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踏入AI PC時代,銳龍7 8700G+微星B650M迫擊炮WIFI體驗

前言和測試硬件介紹

AMD銳龍8000G處理器近日正式開售,它除了內置超強的RDNA 3核顯以外,還爲桌面級處理器首次引入“NPU硬件”的概念,NPU硬件是專門針對AI輕應用設計的,而現今的顯卡運行AI應用都是一些大型項目,爲此在Windows 12上線以後,CPU和顯卡在AI領域中會形成分工合作、各施其職的關係,AI PC時代正式到來!

硬核手上正好就有銳龍7 8700G這款處理器,這次就用微星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來配合體驗一下,當然除了常規測試以外,還想探討一些個人的疑惑。

首先想探討的是關於銳龍8000G的內存頻率,作爲同屬Zen 4架構的銳龍7000系列,它在UCLK=MEMCLK(1:1)工作狀態下極限頻率爲DDR5 6400MHz,而採用TSMC 4nm FinFET更先進工藝的銳龍7 8700G還能保持1:1狀態下突破6400MHz的瓶頸嗎?如果不能DDR5 6400相比主流6000MHz的核顯性能提升又有多少?

其次是關於銳龍7 8700G原裝幽靈Wraith Spire散熱器的探討,這種鋁擠+風扇下壓的散熱器效果怎麼樣,在追求性價比情況下需要更換第三方散熱器嗎?下面先來介紹一下本次測試的核心硬件。

主板方面,本次測試全程使用微星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以下簡稱B650M迫擊炮),從外觀上就能看到,這款主板和大多數靚麗的白色主板是走相反方向的,B650M迫擊炮主打硬核冷酷的純黑風格,整體軍火庫的基調十足——散熱裝甲上採用了特別處理的拉絲效果,搭配黑色紋路就非常好看。

B650M迫擊炮不僅外觀很硬核,實際用料也很猛,它採用了12+2相供電,核心Dr.Mos最大電流支持到80A,再配合雙8PIN CPU供電接口,滿足銳龍 7 8700G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畢竟這個規格其實用來帶銳龍9都是毫無壓力的。

標準四根DDR5內存插槽,最大支持192GB容量,可支持超頻DDR5 7600MHz+,高頻對於銳龍8000G來說絕對是好事,而且微星主板是支持High-Eiffciency Mode(內存高性能模式),一鍵就能優化內存性能非常方便,後面環節我們也會實測這個功能。

B650M迫擊炮擁有一根金屬加固的顯卡插槽,可支持PCIe 4.0X16,往下則是PCIe 3.0X1,最後則是PCIe 4.0X4插槽,一般用於擴展視頻採集卡、聲卡等硬件。M.2插槽擁有兩組,均支持PCIe 4.0X4,主板爲插槽配備了厚實的散熱裝甲,而且也貼心地標了序號。

B650M迫擊炮配備一體式I/O擋板,從左到右數起分別是Flash BIOS按鈕、DP 1.4、HDMI 2.1、2.5G網口、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3、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1、USB 3.2 Gen 1 5Gbps Type-A*4、Wi-Fi 6E以及帶S/PDIF光纖配置的音頻接口,接口豐富類型齊全,妥妥能滿足大部分玩家。

本次測試會涉及到銳龍8000G內存優化,這裏使用的是來自金百達銀爵DDR5 6000C30 16GB*2套裝,作爲性價比產品,內存包裝採用品牌統一的黑色背景+簡潔紋路設計,下方標註了高性能、高兼容等相關賣點,內存頻率和參數是標在後面部分的。

金百達銀爵DDR5系列是主流定位,可選頻率包含5600MHz、6000MHz以及6400MHz,不同頻率也是對應不同顆粒(三星D-die、海力士M-Die、海力士A-Die),這些參數在電商頁面都是清楚標出,價格也是有所不同,本次測試用到是銀爵系列最好的條子之一:DDR5 6000C30頻率,加持海力士A-Die顆粒。

金百達銀爵DDR5 6000C30採用了簡約風格的散熱馬甲設計,表面有一些凹凸紋路,上方是KingBank LOGO,挺符合主流DDR5的定位,另外一方面是內存高度只有38MM,只比裸條高一丟丟能提供最好的兼容性。

內存另一面貼着標籤,金百達銀爵DDR5支持Intel XMP 3.0和AMD EXPO技術,開啓之後可達成DDR5 6000C30-36-36-76 & 1.35V,時序和電壓優化得很不錯,新手玩家只要開啓配置文件就能獲得較佳的內存性能,而進階玩家比較推薦手動超頻,畢竟這款內存還採用了潛力挺大的海力士A-Die顆粒。


性能測試

由於銳龍7 8700G使用的是DDR5平臺,在進入系統前必須記得爲它分配顯存,對於主流的32GB DDR5容量,個人建議設置8GB顯存足矣,對於Radeon 780M這種媲美千元獨顯的性能很合適,大於8GB實際意義也不大。

進入系統後,只要安裝最新顯卡驅動、主板芯片組驅動以及刷到最新BIOS(AGESA微碼支持),就能完美髮揮銳龍8000G的性能了,Radeon 780M默認的核心和顯存頻率是相當高的,後續再試試雙超效果吧,以下測試均在6000MHz頻率以及UCLK=MEMCLK(1:1)工作狀態進行,最後環節會加入6400MHz。

首先是CINEBENCH R23基準性能,作爲生產力標杆跑分軟件,CPU性能的參考價值還是很高的,銳龍7 8700G單核1813 pts,多核17949 pts,就分數而言其實應對大部分內容創作需求足矣,因爲它的表現已經很接近銳龍7 7700。

