds3最新發布時主打的賣點是降噪,很多測評也是反覆強調它的降噪優秀。降噪方面真的有那麼能打嗎?
七七在不同的場合一一嘗試了輕度降噪、中度降噪、深度降噪以及智能動態降噪,在室內電腦前輕度降噪可屏蔽電腦的風聲、削弱周圍的人聲、物體聲,靠近窗戶中度降噪明顯削弱街道的喇叭鳴笛等嘈雜聲,在室外深度降噪和室內中度降噪效果相差無幾,總的來說降噪效果毋庸置疑是有的,輕輕鬆鬆吊打二三百的一衆耳機。但說是千元機體驗多少摻了水分,對比許多千元機還是差了一截。
聲音表現
App裏可開啓BassWave動態低音,聽慢搖、輕柔抒情的歌非常的有感覺,下潛和量感足足的,該渾厚渾厚,該有彈力有彈力;中頻方面,人聲純淨,歌曲中的細節還原多且清晰;至於高頻,官方旗艦店問答有不少用戶反應高頻刺耳,不過APP進行固件更新後改善不少,沒有明顯刺耳的感覺。
總結
和同是三百多的ViVO TWS 4對比下來是不相上下的,音質方面低音要勝過TWS 4。有一加手機的體驗會更佳。
綜合評分:★★★★★
⑧索尼WF-1000XM5(鯨1499)
• 工藝:亮面+磨砂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LDAC/SBC/AAC/LC3
• 續航:藍牙連接+開降噪:約8h(耳機)+約16h(充電盒)=約24h;藍牙連接+關降噪:
約12h(耳機)+約24h(充電盒)=約36h
• 延遲:不詳
• 降噪強度:不詳
• 驅動單元:8.4mm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很不好。雖然比4代優化了很多,但對於小耳孔的七七來說,原裝M號耳塞直接難受得快哭,特別擠,還脹,拔出來都感覺耳孔被撐大了一圈,接着換了S號、SS號,還是不太行,擠是不擠了,但也不牢固了。
功能特點
APP端:請參考上面的WI-1000XM2。
連接:在app首次連接成功後,後續再回連會非常快,穩定性也是極佳。
操控:按原有的設置或app重新設置自己喜歡的方式,操作起來非常靈敏,有時候甚至會感覺過於靈敏,手稍微一碰就自動進行操作了。
續航:按中等音量,和官方數據就是沒差,XM5的續航比上面的WI-XM2優秀很多。
降噪:因爲與耳不適,所以最佳降噪效果無法發揮,對XM5感興趣的油們請另行參考吧。
聲音表現
app裏開啓了聲音優先。最首先、最直接感受到的是素質的不同,比低價位藍牙耳機提升了許多,聲場寬闊,使得如臨其境,細節的還原具象化,絃樂向人聲、低頻向中高轉變不突兀,輕柔順滑,令七七想起飄柔的廣告語——“讓你的秀髮如絲般柔順”。再說調音,這個價位就基本都是三頻均衡了,XM5就是,低、中、高沒有哪一頻特別的去強化,都是平等對待,所以聽任何類型風格的歌曲都適用。
總結
純主觀評價的話,音質優秀,佩戴垃圾,降噪一般。所以下面的評分多少涉及到佩戴不爽的怨念。
綜合評分:★★★
五款半入耳
①紅米Buds 6活力版(桃¥99)
• 工藝:亮面+透明
• 藍牙版本:5.4
• 藍牙編解碼:
• 續航:單6,總30
• 延遲:不詳
• 降噪強度:——
• 驅動單元:14.2超大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否
佩戴感受
耳機(單隻)實稱4.0g,放手裏掂量着很輕很輕,但上耳佩戴不盡人意,有一點脹耳,然後還不牢固,動作幅度一大就往外出溜,可能也跟我耳孔小、又是油耳離不開關係,同事戴着就完全沒以上問題。
功能特點
連接:藍牙版本5.4。七七的手機是紅米,適配性要大於朋友的vivo,連接速度非常快,連上會秒彈窗,斷開回連也是秒連。用了一上午,沒出現斷連的情況。
