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掛科人生不完整?信了你人生就真不完整了。

#開學必備# 

上大學時總能聽到一種說法,不掛科的大學生活不完整,現在再看這句話,有點想笑。

如果說對大學的建議也分個三六九等,體驗一次掛科絕對是最傻叉的建議。

接下來說說大學裏想要長遠發展應該怎麼做(具有普適性的,不要拿少數特例作爲目標)

本文不適合科研大佬,考學大佬,和少數具有專業壁壘的學生(比如警察覈工程之類)

1.想轉專業的學生:

首先入學後還沒分專業的話,首先了解下大類專業的情況。如果大類專業就業並不理想,且不是心儀專業,無心科研(沒錯,說的就是你生化環土),想要轉專業,大一就需要開始準備了。

有的學校只需要考一場考試,比如高數,然後目標學院根據排名接受學生。有的學校要求本專業前5%學生之類的。

可以在學校官網查詢上一年轉專業政策,根據政策提前學習對應科目或者卷績點。

如果沒能轉專業,同時對本專業沒啥信心,請轉建議2。

2:專業不好想找其他專業的工作/本專業人數衆多,個人競爭力不足/無心科研,本科就想出去工作:

對於這些同學,你需要早早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想掙點錢,繼續看下去。如果你想躺着掙小錢,請轉3。

2.1:想掙錢,就要去競爭那些常人拿不到的工作。

簡而言之,就是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常人拉開距離。

大學裏最容易拉開競爭力的就是實習!實習!實習!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從大一大二就開始申請實習。

這裏的實習不是去工廠流水線打工,是指你目標行業的實習。(並非本專業,而是目標行業)

實習能夠讓你迅速摸清這個行業到底和自己想的一不一樣,畢業後要不要接着幹這行,無形中減少了很多沉沒成本,免得畢業入行再後悔。

而且一段實習經驗,在這個經濟下行的階段,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

小黑盒遊戲玩家多,我就以不限專業的遊戲策劃爲例。

食品專業的小明覺得本專業畢業後進廠當牛做馬掙得一般還不如去996換錢,他聽說遊戲策劃不限專業,工資也挺不錯,但是互聯網寒冬好多大廠在裁人,遊戲策劃要求越來越高了。

小明沒有創作遊戲的經歷,也不會程序,只是遊戲玩得多一點。

首先小明不能慌,不能覺得自己就低人一等。他首先需要轉換思維,從玩家思維到策劃思維,來思考自己玩得最多的幾款遊戲。其次他從b站大佬的視頻,模仿着做了幾個自己最熟悉的遊戲系統拆解案,雖然不完全正確,但這代表了自己的努力與成果,面試官往往需要看得是自己的態度,而不是正確與否。

當小明的作品出來時,小明的第一個競爭力就出現了。

他依靠此拿到了某小廠實習,實習期間,直接瞭解到了遊戲策劃到底是做什麼的。

結局一:他覺得,和自己想象中做遊戲好像不太一樣,小明的熱情有些熄滅,但他還是把這份實習努力做完了。

小明這時才大二/三/四(看你何時實習而定),他經歷了996策劃的拷打,決心不當底層牛馬,努力考學考到好學校的研究生。

結局二:小明發現996雖然苦,但是工資確實高,爲了這份工資,小明咬着牙幹了下去。

大四秋招,經過三段遊戲策劃的實習,小明相比其他求職者,競爭力突出,這就是他的護城河。他投遞了上百份簡歷,有順利也有不順利,最終拿到了好幾家工作邀請,其中還有一家赫赫有名的大廠,校招生工資是本專業同學的差不多兩倍(我那年行情本專業6-7k,策劃普通級別的1.1-1.2k勉強兩倍吧)

小明毅然決然地投身996事業,兩年過去了,他跳槽後工資已經和那些本專業同學拉得越來越大了。

而那些同學,換行的換行,苦於生計繼續幹下去的也有,辭職考學的也有,總之,畢業後做出的任何一項選擇,都讓他們承擔了莫大的壓力。

(根據本人親身經歷改編,別說我黑生物行業,混的好的也有,但普遍來說,並不如意。我也不是策劃,不是在吹策劃就是比其他工作好,這只是個人選擇之一)

