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級”NAS設備,萬兆“8”盤位,—極空間Z423體驗報告

從國產NAS開始發力到今天,市面上主流的NAS一直都在使用N5105、N6005甚至後面的N100和N300作爲CPU,在接口上也都是比較主流的2.5G雙網口,甚至還有雙千兆這樣的存在。雖說日常這樣的配置也完全夠用了,但一直沒有一款紙面數據飆升的設備來革新行業。而極空間一直算是一個善於去打開市場局面的企業,從上半年將成品NAS普及到千元價位的Q2C就能看出來,所以,十月份極空間發佈了首款民用級NAS天花板設備——Z423旗艦版。(本次到手產品爲量產版,非測試機)


Z423


全新造型

Z423在結構上採用了豎置結構,這對於喜歡把NAS放在臺面上的人來說很友好。豎置一個能節約更多的桌面空間,再一個會更加的美觀。同時,將硬盤位放在上面也更爲方便硬盤的插拔,加上磁吸蓋的設計,個人感覺比傳統的橫置進灰量要小一些。同時豎着放爲了避免硬盤觸底震動等原因導致的硬盤損耗,極空間Z423在機身內部做了雙層硅膠懸浮減震,避免硬盤與機身的直接接觸,通過軟連接保護硬盤,也極大的降低噪音。


Z423外觀


機身整機爲金屬與ABS的結合,採用拼接的形式穩固機身。顏色上,金屬的深邃黑質感拼接ABS的灰色還蠻不錯,摸上去手感也還不錯。而Z423也在這一代加入了NFC的感應模塊,提供更爲快捷的設備連接。當然個人感覺NFC日常使用感知不大,不過不知道後續會不會有升級將NFC的功能擴展開的想法,例如碰一碰文件傳輸?


NFC模塊


因爲是豎置,所以在硬盤位於硬盤架上,極空間也爲Z423做了全新的設計。通過卡扣式的開關來釋放硬盤架就可以實現硬盤架的取出與鎖定了。操作上更方便,卡扣的回彈也做的蠻不錯,不管是開還是關,內部的彈簧都會稍微給一點力讓你知曉當前狀態。


硬盤架插拔


Z423的硬盤架與Z4Pro的設計保持一致,硬盤的放置處做了多個的減震墊,安裝方式上也是採用卡扣式的方式固定,多減震處理搭配雙層硅膠懸浮機身結構,也給硬盤帶來了更好的降噪,日常運行滿盤也不會太大的噪聲。這次極空間不管是在Z4Pro還是Z423的硬盤架上,細節處理還是很到位。不管是對硬盤的保護還是考慮到用戶的使用便捷性,都比之前做得好很多。個人覺得後續產品依然可以採用這樣的設計。


硬盤架


本次Z423的接口陣容也很豐富,幾乎覆蓋了所有NAS需要用到的接口。頂部面板可以看到電源開關、Reset復位孔位、硬盤指示燈和Type-C與USB-A兩個接口,雙接口協議均爲10Gbps帶寬的USB3.2Gen2,傳輸速度可以做到1250MB/s,放在上面方便插拔U盤或者一些其他便攜設備。


頂部面板


其他接口都被安排在了機身的背部,其中電源接口、eSATA接口、HDMI2.1接口、USB3.2Gen2以及一個萬兆電口與千兆網口,專屬的UPS接口也被放置在了這一堆接口的下面。接口的數量可能並不多,但涵蓋了你需要用到的功能。HDMI支持HTPC模式,eSATA接口方便你外接硬盤櫃,後置的A口甚至可以用於轉接網口來實現三網口。


背部接口


前面我也提到了,本次拿到的是量產的大貨旗艦版,所以UPS也是隨設備附送的。型號上極空間給它命名爲U2600T。上手發現頂部表面做了磨砂處理,不管是手感還是觀感體驗都不錯。


專屬UPS


背後則是磁吸的接口,容量上與U2600T和U2600一致,用在Z423上也並沒有因爲性能的提高帶來續航損耗,說明整機的功耗控制很不錯。雖然U2600T的容量相比專業的UPS會小上一些,但作爲斷電保護的UPS,U2600T完全夠用了,測試下來雙盤4T加上雙1T固態的情況下能維持40-60分鐘之間(視系統進程會有波動)


磁吸接口


安裝也很簡單,將主機上的保護取下,直接放上去就OK了。放上去後在系統UPS管理中打開UPS就能看到自動識別的型號以及當前電量。這裏有一點不好的是,將主機的UPS保護塞子取下後,這個東西往哪裏放成了問題,畢竟這東西就這麼大,如果UPS後續出問題但又找不到這個了,對於接口的保護還是有點擔心。


UPS接入


性能配置

本次入手的爲Z423的旗艦版,板載內存爲單條32G,預留了一個DDR4的筆記本內存槽位,最大支持3200Mhz,但個人感覺32G在NAS中也屬於天花板的內存配置了。CPU方面,旗艦版搭載的爲AMD R7-5825U,八核十六線程+4.5GHz的最大頻率,核顯爲Vega8(目前尚未解鎖),8個CU+2.0GHz最大頻率,顯存最大支持8G。


全景圖


四個3.5寸機械硬盤位沒什麼好說的,咱們主要看內部的pcb。卸掉底部螺絲後按住金屬部分往風扇方向推,即可拆下金屬板,內存和固態硬盤都可以在這裏進行更換添加。而另一邊的擋板拆下後則是可以更換風扇,亦或者長時間使用後可以考慮給風扇清清灰。


