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ROG,如果是在3年前,我絕對不會把兩個產品如此聯繫在一起。不過在intel的NUC12與13發佈之後,不少在專業領域內強勢崛起的新型號NUC,比如飛龍峽谷蝰蛇峽谷和猛禽峽谷,在遊戲方面也有不俗的實力,着實吸引了不少注意力。而華碩持有NUC之後,自然不會放棄這麼有潛力的產品,所以在Core Ultra發佈旋即,ROG NUC也隨之而誕生了。ROG NUC既然是玩家國度的產品,其核心競爭力肯定包括強悍的遊戲性能,而NUC系列又獨有自己的專業性加持,我非常好奇這樣兩個概念的碰撞會產生怎麼樣的結果。所以趁着這次ROG NUC發佈,找朋友借了一臺ROG NUC760,來給大家說說我對這臺純血ROG的NUC的體驗。
我先簡單說一下結論,這電腦是絕對的富哥檢測器
尤其是非旗艦版的NUC760的U7+4060,折算下來性價比是不如970這個U9+4070的配置的,所以體驗這個ROG NUC 要麼上旗艦,要麼就放棄幻想直接看測評。華碩的產品力絕對一流,2.5L的盒子能放下4070+U9的配置肯定無敵,不過U7+4060也不錯,噪音表現遠好於筆記本甚至某些臺式機,性能釋放極爲優秀。但是相對的,這樣的產品力讓首發價爆了直接和性價比無緣,這價格買對應配置的筆記本甚至還能省點錢,即使ROG NUC能帶來的體驗是筆記本絕對不可能替代的,如果不是富哥想一步到位省心,或者就是愛玩MINIPC,那麼性價比這塊絕對是自己裝機或者買筆記本更高
開箱
ROG NUC 760的包裝極具ROG風格,一貫的產品圖+ROG紋飾背景,而且有正統ROG標誌和Aura Sync神光同步支持。這臺ROG NUC的主機部分僅有2.5L,這個大小遠小於大部分itx機箱,又能有不錯的性能釋放和靜音的散熱,ROG的產品力着實強大
外包裝上還有詳細配置,使用了最新的Core Ultra 7 155H處理器和RTX 4060顯卡,這個配置也是目前挺主流的遊戲主機配置,內存和硬盤也都能更換
拆下外包裝之後,盒子的風格更正統ROG了
首先來看看主要配件,在機器本體下方有說明書和安全信息手冊,還有一個可以替換的側面圖案遮光板。下方的配件則是非常炫酷的金屬支架和電源,電源爲330W,和遊戲本的電源基本一致,並不算很磚
下面來看一看ROG NUC760的本體,主機的大小比PS5小一些,大於一般的路由器,和NUC的蝰蛇峽谷比較類似。隨機附送了一個Core Ultra的貼紙,可以自由選擇貼上
主機正面的有非常明顯的ROG標誌,做了斜向和縱向的浮雕,其中有一部分鏤空,開機鍵則隱藏在機身的上半部。正面提供了兩個高速的USB-A和一個3.5mm耳機孔,而且延續了NUC的專業性設計,給了一個SD讀卡器槽,可以直接讀取SD卡,這個SD卡讀卡器是頗爲超前的SD Express 8.0規格,理論讀取速度可以到4GB/s,目前市面上還沒有SD8.0的產品,可能華碩以後也會推出相對應的儲存產品來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
機器的側面可以看到淺淺的ROG標誌,這個標誌通電時可以發光,並且可以通過ArmouryCrate奧創中心進行控制
背面的IO非常豐富,除了常規的4個USB-A之外,還提供了2.5G的RJ45網口和兩個DP 1.4a和一個HDMI 2.1 FRL,並且有一個全功能雷電4 Type-C接口。ROG提供隱藏式的WIFI天線,所以外殼上是看不到無線網天線的
機器的兩個短側邊都有可以用於散熱的鏤空,其中一面有windows系統的標誌
而ROG NUC 760的底面做了大面積的鏤空,這一面是整體進氣的空間,鏤空和浮雕都做的非常精緻,當然也包含了一個ROG的標誌
ROG NUC 的底座是全金屬+橡膠墊組成,整體質量可見一斑,內部做了反光的像素化ROG標誌,並且指明瞭正面的方向
機器在支架上的造型是非常顯瘦的,立起來之後顯得精神了不少,整體造型比較硬朗,個人感覺不通電的時候背面比正面看起來要更帥一點,通電之後正面LOGO亮起來也不錯
拆解
簡單開拆,正面的外殼可以通過背後的卡扣解鎖,滑動移出,不需要工具就能拆下這一正面的外殼,但是此時出現的其實是發光板和ROG標誌的遮光板
擰出側面的螺絲就能將IO接口區和發光板的一體化外殼全體移除,ROG NUC仍然使用了NUC一貫的金屬內殼,結構強度極高