能掙錢的不限專業的工作並非只有遊戲策劃一個,這就根據你目標行業和你自身努力來看了。

以上的兩個結局只是爲了說明,一段受益匪淺的實習,足以改變你的命運。

不論是嚐到社會的苦從而提前做出改變,還是搶先一步打造個人競爭力,實習都是最佳的選擇。

雖然說人生在任何時候做出改變都不晚,但大學,無疑是你做出改變所付出成本最低的時候。

埋頭遊戲和戀愛之餘,趁着暑假去體驗一份新的人生經歷,說不定,命運的齒輪就會開始轉動。

2.2:除了實習,另一種打造競爭力的方式就是競賽。

不論是計算機的acm,還是其他理工科的大創比賽,這類比賽,能參加的就參加。

這是幾乎所有專業通用的。

其實新生們不必對競賽抱有敬畏感,除了少數真正做出創新衝着獎去的大佬,大多數創新創業大賽,都不過是根據學長學姐們的項目改改,做做實驗寫寫報告,老師審覈下就去參賽,然後評個三等獎優秀獎之類的。

項目一代傳一代,學長學姐們也是這麼過來的,大家都心照不宣。

當然了,若是有志真正的創新,可以聯繫院內的大佬實驗室,申請加入,然後跟隨大佬去拿一等獎。這就需要付出心血了,還是看個人選擇。

不管怎麼說,競賽的名頭一拿到,簡歷上的競爭力就又不一樣了。

競賽往往大二大三做的多,大一新生學習之餘也要了解本院實驗室的情況,可以去論文網站查看哪些實驗室出了哪些論文成果。

實驗室老師有沒有給你們上課,上哪一門課,然後,你懂的,花點小心思鑽研一下,和老師打好關係,百利而無一害。

就算你無心科研,這麼做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我們院裏有個老師和我關係不錯,每次院裏哪個老師幹活缺人他都找我,三四百一天,對學生時代的我來說,幹個兩天就是一筆大錢,而且還因此知道了很多院裏的小祕密......

acm之類的似乎有點要求,我不是特別瞭解,我只知道身邊有個大佬acm銀獎還是啥,輕輕鬆鬆拿了華爲實習,還是什麼計劃(非天才少年),就這種競賽,拿獎了基本半隻腳在大廠內了。

2.3:除了競賽之外,還有一種競爭力就是學生會和其他院校組織。

這個我覺得得看部門,如果是那種能鍛鍊人學到知識或者和人打交道能給你積累資源的部門,最好是花心思去做到部長什麼的。

我以前待的叫志願服務部,只有志願服務卻沒有雪之下雪乃,於是我在待滿一年後毅然決然的離開,部長都沒人競爭,剩下的兩女孩一正一副正好。

這種部門就有點雞肋,學不到什麼東西還花不少時間去做無償的服務,可能會有少數高尚的人能對上腦電波,抱歉我不配。

後來加了電競部,這還算能學到點東西,有大廠扶持高校電競的資源,還有大廠內部實習職位等等,好處是有的。

而且要是能舉辦比賽,贊助商的贊助費剩下來的隨你分配,可惜學校禁止外部贊助活動,一個沒辦成。

如果成功舉辦比賽,將你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如何聯絡贊助商,如何對接校園內學生將其引流至比賽場地,如何組織場地等等,這些寫到簡歷上,投到電競賽事組織方,不就是專業對口嗎!

這裏只是舉例,不同部門所能學到都不一樣,這都需要你自己去權衡抉擇。

說完了提高個人競爭力,現在來說說如何躺着掙小錢。

3.提前準備體制內考試,卷一年,省一輩子的心:

躺着掙小錢的活,家裏沒礦的話就是體制內了吧。

考體制內的話,可以大三開始卷,也可以大一開始卷,看個人,因此沒什麼對新生可說的,所謂規劃也就是學習公考。

這個就去看b站之類的,他們更專業。

4.不想渾渾噩噩隨大流過完索然無味的大學然後踏入日復一日的工作:

那麼,這種同學人生的可能性,只能由你自己去探索,或者說,由你自己去創造了。

人活着並非只有一個標準,讀完大學找工作生子,你可以把你大學過得很精彩。

但記得,不要因此把這個當作大學不努力、擺爛的藉口,從而天天在宿舍打遊戲。

大學有多精彩,取決於你自己。

出去探索新世界,甚至流浪中國都可以,但不要荒廢。

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恬靜的心態,按自己的節奏過和自己的小愛好過好每一天。

當我回過頭來,我發現自己既沒有做到很強的個人競爭力,也沒能過好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大學生活。因此寫下這些話,希望能對剛入學的新生有點幫忙。

大家最開始都是迷茫的,甚至畢業了也還是迷茫,但只要順着某條道走下去,迷茫都會消散。

只是每個人的道都不一樣,怎麼走就看自己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