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此篇寫成得如此倉促,但我還是選擇在此時此刻將這場旅途分享於你,前一部分我只對遊戲做極爲簡短的介紹用作遊戲安利,後一部分則是推薦已經通關遊戲整個流程的玩家進行閱讀。
儘量無劇透部分
《邪惡冥刻Inscryption》是一部墨黑色卡片主題的冒險史詩,融合了Roguelike牌組構建、密室逃脫以及心理恐怖元素,爲玩家獻上一杯血腥的冰沙奶昔。比玩法更黑暗的,是卡牌上冥刻的內容……
這是邪惡冥刻steam商店遊戲簡介,可以說這也是遊戲簡介該有的樣子,既描繪遊戲的一部分輪廓,又潛藏着遊戲閃光點。然而“冒險史詩”,“卡牌構築”,“恐怖”,“黑暗”這些詞並不足以概括邪惡冥刻的大部分元素,但只是爲了你的體驗能夠更加驚豔,這個簡介也只能寫成這個樣子。
而當你帶着自己所有的未知打開這個遊戲後,你便會感覺到它的不尋常,是的,在打開之初這種不尋常的感覺就已經映入了你的心中。其後,這種驚訝的感覺會如同一波又一波的寒流鋪面而來,在你適應之後,你還會發現這個遊戲氛圍感塑造得極佳,卡牌對戰也生動有趣。在你漸入佳境之後,邪惡冥刻的魅力又如同一波更大的寒流再度席捲......
我事先仍要潑一波冷水的是,《邪惡冥刻》固然是一款極其罕見的佳作,但他也顯然不可能在融合了各種元素之後還是一款六邊形戰士。也就是說如同你是一位衝着打牌而來的牌佬,那麼環境多變與人鬥其樂無窮的pvp卡牌遊戲是你更好的選擇,而也由於此作在卡牌遊戲中的出圈,你或許想要體驗跳脫於尖塔之外的卡牌肉鴿,但顯然的一點是在單論卡牌構築和肉鴿,超舟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我始終認爲邪惡冥刻在卡牌構築這方面做得並沒有那麼出色,但對於邪惡冥刻這點來自與卡牌構築本身的輕度也會是它最好的遊戲表現方式,這點輕度讓遊戲本身的一週目流程充滿魅力......
有劇透部分
這是一個分割線
當我們把視線聚集於邪惡冥刻的玩法時,可以說它是一款以卡牌對戰,輕度解密互爲主輔的“冒險遊戲”。
邪惡冥刻對戰在遊戲第一章中會讓你感到你是真的置身於一個牌桌,在和你面前的神祕人玩着一款卡牌桌遊。
前陣子莫名大火的《俄羅斯輪盤賭》(Buckshot Roulette)在氛圍感的構建上則與邪惡冥刻十分相似。這款刺激的賭命遊戲用了很精妙的鏡頭切換去帶給玩家足夠的沉浸感。
在邪惡冥刻的第一章中,遊戲也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提醒你,你的遊戲中不僅僅是眼前的這個牌桌,整個屋子,會說話的卡牌,燭光的燃起和熄滅,以及你自己對遊戲規則的一知半解對規則書的尋求,乃至第一次被按下死亡快門重開時,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探尋你所處的這個小屋後,構建出了邪惡冥刻第一章完美的解謎軸。
再一次啓程後, 你明白了必須起身做點什麼。
於是你並沒有像上次一樣全身心投入到這個牌桌中,而是找尋起屋內的道具。
或是鐘錶,或是燭焰,或是小刀,或是另一張會說話的牌,或是籠子中的狼,這些都讓你的卡牌對戰之旅變得如此的不一樣。
在這場極其擬真的卡牌對戰中, 你的牙齒,你的眼球甚至也可以是籌碼的一部分,
此時或許玩家們對遊戲的系統也熟悉了不少,有相關遊戲經驗的玩家會很顯而易見的想到“簡化卡組”這一點。而無論是用獻祭的方法將低質量的牌的優秀印記交於更好用的牌,還是合成以及其他獻祭的方法,甚至是在守護人低語下你也可以將不用的廢牌以一種另類的方式捨棄。另一方面可以說通關邪惡冥刻第一章在打牌方面的難度並不高,因爲無論是螳螂神之類的印記還是銜尾蛇一類的強力"外掛",但也正是由於這一點使得解謎元素很好在第一章中起到了“變奏”的作用。
