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常被用來表示緊急情況下的信息傳遞。古時候的文件傳遞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 20 裏有一個驛站。註明“馬上飛遞”字樣的公文,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裏的速度傳遞。如遇緊急情況,可以每天 400 裏、600裏,最快達 800裏的速度傳遞。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
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道:“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平明發成陽,暮及隴山頭。”在詩中,他把驛騎比作流星。
唐政府官方規定,普通驛馬要求一天行 180 裏左右,最快的則要求日馳600裏。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 3000裏,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可見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每天500裏。
唐代的1尺合現在0.303米,1裏合 454.2米,800 裏也就合363360米。在古代,“八百里加急”再快也需要將近2天的時間來傳送。而以現代普通轎車時速 60 公里的速度來看,現代人開車送“八百里加急”,只需要6個多小時。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