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買書的心路歷程就好比買遊戲,挑內容、看評價、入史低。市面上的暢銷書有很多,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名著大概率是不容易踩雷的書籍,也是廣大書迷心中的最大公約數,如果真的有幸能看完,絕對是受益匪淺,本文列舉一些英語文學名著的推薦譯本,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做出選擇!
譯本的選擇
當我們打開網購APP,隨意搜索一本名著時,往往會看到大量不同的版本,讓人挑得眼花繚亂,有時候一不小心還會掉進坑裏,除了文字譯者晦澀難讀以外,書籍紙張有時還會有異味或者是質量問題,這些版本大致可以用譯者、出版社、版次三種方式區分。
按照優先級首先是譯者,就像一款遊戲或者一部電影根據原著改編,他們的編劇一定是最核心的人物,這涉及到了文化產品的核心內容,也是本文重點介紹的對象;第二點是出版社,通常來說首選人文社、上譯或者譯林,坑會很小(如何根據出版社挑書);第三點是版次,有錢或者有信仰就上貴的精裝新版。
英國文學
從文藝復興、啓蒙運動時期的莎士比亞和培根,再到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狄更斯和薩克雷,輝煌英國文學進入到了20世紀以後的近現代文學。時間點來到1897年,英國女王兼印度女皇的維多利亞,在倫敦舉行60年登基大典,大英帝國達到了力量的巔峯,但是敗象也已呈露。
布爾戰爭讓大英顏面掃地,工業上德國和美國也迅速超過英國,而在英國本土,一股由工人羣衆們形成的新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另一邊科技快速發展,物理學帶來了關於時間和空間的新概念,哲學走向數理化和符號化,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深入到了人的潛意識和下意識,社會學也像自然科學那樣着重數據的收集,這些新學說新思潮都影響了英國的文學創作和理論。
整個歐洲大陸上的音樂、建築、雕刻、室內裝飾、繪畫都迎來百花齊放的時刻,各種新流派還打破了藝術種類之間的界線,英國文學本身,也出現新潮處處露頭的情景,但是傳統勢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先從托馬斯·哈代這位跨世紀的文學巨人開始介紹。
1. 跨世紀的巨人:哈代
托馬斯·哈代出生於1840年,一生完成15部長篇小說,可以將他的寫作生涯劃分爲20世紀前和20世紀後,從哈代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由19世紀傳統的現實主義,向現代派小說發展的傾向,哈代反傳統不沿襲傳統格局,不把善與惡的鬥爭作爲小說的主題,他努力發掘人物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的社會內涵,着重表現人物性格中的二重性或複雜性,《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無名的裘德》中的裘德,都是離經叛道式的人物,也是反傳統的主人公,哈代筆下的主人公多是出身社會低層的普通人,哈代珍惜人的感情,尤其是人的同情心,主張人際關係中有仁和愛,人對動植物以及一切有生命之物都要有仁和愛。
《德伯家的苔絲》——張谷若,人文
《無名的裘德》——張谷若,人文
《還鄉》——張谷若,人文
2. 新戲劇:蕭伯納
蕭伯納出生於愛爾蘭,2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界,33年曾訪問中國,與魯Xun等會面,結下誠摯的友誼,蕭伯納的創作生涯可以分爲4個發展階段。1892年,蕭伯納完成了第一個劇本《鰥夫的房產》,揭露出資本社會的真相——房東的財富來源在哪裏?劇本顯示出了蕭伯納的諷刺能力,“第二小提琴手”激動地宣稱“倫敦東頭的覺醒”!