內部結構


pcb如圖,四個固態硬盤位已經被我用了兩個了,M.2槽位最大支持到2280長度,最高支持PCIe3.0協議,也就是常見的電腦規格。後續可能我也會換下這兩4.0的固態,畢竟不能發揮全部實力還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PCB


四個M.2插槽被分開放置,可能是怕四根M.2帶來的熱量不太好控制,所以把內存插槽設計在中間過渡。原裝出廠爲32G的內存條,看標貼的是聯想的標籤,後續進系統可以具體查查。


內存插槽


實際體驗

常規的註冊設備流程我這裏就不說了,值得一提的是NFC。在註冊時通過觸碰就可以實現設備連接,挺方便的。希望後續能依託NFC更新出更多的用法,只是用於設備的連接多少還是有點雞肋。不過既然有模塊,這些後續更新應該慢慢會提上日程。


NFC連接


和Z4Pro一樣,Z423也已經用上了全新的存儲管理。目前固態和機械均可以單獨創建存儲池,也可以將固態作爲緩存盤使用。存儲規格上除了極空間自家研發的ZDR模式,目前支持raid1與raid5模式,官方也透露了後續會開放更多的raid模式供大家使用,例如適用於多盤位的raid6與raid10。


存儲管理


傳輸協議上本次也是終於支持NFS了,更低的延遲配合萬兆的網口,將Z423作爲剪輯師或者在線修圖的服務站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SMB3的多通道模式暫時還沒有,期待後續加入。


協議支持


本次Z423除了CPU以外最爲亮眼的便是萬兆的電口了,在網絡設置中,你可以看到網絡情況來判斷是否激活萬兆。而V6、手動配置網絡以及端口轉發也都在這裏。極空間默認使用的服務端口爲5050,所以那些說跑路的別再問了,本地賬號一樣可以通過端口實現登錄。


網絡配置


再來就是套件了,關於套件熊貓也說過很多次了,而極空間用戶最爲滿意的也便是極空間這一套自研的套件。極相冊算是我用的最多的套件,相較於傳統NAS的不便捷,極空間在相冊UI以及個性功能上都做到了符合我們國人使用習慣,也增加了一些特色功能,例如寶寶相冊,人物關係定義等這些內容。


極相冊


其次就是我一家人都喜歡的極影視了。NAS行業的影視項目標杆,沒什麼多說的。甚至會有極友爲了極影視而專門購置極空間的設備,體驗過這麼多次我還是很想找一個明顯的缺點,但極影視目前沒有給我這樣的機會,不管是資源的支持,還是功能性以及播放設備的兼容上,極影視都做到了業界當之無愧的頭號了。


極影視


而在發佈會上,極空間也發佈了基於NAS計算的終端側生成式AI:泰洛。上手之後發現暫時還沒上線,可能會在後續更新中上線。根據瞭解,泰洛會提供諸如視頻中人像識別,極影視更智能的AI推薦算法以及相冊AI識別的加速以及功能擴展。目前使用中Z423在相冊的AI識別中,6000張照片識別速度在10-20分鐘,而CPU的佔用也一直處於20%,可以看得出極空間的調教還是相對保守,期待後續的AI功能開放。


基於NAS的AI


同時基於Z423的強大性能,高級搜索的速度也相對之前快了不少。索引時間也會比之前快上不少。通過高級搜索你可以快速定位你需要的文件或者文檔中的內容,極大的節省了用戶翻閱查找的時間。後續AI上線後,或許也能基於人像以及視頻中人像的搜索,主打一個幫用戶儘可能的高效使用NAS。


文檔搜索


性能測試

這裏測試使用爲虛擬機測試,測試數據和實際的5825U性能變現肯定會有一定削減,所以數據僅供參考,不能作爲Z423實際性能表現來對待。


虛擬機


測試系統選用的爲win10,畢竟目前大家大部分電腦採用的也基本爲win10的系統。先看看CPU的參數情況,識別顯示爲14線程,也是因爲創建虛擬機帶來的限制。這顆芯片在桌面端很少見,採用的7納米的工藝。


CPU-Z


首先是cpu-z的測試。單線程分數來到了540左右,而多線程則是來到了4000的分數,對比I7 8700K也是略勝一籌,畢竟這是在限制下的跑分情況,不限制應該更高才對。


CPU-Z跑分情況


測試過程中順便看了下CPU的使用情況,整體維持在85-95佔用之間,溫度控制也還不錯,最高溫度68左右,至於硬盤的溫度,就不用說了,自然是沒有什麼波動,全稱都在30-40之間,固態相對高一些,畢竟虛擬機的系統是存放在固態中的,也能理解。


cpu溫度變化


隨後我又試了試魯大師的跑分情況,綜合得分54萬,其中CPU得分32萬。這個性能用來晚一些不怎麼喫顯卡的網友或者單機都綽綽有餘了。比如夢幻西遊的多開,玩玩三國殺等等都無壓力。


魯大師跑分


這麼好的性能,不開發下用途自然是不行。所以在到手後我也嘗試了一下用它來開一些遊戲的服務器。測試了饑荒、dayz以及冒險島等遊戲都可行,不管是網友還是單機聯機,基本只要不設計大型3D建模,完全可以的。


遊戲開服


總結

總的來說極空間Z423這次誠意十足,R7-5825U的性能足以應對多場景使用情況,同時也可以用於做All in One使用。萬兆的電口也能提供更快的局域網速度,而4機械加4固態的多盤位也提供了更多的存儲空間,個人覺得Z423一臺設備直接“養老”NAS路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不想過於折騰,又想一臺設備搞定所有需求,那麼極空間Z423會很適合你。當然,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我也推薦Z4Pro,N97或N305的性能也完全足夠你的日常使用以及擴展玩法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