操控:靈敏度沒問題,就是觸控區沒有特標,耳柄背面直接一道線劃下來,搞得人不容易找準。
軟件端:小米耳機app名字就叫“小米耳機”,在應用商店一找就找到,沒啥問題,沒出現閃退啥的,然後裏面可以進行手勢設置、音效設置等。音效有五種。
續航:官方數據:搭配充電倉約30小時,單次約6小時。實際使用,初始充電倉的電是84%,斷斷續續加一起攏共用了有一個多小時後還剩80%,可推測,官方數據沒虛標。充滿了用個一週不在話下。
聲音表現
無音效的情況下,悶、糊、霧、小、擠。悶,鼓聲悶;糊,人聲糊,樂聲糊,不透亮;霧,人聲霧,朦朦朧朧的,像在霧裏遊了一圈再到耳朵;小,這點和擠放在一起說,小是聲場小,擠則是聲場小帶來的各種聲音擠,聽94版加州旅館最明顯,本該是浩瀚盛大的一場演唱會,人聲鼎沸,羣情激昂,而Buds6活力版呈現出的歡呼聲、口哨聲、歌聲等衆多聲音都混在一起,喪失層次感,彷彿擁堵的高速公路。
加音效,有增強,其中比較明顯的是低頻低音,下潛的深度增加,量感增多,鼓聲多了兩分醇厚,沒那麼散了。
總結
習慣半入耳的這款99入不虧,性價比很高,如果你是小米手機就更好了。
綜合評分:★★★★
②OPPO Enco Air3(桃¥149)
• 工藝:亮面+注塑成型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50% 音量):6H(一次充電)/25H(帶充電盒)
• 延遲:47ms
• 降噪強度:——
• 驅動單元:13.4mm 超大複合高分子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調整位置向來只能戴入耳的耳朵竟也能塞進去,並且還蠻緊,也沒有出現脹耳或很悶的情況,這是一開始戴,時間久不太行了,油耳的油粘在腔體表面,耳機就變得油滑容易往外掉。
功能特點
連接:一鍵秒連,伴隨響亮的提示音,手動斷開再回連,回連速度也嗖嗖滴,穩定性佳,未出現斷連的情況。
操控:操控區域有標,不過不太明顯。出廠設置有下一曲無上一曲,點擊的靈敏度沒問題,長按有時候不靈。如果想要更多操控功能,可以在app自行調試一下。
續航:帶充電盒二十多小時,不帶五六個,使用不頻繁這個續航滿足日常,使用頻繁會不太夠用。
聲音表現
中頻挺突出的,人聲比較清亮,然後沒有許多半入耳聲音遠的毛病,而是有一定的立體感,紮實不散,低頻相對一般,單薄無力。
總結
外觀有設計感,清新漂亮,但也不全然是花瓶,有着在同價位半入耳中相當不錯的實力,性價比較高。
綜合評分:★★★★
③vivo TWS Air Pro(桃¥239)
• 工藝:亮面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AAC/SBC
• 續航:單5.5,總29
• 延遲:88ms
• 降噪強度:不詳
• 驅動單元:14.2mm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耳機很輕盈,戴上貼耳不脹耳,動作大不易掉,久戴(兩小時以上)微痛。
功能特點
連接:開蓋即連,連接速度快,穩定,未出現斷連。放耳機回倉再打開會自動回連,回連速度快。
操控:充電倉具有多功能鍵,耳機智能觸控,操作靈敏,但沒有音量調節設置。
降噪:降噪深度官方無數據,不過實際體驗下來降噪效果挺不錯的,和入耳式有差距,但在一衆半入耳式耳機中算是很能打了。
續航:關閉降噪模式下,搭配充電倉二十八九小時,單耳五個小時多點,開啓降噪模式,搭配充電倉十四個多小時,單耳兩個多小時。
延遲:88ms低延遲,打遊戲還算順暢。
聲音表現
素質中上,三頻偏中下,高頻上不去,延展性一般,低頻鼓聲沉悶,下潛適中,量感較多,中頻結像清晰,人聲悠揚,音色偏暖偏軟。
總結