蕭伯納毫不隱諱他是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歷史人物,1903年蕭伯納進入創作的第二階段,這時歐洲是帝國主義時期,蕭伯納寫下《巴巴拉少校》,描述一個想救濟窮人而參加了救世軍活動的有錢人家女兒巴巴拉;1913年,蕭伯納開始寫《傷心之家》,他進入了第三階段,這一時期世界經歷空前鉅變;1929-1950時蕭伯納最後一個創作時期,他以時事題材與奇妙的幻想相混合,完成了戲劇的新發展,蕭伯納也成爲20世紀前半葉劇作家中成就最高、影響也最大的一人。
《蕭伯納戲劇三種》——潘家洵 / 朱光潛 / 英若誠,人文社
《華倫夫人的職業 : 蕭伯納劇作選》——賀哈定 / 吳曉園,上譯
《傷心之家》——張谷若,商務印書館
《賣花女 : 五幕傳奇劇》——上譯
3. 愛爾蘭復興:葉芝
愛爾蘭文學有着悠久的傳統,包含着凱爾特文學和英愛文學兩個部分,上世紀40年代由於馬鈴薯欠收引起的大饑荒,使愛爾蘭遭到一場空前的浩劫,此後愛爾蘭地方的矛盾空前激化,謀求獨立,一部分青年文學家湧現出來,喚醒愛爾蘭人民的民族意識,1923年,葉芝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在瑞典皇家學院發表題爲《愛爾蘭戲劇運動》的演講。
威廉·巴特勒·葉芝出生於愛爾蘭,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建者之一,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祕主義、象徵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挖掘古代傳奇故事、蓋爾語詩歌,演變出其獨特的風格。後期在現代主義詩人埃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葉芝更加趨近現代主義。
《葉芝詩選》——傅浩,上譯
《生命之樹》——蘇豔飛
《凱爾特的薄暮》——殷杲
現代主義
19世紀英國詩的主流是浪漫主義詩歌,維多利亞時代詩歌總的來講也屬於這一傳統,這派詩歌以自然和自然風物爲中心主題,進入20世紀,英國詩中最引人注目,而且流行時期也最長的一股潮流,就是通稱“現代主義”的詩,現代主義不限於哪一個國家,也不只限於某一種藝術形式,繪畫、音樂、舞蹈、詩歌、小說中都有表現。
4. 唯美主義:王爾德
現代派詩人雖然瞧不上唯美主義和他們對美的看法,但是他們都認可詩人的最大責任就是對藝術的責任,特立獨行的王爾德成爲唯美主義的代表作家,提起王爾德,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他的文學作品,而是他的“爲藝術而藝術”的主張、他的穿着打扮和文學創作中的唯美主義,王爾德酷愛古希臘文學,畢業於牛津大學,代表作有《道林·格雷的畫像》、《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自深深處》、《莎樂美》等。
《道林·格雷的畫像》——朱純深,譯林
《快樂王子》——巴金,上譯
《夜鶯與玫瑰》——林微因 / 談瀛洲
《自深深處》——朱純深,譯林
5. 現代派詩人:T. S. 艾略特《荒原》
現代主義強調藝術的自我批判和反思,認爲唯美主義美學太過陳舊和保守,不能反映當代社會和文化的現實和挑戰,20世紀初期現代派詩的中心人物是T. S. 艾略特,代表作《荒原》在主題上和技巧上都是時代的代表,194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把神話的、人類學的、基督教的和東方宗教的意象結合在一起,尋求用詩的方法反映現代西方世界的矛盾。從傳統意義上講,《荒原》並不像通常那樣運用如情節、人物、中心思想、文學風格等等以求得藝術上的統一,但它的各部分引起的感情上的反應卻交織成一個完整統一的藝術感情效果。
《荒原 : 艾略特詩選》——趙蘿蕤 / 張子清,人文社
《艾略特文集·詩歌》——裘小龍,上譯
6. 文學評論:T. S. 艾略特
20世紀20年代之後,文學批評在英美(尤其在美國)的性質和地位有顯著的改變和提高,成爲一種專門學科,最著名的作品有牛津大學詩學教授A. C. 布拉德利的《莎士比亞悲劇論》,書中詳細分析了《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4個悲劇中的悲劇英雄的性格,上述介紹的T. S. 艾略特,他的批評理論則與他的詩一樣,受人尊崇達數十年,成爲20世紀文學史標誌性的文學理論,
《傳統與個人才能 : 艾略特文集·論文》——卞之琳 / 李賦寧 / 方平,上譯
《批評批評家 : 艾略特文集·論文》——李賦寧,上譯
《艾略特文學論文集》——李賦寧,人文社
7. 文學評論:威廉·燕卜蓀
燕卜蓀畢業於劍橋大學,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及北京大學教書,還在劍橋讀書的時候,燕卜蓀就出版了《朦朧的七種類型》,引起批評界很大的注意,燕卜蓀年少成名,也非常擅長研究中國現代派詩歌,培養了我國外語界多位著名學者,爲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傑出貢獻。
《朦朧的七種類型》——周邦憲 / 王作虹 / 鄧鵬
8. 現代主義小說:D. H. 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在之前羅馬史系列的文章中,筆者詳細介紹過DH勞倫斯這位作家,他是現代英國文學大師,把性ai看做是一種帶有神祕主義色彩的經驗,非常沉迷於伊特魯里亞人的墓穴,在世界旅行中寫下大量遊記,DH勞倫斯一生創作了10部長篇小說、11部短篇小說集、以及多部詩集和大量的書信等,代表作品有《兒子與情人》《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等。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黑馬,譯林
《虹》——黃雨石,上譯
《兒子與情人》——劉文瀾 / 陳良廷,人文社
9. 意識流:弗吉尼亞·伍爾芙《達洛維夫人》