你或許已經發現前面部分我甚至沒有提到邪惡冥刻有meta元素,因爲單就提到meta本身便會對遊戲的體驗造成一定的劇透。同時如果你知曉Daniel Mullins的《小馬島》以及最近曝光的《小馬島2:熊貓馬戲團》,你就會發現所謂粉絲賦予的“meta之神”絕非是空穴來風。
“metagame”在如今已然不是一個新奇的概念,甚至許多非meta遊戲也可以用一種幽默的形式,就像我們的《信使》,把它的meta元素融合得那麼的新式。
而當你在邪惡冥刻中第一次被拍下死亡卡牌的時候,你不會想到會在其後的挑戰後,按下快門鍵,給章節末尾的boss也來上一張特寫。
這時候,你才發現原來那開局不讓點的“新遊戲”,它的觸發方法竟然是如此地獨特,你也很難在不觀看邪惡冥刻有關內容前就知道在第一章後竟然還有着風格獨特的另外兩章。
仍以前文提到的《信使》爲例,在你打過這款復古畫風的8bit遊戲中處在時空高塔的boss後,你會感覺,這場歡快的冒險好像即將完結了,但其實《信使》的旅途其實才剛剛開始。伴隨着8bit音樂轉變爲16bit,8bit畫面轉變爲16bit後,一個更爲豐富的《信使》世界便展現在了你的眼前。
《邪惡冥刻》的這種切換點也尤爲出色,當你按下死亡快門後,躍然遊戲主界面的“新遊戲”也會吸引着你點擊,拖動,繼續遊戲......
於是那第二章的故事也隨即啓程,畫面爲之一轉變成了2d。與第一章尤爲不同的是,第二章的玩法發生了一些改變,你將用途中收集到的卡包來構築你的20張卡牌,當然奈何第二章的難度實在不算高,你很難在真正玩明白一套卡組前沒有通關。
同時四位冥刻者的身份則也十分獨特,細心的玩家可能會發現它們和第一章中的許多事物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爲它們分別是死亡冥刻者——格里魔拉,第一章中的臭蟲卡牌;機器冥刻者 ——P03,第一章中的白鼬卡牌;魔法冥刻者 ——蔓尼菲科,第一章中的弱狼卡牌;野獸冥刻者—— 萊西,第一章的最後boss。
第三章則飽含科技風格,這是p03引導着你的世界,一個曾經輝煌的科技天堂,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章你的對手也會變成steam好友(霧)。
在遊戲臨近結局的時候,遊戲meta元素突然以一種更爲熱烈的方式席捲而來,你的存檔將被刪除。
緊隨死亡冥刻者其後的是萊西,他擺出了那最初的牌桌,喃喃道:“每當你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後,總會感覺時間不夠,我們再來一局?”
而當記分天平已然被刪除時,他還是那樣的從容不迫:“我們不需要記分,讓我們再打上幾個回合”。
然而牌局已了,萊西稱讚你打得不錯隨後伸出手與你相握,卻還沒來得及和你握上就已然被刪除了。
因爲虛擬的現實的交織,因爲啓程與離別,遊戲的結尾爲那些對手賦予了讓玩家更爲難忘的氣質,那種即將湮滅還不忘再對弈一把的從容不迫,還能伸出自己的手與玩家相握做最終的道別。
結語
很遺憾這就是一篇浮於表面的雜談,因爲我沒有能力去涉及那些深層的劇情解析。只是我想《邪惡冥刻Inscryption》的旅途毫無疑問是一場夾雜了感動和驚喜的冒險史詩,那些碎片化敘事的每一段都會讓你在通關遊戲後感受到製作組用心和熱情,下一次的告別或許也可以來到沒有那麼匆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