vivo耳機值得信賴,TWS Air Pro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點,但各方面表現都在中上,二百出頭的價格不坑人,性價比還是挺高的,如果你使用的是vivo手機,會更高一些。vivo手機推薦,其他手機也可以稍作考慮。
綜合評分:★★★★
④漫步者Lolli3 ANC(桃¥ 399)
• 工藝:亮面
• 藍牙版本:5.3
• 藍牙編解碼:SBC/LDAC
• 續航:單5,總27
• 延遲:80ms
• 降噪強度:不詳
• 驅動單元:13mm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4.4g比較輕,佩戴略微脹耳,動作大不易掉,久戴(兩小時以上)微痛。
功能特點
連接:開蓋即連,連接速度快,穩定,未出現斷連。放耳機回倉再打開會自動回連,回連速度很快。
操控:充電倉具有多功能鍵,耳機按壓式,操作靈敏。
降噪:降噪深度官方無數據,實際體驗下來降噪效果很不錯,AI自適應降噪,在室內降空調的風聲非常明顯。
續航:關閉降噪模式下,搭配充電倉二十六七小時,單耳勉強五個小時,開啓降噪模式,搭配充電倉十五個多小時,單耳三個小時。續航相對一般。
延遲:80ms低延遲,打遊戲還算順暢。
聲音表現
通過Hi-Res金標認證,三頻均衡,解析較好。低頻鼓聲沉重,下潛較深,量感較多,氛圍感強;中頻人聲偏暖偏甜;高頻比較透亮。聲場挺寬闊,動態處理不錯,瞬態也還行。
總結
除了續航一般、佩戴不適合小耳外,Lolli3 ANC的其他各方面都表現得可圈可點,綜合下來性價比還算高,預算在三至五百的建議入手。
綜合評分:★★★★
⑤華爲FreeBuds 5至臻版(桃¥799)
• 工藝:鏡面+曲面流線
• 藍牙版本:5.2
• 藍牙編解碼:LDAC™/L2HC/AAC/SBC
• 續航:降噪關,單次音樂時長5 小時;降噪開,單次音樂時長3.5 小時;降噪關,整機音樂時長30 小時;降噪開,整機音樂時長20小時;
• 延遲:不詳
• 降噪強度:不詳
• 驅動單元:11mm雙磁路動圈
• 是否支持雙設備連接:是
佩戴感受
超級有特色的設計,做到真——無感佩戴,也真——無感掉落。出門三分鐘,今天風兒甚是溫柔,感覺身體的每一寸都被溫柔撫摸,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嗯?耳朵?淦!耳機呢!!
功能特點
連接:以爲小米手機可能會被華爲欺負,連接速度不快,沒想到實際還是很快的,斷開再回連,額,慢,需要好幾秒,穩定性與5.3、5.4的藍牙也有一定的差距。
操控:區域無明標,方式有滑動、點擊、捏按,滑動非常好使,一滑即可,捏按也沒問題,點擊不太靈,需要點擊三下的下一首至今沒點成功過一次。
降噪:半入耳的降噪是沒辦法和入耳的相提並論的,但FreeBuds 5至臻版還不錯,同價位入耳比不了,稍低價位的還是能輕鬆勝過的,如果你戴得緊些,效果會更好。
聲音表現
和外觀一樣有獨屬於自己的特色,暖糊糊,不過糊的不過分,屬於小糊的級別,調音也不像上面的FreeLace Pro重低弱高,較爲均衡,低音上頭而不轟頭,人聲細膩悠長,高頻相對略差些,不過千元下可以了。素質方面,寬闊的聲場提供了很哇塞的方位感和現場感。
總結
拋開易掉這點,FreeBuds 5至臻版真的蠻至臻,就是價格掉得有點快,去年999推出,今年一路掉掉到了799,讓人禁不住懷疑原價買的自己是不是又被當韭菜割了。
綜合評分:★★★★
結語
累成dog的測評主求贊、求評論、求盒電。
請往死裏電,謝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