弗吉尼亞·伍爾芙畢業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出身書香世家,父親萊斯利·斯蒂芬是位評論家、傳記作家和哲學家,爲《國家名人傳記大辭典》及《康希爾雜誌》的編者,伍爾芙家住在倫敦布盧姆斯伯裏區,哥哥畢業於劍橋大學,朋友們經常在伍爾芙家聚會,久而久之形成了名噪一時的布盧姆斯伯裏團體,包括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作家E. M. 福斯特、傳記作家利頓·斯特雷奇、經濟學家梅納德·凱恩斯、畫家羅傑·弗雷等等。伍爾芙代表作《達洛維夫人》和《到燈塔去》,獨特之處主要在於她在小說的內容和創作方法的創新方面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
《達洛維夫人》——瞿世鏡,上譯
《到燈塔去》——馬愛農,人文
10. 反烏托邦:赫胥黎《美麗新世界》
同伍爾芙一樣,赫胥黎同樣出身世家,祖父是著名的生物學家《天演論》的作者托馬斯·赫胥黎,父親倫納德·赫胥黎與伍爾芙的父親一樣,是《康希爾雜誌》編輯、傳記作家,母親是詩人、文學評論家馬修·阿諾德的侄女,赫胥黎稱自己的早期作品爲“概念小說”,一生非常多產,使用小說、戲劇、詩歌、遊記、短篇故事、傳記、評論等多種文學形式進行創,作品涉及科學、藝術、教育、哲學、宗教、政冶等各個領域,代表作爲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陳超,上譯
11. 後現代文學:喬伊斯《尤利西斯》
詹姆斯·喬伊斯出生於愛爾蘭,後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一生所寫作品不過6部,分別是劇本《流亡者》,詩集《室內樂集》,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中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以及兩部長篇小說《尤利西斯》和《爲芬尼根守靈》。
《都柏林人》——王逢振,上譯
《尤利西斯》——蕭乾、文潔若,譯林 / 金隄,人文社
《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徐曉雯,譯林
《爲芬尼根守靈》——譯林
12. 毛姆
毛姆出生於巴黎,德國海德堡大學肄業。最出名的作品當然是以保羅高更爲原型的《月亮與六便士》,大概是在海德堡大學感受過濃烈的哲學氛圍,長篇小說《面紗》、《刀鋒》和《人性的枷鎖》都很不錯,其中人性的枷鎖算是他爲自己創作的半自傳小說,都值得一看。
《月亮與六便士》——傅惟慈,上譯
《刀鋒》——周煦良,上譯
《面紗》——阮景林,重慶
《人生的枷鎖》——張柏然等,上譯
13. 高爾斯華綏
約翰·高爾斯華綏,畢業於牛津大學,30歲發表處女作《天涯海角》,1906年完成長篇小說《有產業的人》,開創了一個家族的連續記載,爲他獲得傑出小說家聲譽,獲得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
《蘋果樹》——屠楓 / 黃梅,人文社
《高爾斯華綏中短篇小說集 : 高爾斯華綏文集》——陳燾宇 選編,上譯
《福爾賽世家》
14. 奧威爾
《1984》——董樂山
《動物農場》——傅惟慈 / 榮如德
二戰後
15. 威廉·戈爾丁《蠅王》
時間來到二戰以後,許多英國小說家在二戰後成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戈爾丁,他畢業於牛津大學,第一本小說《蠅王》一炮而紅,奠定了戈爾丁的世界聲譽,獲得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
《蠅王》——龔志成,上譯
16. 塞繆爾·貝克特《等待戈多》
受易卜生的影響,20世紀初英國的戲劇舞臺上出現了第一次變革,即所謂的“新戲劇”,以蕭伯納爲首的一批劇作家興起;二戰後的五六十年代,是20世紀英國戲劇文學的第二次高潮,旅居法國巴黎的一批劇作家開創了“荒誕派”戲劇,法國劇作家兼評論家加繆評價“這個世界是一個無可挽回的流放地,人們已經喪失了對未來的天堂所抱的任何希望”,首先介紹的是代表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等待戈多》,貝克特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這部劇奠定了“荒誕派”戲劇的基礎,而且還影響了包括英國劇作家在內的20世紀中以來世界各國的幾代劇作家。
《等待戈多》——施鹹榮,人文社
17. 哈羅德·品特《歸於塵土》
哈羅德·品特是自蕭伯納以來英國20世紀最重要的劇作家,從小喜歡看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喬伊斯、亨利·米勒和卡夫卡的書,受貝克特劇作影響很大,品特筆鋒犀利,具有冷峻的解剖風格,被稱爲“威脅大師”。其作品中的角色多是失業者、小職員等社會底層人物,擅於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不祥與平靜狀態下的噪聲,2005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歸於塵土》——華明,譯林
《送菜升降機》——華明,譯林
《荒誕派戲劇集》——施鹹榮 / 屠珍 / 梅紹武 / 鄭啓吟,上譯
18. 特里·伊格爾頓《人生的意義》
20世紀上半葉,在艾略特、理查茲、燕卜蓀、利維斯等人的領導下,英國文學評論界基本上是“新批評派”的一統天下,20世紀50年代後期,英國新左派思潮興起,劍橋大學的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爾頓成爲代表人物。
《人生的意義》——朱新偉,譯林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北大
《Marx爲什麼是對的》——李楊 / 任文科 / 鄭義,新星
《論文化》——張舒語,中信
《如何讀詩》——陳太勝,北大
19. 20世紀散文:丘吉爾 & 羅素
二戰期間,丘吉爾憑藉散文和回憶錄獲得了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另一位全才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羅素,爲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也是另一名憑非文學性作品,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50年)。
《西方哲學史》——何兆武 / 李約瑟 / 馬元德,商務印書館
