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份額3%要完蛋?爲什麼小米紅米銷量統計總是加在一起?

前言:每次新機發布或者年度促銷總結的時候,手機品牌官方都只會公佈自己的手機戰報。除了對自己銷量感到驕傲的會公佈具體數據以外,其餘都是在各種限定詞之下的頂尖數據。不過好在有廣告法的限制,我們可以在戰報不容易看清的小字一探究竟。除此以外,除了手機公司的財報還會有各個機構對國內和國外手機銷量統計的數據。

例如小米手機2023年第一季度手機均價爲1151元,對比2022年第一季手機均價1188元。等諸如此類的詳細數據。雖然均價下降了,但是利潤卻上漲了。理由很簡單,低端機的利潤其實並不低。手機除了硬件收入以外,還有軟件廣告等收入。

最近的一份國內手機份額統計數據被曝光,數據很罕見的的把小米和紅米的銷量區分開來。不出意外的紅米佔據了11.3%的大頭,而小米只有可憐的3%。有人開始大呼小米只有3%的份額要完蛋了,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不然。在各家手機機海戰術的普及下,其實一直期待和努力做高端的小米很剋制的沒有發佈許多手機。要知道就連世界範圍內銷量第一的三星手機都是憑藉大量低端機走量的,三星雖然沒有子品牌,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系列。商務機、低端機一應俱全。恐怕只有蘋果可以做到全是高端機型號吧。蘋果的依仗很簡單,自研芯片和自研系統。當初高通驍龍888擊潰一衆安卓旗艦的時候,蘋果可絲毫沒有收到影響。

回到小米,雖然紅米的手機一部接着一部。但是小米卻只有三個系列:銷量最高的小米數字旗艦系列、時尚的小米civi系列和小米的mix系列摺疊屏。除了數字旗艦系列,其餘兩款的銷量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小米13系列和小米14系列的成功有口皆碑,並不只是宣傳口徑的成功。如果這樣不夠直觀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國內友商系列如何。

OPPO和VIVO經典的線下渠道優勢,憑藉足夠優秀的外觀和夠用的質量和足夠便捷的售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用戶。同樣和三星一樣有頂級拍照和性能的高端,也有網上不屑一提但用戶量龐大低端。

榮耀自從和華爲分離以後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而且銷量還在上漲。在早期的華爲榮耀合體時期,單是榮耀自己的銷量就大於小米+紅米的銷量了。華爲今年歸來,自然引起了用戶的“報復性消費”。而且華爲也有低端機系列,而且銷量也不低。

今年的6000元以上價位,只有蘋果三星和華爲可以稱得上三巨頭。其他不值一提,而3000到5000價位則是榮耀小米和OV等的天下。至於魅族、中興和遊戲手機紅魔等的銷量簡直是不值一提。

雖然3%很小,但是在人口市場可是個不小的缺口。雖然對小米14故意用8+256的奇葩配置拉低價格門檻,而且事後還問小米該不該加價的問題感到反感。但是不得不承認小米14系列的銷量確實不錯,而小米還在不斷的發力。可以期待小米15系列的繼續發力!

另外一個問題:爲什麼在許多統計調查裏面小米和紅米通常放在一起,而其他手機品牌的子品牌都是獨立存在。例如一加和IQOO等獨立統計,因爲紅米對於小米來說只是一個品牌。其實紅米應該叫小米 紅米,再加上紅米也沒有和其他的子品牌一樣成立新的公司。

隔壁的友商和子品牌都有着不同的註冊公司:OPPO是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Realme是深圳市銳爾覓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1+是深圳市萬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VIVO是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子品牌IQOO則是艾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麼說就好理解了吧,不過最近也有消息稱有一個子品牌將會迴歸主品牌,只不過不知道是誰罷了。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