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千字闡述科技小綠書--酷安網簡史

#手機評測#   #盒友日常#  #手機# 

一知半解的小白不懂裝懂,深諳技巧的機油遭到排擠;開發者開始浮躁地追逐名利,在進步和在努力的卻已經潛水不見;熱心分享的酷友被迫刪帖,打包黨和病毒開始招搖過市;抄襲蔚然成風還受到庇護,維護開源和版權卻遭到批判;當年叱吒風雲的酷安大 V 逐漸離開,猖狂的小學生開始湧進酷安;用戶對捐贈嗤之以鼻,對公益和慈善不屑一顧;使用盜版和破解版的人高高在上,堅持入正的酷友卻遭到攻擊;不負責任的開發者裝着委屈,拒絕 HTTPS 的開發者傲然表示無所謂;收購神器拿來作惡的公司被打臉,沒經歷過歷練的商業“團隊”辱罵用戶、主動下架了自己的作品。

---源於某乎評論區

前言

不知道有多少的朋友還記得“中華酷聯”代表着什麼?

於我個人而言,這四家品牌,在2013年前後就代表了國產智能手機的形象。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在失去了GooglePlayStore這樣的應用市場之後,大部分人要下載APP除開在互聯網上搜索之外就要依靠第三方的應用市場,譬如豌豆莢、安智和機鋒論壇等平臺應運而生,本文的主角酷安也搭上了時代的快車,當時,它還叫酷市場

自由生長的“酷市場”時代:2010--2016

約莫在2010年4月前後,酷安小編和阿酷合夥創立了酷安網,據小道消息,當時創立之初是爲了打造作爲“Androidapk”這樣的安卓應用網站,然鵝Androidapk.com已經被搶注,最後阿酷轉念一想,不如打造“Coolapk”這樣的最酷的應用市場網站,於是乎就出現瞭如今的酷安的前身:酷市場。

當時的酷市場尚無手機客戶端,只有簡陋的網頁端,其中除開作爲應用市場的軟件分享站之外,還開放了酷安社區來供用戶上傳應用、定製ROM、主題和插件。同時,由於酷市場上傳的多是國內下載不到的國外應用,所以廣受好評。當時有句吐槽,說的是酷市場的應用更新比GooglePlayStore還快。

同年11月,酷市場網頁迎來改版,加入了對於手機端的網頁支持,優化了首頁、資訊和用戶界面。

2012年1月初,小而美的酷市場手機客戶端上線了,短短的時間內,從0.1版本,迭代到了酷市場2.0,添加了掃描下載和推送提醒的功能,有了現在應用市場的雛形。

轉型期間的“酷安”時代:2016--至今

2016年底,酷市場改名爲酷安,也就是今天的數碼科技社區,slogan也改爲了發現科技新生活,從此,酷安的範圍大大增加,從應用市場逐步拓展到攝影、汽車、電腦、美女等其他領域。

當時的酷安,名氣還是比不上豌豆莢和91助手之流,於是乎酷安另闢蹊徑,積極收錄Play版本應用,鼓勵用戶交流,同時吸引小衆軟件來酷安落戶。

2017年初,由於新互聯網法規的出現,酷安開始大批量下架應用,尤其是破解版,修改版。與此同時,酷安開始進行社區化轉型。

個人意見:轉型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成功是讓酷安活了下來並且活的挺好,失敗的是從此“酷安”已死。

轉型的陣痛:酷安316事件

原動態已無

感覺以酷安316事件爲轉折點,部分開發者、用戶離開了酷安,由此酷安變成了社區而非以前的市場,下面簡單講一下事件的始末,不足之處請見諒,畢竟沒有經歷,當時還在準備考試。

起因,對於酷安造成了較大影響

當時酷安元老 阿酷 發表了一條動態,大意爲酷安是一個數碼社區,在酷安,只聊數碼,於是大量的酷友開始自己舉報自己乃至於其他人,大量用戶被封禁,連官方也下場表態。

原動態已無,圖源嗶哩嗶哩

部分酷友看不慣官方態度於是開始下場拉扯其他用戶,於是經此一役,大量用戶出走,酷安轉型成功。

目前已改

總結:酷安轉型期間用戶羣體間的矛盾,再加上官方的不當言論,最後以一方徹底失敗告終,酷安轉型成功。

其實這事也不能怪酷安官方,過快增加的體量和更新不及時的管理機制導致兩種用戶的矛盾爆發,官方下場拉架結果言語失頗,最後變成這幅模樣。

“話只要一出口,就沒有辦法再收回去的。人講的話就像刀刃,用錯了就會變成棘手的兇器”

結語

酷安網是個很好的平臺,然鵝,平臺規模的擴大和管理的跟不上嚴重拖累了後腿,隨處可見的廣告,靈敏到爆的搖一搖廣告,無不彰顯着酷安已經不是o( ̄ヘ ̄o#)曾經的酷安,它轉型成功了,酷安卻寄了,希望小黑盒不要變質,不要向着酷安轉化,畢竟這樣的論壇已經沒多少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