7-ZIP基準測試,銳龍7 8700G壓縮速度爲99674 KB/s,解壓縮爲1422293 KB/s,相比英特爾的大小核,純大核+八核規格對於壓縮、解壓縮是個絕對優勢項目,銳龍7 8700G的具體表現甚至和銳龍7 7700持平,非常給力,這也是日常大部分玩家會涉及到的唯一生產力性能了。

1080P《Counter Strike 2》預設高畫質平均幀數爲79fps,顯存佔用爲4561MB

1080P《小緹娜的奇幻之地》預設中畫質,平均幀數爲59fps,顯存佔用爲4498MB

1080P《生化危機4:重製版》預設幀數優先畫質,平均幀數爲78fps,顯存佔用爲4265MB

1080P《極限競速:地平線5》預設高畫質,平均幀數爲84fps,顯存佔用爲4032MB

Radeon 780M在以上四款熱門遊戲1080P測試中,其中有三款遊戲能使用中等以上的畫質,幀數也能達到完美流暢的水平,而且它的8GB顯存正好都能滿足這些遊戲的胃口,如果它只有4GB顯存,結果會是怎麼樣呢?貼圖加載慢那是常態了,不得不說8GB顯存的分配,對那些只有4GB顯存的入門獨顯就是降維打擊了。

除此之外,Radeon 780M還支持FSR 3.0和AFMF,這兩種幀生成技術就是相輔相成般的存在,也能疊加FSR縮放檔位來使用,這也是一些入門獨顯沒有的功能,算是Radeon 780M的第二個優勢之處吧。

1080P《阿凡達潘多拉邊境》預設低畫質,FSR 3.0開啓前平均幀數爲26fps,FSR 3.0開啓後平均幀數爲48fps,提升幅度達到84.6%,顯存佔用爲6500MB左右

1080P《使命召喚:現代戰爭III 2023》預設平衡畫質,FSR 3.0開啓前平均幀數爲67fps,FSR 3.0開啓後平均幀數爲120fps,提升幅度達到79%,顯存佔用爲4800MB左右

FSR 3.0技術對於Radeon 780M同樣意義重大,不流暢的遊戲將會變得流暢玩,流暢玩的遊戲直接秒變高刷水平,非常給力,提升幅度通常都在50%以上,部分甚至達到100%以上。最後這兩款遊戲顯存使用量還更大,只能說充分體現了8GB顯存在1080P分辨率的必要性。

Radeon 780M在跑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時,GPU佔用率可達到100%,8GB顯存也會被喫滿,重點是還用掉了接近16GB的內存,所以一般情況下給它分配8GB顯存就能滿足了。

AbyssOrangeMix2深淵橙模型

分辨率設置:512X512

迭代步進:20

提示詞引導係數:7

生成批次、單批數量:1-1

Radeon 780M輸出時間爲36秒

AbyssOrangeMix2深淵橙模型

分辨率設置:512X512

迭代步進:25

提示詞引導係數:7

生成批次、單批數量:1-1

Radeon 780M輸出時間爲45秒

這款最強核顯在AI繪畫中的表現,已經完全可以滿足SD初學者了,默認設置輸出效率並不低,藉助DirectML部署加速,性能完全可以比拼一些千元級獨顯,而且8GB顯存相對來說更充裕,可操作空間更大,比如進一步使用插件。

接下來是原裝散熱器的散熱表現,能看到在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項目中,銳龍7 8700G最終頻率能保持4.7GHz以上,CPU二極管溫度趨向95℃溫度牆,對於追求整機性價比的玩家來原裝足夠了,如果在意溫度再去更換第三方不遲,而對於超頻來說,原裝散熱器確實就有點不夠了。

最後進入BIOS中對內存進行超頻,在1:1工作狀態下,銳龍7 8700G果然還是保持原有的DDR5 6400MHz上限,於是這裏就設置C30時序不變,改內存頻率爲6400MHz,再打開High-Eiffciency Mode(微星內存高性能模式)選擇Tightest檔位進行自動優化,以上就做好了銳龍7 8700G最速的優化設置,當然能不能成功還是要取決於CPU和內存體質的。

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超頻至6400MHz並對時序進行自動優化,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帶寬和延遲性能都會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並不能奢望很多罷了,看來想要突破1:1的6400MHz瓶頸,也許還是需要一代Zen架構處理器才能做到了。

默頻DDR5 6000C30內存狀態(1:1),Radeon 780M 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爲9264

超頻DDR5 6400C30內存狀態(1:1),Radeon 780M 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爲9608,提升大致只有3.7%

結果很明瞭,超頻到6400MHz+1:1內存工作狀態並不是發揮Radeon 780M的最佳途徑,性能只是略微上漲,畢竟內存頻率是直接掛鉤顯存頻率的,本身6000MHz到64000MHz幅度也不大,不過如果你的條子默認時序比較保守,那麼還是可以像硬核一樣設置到C30狀態的。


結語

本文銳龍7 8700G體驗下來,最強APU那是當之無愧,它提供了Radeon 780M最強桌面級核顯,已經可以替代一些千元級獨顯,作爲整合方案來說還是挺過癮的,銳龍8000G的隱藏實力還體現在NPU硬件上,NPU硬件屬於AI向的超前配置,只能說放長雙眼等Windwos 12操作系統正式亮相再說吧。最後,銳龍7 8700G的可玩性也很高,這方面也是APU的特性之一了,簡單來說就是超頻幅度大,所帶來的成就感就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