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家鍛鍊起來!
一、疾病認識
腰椎間盤突出症概述:
1.定義:由於腰椎間盤退變與損傷,導致脊柱內外力學平衡失調,使椎間盤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壓迫和刺激腰脊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痛的臨牀疾患。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脊椎類較爲常見的疾患之一。
2.易發人羣:
現在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發病於久坐(辦公室.it類)工作人羣、長期開車者、長期體力勞動者等人羣。還有就是點名表揚打遊戲的兄弟們,千萬不要🙅🏻♂️因爲一時快感而養成“東倒西歪”的坐姿(主要是長期坐姿不良導致)。
好發人羣年齡30-50歲的體力勞動者,男性易發大於>女性。man what can i say!hhh鍛鍊起來吧!!
二、病因病理
1.病因:
主要是因爲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牀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L4~5、腰L5-骶S1發病率最高,約佔九成。
①椎間盤退變(主因):
營養靠淋巴滲透成人椎間盤無血液供應(纖維環表層有少量血供)退變髓核、纖維環含水量(90%、80%隨年齡逐漸遞減),纖維環經過歲月摩擦😭導致玻璃樣變纖維環與軟骨板、椎體緣附着處鬆弛。簡單來說就是隨着年齡勞損增加導致。
②累積性損傷(促椎間盤退變的主因,也是椎間盤破裂突出的誘因)長期勞損積累。
約1/3椎間盤突出患者無明顯外傷史。
即使有外傷史,也往往是累積性勞損基礎上最後一次外力所致。
2.病理類型:
腰椎間盤突症的病理機制複雜,與椎間盤突出的好發水平、方位、破裂形式、以及神經根的相互關係有關。
①好發部位: 90%下兩個椎間隙分別是腰L4-L5,腰L5-骶S1,原因是下兩個間隙勞損重、退變多,L5及S1神經在椎管內分別跨越兩個椎間盤。
②突出方位:椎間盤退變程度不一,向上/下突入椎體內。
③力學因素:
向前突出(經骨突出)
後外/後突出(臨牀主要類型)分爲三類:
¹單側型:髓核突出和神經根受壓只限
於一側。
²雙側型:從後縱韌帶兩側突出,兩側
神經根皆受壓。
³中央型:正中突出,出現馬尾刺激症狀。
其中退變型、膨出型、突出型此三型未破型可通過非手術治療,其中脫出後縱韌帶後型、遊離型應以手術治療爲主。
三、臨牀表現
①腰痛:是最早症狀,也是最容易讓人放鬆警惕又折磨人的症狀。後期可能伴隨着晨輕暮重疼痛加劇。
②坐骨神經痛:表現爲股後部、小腿外側、足跟、足背外側,放射性疼痛,咳嗽、噴嚏、排便等增加腹壓時椎管內壓增加使疼痛加劇,久坐或久站疼痛加劇;單側坐骨神經痛居多,中央型突出可出現雙側坐骨神經痛。
③下肢麻木:壓迫感覺神經纖維所致,麻木區域與受累神經根支配區一致。
④間歇性行:長時間行走跑步疼痛加劇須下蹲休息,肌力減弱。
⑤馬尾綜合徵:大小便障礙,會陰區感覺喪失,下肢軟弱,下肢發涼,無汗,可能導致小腿水腫。
四、臨牀檢查
金標準: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
加強試驗:直腿抬高試驗出現放射痛時逐漸降低角度至疼痛消失,被動背屈踝關節,若放射痛再度出現爲陽性。
神經系統檢查:
¹腰L3-4:壓迫L4,無足表現,膝反射減弱或消失。
²腰L4-5:壓迫L5,小腿前外側和足內側的痛、觸覺減退,背伸無力,無反射。
³腰L5-S1:壓迫S1,外踝附近及足外側痛、觸覺減退,蹠屈無力,踝反射減弱,馬尾神經受壓。
診斷要點:
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腰椎侷限性側凸伴運動受限
椎旁壓痛並向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陽性
下肢有感覺、運動、反射改變
X線片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CT或MRI可見椎間盤突出影像
⭐簡單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症=彎腰勞動史➕腰痛➕坐骨神經痛➕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CT、MRI,神經電生理學等影像學支持。
非正經醫學系統科普,如果有出現症狀,影響生活質量,馬上就醫,願你健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