《羅素文集》——何兆武 / 徐奕春 / 林國夫,商務印書館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20. 經濟學家: 凱恩斯
上述談到了伍爾芙的家布盧姆斯伯裏形成了一個小集團,即大名鼎鼎的“布盧姆斯伯裏團體”,文學家E. M. 福斯特、羅素、伍爾芙夫婦均是這個團體的常客,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其中,凱恩斯青年時期就讀於劍橋大學,他十分珍視與布盧姆斯伯裏圈子裏其他人的友誼,認爲這種友誼比與顯赫權貴的交往更爲重要。即使在今天,凱恩斯依然是經濟領域的熱門討論人物。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貨幣論》
《通往繁榮之路》
80年代之後
21. 詩學專家:謝默斯·希尼
環顧70年代的英國詩壇,享有世界性聲望的詩人只有休斯、拉金和希尼3人,謝默斯·希尼出生於愛爾蘭,由於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現實歷史的奇蹟,獲得了1995年諾貝爾文學獎。
《開墾地 : 詩選1966-1996》——黃燦然
《電燈光》——楊鐵軍
《區線與環線》——雷武鈴
22. 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
60年代以後隨着電視的普及和人均看電視時間的猛增,小說的銷售量銳減,不少評論家斷言,小說的黃金時代已經逝去,正經嚴肅的英國小說該何去何從呢?多麗絲·萊辛給出了回答,萊辛出生於伊朗,以懷疑主義、激情和想像力審視一個被拉開的文明,2007年,多麗絲·萊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迄今爲止獲獎時最年長的女性諾貝爾獲獎者。
《金色筆記》——陳才宇 / 劉新民,譯林
《天黑前的夏天》——邱益鴻 / 譯林
《特別的貓》——彭倩文
《野草在歌唱》——一蕾 / 譯林
23. 通俗文學:托爾金 & JK羅琳
不過二戰後引起世界矚目的並不是英國的小說,而是戲劇,在歐美的文學界人士眼裏,英國戰後小說題材狹小,手法保守,像是掉進了一潭死水,追求新奇的讀者把眼光投向了法國和美國,70年代局面開始改觀,首先是科幻魔幻小說的興起,古英語學者、作家托爾金老爺子,憑藉嚴肅奇幻《指環王》封神,經過12年努力寫成篇幅宏偉以中古傳說爲基礎的傳奇鉅著。
《指環王》
《哈利波特》
23. 移民作家:石黑一雄、奈保爾
日本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在偉大情感的小說世界中找到現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奈保爾是英國印度裔作家,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爲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爲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獲得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
《長日將盡》、《莫失莫忘》、《遠山淡影》、《克拉拉與太陽》
《米格爾街》、《通靈的按摩師》、《重訪加勒比》、《非洲的假面具》
24. 推理小說:克里斯蒂、柯南道爾
《福爾摩斯全集》
《東方快車謀殺案》
《無人生還》
《羅傑疑案》
《尼羅河上的慘案》
《ABC謀殺案》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控方證人》
《牙醫謀殺案》
往期文章:
小島秀夫——腦洞薦書,《跟動物交換身體》
文學黃金時代——神仙出版社,《天才與天才之間》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文學史話——《托爾金的袍子》,洛麗塔如何火爆全球?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讀luxun——《中國小說史略》,古代民間小說
讀羅翔——《刑罰的歷史》,古代人的宮刑
讀羅翔——《圓圈正義》,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餘華 X 羅翔——虛無與焦慮,精神內耗該如何解決?
黑塞自傳——《在輪下》,小鎮青年的“精神內耗”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二舅爆紅——文學論壇,嚴肅文學應多關注鄉村
學術之爭——羅翔與車浩的理性辯論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與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黃金時代三部曲,與沉默的大多數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米蘭·昆德拉——享年94歲,曾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日本)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法國)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英國文藝復興)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英國維多利亞)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美國)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德國)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俄國黃金時代)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俄國白銀時代)
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拉美)
購書圖書攻略——如何根據出版社挑書
購書圖書攻略——如何選擇平臺折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