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省流:569~589左右
感謝小黑盒與飛智提供的衆測資格,總評價在文章末尾
作爲一名PS、NS、PC三端玩家,自然家中常備DS手柄、NSPRO手柄以及XBOXONE和XSX手柄。
在遊玩主機端時因硬性要求自然需要使用匹配的手柄,而在PC端由於懶得折騰藍牙或是需要額外購入無線接收器的原因。
長久以來,在PC端使用手柄自然是隨便拽上一根線插上,所幸遊戲環境導致我距離主機及屏幕的距離算不上遙遠,於是也就一直這麼湊活着過了。
對於國產手柄也是看着盒友們的爭論,心裏癢癢的不行,這次正好有機會體驗一下所謂的“國產頂流”手柄:飛智-八爪魚4,也算是補上了個人的手柄經歷空缺。
在經過新年假期的一週體驗後,因爲眼部半飛秒手術拖了幾天的稿子今天也算是拼着瞎眼的風險掏了出來。
接下來我們邊開箱邊聊。
外包裝明明白白的把飛智八爪魚4的特色打了上來,尤其是力調節搖桿的力還用藍色加重了一下。
下面的五個圖標則是飛智八爪魚4本次主打的5大特性:
力反饋扳機
2.0微動按鍵
飛智力調節合金霍爾搖桿
八向轉軸十字鍵
非對稱馬達
五個圖標上面赫然寫着“手柄力學專家”五個大字,很狂啊,讓我們看看他到底有沒有這個本事。
去掉包裝打開盒子是產品總監簽名的一張紙哈,這個暫且不論,打開的包裝倒是與XBOX的盒子有些相像。這裏是我補上的一張圖。
一根線、手柄本體,還有夾在縫裏的說明書,隨所明書還附贈了一個有趣的小玩意,我們先留着後面聊。
飛智八爪魚4的設計還是有點意思的,表面採用了一套磁吸鑲嵌面殼的方案,當你把搖桿帽和輪盤拔下來的時候就能延縫隙摳下來面殼,露出八爪魚4的真面目。
別擔心,用力拔,大力出奇跡
這時你纔會發現,原來這掂量着不輕的手柄裏面藏着這麼多細節。
面殼上的上半部分採用了金屬層的遮光處理和屏幕頗爲契合,同時在搖桿邊緣粘貼了膠圈防止磨損,整體做工還是頗爲出色的,半磨砂的處理不僅能讓燈光更爲柔和,增大摩擦力,也不會沾指紋。
這裏倒是要批評一下亮面金屬的外觀,雖然好看,但是着實太粘指紋了。
這裏還有一個小問題倒是需要提醒一下購入八爪魚4的大夥,在起初我一直覺得屏幕的顯示效果頗爲一般,原來是因爲在撕去面殼的膜後,內層還有着一張膜需要撕掉。
我也是特意拍了一張前後對比的圖,還是能夠看出較爲明顯的差別的。
八爪魚4最爲引人矚目的或許就是這套塑料結構+合金軸承方案的霍爾搖桿了。
陽極金屬藍和透明塑料的配合十分搭調,用起來也是順滑無比,橫向撥動對金屬軸承施力,上下撥動對透明結構件施力。
這款全球首創的力調節合金搖桿在使用體驗上確實是要優於我手上的御三家手柄的,無論是施力大小、回彈手感以及靜音方面都頗爲優秀。
不過由於結構問題所帶來的各方向回彈手感不一算得上一個小小的瑕疵,但在注意力專注在遊戲上是也是較難感知到的。
力調節力調節,說完力,那或許該聊聊調節。
我們能夠在產品頁的結構圖上看出一個能夠擰動的彈簧結構,在上圖的虛化區域中也能模糊看見。
簡單來講,按檔位擰動這個旋鈕,便能夠給搖桿“上勁兒”,這也是其“力調節”的名稱來由,通過按檔位加強或減少推動搖桿同等施力下的移動。
以此實現更爲精準亦或是更爲快速的拉槍、轉鏡頭操作。
八爪魚4的微動手感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在輕按時會有些許膠碗的稍肉觸感,後續便是聲音較小的清脆段落感反饋。
硬要給出一個形容或許是前調DS,後調XSX吧(笑
兼具段落確認感與靜音,不過或許是因爲面殼的設計,爲了不卡鍵將按鍵做的略高了些,導致鍵位倒是和XSX如出一轍的稍有晃動感。
順便聊聊延續XSX設計的八向轉軸圓盤吧,或許是爲了面殼的拆卸,與XSX的下沉式設計不同,採用了懸浮設計。
在體感上兩個拇指的距離更爲接近,同時相較於XSX清脆且確認感強烈的十字圓盤,八爪魚4在觸發力度上更爲輕鬆,而懸浮式設計也使得各方向的轉動更爲靈敏。
