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這個角色就牛了,人稱“三折神將”諸葛瞻。諸葛瞻這個名字對於瞭解三國不多人可能很陌生,但說起蜀漢丞相諸葛亮大家就很熟悉了。沒錯,他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
今天想開個三國殺新坑,老早就策劃出了,想從三國殺遊戲裏出發,去介紹在歷史和文化背景裏的角色。
吾有三罪,未能除黃皓,制伯約,守國土 諸葛瞻
首先是原畫,諸葛瞻的經典臺詞吾有三罪,未能除黃皓,制伯約,守國土。根據《元和郡縣圖志》(唐朝時編纂的一部地理學專著)中的記載,諸葛瞻在跟鄧艾接戰前,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
但這句話未見於其他史料裏,而且其書成書於唐朝的唐憲宗時期,距離三國時期有五百多年,但《三國志》中所記載這句話是出自諸葛瞻長子諸葛尚之口。
諸葛瞻陣亡之後,他的部下都勸諸葛尚率殘部撤退保存實力,但諸葛尚卻堅持不肯撤退回成都,他感嘆說:“父子荷恩,不早斬黃皓,以致敗國殄民,用生何爲。”諸葛尚感嘆完之後就率殘部衝入戰陣與父親諸葛瞻一同殉國了。所以成書於唐朝的《元和郡縣誌》所記載諸葛瞻自認爲三宗罪藍本是由其子諸葛尚在殉國前所說,然後加以改編,這就使得諸葛瞻早就看出蜀漢敗亡的根本原因,但卻只能感嘆自己沒有能力制止,也使得諸葛瞻在臨死前把蜀漢滅亡的責任推卸得乾乾淨淨。
瞻長子尚嘆曰:“父子荷恩,不早斬黃皓,以致敗國殄民,用生何爲。”乃驅馬赴魏軍而死。
——華陽國志
魏軍居然真殺來了 黃皓
罪一:未能除黃皓
黃皓(生卒年不詳)是三國時期蜀漢宦官,諸葛亮的出師表裏“遠小人”說的就是說的他。在劉禪統治後期寵信宦官黃皓,黃皓便阿諛獻媚,處心往上爬。董允每每正顏厲色地匡諫劉禪,多次責備黃皓;黃皓十分懼怕董允,始終不敢爲非作歹。董允在世之日,黃皓的官位一直不過黃門丞。黃皓始預政事,專秉朝政,崇信鬼神巫術(姜維聽聞鍾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調兵遣將以做準備,但黃皓崇信鬼神巫術,告訴劉禪敵人最終不會到來,請劉禪將此事擱置下來,而羣臣也對此一無所知。)最後劉禪投降魏國後,賄賂黃皓賄賂鄧艾身邊的人,得以逃過一死。
陛下勿憂,大將軍危言聳聽 黃皓
但在陳衹掌權支持姜維時,諸葛瞻沒有反對姜維北伐。黃皓惑亂朝綱時,諸葛瞻也不出面阻止。就是因爲陳衹也好,黃皓也罷,他們所做所爲背後都有劉禪的支持,諸葛瞻是不敢得罪他們。諸葛瞻反對姜維北伐是劉禪不想北伐了,連年戰爭讓蜀國國力消耗很大,蜀國已經喫不消了,諸葛瞻不過是望風承旨替劉禪出面來打壓姜維而已。
今蜀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弊,競於外利,不脩守備。
———三國志·吳書三
先帝之志,丞相之託,不可忘也! 姜維
罪二,外不制姜維
第二條讓人疑問,丞相的子孫諸葛瞻把丞相遺志繼承人姜維當成了政敵。衆所周知,姜維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之一,就當時而言,這是蜀漢政權內部所有的荊州派都認可的。姜維自掌蜀漢軍權以來,其所作所爲,也都是爲了完成諸葛亮生前沒能完成的願望,即“北伐中原,復興漢室”。以此而論,蜀漢政權內部,最不應該敵視姜維的,就是諸葛亮的子孫。在東晉史學家孫盛寫的筆記中,還寫有諸葛瞻曾想剝奪姜維兵權,以永安都督閻宇代之的想法。
放手一搏,或未可知