機器配備了三個m.2插槽,其中一個是預裝的,另外兩個均支持pcie4.0x4的2280 m.2固態,擴展能力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
無線網卡是非常強悍的intel Killer殺手網卡AX1690i,這個頂級網卡出現在ROG NUC中並不意外
爲了讓機器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我把內存換爲了金士頓的5600MHz 16GBx2,硬盤增加了一個2T的KC3000
測試
開機,通電之後就能看到ROG標誌亮起來,首先查看一下CPUID和GPUZ,ROG NUC 760使用的配置爲Ultra7 155H+RTX4060,就性能而言是目前非常主流的遊戲主機配置。新的Core Ultra7 處理器使用了最新的構架並加入了NPU,有更好的內存支持和製程。RTX4060則能保證機器有非常平衡的性能與功耗配比
首先是理論性能上的測試,SuperPosition和PCMark10能反映出ROG NUC整體上不錯的實力,在電腦應用的各個方面上均能面面俱到。intel的核顯解碼能力強,可以負擔起視頻編碼解碼的任務,Nvidia的獨立顯卡也很適合遊戲和生產力應用的加速
而Vray與Cinebench的測試側重於渲染性能,其中Vray還能測試系統的RTX加速能力,非RTX顯卡是完全無法運行的,可以看到ROG NUC760在這方面也是不錯的
Procyon的AI性能測試則反映了RTX4060在AI推理方面的實力,這個成績可以勝任一些簡單的模型推理和AI繪畫推理,配置本地AI應用模型的時候可與獲得更快的運行速度
兩個拷機測試,首先是單烤CPU,ROG對於U7的調教是非常激進的,CPU的核心最高溫度基本一致維持着99℃,功耗達到95W,而此時頻率一直維持在4.1G左右,在高壓下有着不錯的持續性能。考慮到intel Ultra Core的熱設計最高溫度是110,所以華碩還是留足了餘量,不會讓CPU超負荷。而顯卡的烤機測試其功耗也在140W左右,溫度控制的很好,傳感器溫度一直在73℃左右,通過率達到了99.7%的較高水平。烤機噪音方面,在單烤CPU時,1m位置噪音爲49.7db,顯卡烤雞時,噪音爲55.8db,這個噪音水平遠小於筆記本,甚至比某些臺式機還要安靜,ROG特調的靜音散熱有點神奇
顯卡的跑分則基本達到了桌面級的水平,即便是在小型化的NUC機身裏,ROG還是在堅持遊戲上的體驗不縮水
使用D5渲染器的視頻渲染測試,測試會使用光追加速,RTX4060這個成績在GPU中雖然趕不上頂級,但就個人使用算是不錯的
下面是一些遊戲測試,基本均爲2K分辨率下的測試,有光追則打開光追,優化比較好的遊戲則是進行的4K分辨率下的測試。可以看到ROG NUC760在遊戲上表現不俗,完美勝任了2K下3A遊戲的任務,而在性能需求較低的彩虹六號等競技類遊戲中,4K分辨率下也能獲得不錯的幀數
總結
ROG NUC作爲華碩在接手NUC之後於ROG序列上出現的第一款產品,自然是非常用心,我們能從機器的塑料+金屬的雙層外殼,超前的SD讀卡器,頂級的殺手網卡,以及豐富的擴展中看出ROG NUC有着作爲專業mini主機的血統。另一方面,ROG NUC極爲激進的性能調校,顯卡性能釋放上限也很高,用板載的顯卡芯片實現了桌面級的遊戲體驗,這又是極富有ROG風格的特徵,這一切塞入了2.5L的機箱中,並且還有非常安靜的噪音表現,超過了所有遊戲本和很多ITX主機。
我個人覺得ROG NUC作爲桌面mini主機而言競爭力還是挺不錯的,不過定價還是有點太ROG風格了,可能會導致一般玩家錢包比較鬆弛,但是相信富哥們的家資可以彌補這一塊。所以這可能是我認爲最近最有富哥認證實力的一臺電腦了。但是不談價格的話,ROG NUC的體驗確實是頂級的,也是市面上其他迷你主機產品難望其項背的,畢竟這是最純粹的NUC血統,最強悍的Core Ultra迷你主機,不論是做工用料還是性能表現,以及外觀特色,都不是那些“無頭筆記本”改的糊弄型迷你主機能夠比擬的——比遊戲本更安靜強大,比ITX更小巧方便,這也是ROG NUC這樣的產品最大的意義所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