扳機鍵倒是沒什麼好說的,肩鍵鍵程較短,要比XSX稍輕,也採用了回彈手感良好的段落感回饋。
下方貫徹藍白撞色的設計理念採用了藍色透殼的設計,正面則是安插手機支架的插槽與C口充電口。這點或許要稍微吐槽一下,儘管能以這是個“表情I-I”自欺欺人,但對於不需要安卓端使用環境的玩家來講,確實有些難看。
作爲核心賣點的自適應扳機鍵,我們暫且放在驅動的部分聊
這裏便是我前文所提到的比較有趣的點,上面的FLYDIGI的飛智品牌標能夠摳下來,同時盒中也附贈了一個能夠自定義的塑料材質小牌,方便玩家自定義。
下方缺口倒是能很明顯的看到手柄的馬達,左大右小,構成了八爪魚4的非對稱馬達設計。
背部則是給到了足足四個背鍵,同時在飛智空間站中能夠進行按鍵映射、宏的導入等操作。
當然,作爲逐漸轉爲純單機黨的我來講能夠將部分組合鍵映射至背鍵也是頗爲省力的。
同時也能看到背部貼上了防滑膠貼,在XSX採用這一設計後逐漸跟近的各家只能說是好文明,但使用時間久了還是要記得清理哦。
以上,便是對飛智-八爪魚4手柄的超詳細開箱介紹,講完了“形”或許該聊聊八爪魚4的“魂”:驅動以及力反饋扳機。
打開飛智官網,下載飛智空間站,連接手柄後便能清楚看到一系列豐富的自定義選項。
不同於旋鈕調節的搖桿力度,在空間站中對於按鍵映射、搖桿中心死區、靈敏度曲線以及體感的開關等均給出了調試選項。
可以看到,在我的配置中,給予了常規、槍戰、格鬥、賽車四大類預設配置,也基本涵蓋了手柄的所有使用場景。
這四大類中區分最爲明顯的,便是對於扳機的利用。
不同於黑武士的手動扳機鎖,飛智能夠使用手柄組合鍵自動切層來達到不同的扳機效果,其中也包含了對於各類未適配條件下的力反饋扳機的泛用性設置。
例如賽車,便是給予了玩家自由設定扳機阻尼的設置,在提高操作精細度之餘,下壓手感更爲粘滯的扳機鍵能夠給到些許踩油門的質感。
機槍與狙擊則是在射擊遊戲中兩項提升沉浸感的震動適配,機槍在扣下扳機鍵後會進行持續的高頻率震動,以此模擬機槍連續掃射的手感。
而狙擊則是給予了一個突破鍵程,用以模擬深思熟慮後扣下扳機一發斃命的遊戲體驗。
不過倘若你是一位注重遊戲體驗的硬核玩家,不妨嘗試一下扳機鎖,極短的鍵程能夠大大提高開火的速度, 哪怕搶先半秒多射出的一發子彈,也至關重要不是嗎。
不過以上能由自己精心調試的扳機也只是適配性的利用,想要在PC上體驗類似於PS5那高精度的自適應扳機調控,還得是導入由八爪魚官方調配的MOD。
在PC端也適配了DS手柄的扳機後,正好拿來做一下比較,看看八爪魚4的DS模式能有幾分還原。
在開啓自適應扳機後,遊戲內槍械在按下瞄準鍵時能夠感受到阻尼感以及開槍後後的震動性回彈,同時使用技術狙擊步槍時也能夠明顯感受到扳機的突破感以及滿蓄力後的震動反饋。
不過較爲遺憾的是,在使用衝鋒槍開槍時並沒有給予連續的震動性回彈反饋,在這點上是不如今日更新的DS手柄適配。
但是DS手柄在PC的2077遊戲表現上,也有扳機略緊的遺憾表現。
同時,飛智八爪魚4的屏幕自定義不僅能顯示電量(目前可能有bug)以及連接狀態,同時也能夠進行圖片的自定義。
不僅能夠選取預設的數個動畫(比如上面的彩虹小馬),也能夠自行上傳圖片與GIF進行自定義設計。
比如我在文章開頭蹭的法環的熱度,便是上傳了一張《艾爾登法環》的封面圖,不過對於電量續航要求較高的玩家可以選擇酌情關閉。
評價:
飛智-八爪魚4無疑是一款堆料頗爲厚重的產品,多種功能匯聚一身的他着實稱得上全能二字。但隨之到來的問題便是重量的上升,稱得上墜手的DS手柄才稍稍270g上下,飛智八爪魚4則是來到了370g上下的重量。
在驅動日漸完善的今日,豐富的自定義選項使得能夠耐心調控的玩家能夠擁有一個驅使自如的完備手柄,多功能的承載也完全能夠覆蓋極廣的遊戲領域,並能支撐起高強度、高精度的遊玩。
八爪魚4毫無疑問擔得起一個“專業級”的名號,但身爲“國產頂流”的他也有着些許微小的瑕疵,在日漸精進後,期望能夠看到一個更好更完美的八爪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