諸葛瞻建議剝奪姜維兵權時,所用的理由是:“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這和廖化在當時反對姜維北伐時所講的“'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力少於寇”,是相同的道理。諸葛瞻認爲,姜維不顧一切的北伐耗盡了蜀漢的國力,加上老將廖化的反對,這在蜀漢政權內部已經是相當強的共識了。姜維主戰,諸葛瞻主停戰,這就是諸葛瞻把姜維視爲政敵的根本原因。姜維對於北伐的執念太深,除非諸葛瞻支持他。但當時蜀漢政權內部,其實反對北伐的呼聲,已經超過了主張北伐的呼聲。連廖化這樣的元老都站出來反對了,諸葛瞻要想順利主政,就不能一意孤行。姜維無法改變,諸葛瞻無法支持,兩人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捐軀綿竹,盡吾忠君之志 諸葛瞻
罪三:未能守國土
雖然諸葛瞻有很多後手和想法去制約姜維。但全部來不及實施了,姜維也不需要頭疼如何跟走上前臺的諸葛亮的兒子處理好關係。因爲,在諸葛瞻建議剝奪姜維兵權的第二年,魏國大軍就來了。在這一刻,姜維和諸葛瞻都只能全力爲蜀漢的生死存亡而戰,直至兩人都爲此死亡。
開闢險路,奇襲敵軍 鄧艾
這一戰雙方參戰的兵力,史書並無記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鄧艾長驅直入奔襲而來,帶的人馬不會太多,而且後勤上也沒有太大保障。至於諸葛瞻所率領的蜀軍,包含首府成都的駐守部隊和周邊的一人數應該佔一些優勢,而且後勤方面基本無憂。然而,鄧艾人馬雖少,但麾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不僅作戰鬥力卓絕,而且作戰意志堅定,士氣高昂。相比之下,諸葛瞻手下人馬雖多,卻都是些平時只負責衛戍的部隊,長期遠離真實戰場且疏於操練,士氣也比較低落……更不用說,雙方的主將水平也差距巨大。鄧艾作爲久經沙場的老將,早就與蜀軍主力交戰過多次,戰場指揮經驗極度豐富。而諸葛瞻,此前完全是一個文官(還是個沒有實權的文官),根本就沒有過帶兵打仗的經驗……基本上這一仗還沒開打,結局就註定了七分。可惜最後在姜維的一計之下,姜維,鄧艾和鍾會皆亡於此。
迴歸遊戲裏,罪論效果是:觀看牌堆頂三張牌,每滿足一項條件遍保留一張,選擇完成後以任意順序放回去其餘的牌。可以看作觀星Pro(標準包:諸葛亮的技能),子承父技屬於是了。而罪論發動條件對應了:未能除黃皓(沒有造成過傷害,沒能去除掉黃皓),未能制伯約(沒有棄牌,手牌屬於自己能掌握的資源,沒有棄牌可能指沒有來得及去打壓姜維),未能守國土(把手牌比作國土了,發表三罪論之後諸葛瞻就戰死,鄧艾攻破蜀漢)。都滿足後,回合結束就可以額外獲得3張牌,且不用考慮手牌上限。若都不滿足,可以看作諸葛瞻完成了這三件事,和姜維一同受傷,即必定造成一點傷害,還能讓下位角色判定階段判定自己選擇的牌。同時也證明直接不必蒙父蔭。
父蔭:當手牌比對方小的時候,免疫第一張殺或者決鬥的效果。同樣也是空城Pro(標準包:諸葛亮的技能
),在很多能過封鎖敵人技能的武將攻擊下也能防住第一張殺,這也是父親的餘蔭,但不多了。歷史上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未果,病逝五丈原之後,作爲長子的諸葛瞻,繼承了其“武鄉侯”的爵位。這時候的他年僅八歲,雖然未能在蜀漢入仕,但由於頂着“諸葛亮兒子”的光環,他幾乎整個少年時期,都活在衆星捧月一般的呵護中。到了諸葛瞻十七、八歲成年的時候,他又迎娶了劉禪的女兒,同時還被授予了“騎都尉”的職務,之後還擔任了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軍師將軍等官職……
參考資料:
《三國志》
《元和郡縣圖志》
《華陽國志》
《諸葛瞻曾說自己有三罪,其中之一爲不能制約姜維,兩人有何矛盾?》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