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固態硬盤逐漸成爲了主流的存儲介質不僅僅是在電腦的M2接口上可以使用,甚至移動固態硬盤都開始淘汰掉了U盤和移動機械硬盤這種東西了,原因也很簡單 畢竟它速度快而且價格也變低了不少,甚至上現在的1T容量500元以內就能拿下,而移動機械硬盤1T也需要200塊左右,速度快了十倍 但是價格也就貴了200多,其實還是挺有性價比的,但移動固態互相之間究竟應該怎麼選擇,其實是很糾結的點。
大家標稱的速度都是一樣的,但爲啥還有這麼大的價格差異?這次小編就自費把市面大廠的移動固態硬盤都買下來了,有三星丶閃迪丶金士頓還有西部數據。或者你們也可以選擇去DIY,我這裏也加入了一個我們DIY的硬盤做了對比測試,畢竟現在的DIY硬盤方法很簡單,一個硬盤盒一個M2硬盤就能完成,成本甚至更低 不過這次還是聚焦在性能層面,像我自己DIY的這個固態10G速度的硬盤盒現在大部分60元以內就能拿下。
裏面我放了一塊幻隱1T的HV2000系列,這裏順便看看這些成品的固態和我們自己DIY的固態究竟誰更強一些?容量上都選擇了1T的容量大小,應該是目前選擇人數最多的一個版本,速度的話現在的移動固態大多數可以分爲三個速度等級(500M/s 1000M/s 2000M/s)這裏統一選擇的是1000M/s的版本,因爲500M/s的速度對於現在來說有點太慢了,2000M/s的速度需要20G速度的USB-C接口才能支持,很多人的電腦並沒有這個接口也不支持這個速度,所以可能1000M/s的速度參考實用性價值才更大一些
接下來就從文件的傳輸寫入速度丶遊戲軟件的加載速度丶還有溫度以及跑分上,來一起橫評一下這些移動固態硬盤吧!
首先就來進行大文件的一個讀寫測試,在空盤狀態下這裏找了一個電影的原盤文件複製多份然後複製進移動固態中,總的大小爲510G。
最終彙總得出的以下這個結果:
有點出乎意料,五塊硬盤中速度最快的竟然是DIY的硬盤,510G文件用了14min半傳輸完畢,平均每秒是596.16Mb/s的速度,成品移動硬盤雖然都是大廠品牌,速度差距也還是非常大的,速度最快的是三星,510G的大文件16min傳輸完畢,平均傳輸速率爲539Mb/s,最慢的是金士頓同樣的510G文件用時接近一個小時,平均速率只有151Mb/s 還不如三星的三分之一要快,要說閃迪西數和三星的差距倒是不算特別大 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我們進一步看一下整個傳輸過程中的速率圖,發現只有金士頓它會有掉速最明顯的現象
一開始五塊盤都能達到600Mb/s以上的速度,但是後續DIY固態和三星都掉到了550Mb/s左右,閃迪和西部數據則是掉到了420Mb/s附近,但是金士頓從1min19s之後速度呢速度直接掉到了只有138Mb/s,簡單算一些金士頓的高速緩存區的大小:620/s*80s÷1024m/G=48.44G,大概是50G的高速緩存區。
於是又用了軟件HDtune Pro測試了一下,同時往五塊盤寫入250G的文件看看高速緩存區各自的大小。
最終結果如下:
閃迪西數爲5 DIY的硬盤爲25G 三星爲30G 金士頓最大是50G,但是除了高速緩存區別的還有500Mb/s左右的速度 而金士頓只有100多m的速度,降速有點過於明顯了 非常像QLC顆粒。剛剛是寫入的速度,然後我們看一下讀取的速度,將剛剛寫入的510G文件再給它原封不動複製出來 看看他們的用時和速度對比。
結果如下:
這次差別沒有剛剛那麼大了,但五塊硬盤中最快的依然是DIY硬盤,只有它用時達到了10min以內 平均速度達到了935mb/s,幾乎可以達到10Gbps的理論峯值速度,每秒六七百兆以上的數據讀取性能完全是可以滿足我們日常使用的各種場景需要的。
另一方面從速率波動上也能看出來一些差別,五款硬盤都是前半段是非常平穩的,後半段會有一些細微的波動,但是波動不是特別大,然後我們再繼續寫入文件直接到寫到滿盤狀態,看看在整個半盤到滿盤的寫入過程中它們的速度表現分別是怎樣的?畢竟我們實際使用硬盤的過程中大多數還是半盤的狀態,不可能一直硬盤中什麼數據都沒有 這個數據會更有參考價值!
結果還是跟空盤寫入文件排名是一樣的,表現順序完全一致
由於5個硬盤都沒有相應的溫度傳感器,無法從系統中使用專業軟件去讀取內部溫度,所以我們就使用熱成像儀來拍照測試它表面平均溫度,在大文件讀取丶寫入完成時,我們都使用熱成像拍攝了照片,分別統計平均和最高溫度。
得出的溫度表如圖所示,首先寫入時的溫度是最高的,算一下總的平均溫度DIY的固態確實溫度要更高了,長時間的使用下來可能真的不如品牌固態溫度要低一些,而四個品牌固態中三星和閃迪的溫度是比較高的,西部數據和金士頓是比較低的,我們再來看看軟件體驗的實測,測試了遊戲地圖的加載,還有一些生產力軟件的運行這些比較喫硬盤速度的項目。
首先將Pr和Ps直接安裝在移動硬盤中,分別打開硬盤裏面的同一個大體積的項目文件,一個總體積爲70G的Pr視頻和一個體積大小爲25G的Ps銀河圖片用採集卡錄屏記錄打開過程的用時測試結果如圖所示
然後是遊戲加載,將遊戲安裝的位置放在移動硬盤中,然後測試開始遊戲的加載讀圖的時長
可以看到賽博朋克2077和古墓麗影加載時長差距是非常小的,原神則是有些差距
無論是遊戲還是軟件安裝在移動硬盤中的相應速度表現相比把硬盤直接插在電腦的M2接口上還是能夠非常明顯的感受出它們的差別的,所以平時移動硬盤還是建議做文件存儲使用。
最後再看看測速軟件的成績,由於日常使用中很少能體會到這麼快的速度所以把它放到最後測試
DiskMark8 16G測試如圖:
3DMark的跑分如圖所示:
PcMark8的測試結果則是顯示所有硬盤的真實性能都是相差無幾的。
總結:使用硬盤盒DIY移動硬盤的方案性價比非常高,唯一的問題就是溫度偏高一些,而且由於是自己組裝它的做工質感一般而且也沒有成品小巧便攜,但是隻要你不是每天掛着移動硬盤,把移動硬盤當作主硬盤去使用,自己DIY的性價比是真的非常高,但有很多朋友是那種自己電腦只有一個M2接口或者是那種蘋果電腦,壓根沒法去加內置的硬盤,所以無論是裝遊戲軟件還是剪視頻做生產力放素材都是把素材文件直接放在移動固態裏面,把外接硬盤當主盤用的朋友,這部分的朋友DIY的固態就不太適合你了,因爲它的散熱一般用的時間久了之後它可能真的沒有成品固態的穩定性要求要高一些,而且成品移動固態的這個保修政策要比你自己DIY固態要高很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